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国学该怎么振兴,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去学习?
◄♠传统国学该怎么振兴,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去学习?
谢邀应答!
传统国学如何振兴,着实是一个大课题。我们不妨就从弄清楚赖以追根溯源的“何以中国”开始!
我们知道,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以降,一以贯之数千年的“允执厥中”的“中”,就是我们中国、我们中华文化、我们中华民族的“姓”与“性”,中庸、大中至正之道强调的就是中用(阴:形而上、虚在、精神彰显)与用中(阳:形而下、实在、物质体现),而汉字“中”以其“丨左为阳,丨右为阴”的结构组成,呈现给我们一个完整的静态阴阳太极图!(反之,阴阳太极图即动态旋转的汉字“中”)
由上可知,《易经》所言的“百姓日用而不知”的这个“不偏不倚、无过不及”的“中”,就是我们每个国人应该首先明确和付诸于实践的!
事实上,即使站在西方哲学的立场,这个作为导致人类社会“第一果”的“第一因”的“中”,这个作为笛卡尔直角坐标系0点、原点、源点、中点的“中”,这个凡事适度、适当、适中的“中”,正是开启传统文化、传统国学的一把金钥匙!
至于更进一步的学习提高,那就让我们寄望于作为“中(点)”水平移动轨迹的老子“道生一”的“一”上了!(《关尹子•八筹》:“一中示多,多中示一”。)
希望与广大网友进一步深入探讨!
m⇧传统国学该怎么振兴,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去学习?
国学是个模糊的概念,与传统一样,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如何去伪存真,与时俱进,继承发扬才是现在的主要问题。一味地抱残守缺,食古不化,反而会陷入新的历史旋涡。
➙╫传统国学该怎么振兴,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去学习?
从小学(幼儿园)教育抓起,进行中华文明“依道而行”、旨在“成人”而非“治人”的“知行合一”的教化习得(必得从小抓起并在学校教育中展开才有实效,才能谈得上“振兴”)。
比如每周要有固定的课程设置,进行礼乐教化内容的习练;教化的精髓就在习与练的结合,也就是知与行合一,二者缺一不可,否则就会南辕北辙。
╉➯传统国学该怎么振兴,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去学习?
为什么要振兴传统国学?目的是什么?如果是了解那么就谈不上振兴,振兴的目的难道要取代今天国家治国的思想马列?儒学做为传统国学,在历史长河中,几次兴衰。每一次振兴都给民族带来的是屠杀屈辱和苦难。为什么不学炎黄之道,黄老之学?非要学孔子“损周文用殷质”的儒家?纣王亡国在“言足以饰非”。你再问儒生“儒家错在哪里?”看看他是不是秦国灭国之因“文过饰非以为能”。伪君子真小人如何兴国?
⇙※传统国学该怎么振兴,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去学习?
首先要楷定国学,不要把它与现在的语文教育、文学教育混同起来,使它有个边界。所谓国学就是华夏文明源头的“六艺”(《诗》《书》《礼》《易》《乐》《春秋》)之学。诸子百家都是它的流衍,其中儒家的《论语》《孟子》、道家的《道德经》《庄子》尤其重要。
其次,要能通贯阐释或者说循环阐释,因为国学典籍互相含摄,一经一切经,一切经一经。这在老辈马一浮先生最能胜任,现在只能读《马一浮全集》学得他老人家的本领;在活着的人中,刘梦溪先生最能胜任,也作了大量工作,如对原典的精研贯通,对落实国学教育的具体设想,也践行过。
现行的考试制度使国学不能落实,因为没有纳入考试范围,也因为它与题型操练的语文学习违逆。
中小学选读一些学生能接受的篇章;大学系统学习六艺之学极其流衍之学,接受多少算多少,要在培养自学的习惯。
合格的老师,制度的支持,学生的配合,缺一不可。
火光微茫,但燎原并非不可能。当今国际国内形势已经令一些人想到“小国寡民”并非没有道理,等等。
国学的活体就是中医,其余的都是纸上的文化了。
------------------
推荐阅读:
张作霖祖籍到底是山东还是河北人?为什么有人说张作霖原来姓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