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法案后,半导体行业的机会有哪些?
⇆✘芯片法案后,半导体行业的机会有哪些?
近期,美国总统拜登签署了《2022芯片与科学法案》,该法案被业界普遍认为是针对中国芯片发展的又一卡脖子狠招。
2021年,中国生产了3594亿片。中国无疑已是芯片大国,但远没有到高枕无忧。
不过值得我们警惕的是,中国已经是芯片大国,但距离美国、韩国的差距依然巨大。
正是由于我们的市场发展快,市场份额大,一旦遭遇无理的制裁,面临损失也将是空前的。
我们都知道,芯片产业链分上中下游,上游是原材料和生产设备(晶圆制造材料、晶圆制造设备、包装材料和包装设备等),中游是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和封装测试),下游是工业应用(大数据、通信设备、导航设备、物联网等等应用端)。
在如今的全球化时代,基本每个国家都各有自己的所长,也有各自的技术优势,只有形成供应链,才能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效果。
中国芯片产业越大、涉及的领域越多,对外依赖性就越强,这就导致一旦中国受到“俄式制裁”,被卡脖子的领域也越多。
目前绝大多数中国人都只关注光刻机,似乎光刻机搞定了,中国芯片就可以马上世界领先,但其实,中国芯片业的短板几乎到处都是。
举个例子,目前全世界95%以上的智能手机使用的芯片都是ARM架构,而英特尔的X86架构又牢牢掌控了PC市场。这个架构其实就是指令集,负责将操作系统的指令翻译成芯片能听懂的语言去运行。
而在中国芯片业,同样被这两种架构所垄断,比如华为麒麟、阿里倚天、紫光展锐等使用的是ARM架构,兆芯使用X86架构。
实事求是地说,中国国内芯片设计水平已经非常不错,但依然要使用这些国外架构(特别是ARM),并且是要给钱的,一般称之为“授权”。
这种授权,做个不恰当的比喻,有点类似雅思、托福考试,西方国家建立标准、提供教材、组织考试,中国学生花钱去买教材,然后花钱参加考试(买授权)。
这个考试不一定让你过,就像你买了ARM的授权也不一定能做出芯片一样,但只要学生自己努力,还是可以考高分(造出芯片)的,然后就可以获得西方国家认可,可以去留学(进入国际市场)。
但如果英特尔和ARM把你列入了禁考名单(就像如今的俄罗斯一样),那么就算你芯片做的再好,也无法往外国卖芯片。
且不说前有俄罗斯的前车之鉴,我们做了一场西方封锁的极端预演。
但就借着这些年逢中必赢的运势来看,这次法案对于我们来说,相信阵痛只是暂时的,铁幕高悬的暗夜中,我们仍有漫天的星光,它们是宝贵的火种,无法被扑灭,它们终将燎原。
可能又有人会说我又是大棋论,又是逢中必赢,赢麻了云云。
随便找张图给大家看看。
GDP对比图
过去十年,全球从整体上是增长的,但是细究数据,增量的蛋糕全被中美拿走了(甚至更多)。
其实不止是过去十年,如果放大到过去20年甚至30年,同样如此——全球经济增量的蛋糕基本都被中美拿走了。
美国很好理解,美国有全球霸权,有无限印钞权,所以拿走全球增量相当一部分蛋糕是理所当然的。
为什么另一个可以参与全球蛋糕分配的唯一角色是中国?不是英国、法国、德国,不是日本、印度?
其中原因可以写一本书,但是如果用最简单最粗暴的语言来描述就是——因为过去各种全球博弈中逢中必赢,就是赢麻了!
如果你不喜欢这种宏大的叙事,我说点微观能感受的。
1999年我们人均居住面积是8平米,现在是40平米,全球第六;
1999年我们私家车保有量不到1000万台,现在是近3亿台,整整增加30倍;
1999年,我们空调销售不到1000万台,现在每年空调销售超过1亿台,增长10倍,目前中国空调渗透率60%,超过欧洲;
上个世纪90年代,全世界最热门的话题是“谁来养活中国”?全世界都担心全球占比只有7%的耕地如何能养活全球占比22%的人口?
现在呢?
我们每年人均肉类消耗62公斤,全球第十;
每年人均水产消耗50公斤,全球第九;
每年人均鸡蛋消费300个,全球第二;
每年人均蔬菜与水果消耗500公斤,全球第一;
这些成果只要不是瞎了眼都是每一个中国人能实实在在感受到的。
我也算熟读历史,古今中外上下5000年,从来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在短短20年时间里让自己的人民生活水平出现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19世纪的英国还是20世纪的美国都从来没有!
特别是这个国家的人民还有14亿这样庞大的基数!
为什么?
还是用最简单最粗暴的语言来描述——
因为过去在所有的国际博弈中我们都是赢家,一点点累积,量变到质变才有如此奇迹般的成果!
远的不说就说这几年的事情,从2018年贸易战到2019年香港骚乱再到2020年新冠疫情,我们是不是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我们是不是赢麻了?
还是那句话嘴炮可以骗人,但是数据不会。
≎✍芯片法案后,半导体行业的机会有哪些?
我觉得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有一个定律,那就是人们永远只会记得第一不会记得第二。
就像提到国内芯片设计,很多人都会想到华为海思,但你要说第2名叫什么名字,绝大多数人都说不起来;
再比如说芯片制造,很多人都能都知道中芯国际的名字,但要说国内第2家芯片代工厂的名字叫什么,大多数人也不知道。
所以要说芯片的机会在哪里,我觉得芯片的机会在顶端,这种顶端不仅仅指的是芯片制造的顶端,还包括整个产业链当中各个环节的顶端。
首先大概要弄清一个道理,目前我国的芯片制造产业是非常庞大的,从2021年我国集成电路的产业规模来看,一年生产的集成电路个数就达到3,000亿以上,目前我国集成电路产能占全球产能的比重已经达到30%左右,这个规模可不小。
这说明目前国内的半导体产业竞争其实也非常激烈。
但是目前国内的半导体主要集中在中低端产业,不论是芯片设计,芯片代工,都主要集中在中低端,高端芯片仍然严重依赖进口,如果国内有哪些企业解决了高端芯片的问题,他就可以拥有更多的市场机会。
这里所谓的高端芯片,我们主要指的是14纳米以上的工艺,尤其是7纳米以上的工艺。
想要实现这个技术瓶颈的突破,不仅需要某个企业的努力,更需要整个产业链的努力,从前端的光刻机到中间的芯片代工,再到后端的芯片封装测试都需要有顶尖的企业相互配合,才有可能实现技术上的突破。
高端芯片永远是市场最大的机会,就看谁有能力去占领。
就拿光刻机来说,目前国内研发光刻机的企业并不多,能生产高端光刻机的更是没有一个。
目前国内光刻机制造工艺最高的是上海微电子,但上海微电子目前真正已经投入量产的光刻机也只不过是90纳米,虽然他们已经研发出了28纳米的光刻机,但目前还在实验阶段,并没有完全量产。
而目前国际最顶尖的光刻机制造厂家ASML已经拥有成熟的7纳米光刻机技术,5纳米光刻机技术也正在实验当中。
目前一些顶尖芯片代工厂,比如台积电,三星,英特尔所使用的都是ASML的EUV光刻机,只有这个光刻机才能制造出7纳米以上的工艺。
假如未来国内有某个企业能够研发出7纳米以上的光刻机,甚至更先进的光刻机,那他绝对能够获得很大的市场份额。
要知道目前我国7纳米以上的芯片基本上全部依赖从外部进口,但是从外部进口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万一被外部限制了,就随时可能中断。
对这种依赖度,其实很多企业也知道其中简单的风险,但无奈国内没有企业能够生产出这么高端的芯片,所以他们只能依赖进口。
假如未来国内有企业能够生产出7nm以上的芯片,我相信很多国产品牌都更倾向于购买国产的芯片,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潜在市场空间。
当然除了光刻机这种大型设备之外,芯片制造设计的产业链非常长,这里面需要用到很多零部件,一个高端光刻机需要用到的零部件就达到几万个,这里面每一个零部件都需要做到行业顶尖水平,这些关联零部件同样也存在巨大的市场空间。
当然除了硬件上的机会之外,软件上也同样有很多机会,比如目前国内用于芯片设计,很多软件都严重依赖欧美国家。
比如目前很多芯片设计企业所使用的EDA软件就主要从英美国家进口,而最近几年欧美国家一直在威胁我们要禁止出口EDA软件,我觉得这绝对不是简单的恐吓,未来确实有可能付诸行动,假如某一天他们真的禁止了,那国内很多芯片设计企业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虽然目前国内也有一些企业能够提供EDA软件,但跟国际顶尖水平相比,仍然有一定的差距。
在比如芯片框架也是一个让人头疼的地方,目前全球很多芯片设计都采用ARM的框架,如果他们真的禁止相关企业使用了,对我国半导体产业来说也会有很大的影响。
所以除了在高端芯片制造产业链上有很多机会之外,芯片设计的基础软件同样也有很大的机会。
总之,在技术不断推陈出新的背景之下,想要长久保持市场优势,获得更大的市场机会,那就需要不断进行技术突破,只有你掌握最顶尖的技术,让竞争对手望尘莫及,你才能拥有更多的市场空间。
⇕⇔芯片法案后,半导体行业的机会有哪些?
半导体产业链很长,从上游的硅料到晶圆加工,从集成电路设计到制作、封装、测试等等,个人觉得我们在工艺水平和光刻技术、集成电路设计、制作技术方面和美国等国有较大差距,相反,上游的硅料和下游的封测等技术已经取得较大的突破,所以,但就机会来看,越是薄弱的环节机会越大,特别是光刻技术、集成电路设计、制作环节未来有较大的机会,但风险也很大,容易被忽悠!
≠≜芯片法案后,半导体行业的机会有哪些?
我只能说,现在芯片制造设备才是芯片业发展的关键。而目前芯片制造设备行业已经发展到,只有全球的市场需求,才能够支撑起来一个设备企业的业绩。也就是说,仅仅国内的芯片需求,大概不太可能支撑起中国半导体设备厂商的业绩。所以在芯片法案后,半导体行业是机遇还是危机呢?
比如,生产光刻机的ASML每年产值也就是200亿美元,但一个ASML已经可以满足全球芯片生产厂商的需求了,再添一家光刻机厂商,就供大于求了,会有一家饿死。在其他半导体生产设备上,基本也是与ASML一样的局面,都是已经进入事实上的垄断阶段了,一个环节就是一两家企业独揽市场,任何新进入的厂商都要面临剧烈竞争,和长期亏损的局面。
别忘记了,以上说的这些半导体生产设备厂商都是供应全球所有的芯片生产厂家,是供应全球的芯片产能,或者说全球芯片产能才能养活它们。
中国的芯片需求虽然已经很大,但与全球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2020年,全球芯片销售额是4390亿美元,中国则是1434亿美元,大致上是全球芯片需求的四分之一。也就是说,现在放在芯片制造设备厂商面前的选择就是,选四分之一的市场,还是四分之三的市场。或者说,有没有信心相信,这个四分之一的市场,最终会发展的比现在四分之三的市场还要大。
因此,就算国内想要将这个达到全球四分之一的中国市场都变成中国半导体行业的自留地,那么这四分之一的自留地,能不能让中国的半导体厂商越过盈亏平衡点呢?因为全球剩下的四分之三的芯片产能可不是中国的自留地,它们会选择那一个厂商的产品,是要真刀真枪去竞争的。
至此。我会认为从现在开始,或许国产化替代是一个机会,但国产化替代的市场还是太小,不足以养活一个厂商也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半导体行业的机会在哪里呢?
◆╣芯片法案后,半导体行业的机会有哪些?
美国芯片法案后,中美之间半导体的竞争更加白热化,
在美国打压华为之前,我国主要靠购买芯片,
没有投入大量资金去研发芯片,
因为包括华为在内的公司,想的就是有钱大家一起赚,
和欧美的半导体公司一起分享全球的利润,
但遭到了美国的无情拒绝,
我国不得不进入到自行研发的道路上,
而欧洲半导体业主,不想看到我国自行研发,
因为他们对我国过去几十年的研究总结得出
中国一旦自行研究,最终成功的概率很大,
一旦成功,欧洲的半导体产业就会遭遇灭顶之灾,
欧洲的顶级半导体巨头,光刻机巨头阿斯麦就多次提出,
要卖设备给中国,但遭到美国的抵制。
最终阿斯麦所有先进的光刻机都无法顺利卖给我国,
只能销售落后的款式。
所以最近几年,我国都在潜心研究半导体芯片,
我国投入巨额的资金,培养自己的人才,
目前来看,效果还是不错的,
快的话15年内,我国会超过欧美,成为半导体产业的霸主,
而那个时候,欧美现有的半导体公司一半以上都会被淘汰。
而我国现在的半导体产业规模会增长10倍以上,
这是一个机会,会给我国带来几百万个高薪岗位。
------------------
推荐阅读:
现在农村的贫困户,低保户很多,这一类人在村里是不是该干义务工?
上一篇:股票被长期套牢是什么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