太平洋战争美军伤亡19万,日军伤亡230万,差距为什么这么大?
↶⇅太平洋战争美军伤亡19万,日军伤亡230万,差距为什么这么大?
所谓太平洋战争,就在太平洋诸岛屿上爆发的战争,这并不是一场纯陆军之间的战争,而是一场陆海空三军的联合作战,日本军队的缺点被无形中放大了许多倍。我相信如果不是在岛屿上作战,美日之间的伤亡差距,断不会如此悬殊。以下是我的一点拙见,还请大家多多指教。
我认为在太平洋战争中,日军与美军出现超高战损比的根本原因:
雨林中残存的日军士兵
1.日本兵顽固不化,即使面临绝境,也决不投降。(主因)
在太平洋战场,双方的焦点几乎都放在对关键岛屿的争夺上。在这种全封闭式的战场,美军的海空优势被完美的发挥出来,守岛作战的日军往往被迫在后勤补给线被完全切断的情况下进行作战。比如在瓜岛战役,日军在没有夺得制海权与制空权的状态下,就盲目的运送陆军进行夺岛作战,结果怎么样3.6万人的部队,仅仅饿死在岛上的就超过2万。以上还不是最惨的,吕宋岛战役,日军守岛部队共有30万人,开战后由于美军火力太猛全军被迫撤往热带雨林。
你知道当地人为什么称热带雨林为绿色沙漠吗?因为这里除了漫天的蚊虫几乎什么都没有,没有吃的,喝口生水还容易得疟疾。人到了这里,死的比战场上还快。可就算战斗都打成这样了,日军也没有出现一支成建制投降的部队。他们宁愿吃战友,或是被人吃也不投降,结果一场战役下来,战死的仅6万人,饿死病死却高达15万。如果不是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估计这30万人都得交代到吕宋岛上。
2.山本五十六指挥不力,对于日军230万的伤亡,他负有很大的责任。
我之所以把山本五十六放到第二,就是因为在太平洋战争中,制海权与制空权太重要了。而日本陆军航空队实力较弱,所有争夺制空权与制海权的重担,只能由日本海军联合舰队来挑。可你们看看,山本五十六是怎么来挑这个担子的。
1.偷袭珍珠港是关乎日本国运的一战,他作为联合舰队司令,却坐镇国内,与前线偷袭舰队相隔数千海里,为了偷袭的隐蔽性还保持着无线电静默。这直接导致了南云自作主张,放弃了第三波攻击。看似是一场大胜,实则取得只是蝇头小利。如果港内油库被摧毁,450万吨重油足以将珍珠港化为灰烬。没有前进基地的美海军,就只能撤回3500公里以外的本土,日军在西太平洋将在无敌手,荷属东印度与澳大利亚也将唾手可得。
2.珊瑚岛海战依然是远离战场,没有清醒的认识到美国航母舰队的实力足可以威胁联合舰队的,派遣兵力时谨小慎微,没有充分利用自己的兵力优势,对美军航母展开围歼。其结果直接导致了中途岛战役更大的失败。
3.中途岛海战,联合舰队主力倾巢而出,本来是全面占优之局,山本五十六却盲目分兵,更为奇葩的是还要求各舰队必须保持无线电静默。结果只有南云的机动舰队参与了战斗,包括山本本人在内都成了看客。反观美军却集中优势兵力,打了日军一个措手不及,击沉日军赤城、加贺、苍龙、飞龙四艘重型航空母舰,一举夺回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
4.瓜岛战役作为山本亲自指挥的最后一次大的战役,如果能果敢的全军出动,仍可取得战场主动,但他被美军威势所慑,只敢派出小股部队出战,结果不但自身损失惨重,还连累了协助海军夺岛的4万陆军官兵。
此战过后,攻守异形,元气大伤的联合舰队再也无力与美军争夺战场制空权了。
投降的日军士兵
3.受太平洋岛屿战场地形的限制,日本陆军的战斗力无法得到有效发挥。
太平洋战场北起日本列岛,南至巴布亚新几内亚,西起法属印度支那,东至美属夏威夷岛,总面积约为4000多万平方公里,是同时期欧洲战场面积的4倍还多。在这样广阔的战场上,看似繁密的岛屿,其相隔距离平均都是以百公里计。太平洋战争并非普通意义上的战争,它的关键节点并不在夺岛,而是在于争夺战场上制空权与制海权。只要夺得了制空权与制海权,就能切断对方的运输补给线。麦克阿瑟的“蛙跳”战术的制胜点就在于此。
当日本联合舰队丢掉战场制空权后,陆军士兵不怕死,又有什么用。岛屿作战不同于陆地,没有吃喝可以去抢。武器弹药白天送不进来,可以晚上送。在这里,只要把你困在岛上,即使不同你作战,饿也把你饿死,病也把你病死。
中途岛战役
4.美军破解了日军的通讯密码
在二战中,美军的通讯破译能力相当厉害。战争刚刚爆发一年,美国海军情报局“魔术”小组在与英国同行的帮助下,就成功破译了日本海军主要通讯系统JN-25的部分密码。中途岛战役的惨败与击落山本五十六座机,都与该密码被美军破译有着直接的关系。
1944年1月澳军又在新几内亚缴获了一套日本陆军密码本,随后美国陆军信号情报处利用英国转让的技术,使日本密码的破译过程实现了完全自动化。据统计:在新几内亚获取密码本之后的一个月内,陆军信号情报处就破译了36000份日本陆军电报,平均每天1000多份。有时候日军大本营刚刚下达的作战指令,日军自己还没破译,就已经被美军截获并率先获悉了。
密码被破译就等于是将自己的一切全部暴露给敌人,日军未战就先败了,损失怎能不大。
5.日军的作战特点被美军克制。
日本建军师从德国,强调进攻是摧毁敌人的唯一手段。大本营1938年颁发的《作战要令》,对于日军的战术有着这样的阐述:在果敢的正面进攻把敌人兵力牵制在正面的情况下,用于侧翼迂回的兵力越大,其包围效果就越明显。担任包围的队伍,必须隐蔽企图,果敢行动,不给敌人以反应之机。所以只要情况允许,就应该大胆的实施包围。
在中国战场,日军使用这样的战术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战果,但这是建立在日军部队战斗力比国军战斗力高出不止一筹基础上。到了太平洋战场,这一套就不灵了。
在夺岛作战中,美军首先考虑的是夺取制空权与制海权,而后出动轰炸机与战列舰对日军阵地进行毁灭性炮击。当饱和性炮击结束以后,美军登陆舰会把坦克与步兵一起送上滩头,而后步兵在坦克的掩护下,会向残余的日军阵地发起进攻。如果日军此时发起反击,海上的军舰与空中待命的轰炸机立刻就教它做人。
那我白天不动,晚上进行夜袭怎样?
对不起美军有的是重火力招呼你,汤姆逊够不够,火焰喷射器够不够,打鹿弹的M1912够不够,要是不够的话,还有巴祖卡火箭筒、M2迫击炮、MK2破片手榴弹。如果还嫌不够,420毫米的海军舰炮怎么样,500磅的凝固汽油弹也不错!
美军的宗旨是,只要能减少士兵伤亡,各种军用物资有的是!
能想起来的就这么多了,写了5个多钟头,实在有点困了。喜欢的朋友,请务必点个赞。我在这里先谢谢了。
✤┟太平洋战争美军伤亡19万,日军伤亡230万,差距为什么这么大?
当年日军的战斗力是相当的强悍,在亚洲是当仁不让的第一,日本人虽然身材比较矮小,很多士兵都还没有那把38大盖枪高(三八大概步枪是二战时最长的步枪,配上刺刀有1米66)。但十分精壮,日军在上战场之前均要接受十分严格的训练,再加上日军作为亚洲第一工业化强国,在饮食供给和医疗方面是首屈一指。
这样就保证了士兵的单兵素质较高,日军的两项技能应该说是当时世界第一,一个就是士兵的射击技能,日本虽然工业比较发达,但是他的资源比较贫乏,这就造成了日军虽然有能力制造飞机,坦克,大炮,军舰,但是却没有那么多资源来供应生产所需。那就只能精打细算了,所以日军对于士兵的射击精度有很高的要求,为的是尽可能的节约子弹。
据说日军的要求是在实战中要达到200米内要达到80%的命中率,如此高的命中率,在一两百米距离内基本上算是弹无虚发了。这一点估计美国,苏联,英国,德国这些西方列强的士兵都做不到,当然,这些个物质相对充足的国家,没必要对士兵如此苛刻,一个火力平推就搞定。
第二一点就是日军的拼刺刀技能,在世界上应该是首屈一指,日本人身材比较矮小,论近身搏斗的话比较吃亏。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日军把他的三八式步枪长度设计成了世界第一,日本新兵的拼刺刀训练应该说是军训中的重点基础项目,加上日本人从小受到武士道的熏陶,日本拼起刺刀来是相当的玩命。
当年我国士兵跟日军拼刺刀往往要吃亏,据一些老兵回忆,在战场上每杀死一名日军,我们往往要牺牲多人,日军拼起刺刀来并不像影视剧中那样无脑。而是很讲究策略,一般由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兵带领两名新兵组成一个三人阵,老兵打头阵,新兵护两翼,这样的阵仗,哪怕对手人数占优,也很难讨到便宜。
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国的军队(包括国民党军和共产党军)跟日军的伤亡比是6:1,就是每杀死1名日军,我军就要牺牲6个人。这还没有算上1000万死日军枪炮下的普通老百姓,我们国家是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别说普通老百姓,就是当兵的很多时侯都是饿的肚皮上战场;而日本则是亚洲最强的工业国,武器弹药,物质及养供应充足,日本兵吃的好,武器精良,两军对垒之下那是高下立判。
由此看来,当年日军扬言三个月内灭亡中国也不完全是空口说大话,918事变之后,日军仅用了3个多月的时间就基本上占领了东北全境,那是一块比日本本土大两三倍的地盘。七七事变后,日本也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就占领了我国大半的土地。一场松沪会战,日军则以少胜多,此战国军伤亡高达30万人,这些可都是国军的精锐,而日军的损失不到国军的1/5。
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日军挥师南下,先后占领了东南亚各国,那也是一路所向披靡。然而,这样的势头没有持续多久,美军在珍珠港事件后缓过神来,立马开足马力扩军参战,日军的好日子也就算到头了,此后,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节节败退,太平洋战争变成了日军的绞肉机,日军精锐大部分都被搅得粉碎。
后期日本本土也遭受到美国重型轰炸机群的轮番轰炸,往往一次大规模集群轰炸就导致十几万人被烧死烧伤。再吃了两颗原子弹之后,不得不举起双手乖乖投降了。日军在我国战场上往往能取得不错的战绩,跟我国军队的伤亡比往往占尽优势;而到了太平洋战场上,战场态势就扭转了过来,日军变成了弱势的一方,美军往往能以较小的伤亡取得战场的胜利。
为什么会这样?其实说到底还是美日两国的综合国力差距造成,如果说当年日本相对于我国有巨大的优势,那么美国相比起日本来也具有巨大的优势。日本虽然是当年亚洲第一强国,也是当时世界上少数几个工业化国家。但他在工业化国家中的排名是靠后的,而美国当年已是世界第一工业化强国。
其他的不多说,要论当时的工业化能力,当年的德国,意大利,日本三个轴心国加在一起也不是美国的对手,美国的实力之强可见一斑。跟这样一个霸王龙级别的对手开打,日本能讨到便宜吗?前面也说了,当年日军的单兵技能素质没话说,论枪法和拼刺刀技术,估计人高马大的美军也未必能讨到便宜。
不过美军压根就没想过跟日军比枪法,比拼刺刀,日本的三八大盖步枪射击精度比较高,但这种制式步枪属于栓动,就是打一枪要搬一下枪栓,而且弹匣容量只有五发,严重制约了射击速度。不过在我国战场上那也是优势明显。当年日军一名士兵标配120发子弹,而国军中央嫡系部队的士兵也就每人配个几十发,地方杂牌部队就更少了,估摸着开枪都要数着子弹来打。
日军三八大盖在我国战场上的优势到了太平洋战场上却成了劣势,当年美军普遍装备的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也就是俗称的大八粒。该枪也是世界上第一款大量装备部队的半自动步枪,对比栓动步枪那是优势尽显。此外,美军还装备了大量的冲锋枪,轻重机枪的比例也要比日军高。两军的轻武器一对比,那也是高下立判了。
日军的枪法是不错,而太平洋战场上日军每打出一枪就会招来美军劈头盖脸的几十上百发子弹招呼,很多日军士兵往往在打出第一发子弹之后就没有第二次机会了,这战还怎么打?美军打仗最不在乎的就是弹药消耗,10发子弹能解决的问题就用100发,能用炮弹解决的问题就绝不用子弹来解决。
再来谈谈日军的拼刺刀战法,这套战法在面对缺少弹药补给的我军面前,是相当的有效。但在面对普遍装备冲锋枪,散弹枪,基本上人手一只手枪的美军面前,那也只能落得个吃子弹的下场。很多以二战影视剧中,经常能看到日军搞万岁冲锋,结果被美军的轻重火力打成了筛子,这其实跟自杀没区别。
美军和日军的轻火力差距就已经相当之大了,在重火力方面,美军更是占尽优势。这里着重要提一款连美军都称道的日军武器,那就是日军的掷弹筒,这属于单兵携带武器,轻便灵活,易于操作,当年我国军队的机枪手就吃了这种武器的苦头。很多机枪口往往还打出了一梭子弹,就被突然而至的一枚小型炮弹给摧毁了。
这个就是日军掷弹筒的杰作,这其实就是一款轻便的迫击炮,以日军主要装备的八九式掷弹筒为例。它的口径只有50毫米,全长413毫米,全重只有2.7公斤,还没有一挺重机枪重。别看他小巧,威力可不小,最大射程能达到700米,发射的炮弹爆炸半径能达到5米,对付敌方的轻重机枪那是再合适过了。
当年我国军队重火力普遍稀缺,一个师能装备十几门山炮,一个连能装备几挺轻重机枪都算是相当不错的。对这种神出鬼没的掷弹筒确实没什么办法,有的只是拿命去填,到了太平洋战场上,日军的掷弹筒就沦为了一个垃圾加三无产品,美军一个师装备的重型火炮都达到了几十门,这个还是标配,105mm口径榴弹炮还算是小弟,因为每个师还会装备一个155亳米榴弹炮营,各种口径的迫击炮,火箭筒那是数以百计,日军的那点火力就不够看了。
这个还单单只是陆军的轻重火力差距,在太平洋战场上,美军还能随时随地的呼叫海军航空兵和海军舰炮的支援,相当多的日本士兵在战场上还没看到美军的影子,就已经被美军的炮弹和炸弹送上了西天。而美军打仗惯用的套路都是先用火炮洗地,再加上空军助阵,如此这般,战场上的日军也被炸得七零八落了。
没有被炸死炸伤的日军接下来就要面对装备着大量坦克,装甲车的美军进攻,写到这,我不由得心生感慨,当年日军装备的坦克在西方国家看来只能算是装甲车,重量轻皮薄,十几吨的就敢自称中型坦克了,这种用重机枪都能打穿的坦克,在我国战场上却是无敌般的存在。为了摧毁这么一辆豆丁式的坦克,我国将士却要付出相当大的伤亡。
这种坦克到了太平洋战场上,就完全沦为了谢尔曼坦克的活靶子,基本上是一炮一个准,用m2重机枪也能打它打成筛子。战场上的日军为了摧毁美军的谢尔曼坦克,有时不得不扛着炸药包往前冲,谢尔曼坦克装备有三四挺轻重机枪外加一门炮,火力顶得了一个连,扛着炸药包的日军下场可想而知。
太平洋战场有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海战加岛屿争夺战,这跟在陆地上大兵团作战有很大的不同,这个最比拼的就是后勤补给能力。岛屿都是孤悬于海上,如果没有强大的后勤运输能力,先不论作战,保障岛上成千上万的官兵吃喝拉撒都是个大问题。论后勤补给能力日军显然跟美军不是一个层次,二战期间,单单美国一个造船厂就建造了1121艘舰船,该造船厂老板声称一天就能建造一艘轮船。
太平洋战争后期,美国的军工产业开了挂,1941年~1945年之间,18个美国船坞夜以继日的建造了2751艘自由轮,这可都是上万吨级别的大家伙,他们的建造周期是按天来算,这种建造速度哪怕是到现在也是神速,日军到底建造了多少艘同级别的货轮?没有数据可查,估计连美国的零头都不到。
要保证海上运输补给的畅通,争夺制海权就变得至关重要。到了太平洋战争中后期,日本海军已经被打的支离破碎,军舰的建造速度远远赶不上损失的速度,结果就是舰艇越打越少。而美军则有源源不断的新型军舰下水,最后军舰是越打越多,整个二战期间,美国建造了150多艘航空母舰,四发重型远程轰炸机几万架,在这样强大的军队面前,日军的失败已经是不可避免。
这个还是战斗中的直接减员,实际上日军很多士兵的伤亡并不是战场上造成的,而是因为物质匮乏或者是疾病瘟疫。太平洋战场上美军惯用的套路就是蛙跳战术,美军并不是逐个占领太平洋上的岛屿,而是重点打下几个关键性的岛屿,然后封锁海域,后方的日占岛屿就会因此没有了粮食和弹药补给,岛屿毕竟不同于大陆,适合农作物生长的地方毕竟有限,是很难通过自给自足来满足数以万计士兵的生存需要。
若附近海域被封锁,那饥饿和疾病也就接踵而来,到后来岛上的日军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惨剧,太平洋上的岛屿闷热潮湿,蚊虫瘴气横行,这也有利于瘟疫疾病的发生,于是乎,岛上的日军大片大片的倒下,又由于缺乏医疗药品,只能是眼睁睁的看着死去而爱莫能助。这也是法西斯日本罪有应得,根本不值得同情。
这场发生在70多年前的战争,虽然早已烟消云散,美国和日本这两个昔日的冤家,现如今已经在一起悠闲的喝咖啡了。日本成了美国在亚洲的坚定盟友,这不由得让人感慨世事难料,日本这个民族历来是崇尚强者,二战时美军打服了日本,所以现在他对美国是毕恭毕敬,可气的是:日本当年对我们犯下了滔天罪行,日本政府到现在还不恩悔过。
▧❣太平洋战争美军伤亡19万,日军伤亡230万,差距为什么这么大?
伤亡数字有些出入。按照日本厚生省给出的数据,日军的太平洋和东南亚战场的战死人数不下140万。战伤缺乏统计。
美军的战死数据有9万,12万,13万等几种说法,伤亡合计应该在32万人左右。
不过尽管数据有些出入,但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吊打日军,却是事实。
为什么美军能吊打日军?
说白了,双方综合国力不在一个档次。
日本的国力,可以让日军在战争前期与美军打得有来有去,甚至还略占上风。但日本的战争潜力,没办法支撑起日军在战争中后期的多线且长线的作战模式。
最直观的体现——太平洋战争中后期,当美国开始爆兵、爆装备后,日军很快就丧失了制海权和制空权。
(1944年日美主要军事物资产量)
现代全面战争,没有制海权、制空权,等于补给线被掐断。
补给线被掐断,对于塞班岛、硫磺岛之类的岛屿要塞防御战而言,问题不大。日军依靠事先储存在要塞内的给养,可以支撑很长时间。而美军因为是登岛作战,无法发挥其兵力、装备上的优势。损失必然不小。
但对于正经陆战而言,没有补给线,这仗完全没法打了。
就拿菲律宾战役来说。
莱特湾海战后,日军完全丧失制海权,美国海军将菲律宾团团包围。驻守菲律宾的日军从一开始就是孤军。
丧失制海权的同时,制空权也没有。美军航空兵对吕宋岛进行覆盖式轰炸,三十多万日军被炸得抬不起头。
眼见无法展开兵力,无奈之下,山下奉文只好命令日军龟缩在各自的据点里,准备凭借坚固防御工事据守。
可这是陆战,不是兵力腾挪不开的岛战。
吕宋岛11万平方千米的面积,完全可以让美军放开手脚,大干一场。
美国陆军、陆战队登岛后,在优势火力的掩护下,对日军据点进行碾压式平推。轻轻松松就拿下马尼拉等重要城市。
眼瞅着有组织的抵抗被摧毁,山下奉文也没招了,只得命令各部往山区撤,企图依靠山区的密林,与美军死磕到底。
可山里面没粮食,进山等于饿肚子。美军都不用打,单靠封锁也能把日军困死。
事后,日军还真就是如此。
先是身体不好的人饿死。之后,这些人的尸体腐烂,无人处理,导致瘟疫发生。
最后,瘟疫人传人。瞬间又倒下一大片。
这种连饿带病,是一片片的死,比机枪扫射的效率都高。
从1945年3月初,马尼拉战役结束。到8月份日本宣布投降,近半年时间,28.7万日军吕宋山区饿死、病死了近21万人。
其中山下奉文直辖的尚武集团15.2万人,饿死病死了9.7万,仅剩5.5万,减员64%。
横山静雄统辖的振武集团10.5万人,饿死病死了9.25万,只剩下1.25万。减员88%。
冢田理喜智统辖的建武集团3万人,饿死病死了2.87万,仅剩1300余人。减员95%。
驻吕宋岛的日军应该庆幸,1945年8月,他们的天皇宣布投降了。如果让军部的那帮鬼畜瞎折腾,再推迟几个月投降,怕是28.7万人要全死在吕宋岛的山林之内。
类似的饿死大于战死战役,在太平洋和东南亚战场上还不止这一次。
比如菲律宾战役之前的英帕尔战役,所有人都反对打,理由是补给困难。
可驻缅日军司令官牟田口廉也却说:“没有补给,就不能打仗?那怎么能行!日军能够忍受任何艰难困苦。粮食不足,你们可以从敌人那里夺取呀。”
牟田口廉也手下的三个师团长无奈,只得在补给困难的情况下,硬着头皮开打。
后来因后勤断了,日军饿死甚多。不少人主张撤退。然而牟田口廉也为了晋升大将,下令不准后撤,并且继续大放厥词:“日本人自古以来就是草食民族。你们被茂密的丛林包围,居然报告缺粮?这算怎么回事!”
由于主官的鬼畜行为,十万日军,最后饿死了一半以上,另有2.5万人在战场上被中国远征军和英军击毙击伤。退回去的日军仅为出发时的四分之一。
(牟田口廉也)
还有1942年8月爆发的瓜岛战役。
美军1.6万人,后勤保障相对充足。
日军6000人,什么重武器都没带,口粮也只带了两周份额。
战争一开打,缺乏重武器的日军不出意外被美军爆锤。
日军指挥官百武晴吉听说战事不顺,决定亲自带两万人上岛反扑。
他的参谋长二见秋三郎少将在一旁提醒,不可轻敌大意,至少要等第二师团和第三十八师团来了再反扑。另外还得向大本营申请调来五个野战重炮联队助战,否则火力上没有优势。
这是很明智的建议。然而百武晴吉却怒斥参谋长是胆小鬼,丢“昭和男儿”脸面。
但登岛没多久,百武晴吉也懵圈了。
登岛之前,海军向他保证过,保证向上岛部队提供后勤支援。可海军把两万陆军送上了瓜岛后,却没有送来多少补给。
最终整个瓜岛战役,日军阵亡1.4万,因伤病致死或下落不明的有9000余人。就像后来的吕宋战役一样,很多日军是饿死的。
所谓靖国神社,其实可以称为“饿死神社”。
实际上,美军在瓜岛战役期间的表现也不怎么样,尤其是海军。战技术全程不在线。而且美国在战略上对瓜岛的重视度也不足。
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日军还是打输了。而且战损比极为难看。
只能说,这就是双方的实力差距。
双方摆开了打,美国凭借巨大的实力优势就是能在消耗战中完全能磨平日本。
而日军在实力不济的情况下,高层又极度轻视人命,常常一味强调克服困难,根本就没打算给前线士兵准备足够的粮食。因而日军的损失也是惊人的高。
✭$太平洋战争美军伤亡19万,日军伤亡230万,差距为什么这么大?
本来就应该是这么大的伤亡差距才正常嘛!
日本的战争潜力很差,所以最能打的那一批人被打没了以后,日本的实力立即就和美国有差距了。在战争中,这种实力的差距就是人命损失的差距。在中途岛和瓜岛两次大战后,日本最精锐的海军就都损失掉了,同时大批精锐陆军也损失在了瓜岛后,日本的伤亡在以后的战争中,就成倍地增加起来了。
而且这个损失成倍增加还不仅仅是在与美国的战争中。因为日本是从中国战场抽调了太多的精锐部队,关东军的主力都被抽调到了东南亚战场上消耗掉了。这就造成日军在中国战场上的战力下降,也就意味着伤亡增加了。
看过美国《兄弟连》和《太平洋战争》这两部连续剧的人就都知道,美国兵上战场之前,都要接受几个月的军事训练,并且根据要投放的战场,都会接受相似地形的适应训练。所以,上战场的美国兵,都是具有基本军事技能的士兵了。而日本因为伤亡太大,根本就没办法把这个新兵训练真的持续下去,所以在老兵损失掉后,新兵素质立即就垂直下降,于是伤亡也就明显增加了。
其次,美国的军工能力太强大,所以子弹、炮弹都是管够。而日本因为资源贫瘠,新兵训练打几发子弹都扣扣索索。就因为自动步枪太浪费子弹,就硬是守着三八步枪来作战。而美国兵在太平洋战场上都是M1迦南德连发步枪了。这种军工后勤上的差距,也是日军伤亡显著增多的另一个原因。
美国在太平洋战争后期,海空军已经几乎统治了太平洋。日军是天天顶着灭顶的空袭和炮袭过日子,这种用人肉对抗钢铁的战争中,用人肉的一方怎么可能伤亡不惨重?这种林林总总加在一起,就变成了美国兵伤亡远远少于日本了。
ℒ┧太平洋战争美军伤亡19万,日军伤亡230万,差距为什么这么大?
本就不在一个层次上的战争!日本虽然在亚洲是数一数二的经济军事强国!但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和美国经济实力,后勤保障储备,军事及兵员补充等方面,就差多了,不是一点。因而日本有头脑的战略家都不愿日美开战!以山本五十六为例,因山本在美国上留过学,当过武官,知道美国的经济实力和战略储备能力,所以山本极力反对日美开战!而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只能采用亚洲的落后战术,拼命武士道精神的拼刺刀,和用卡滨枪,武装坦克,大炮,机枪各种火器的美军决战。日本兵每人只配备不到100发子弹,而美军士兵的子弹那是用卡车拉。大炮的口径美军的比日军大多了!在瓜岛争夺战中,日本的战术是集体冲锋,而美国采用的是机枪!围绕阵地的都是机枪还有火炮。所以伤亡比差距非常大是正常的。
------------------
推荐阅读:
下一篇: “说曹操,曹操就到”是怎么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