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军中一个团,营,连都是什么编制,有副职吗?
┩⇥国民党军中一个团,营,连都是什么编制,有副职吗?
梁老师说事,为您回答这个问题。
这事说起来可就有点复杂了,为什么呢?咋说呢?国民党自打建立黄埔军校开始,他就一直在整军,基本上就没怎么停过。
咱不说别的,就从北伐战争结束到七七事变全面抗战爆发爆发,就这不到十年的时间,国民党对军队的整理就有好几次了。
说到这里,问题来了,国民党为嘛会这么频繁的整理军队呢?
这里头的道道很复杂,但其中有一个很主要的原因到是可以说道说道的。
国民党虽然是一个党派,但他这下头派系林立,蒋介石的中央军嫡系,还有桂系,阎锡山的晋绥军,张学良的东北军等等。
面对这么多的派系军队,蒋介石想要把控军队,不费一刀一枪的那最好不过了,所以他就用整理军队的事情来达成削弱对手的目的。
怎么削弱呢?举个例子您就明白了。
当年东北军可是有着二十万人马,兵强马壮就不说了,武器装备都是一流的。
结果一个西安事变下去,蒋介石对东北军进行整编。原来的东北军那可都是甲种军,一个军四个师,每师有三个团,合共十二个团。
就这么一整编,甲种师变成了乙种师,一个军被砍成了两个师这就不说了,每个师下辖两个旅,每个旅下辖两个团的编制,合共八个团。
莫名其妙就少了四个团的编制,而单位编制还给加了一层,塞进去旅的建制,军队命令下达就变的缓慢了。
这么一弄,军队变少了,对手的实力削弱了。而且每个月领取的军饷也就变少了,乙种军的待遇,能和甲种军的待遇一样吗?
就这么不动刀枪的把各个派系的军队给缩减了。
当然了,这里头还有其他原因,一个国家编制太过混乱也不是个事,必须进行统一。
当然这么说空落落的,小编具体给您说道说道,有兴趣的话,您可以接着往下瞅。
首先介绍一下北伐之前,中国军队的编制,说这事主要是为后边的解释做一个铺垫。
这个时期,咱就挑几个主要的派系简单的说一下。
您比方说国民党军。国民党军的建立起始于黄埔军校,而黄埔军校之所以能进行下去,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得到了苏联人的支持。
国共合作吗?苏联又是给予资金支持,又是给予枪炮弹药的支持,还有人员指导,这才有了后来的北伐军。
所以国民党军一开始执行的是苏联的建制,他属于三三建制,一个师三个团,一个团三个营,全师有五千五百人。
说道这里,小编想插一嘴。
军队这个基础单位,并不是说越大越好,他还讲究一个灵活,师的编制太大,那么在运行起来必然会慢。
如果将师作为最基本的作战单位的话,这就要吃亏的。
好了,咱接着说事。
那么这个时期,北伐军在团,营,连这个级别上是有副职的。
说道这里,还得说一下其他部队的编制,让您感觉一下编制有多混乱。
在北伐军中,并不都是采用苏联这种三三制的,您比方说第七军,他采用的是法军编制,军下边是旅,有九个旅,一个旅两个团,一个团四个营,一个营三个连。
原因是第七军是新桂系的嫡系部队,和黄埔出来的不一样。
而之后被北伐军打服气,收编的其他军队,后来都采用了三三制。
那么其他军队呢?
您比方说奉系,用的军—旅—团这样的编制,晋系呢,一个师下边就一个旅加一个团,至于其他的大多都是师下边两个旅四个团的编制。
所以看起来就比较乱。
北伐后的整编
宁汉合流之后,国民党在取得第二次北伐成功之后,就开始了对除了东北,西南,西北地区之外的军队,进行整顿。
按照蒋介石的话说:
“北伐完成,军事急应结束,裁兵节饷,从事建设,已成全国一致之要求。”
咋说呢?当时根据统计,中国光军队的人数就有二百多万。
按照当时的局势,中国要为维持这么一支庞大的军队,光军费这一块就够头疼,毕竟军队是不从事生产的,没有战事的时候,一个军每个月的开销就有六十万左右(中央军的标准)。
面对四个集团军的开支,节省军饷也成了一个议题。
所以在1928年的八月份,国民党召开的第二届五中全会上,就通过了一个《整理军事案》,这里头主要说明的是,在最短时间内将全国的军队进行收缩,俩字——裁军!
全国的军队要裁减到五十个师。(这个数据和后来实施的不一样,至于原因,说和做总是存在偏差)
这《整理军事案》是通过了,但要实施起来还是需要时间的。
翻过年到了1929年的一月份,全国编遣会议在南京召开,这次会议的议题是干嘛呢?简单的说就俩字——削藩,削弱地方军队的实力,将军权收归回来。
您就说吧,这事能有个好?地方上那些个派系大佬当然不开心了,阎锡山和冯玉祥就表示了反对,这事就算是黄了。
所以整编计划也就那样,成了摆设,实施不下去。
咋说呢?其实在1929年的时候,全年事实上有六十三个师进行过整编的,但这事触动的利益很大,最终这六十三个师就算是整编完成了,随后又进行了快速的扩张,跟啥也没干一个样。
所以这个时期国民党军队的编制依然混乱,这一次整顿,白费劲。
也就因为这次整编,最终引发了中原大战,毕竟要削弱地方军阀的实力,他们不干,最终蒋介石通过这一次战争把地方这些个军阀算是打服气了。
随后蒋介石就重启了军队整理计划,最终整理出一套《民国十九年陆军暂行编制表》,这就是我们翻阅资料,经常出现的十九年编制,就是这个东西。
这个十九年编制,彻底的执行下去了,算是国民党南京时期第一个正式编制。
有的部队,使用这种编制,一直用到了抗战爆发后的一年。
小编给您说说这个十九年编制是个啥样子的。
他这一次是把军这一级的编制给废了,直接从师这一级进行整编的。
他分甲乙丙三个种类的师。
这甲种师,下辖三个步兵旅,每一个旅下边又有两个团。
其中还包括师直属部队:
一个炮兵营,这里面又有三个炮兵连,每一个连有四门炮。一个工兵营,下辖三个工兵连。
还有一个包括两个连队在内的辎重营,其余骑兵,通信兵和师特务连个一个。
乙种师下边少一个步兵旅,是两个旅,每个旅下辖三个团(比甲种师的旅多一个团,和甲种师步兵团的总数是一样的),其余配属和甲种师是一样的。
到了丙种师,下边是两个步兵旅,每一个步兵旅有两个团,至于师直属队,除了工兵营少了一个连之外其余都一样。
咋说呢?这编制下来之后,整编完成除了师下辖的步兵团可以到位之外,师直属的特科部队,其实都没有达到编制中的要求。
后来和日本人在抗战中较量,这就导致了火力的严重不足,被日本人占了不少的便宜。
在这个过程中,蒋介石又悄悄的给自己进行了扩军,他的嫡系部队一水都是甲种师就不说了,还偷偷的搞出了独立旅和补充旅。
举个例子您看看蒋介石是怎么搞的。
您比方说一开始第十一师,他是按照苏联的编制,三三制搞出来的,下边有三个旅,一共九个团。
这要是按照十六年编制来的话,应该是三个旅六个团,必须砍掉三个团的编制。
而第十一师的这三个旅分别是三十一,三十二和三十三旅。
蒋介石把三十三旅的番号撤销,然后编成了一个独立旅,这不就保留了下来,还合乎规矩。
而这些个独立旅和补充旅,在1931年之后逐渐的被扩编成了师级单位。
好了这是一个总体的编制变化,接着我们来看看,团以下是个什么情况。
团以下的编制都差不多,每一个步兵团下边有三个步兵营,每一个步兵营里头会有三个步兵连,加一个营直属的机枪排用来增加火力。
那么军官的职务在连里就有了变化,在一个连里有五个军官,他们分别是三个排长,加一名连长,至于另外一个是相当于副连长的教官。
出现了教官的职务,原因是这一套体系仿了德国人的军队编制,教官的职务是负责平时训练部队的,所以人家也不叫副连长,直接叫教官了。
那么排里头有没有副排呢?还真没有,他相当于副排的位置上,是一名资深军士。
这也是为什么小编说,这个时候国民党一个连队里头只有五个军官的原因。
这是这个时期的军队编制,接下来我们来看看1932年以后的整编。
1932年的三月份军事委员会成立了,这个时候蒋介石推行他的攘外必先安内的策略。
所以同时出现了两种编制。
第一种叫整理师,第二种在发动对红军围剿的时候,为适应作战需求编制的所谓剿匪师(其实可以划归为整理师的丙种师)。
这一时期的整理师是为了提高部队的灵活性,同一时间增加部队的火力。
您比方说一个整理师,他也分甲乙丙三个类型。
甲种师下边是两个旅四个团,和十九年编制的丙种师有些类似了,但加强入了一个独立团的编制,比十九年编制甲种师少了一个团。
乙种师是两个旅四个团,不设置独立团这种编制。
至于丙种师下边只有三个团,不设置旅这一个级别的编制。
在团一级有了火力加强,有了团属步兵炮连,营属小炮排,连队里头有了直属机枪排,一口气让一个连多出了六个机枪班。
这也是为什么,在红军反围剿时期,特别的喜欢打国民党中央军的原因,这家伙太肥了,打一个就够一支部队换一波武器,用一段时间的了。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蒋介石对红军进行围剿的时候,他同样发现了按照十九年编制出来的师,他灵活性不足(团级编制有点多),所以相应的适用于战术需求弄出一个所谓的剿匪师,师的下边直接是三个团(其实就是丙种师的设置)
您比方说陈诚第十八军下边的四个师就是这样安排的。
原因说出来也有意思,一开始十八军下辖的十一师是两旅六团制的甲种师(第一次整编的),而五十二和五十九这个两个师是两旅五团制(第二次整编)。
结果这三个师被红军给歼灭了,国民党就把十一师,十四师以及四十三师一分二,又弄出三个师。
三个师变六个师,人没有变化番号多了三个,那么下辖的只能是团了,旅被取消了,变成了丙种师。
团下边是三个营,是直属团一级的重机枪,特务,炮击炮等等都各有一个连的编制,甚至都塞进去一个编制——侦察队。
而班这一级却加强到了十四个人。
这个编制是比较特殊的,他是一种适应战术需求而出现的一种编制。
咋说呢?这个时期,国民党推行的整编,没能继续下去。
再一次整编
这事到了1934年,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第五次围剿中,红军的反围剿失败了。
那么蒋介石又推出了他的整军计划,这一次整军就促成了德械师的出现。
这就是大家伙熟悉的1935年出来的整理师和1936年出来的调整师。
计划用三到四年的时间把这个编制完成了。
师这一级的编制都是两个旅四个团,那么整理师的特点是以原来部队的军官为基础,打造部队,而调整师呢?他的军官是从各师里头挑选出来,打乱编制的。
调整师虽然是两个旅四个团,比之前的编制少了,但火力得到了加强,光轻重机枪一个调整师就有三百二十八挺。
至于团这一级的军官编制,就有了一些变化,在团一级里头塞进去一个职务——附,叫团附(没打错,不是团副),他是没有副团长的,变成了两个团附,一个是中校团附,另一个是少校团附。
连这一级别依然没有副连长,用教官代替。
排这一级没有副排长,而是资深士官。
至于副团长,副排长的出现,还是抗日战争爆发一年以后的事情。
因为在作战的过程中,发现之前的编制不符合实际情况。和日军作战的过程中,基层的士兵伤亡很大,基层的军官伤亡也不小。
在这种情况之下,就面临一个问题,一支部队主官战死,那么这支军队的接任者是谁的问题了。
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备选的军官,就拿排一级说事,只有排长没有副排长,仅仅用资深士官代替,到时候排长阵亡之后,资深士官顶替排长职务,这就有点名不正言不顺了。
所以就出现了副职。
那么到了抗日战争胜利之后,蒋介石又开始对军队进行整顿,这就出现了堪比一个军实力的整编师,还有什么暂编师等等。
这又是一套,还特别的繁琐,有时候看他们的番号都有点眩晕的感觉。
总之这种整顿,一直等到国民党败退小弯弯之后,进入了最后一次整顿,国民党的整军这才算是完成。
那么今天就到这了,喜欢小编写的,您点个赞,再加个关注,方便以后常来坐坐。
☑≎国民党军中一个团,营,连都是什么编制,有副职吗?
这个问题特别复杂,因为“国民革命军”的部队编制经历了多次改动和变化,作战序列里又分为嫡系和杂牌,编制更是不能统一而显混乱,也只能大概说明一下。在黄埔党军建立之初,其基本编制受苏联军制影响,以“三三制”为原则(装备训练也是苏式的),比如1925年8月第一军正式组建时,即下辖三师九个团,团以下仍然以“三三制”为基准分设三营、营辖三连、连辖三排直至各步兵班。
这个期间由于军职设置也模仿苏俄,所以连队是有“副连长”以及“副排长”职务的,同时还特别设置了各级政治指导员和党代表。比如黄埔一期的杜聿明毕业后,最先就是分配到第一军的前身:教导第1团,在该团第一营第三连当见习官兼军需上士,不久晋升为第二排“副排长”,后来又辗转回到老家陕西,在国民二军高桂滋团的补充营担任“副营长”兼第一连连长。
从1928年起由于跟苏联彻底翻脸,以及军阀混战的不断进行,蒋军以及各地方实力派军队的编制堪称五花八门,根本没有一定之规,所以也没有讨论的必要。直到1930年中原大战结束,蒋军用武力压服各地方实力派以后,开始进行陆军编制整理工作,此时已经从“师俄”开始向“师德”转变,步兵师开始实行两旅四团标准的“方块师”,基层军制也有所调整。
根据《民十九年陆军暂行编制表》的规定,步兵师又分为甲、乙、丙三类,步兵团则下辖三个步兵营,每个步兵营下辖三个步兵连和一个机枪排,而步兵连则下辖三个步兵排和一个供应班。那么连级部队军官配置情况如何呢?全连共有军官5名,军士16名和士兵145名,总计166名官兵。
重点在这5名军官的职务上,其中有三名少尉军官是步兵排长,一名是连长,而另外一名是连部“教官”(平常训练部队的),所以在这一时期,蒋军确实没有了副连长的职务,不过这名教官也等于是连长的助手,所以也经常被称为“连副”,但其实跟副连长的职务还是不能划等号的,毕竟名不正言不顺,而“副排长”干脆不是军官编制,是以资深军士担任。
到1936年开始进行“调整师”的编制设置时,根据“民国25年陆军整理草案”的规定,每个步兵团辖步兵三营、通讯一连、重机枪一连、迫击炮一排,而步兵连的额定编制为:全连官佐5员、军士14名和士兵147名。故而可以发现,尽管连以上编制有所调整,但步兵连的规模、官兵额定设置的变化不大,仍然是一名连长一名教官和三名排长,未设副连长职务。
这一时期蒋军的军职设置也借鉴了一些北洋军制,为了安置整编后裁汰下来的大批编外军官,开始在团以上单位设置“附员”,比如之前专门介绍过的中校团附李天霞、谢晋元,上校师附张灵甫等等,其中在团级设置中校和少校团附各一人,但不设专职副团长。不过呢,那个中校团附由于衔级较高,一旦团长不能视事基本就是他接管部队了,所以经常被称为“团副”,注意是俗称而非官称。
这个编制一直延续到抗日战争爆发,经过一年多的实战检验后,蒋军也开始对编制进行检讨和调整,在1938年底的第一次南岳(衡山)军事会议上,将原有的兵团、军团、旅三级建制全部裁撤。同时考虑到战争时期各基层军事主官经常阵亡或者负伤的情况,而又没有“法定继承人”不利于作战指挥,团以下单位遂开始设置专职副职,于是有了副团长、副连长等职务。
其实在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蒋军再次整编时也进行了相当的编制和职务调整,如果展开的话那就没头了,以后再介绍。至于问题描述中所提到的情况,其实哪个都没有错,抗战老兵说没有副连长,那是因为抗战初期确实没有;而《我的团长我的团》那是什么时间?中国远征军踏出国门的1942年以后,所以烦了当个副连长也很正常。
研究这个问题不能以静态模式,因为蒋军的编制和配置,始终在发生变化。《我的团长我的团》里面阿译原来是少校营长,后来的职务是什么?炮灰团副团长嘛!
╟●国民党军中一个团,营,连都是什么编制,有副职吗?
谢邀!
前面已经有人回答,本人十分赞同度度狼的回答。
我从另一个角度,回答国军团、营、连内部的人员构成与各岗位职责。
以民国二十年军政部审订之《陆军军队内务规则》为准。
一、编制
1.团本部编制——
团长1员
中校团附1员
少校团附1员
上尉副官1员
中尉副官1员
军需主任1员
军械官1员
军械军士1名
军医主任1员
军医、兽医、司药若干员名
书记1员
司号长1员
通信排长1员
工长1名
工匠若干名
伙伕目1名
伙伕若干名
2.营本部编制——
营长1员
营附1员
副官1员
书记(司书)1员(名)
军需1员
军医、兽医、看护士若干
工长1名
马夫目1名
司号军士1名
3.连部编制——
连长1员
连附(3)员【本内务规则未写明连附人数,参照其他表册,知每步兵连编中尉1 员,少尉2员】
特务长1员
司书1名
军需军士1名
军械军士1名
内务班长若干
二、职责
(一)团本部诸官职责
1.团长职责——
(1)团长掌理全团一切事宜。
(2)团长对于全团教育训练、人事、内务、军需、卫生及马匹之保育调教诸业务,有随时分别整理,检阅督饬之责。
(3)团长为军官团之领袖,负教育全团军官之责。务须留心诱掖教导,使其互相亲爱,砥砺切磋,发扬军官团之精神,以期全团团结一致。对于所属军佐亦然。至见习军官佐及入伍生等,均应列入军官团,俾资观摩。
(4)关于团内应行改良事宜,团长得随时召集官佐会议决定,并酌量情形,申请备案。
(5)团长得于职权范围内,酌给休假,执行惩罚。
2.中校团附职责——
承团长之命,担任教育训练及动员筹备诸事宜。
3.少校团附职责——
承团长之命,任团直属部队之管理训练,并辅助中校团附,办理一切事宜。
4.上尉副官职责——
(1)掌命令、报告、通报、日记及各项文件之传达收发事宜。
(2)每日应办文件,除分配专司各员办理外,其余应分别拟定办法,呈请团长核夺。
(3)关于机要文件及秘密图书等之出入,务宜格外慎重,严密处理之。
(4)编撰本团历史,并负责保管之。
(5)保管关防、门照、车票、船票、公出证、外出证等,并须严密其出纳。
(6)管理本部所属兵舍阵营器具等事,所有消耗物品应力求节约,以省糜费。
(7)拟定值星勤务及卫戍勤务所需之人员与派遣之部队,呈由团长核准后,预为通知。
(8)关于传达事宜。
(9)担任本部士兵夫之管理训练事宜。
(10)本部军官佐以下,有受处罚者,应将官职姓名、处罚科目及日数等,通告于有关系诸官长。
(11)本部士兵因公或修学等,有请愿延长点灯时刻者,得酌量情形,规定时限,通报于团值星官。
5.中尉副官职责——
保管军旗,并辅助上尉副官办理事宜。
6.军需主任职责——
承上级军需处长之命及团长之监督,综理全团会计经理,及见习军需、特务长、军需军士等之教育事项。
7.军需职责——
承军需主任之命,督同军需军士,分任全团会计经理事项。
8.军械官、军械军士职责——
分承官长之命,担任械弹之领发、保管、小修理及匠工等之教育事宜。
9.军医主任、军医、兽医职责——
管理本部医务卫生事宜,并担任看护士兵、担架兵卫生业务之教育等。
10.书记职责——
承团长与团附之命及上尉副官之指导,任文书之撰拟,并整理、保管、校对、收发等事宜。
11.司号长职责——
承团长、团附之命,受团副官之监督,掌理全团号兵教育事宜。
12.通信排长职责——
承团长团附之命,受团副官之指示,任所属之通信教育及一切业务等。
13.工长、工匠、伙伕目职责——
承所属官长之命,分任所掌事务。
(二)营本部诸官职责
1.营长职责——
(1)营长承团长之命,掌营内各连之教育训练、人事、内务、卫生等事宜。
(2)营长应督率部下,严守纪律,尽心职务,并监视其言行服装。
(3)营长为军官团之先进,应辅助团长,教育军官,以增进其学术技能。
(4)营长对于营内装械及诸物品之保存,务须随时注意检查。关于人马卫生等规则,应率部下确实施行。
(5)关于营内应行改良事宜,营长得随时召集各官佐会议决定,并酌量情形,申请备案。
(6)营长得于职权范围内,酌给休假,执行惩罚。
2.营附职责——
营附辅助营长,处理营内一切事务。关于全营教育计划训练实施等事,应负其全责。
3.营副官职责——
参照团部上尉副官服务之规定,处理营本部一切事务。
4.书记、司书职责——
承营长与营附之命及营副官之指示,参照团部书记、司书服务之规定,办理营本部一切文书事项。
5.军需职责——
按照团本部军需主任服务之规定,掌理全营会计、经理事宜。
6.军需军士职责——
承军需之命,分任会计、经理事宜。
7.军医、兽医、看护军士职责——
管理医务及一切卫生业务。
8.工长职责——
承官长之命,任修理军械装具等事。
9.马夫目职责——
承官长之命,任马匹蹄铁之掌钉、喂养、刷洗之事。
10.司号军士职责——
承营长之命,受营副官之监督及团司号长之指挥,掌理号兵教育。
(三)连内诸官职责
1.连长职责——
(1)连长承营长之命,掌全连之教育训练、人事并军需、军械、卫生、马匹、内务、服装等事宜。
(2)连长须注意精神教育,使部下官兵均有爱国之热诚,急公赴义之志操,勤奋笃实,趋重道德,力矫时尚奢靡之习。
(3)连长按照教育计划、规定教授日课,并酌量连内军官军士之才能,分别授予任务,务使全连士兵军事学术、普通知识与特有技能等日有增进,至关于新兵教育与新马之调教喂养等,尤宜特别注意。
(4)连长对于连内军官及见习军官入伍生等,得随时施以适当教育,并令修习普通科学及外国语学,以促进其知识。
(5)连长对于连内被服、粮秣、金钱、及各项物品之出纳及保存,均须妥慎处理。关于人马卫生等规则,应饬部下确实施行。
(6)连长有维持全连辑睦之责,平时须细察各干部间之交谊及新旧兵之感情,务令融和一致,互相亲善,不得稍存意见。对于部下官兵之行为与性能及家族状况,尤须留意考察,以期尽晓无遗。
(7)连长须顾虑内务卫生、给养等事,酌量兵房及厩舍之构造情形。可将军士以下分为若干内务班,以每班之高级资深军士为班长,负整理内务之全责。
(8)连长须养成部下尊重武器及爱护马匹之心,俾堪战事之用。
(9)连长须常检查部下之服装,务使整洁齐一,以肃军容。
(10)连长应遵照团、营内之规定,将军士以下所阅读之书报及其他应用物品等,随时注意检查,并得限制其种类等。
(11)连长得于职权范围内,酌给休假,执行惩罚。
2.连附职责——
连附辅助连长训育士兵,并分任军械、被服、装具之经理。若在乘马队,对于马匹之饲养保管及装蹄法等,尤须注意。
3.特务长职责——
(1)特务长为一连军士之先进,应督率军士勤勉服务,娴熟技能,又宜细察各兵之性质、技能、起居情形及家族状况,以资教导。
(2)特务长每日应巡视兵舍内外及马厩等处,查其各项内务是否按照各规定确实遵行,并随时教导各内务班长,务期各尽职责。在乘马队,须辨别马之性质、体力,注意于洗擦、饲养、装蹄之法。
(3)特务长管理本连械弹、服装、粮秣之领发、补充、饷项之经理、图书之收藏及其他一切庶务。
(4)军士以下有受处罚者由特务长带往连长处,听受所罚科目,并通告值班军士及其他有关系诸官长。
4.司书职责——
(1)司书掌命令之受领、通报及传达事宜,并辅助特务长办理庶务。对于本连文件,负有缮写、整理、保存之责。
(2)司书保管军士以下之军人手簿,外出时,由内务班长请领分发,并于归营时收齐检查有无犯过之处,均须呈报。
5.军需军士职责——
军需军士辅助连附及特务长,任连内粮秣、被服、给养等事项。
6.军械军士职责——
军械军士辅助连附及特务长,任连内械弹之保管、保养。
7.内务班长职责——
(1)班长为全班表率,维持军纪风纪,务令班内诸兵感情融洽,互相敬爱,尤宜熟知各兵之性质、行为、技能及家族状况等,以为教育管理之参考。
(2)班长须令士兵尊重武器,爱护马匹。
(3)关于给予品之请领、缴还、修理、交换等事,应照特务长之指示行之。所有各物品之使用及保存法,必须详细教授,如有破坏损失情事,应彻底查究,以重公物。
(4)武器之擦拭、房舍之扫除及诸物品之装置整顿,班长应当留心监视,并率各兵按照所定规则,确实施行。
(5)连值星官每日至各班点名时,班长须令全班整列,报告人数。
(6)兵士如有贵重物品,须令各自保管,严禁互相借贷。如有遗失及迹涉嫌疑者,班长应即报告连值星官办理,不得擅行检查,亦不许隐情庇护。
(7)每早点名时,应将班内所有病人病马,通知值星军士,俾就诊视。如有马匹应须装蹄者,亦应通报值星军士办理。
(8)班内列兵临时请求外出者,班长宜详查事实,代为请假,领取外出证及军人手簿,归营后即行缴还。其因回籍、入病院及他项事故,请假至一星期以上者,应将其所有给予物品,开具清单,送交本连特务长或上士备查。
8.内务班附属军士职责——
内务班附属军士辅助班长教育兵士,班长请假或出营时,即由高级资深者代理之。
(至此为止)
注:
1.以上文字,节选自民国二十年《陆军军队内务规则》;
2.段落、编序是我划分的;
3.标点符号是我加的。
这个《规则》有一个现象,即反复找了半天,没看到连与班之间有排长的编制。《规则》中有连附,但没写明每连有几个连附。参考其他表册,得知1931年中央军步兵连编制内,连长以下有中尉1员,少尉2员,推断应该有连附3人。是否如此,请知情者纠正补充。
民国时期国民党军队的编制是动态的,有过多次变动,因而此一时彼一时并不一样;同一旗帜下的国民党军派系纷杂,各行其是,因而这个军队与那个军队也并不一样。此例只是民国二十年时中央军的团、营、连内部编制,供参考。
┋※国民党军中一个团,营,连都是什么编制,有副职吗?
编制都不一样的。
以团为例,黄埔军校教导团是蓝党第一支自己掌握的党军,1924年11月20日成立,何应钦任少将团长,王登云任党代表,团副王俊,参谋长朱荣。
黄埔时期的何应钦:
教导团辖3营,营辖3连,连辖3排,排辖3班大约26~30人,团直属有特务队,卫生队、侦查队、通讯队、辎重队、两个机关枪连,合计兵员1000出头。营连只有主官和党代表。
1928年后,蓝党与苏联交恶,逐步废除三三制的编组原则,取消副职,转向德式编制。同时也开始如同北洋一样在主官身边设附员,如步兵团和骑兵团最多有中校附员、少校附员、上尉附员、中尉附员四人。但通常只是中校和少校团附各一。
德械师:
附员不是副职,也不是副官。大体应该理解为司令部附属的待命军官,如中校团附就可以在作战时代理中校营长,但中尉团附显然是不能临时代理营长的。比如张灵甫出狱后担任王耀武的51师上校附员,后面淞沪会战305团团长阵亡,张灵甫才接任团长。这和中校团附临时代理营长是一个意思。
伴随蓝党军队的扩张,1935年开始逐步进行正规化整编,团被赋予两个标准,一是20个连的甲种团近3000兵员。二是9连的乙种团略超过1000兵员。而此时的旅大多就是一个甲种团和一个乙种团合编,加直属队不足5000。
军队编制装备增加,主官参谋长两个人显然很难兼顾全面工作,副职需求也出现了。由于后期的中央军校毕业生不能如黄埔前5期一样快速晋升,较多需要完善履历,这给副职设置带来了可能。此后副团长,副营长,副连长都有不少,但副排长很少,一般是资深军士担任排附,履行副排长责任。比如1946年74军改为整编74师,就有副师长蔡仁杰、副参谋长李运良、51旅副旅长皮宣猷等多个副职人员。
整编74师副师长蔡仁杰:
所以,多数时候,附员略低于副职,但也可以担任副职,比如四行战斗的谢晋元,他是团附而非副团长也非团副。不过似谢晋元这样的情况属少数,毕竟团附相当于营长,实际担任副团长是特殊情况。
谢晋元将军:
╍│国民党军中一个团,营,连都是什么编制,有副职吗?
国民革命军的叫法才对吧??怎么能叫国民党军呢??当时我们的八路军新四军也是国民革命军序列!简称国军!不知道我说的对不对哦。。。。
------------------
推荐阅读:
上一篇:如何做一名不可被替代的领导?
下一篇: 担任过国家副总理的开国将帅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