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十年代农村的彩礼、陪嫁是怎样的?
✏︶六、七十年代农村的彩礼、陪嫁是怎样的?
六、七十年代,那个时候还是大集体时,人们在生产队集体出工,挣工分。
那时,物质还比较匮乏,有的生产队一个工日价值最少值2分钱,好一点的生产队每一个工日价值1角多。
那时一元钱太值钱了,人们可以办许多事。
年终决分时,劳力多的家庭还可分上几十元。人们可以办年货过年。
那时,农村男青年讨房媳妇的彩礼也就300元。
其中正礼240元,拜礼60元(见面礼)。
那时,年轻姑娘选择对象:当兵的和干临时工(也叫付业工)的最吃香。
嫁给家庭的经济条件要好,必须要具备“三转一翁翁”。
三转:缝纫机、手表、自行车。
一翁翁:一架收音机。
那时,人们的思想还很封建,没有完全解放。
男女之间授受不亲。
那时候,自由恋爱的不多,大多由男方父母托媒人介绍对象。
男女之间互不相识,经过订婚后两人仅只见过一面。每逢过春节双方各走动一次,两人才有机会见上一面。
相互之间交流很少,在众人面前也不好意思在一起。
即使二人领了结婚证,在未举行婚礼之前也不能同居住在一起。以免别人说闲话。
即使新婚后回娘家时,俩人一前一后还得保持一段距离。避免村里人说三道四。
他们的爱情是在婚后才慢慢建立起来的。
换句话说也就是先结婚后恋爱。
女方的陪嫁也就更简单了,一副钢筋做的脸盆架子,两个小端箱,一面镜子。
经济状况好的家庭陪上两床新被褥。
这就是姑娘出嫁时娘家的陪嫁。
接新媳妇时,男方在村子里提前叫上一帮相好的伙伴,一人骑一辆自行车去媳妇娘家接新娘和送嫁的。
新郎不能用自行车带新娘,由主持婚礼的司仪带回男方家。
也有套上牛拉车接新娘的。
结婚吃酒席时,乡党们的贺礼也是送上一付画,主要的亲戚送上几尺布以表庆贺。
那时候,一个小家庭就这样简单地组成了。
虽说彩礼只有三百元,对当时的一般家庭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巨大开资呢!
➳╬六、七十年代农村的彩礼、陪嫁是怎样的?
彩礼;是一丈二尺粗毛粟布匹。
陪嫁;是一个碗柜,一张吃饭棹,四条板蹬。
✙ˇ六、七十年代农村的彩礼、陪嫁是怎样的?
六十年代初期农村的陪嫁是这样的:
青洋伞,玻璃把;冇的球鞋我不嫁!(冇的,湘方言,没有。)
意思是陪嫁的奢侈品是布伞和运动鞋!那么,那时人们平时用什么伞呢?一种油纸伞,手工制成,骨架和柄都是竹制成的,伞面由多层皮纸加桐油制成,比较重,虽是纸做的,但比较结实。穿什么呢?布鞋。与市面上常见的布鞋最大的不同在鞋底,那时的鞋底是由妇女用一层一层的破布片重叠,然后用苎麻线一针一针、密密麻麻纳成,一般不能在水里走,花时很多,一般一年一人最多一双!劳动时穿草鞋!草鞋由梧桐树皮作经,由笋壳或稻草为纬编织而成,有时也加烂布带。不结实,不好穿,只有一个鞋底,上面由绳子绑缚。故运动鞋、布伞是作陪嫁、彩礼之用。
但奢侈品慢慢提高要求。到了七十年代中期,变成了“两机两转”。两机指收音机和缝纫机,两转指手表、单车!其中单车最为奢侈!几乎在农村中不能实现!本人1984年参加工作,当时工资为34.5元,被称为“咪发耍”!好羡慕别人有七十多元一月!最高理想就是想拥有一辆单车!第一期期末,本人被分配到另一所学校去监考,可两校相差五十多里!没办法,向自己班上一名学生的家长借一辆单车,他家是富户,有两辆单车!他借了一辆旧车给我,千叮咛万嘱咐,我则几乎感激涕零!几年后,我才托我在供销社工作的表嫂帮我买了一辆单车!单车难买,开始不但贵,一般人没有这么多钱!更主要的是缺货,开始还必须分配指标!农民甚至一般的小头目不可能有指标!那时有粮票、布票、烟票、酒票、豆腐票(或大豆供应指标),有些东西只有体制内的人才有!农民手中没票!当然,八十年代就逐渐不要票了,后来将所有的票都取消了。时代像一艘永不停步的巨轮,滚滚向前。也许年轻人不会相信那时是这样的彩礼,这样的陪嫁。可这一切真真实实……
教书38年后回乡,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回答供参考。
﹋◎六、七十年代农村的彩礼、陪嫁是怎样的?
六七十年代风清气正,不讲金钱,讲的是革命友谊,革命伴侣,志同道合,情投意合,不要彩礼。
▶⇇六、七十年代农村的彩礼、陪嫁是怎样的?
六、七十年代农村彩礼`陪嫁的怎能与现在相比呢!那时物资匮乏收入低,只要男女双方同意,彩礼也没有现在这样昂贵。那时的彩礼,男方送给女方的就是几件衣服,和小许的礼金。
而女方陪嫁的,普通的便桶和口袋(大麻布袋)、板箱、各种桶类、衣柜、床头柜等。到后来生活条件有所好转,男方的彩礼有所提高,女方的嫁妆也有所变化。女方家庭经济好的,有陪嫁自行车、收音机、缝纫机等现代产品。与现在所比,好如天壤之别。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