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真的是因为谋反而被杀吗?
☦ℚ韩信真的是因为谋反而被杀吗?
谋反?!欲加以罪,何患无辞。史书记载的不一定都是真相,因为他有可能被人加工和篡改过。很多人会说:“《史记》里不是明确写了韩信谋反了,你为什么还要替他去翻案呢?”诚然,在《史记·淮阴侯列传》里,确实有这么一段记录:
陈豨拜为钜鹿守,辞于淮阴侯。淮阴侯挈其手,辟左右与之步于庭,仰天叹曰:“子可与言乎?欲与子有言也。”豨曰:“唯将军令之。”——《史记·淮阴侯列传》
陈豨被刘邦安排去做巨鹿守,在临行前他去拜访韩信,韩信拉着他的手,打发走了身边的人,然后在内庭对陈豨说:“可以和你说些真心话吗?你是不是个值得信任的人呢?”陈豨表示:“将军放心,我是您的部下,当听从您的将令!”
淮阴侯曰:“公之所居,天下精兵处也;而公,陛下之信幸臣也。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矣;三至,必怒而自将。吾为公从中起,天下可图也。”——《史记·淮阴侯列传》
韩信低声说:“你去的地方,是天下精兵所在,而你又是陛下信任的人,但是很多人嫉妒你,他们会在陛下面前诽谤你,第一次说的时候,可能陛下不相信,但到了第二次的时候,可能陛下就会对你有所怀疑了,到了第三次的时候,估计陛下就要对付你了。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我可以作为内应,到时候天下就是你的了!”
陈豨素知其能也,信之,曰:“谨奉教!”汉十年,陈豨果反。上自将而往,信病不从。——《史记·淮阴侯列传》
陈豨知道韩信的能力,对于韩信的话十分相信,于是说:“谢谢您的教导!我记下了!”不久后,陈豨果然在代地造反,刘邦想带韩信去,但韩信说自己身体有病去不了。
阴使人至豨所,曰:“第举兵,吾从此助公。”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部署已定,待豨报。——《史记·淮阴侯列传》
韩信派亲信到了陈豨处,对陈豨说:“你能够举兵真是太好了,我会在京城发动来配合你!”韩信和家臣们谋划,草拟了伪诏赦免很多囚徒和罪犯,准备发动袭击吕雉和太子刘盈,部署好了以后,就等着陈豨那边的消息。
其舍人得罪于信,信囚,欲杀之。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于吕后。——《史记·淮阴侯列传》
古人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信的舍人背叛了他,因为舍人得罪韩信,韩信要杀了他,为了自保,舍人的弟弟就把韩信谋反的事情告诉了吕后。
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上所来,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史记·淮阴侯列传》
吕后想把韩信找来,又怕韩信不来,于是她和相国萧何商量了一个办法,就说刘邦回来了,陈豨已经被干掉了,群臣都要进宫祝贺。
相国绐信曰:“虽疾,彊入贺。”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史记·淮阴侯列传》
韩信还是说自己有病,行动不便无法参加宴会,萧何于是写了一封信给韩信,在信里面萧何说:“你是臣子,如今陛下获胜回来,就算你身体有病,也要勉为其难来参加庆祝宴会,这是做臣子的本分!”韩信相信萧何,于是来到了未央宫,但他前脚刚进宫门,萧何就不知去向了,武士们把韩信捆绑起来立刻处死。临死前,韩信仰天长叹道:“真是后悔当初没有听蒯通的话,如今竟然死在了女人的手里,这难道不是天意吗?”韩信被夷灭三族。
看了上述的话,很多人会指着我的鼻子说:“你看,你看,太史公都说了,韩信就是因为想和陈豨里应外合作乱,才被吕雉和萧何联手诛杀的!”韩信最好的机会是蒯通劝他自立的时候,那个时候韩信才是“楚汉之争”的胜负手,他倒向谁谁就会获得胜利。达到了做淮阴侯,手里无兵无权的时候,韩信处处小心谨慎了就是为了活下去而已,这个时候造反,不是他疯了就是他傻了。彭越也是被人告发的,英布也是被手下人举报的,不同的证据,相似的手段而已。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韩信真的是因为谋反而被杀吗?
韩信确实是因为谋反而被杀的,证据确凿。但是,不管韩信反与不反,刘邦吕后还是要杀掉他的。韩信是功臣,却始终不是刘邦的亲信,倒是在几个关键时刻冒犯了刘邦,使得刘邦怀恨在心,视之为自己皇权的竞争者,必欲除之而后快。
第一次是在楚汉之争胶着之时,刘邦被项羽围在荥阳,形势危急,急需援兵。可是,就在此时,韩信却派人送信,请求刘邦封自己为假王,不料,刘邦居然封了他一个真齐王。然而,刘邦此时心中不仅气愤,而且有了忌惮乃至嫉恨。韩信取代,破赵,收燕,平齐,所向披靡,摧枯拉朽,战功卓著。但是,韩信此时已是功高震主了,却又拥兵自重,不但邀功请赏,还在讨价还价中流露出与刘邦平起平坐的想法。他贸然攻齐,导致郦食其被烹,刘邦已是极为不满了;与李左车、蒯通过从甚密,讨论话题已涉及谋取天下之事,刘邦若闻之,定然不寒而栗。后来,韩信虽然派兵攻打楚军,但是,与刘邦的矛盾已暗暗地激化,刘邦想必也萌生了杀心。
第二次是韩信改封楚王之后,如鱼得水,踌躇满志,巡行封地。他不知此举又犯了大忌,刘邦此刻正紧盯着自己。更可怕的是,他还结交了不该结交的人,收留了刘邦的仇家钟离眜,逼得刘邦亲自带兵来捉拿韩信。也就在此时,韩信一度真动了谋反的念头,却又放弃了,从而被擒。这一次,韩信的怨怒之举、不服之气,让刘邦着实觉得有必要加速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进程了。
第三次是韩信到了洛阳被赦罪做了淮阴侯后。此时的韩信是必反无疑了,因为刘邦正在清除异姓王,下一步也该轮到韩信了。韩信不甘于束手就擒,又一次贸然行事,居然勾结起不成器的陈豨,企图里应外合,除掉吕后和太子刘盈。此刻,韩信心乱了,节奏也乱了,百密一疏,被吕后萧何轻而易举地擒杀……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外因交互作用才带来最终的结局。韩信有觊觎皇权的欲望,哪怕是一闪念,也必然招致刘邦以百倍的疯狂来回应……
➞✫韩信真的是因为谋反而被杀吗?
谢谢朋友。
韩信的被杀属于一而再、再而三,被反复印证的历史规律,即古语“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之所以有如此规律,是因为——
战争年代必须重用贤才,否则,一旦战败,将一无所有。所谓“胜者为王败者寇”,贤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
然而,一旦战争结束,胜负已定,大权在握,贤才就成了多余的负能量,必须除之而后快。正如——
“养狗是为了抓兔子,兔子抓完了,还要狗干啥,烹吃狗肉吧”。
“打造弓箭是为了射猎,飞鸟射完了,还要弓箭干啥,收藏起来吧”。
“养活贤才是为了对付敌人,敌人消灭了,还要贤才干啥,借故除掉吧”。
事实上,早在韩信用十面埋伏、包围项羽之际,项羽手下大将——钟离昧就游说韩信,“留着项羽,刘邦永远重用你;否则,项羽的末日就是你的末日”。韩信不相信,钟离昧即搬出“狡兔死,良狗烹”的古语。并进而引证吴越争霸、勾践灭吴之后文种被杀的事例,也未能说服韩信。因为韩信出于对刘邦的忠诚,他压根儿不相信他会步文种的后尘。
然而,当他“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地被宫女用竹竿活活捅死之际,他才明白那句古话——
“太平本由将军定,不见将军享太平”。
总而言之一句话,韩信谋反被杀,不过是美好的托辞而已。真正的原因,就是被反复印证的“狡兔死,走狗烹”的历史规律。
不妥之处,敬请朋友批评指正。
⇌p韩信真的是因为谋反而被杀吗?
将军天天想立功受封赏,皇帝天天想法设计殊杀功臣,不让功臣同享福乐分散资源。欲加之罪何患无词。
⇕▾韩信真的是因为谋反而被杀吗?
确实是因谋反而被杀。怎么说呢,韩信这个人性格上有缺陷,政治敏感性不强。在能够反的时候不反,当时做齐王时,蒯通就劝他自立,中国那就提前进入三国鼎立了,可惜他不听。第二次,在他做楚王时,本来可以不接受钟离昩的,可惜接受了,又杀他只身前往邀功,结果被刘邦直接抓了,要是聪明一点,当时谋反还是有机会的。最后都变成淮阴侯了,还听陈豨一顿忽悠,直接要谋反,不死才怪。
------------------
推荐阅读:
隆美尔是二战时期被公认的军事天才,却被希特勒赐死,原因是什么?
现在的生意越来越难做,谁能分析一下以后生意的大趋势应该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