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都是曾经的中原王族,是吗?
不是的。客家人是中国南方的一个主要民系,他们的祖先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人口迁徙和文化融合的过程。虽然客家人中有一部分可能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客家人都是曾经的中原王族。中原王族通常指的是中原地区的皇室或贵族后裔,而客家人主要是汉族的一个分支,其来源地主要包括现在的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后来由于战乱等原因南迁至广东、福建、江西、湖南等地。他们更多的是汉族平民和士绅的后裔,而非中原王族。
☧╋客家人都是曾经的中原王族,是吗?
客家人名人辈出,古代还有曾巩、宋应星、袁崇焕等人。
近代涌现了洪秀全、孙中山、宋庆龄、朱德、叶剑英、叶挺、郭沫若、胡耀邦、薛岳等一大批历史名人。
现代有丘成桐、黄旭华、张国荣、钟汉良、陈小春、林丹等无数各行各业的人才。
这些客家人,都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孙中山和宋庆龄夫妇都是客家人
可能正是因为这些人中之龙,让人们对客家人充满向往,甚至有人说客家人是中原王族。
这显然是不对的。
客家人究竟是什么人,又是怎么来的呢?
食堂开讲,为你揭开客家人的神秘面纱。
01、外来户
客家人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人群,客家人是唯一一个不以地域命名的民系,也是世界上分布范围广阔、影响深远的民系之一。
据统计,全球约有8000万客家人。
中国的客家人主要分布在广东、江西、福建、广西、四川、海南、湖南、浙江、台湾、香港、澳门等19个省的180多个市县。
而世界上的客家人则散居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聚居在印尼、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越南、美国、秘鲁、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牙买加、荷兰、缅甸、法国等世界各国。
所谓“客家人”其实就是“外地来此地安家作客的人”,简称“客家人”。
客家人
“客家人”这一称谓,源于东晋南北朝时期的“给客制度”及唐宋时期的“客户”制度。
所谓“客户制度”是指,东晋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各门阀、官员共分九品。
给客制度制度就是各品级官员可以庇荫流民为佃客。
第一、二品官荫占佃客四十户,三品三十五户,四品三十户,五品二十五户,六品二十户,七品十五户,八品十户,九品五户。
这些依附在官员下的流民就是“客”,他们是没有独立户籍的,“皆注家籍”,有点类似于欧洲的农奴。
到了唐宋时期官府册立户,将百姓分别编入“主籍”和“客籍”,分为“主户”和“客户”两种。
说白了,主户就是本地土著,客户就是外来人口。
久而久之,这些“客籍”的百姓,叫“客家人”。
客家人这个称呼至少包含了三个意思。
第一,客家人不是本地人;
第二,客家人并没有和本地人彻底融为一体,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客家人!
第三,客家人是来“作客”“暂住”的,一旦时机成熟,条件允许,他们还是要回老家的。
简单来说,客家人其实就是外来人口!
02、客从何处来?
那么,客家人到底是从哪来的?
复旦大学人类学学者李辉等人在研究了福建长汀客家人的DNA发现:客家人80.2%的父系祖先,是北方汉族。
天津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郑连斌等人对广东和江西一共1354例客家人男女的体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这些客家人的体质特征,接近中国北亚类型的族群。
这样的实验分析还有很多,这无不证明客家人的祖先主要就是中原的汉人。
客家人是从北方迁徙到南方的。
著名历史学家、客家学说创始人之一的罗香林先生就直言道,客家人源自黄河流域的河洛地区。
王可伟《兵车行》局部
我国古代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老百姓家里是没有余粮的,抵抗灾害能力非常弱。
当自然灾害或者瘟疫兵灾降临,官府又救灾不利时,农民迫于生存,只能背井离乡,逃往他地。
客家人第一次大规模迁徙到南方,始于著名的永嘉之乱。
西晋王朝爆发八王之乱后,政权衰弱,经济残破,社会矛盾空前尖锐,西晋统治摇摇欲坠。
北方少数民族趁机南下,纷纷建立政权。
在八王之乱时期,氐族人首领李雄在四川建立了成汉政权,匈奴人首领刘渊在山西建立汉赵政权。
西晋怀帝永嘉五年(311年),匈奴军队在刘渊之子刘聪率领下击败西晋京师洛阳的守军,攻陷洛阳并大肆抢掠杀戮,俘掳晋怀帝等一大批王公大臣,西晋名存实亡(西晋于316年正式灭亡)。
从此,中国再次走向分裂,中国北部进入战乱不休的五胡十六国;晋元帝司马睿则在南方建立起东晋政权。
当时很多百姓为躲避战乱,纷纷南下,史称“永嘉之乱”。
实际上,当时百姓除了逃往南方,还有一部分逃往凉州张寔(前凉)等汉人政权,当然逃往南方的最多,因此,又称“衣冠南渡”。
这些客家人由中原经河南南阳,进入襄樊,沿汉水入长江迁向湖北、安徽、江苏一带;朝东则由九江到鄱阳湖,或顺赣江进入赣南。
东晋王朝为安置中原移民,专门设立了侨州、郡、 县,予以各种优待。
这次客家人迁徙,持续170多年,迁移人口达一二百万之众,远达江西中部、南部等地,近则仍徘徊颖水、淮水、汝水、汉水一带。
永嘉之乱拉开了客家人大规模南下的序幕。
自此之后,客家人又经历了四次大迁徙。
客家人迁徙图
第二次:
唐末黄巢起义至五代时期,历经90多年,这次次迁徙少数人远达惠、嘉、韶等地,而多数人则留居福建汀州,以及赣州东南各地。
第三次:
北宋末年靖康之变至南宋末年抵抗元朝,这次客家人进入粤东的梅州、惠州一带(客家人概念就形成于这次迁徙)。
第四次:
明末清初,客家出面号召群众举义反清,失败后被迫散居各地。
等到康熙年间,赣闽粤边区的客家人,经过200多年的发展,人口大增,而当地山多田少,耕殖所获不足供应。
于是,康熙下令发起湖广填四川的移民运动。移居两湖两广的汉民,又大量入川。(朱德、郭沫若等人的祖先,都是当年由广东、福建迁到四川的客家人)。
第五次:
太平天国起义之后,清政府为解决土客之争,特划出台山赤溪地区以安置客家人。
这一次动乱,客家人开始了又一次的大迁徙,分别迁到海南、广西,甚至飘洋过海去谋生。海路由厦门、汕头、广州、海口、虎门、香港和台山赤溪的凼家冲等港口出发,乘船冒险到达南洋各地。陆路通过广西、云南边境进入缅甸、越南等地。
当然这只是五次大规模的迁徙,其余小规模迁徙次数,数不胜数。
中国人本就安土重迁,不到万不得已,不会离开故土,就算离开了,也想叶落归根。
客家人之所以远离故土南下,就是因为北方战乱,再呆在北方就活不去了。
为了活命,只能前往相对安稳的南方。
因此《南齐书·州郡志》就曾直言:
“时百姓遭难,流移此境,流民多庇大姓以为客。元帝大兴四年,诏以流民失籍,使条民上有司,为给客制度”
绝大多数客家人本身北方的穷苦百姓,离开故土后成为了流民。
这一南下,开始客家人可能还想着回去,可是战乱往往不是短期内可以平定的,比如永嘉之乱和靖康之变最后都形成了长期的对峙局面。
这些客家人在北方的家园田宅早就毁于战火,他们回去也没有家了。
再加上客家人南下之后,在南方开垦了耕地,生了后代,有了资产,也就再也无法割舍了。
于是,客家人就留在了南方。
客家人迁徙油画
03、土客之争
或许有人会问,客家人迁徙到南方后,和本地人相处融洽吗?
很遗憾,其实并不融洽。
本身来说,客家人迁徙到南方,有自发的,也有朝廷组织的。
人都有从众心理,无依无靠的客家人就会集合在一些人的指挥下,形成一个团体,甚至拥有一支武装。
这些团体首领带领他们前往下一个迁徙的目的地。
这个过程是很煎熬的,谁也不知道等待他们的将会是什么。
什么人最可怕?就是那种为求生存的人。
为了活命,他们什么都干得出来,他们没有什么好失去的,他们只是想活着;他们爆发的力量又非常恐怖。
因此,当客家人来到南方后,为了争夺生存资源,往往和本地人产生尖锐的矛盾。
本地人会非常排挤,甚至攻击客家人。
为了防备本地人的攻击,客家人喜欢住在圆滚滚的围龙屋里。
因为围龙屋易守难攻,土匪来打劫,很难攻破围龙屋,本地人来械斗,客家人把围龙屋的大门一关,一堵,本地人也很难杀进来。
客家人的围龙屋
但是,客家人不可能一辈子都呆在围龙屋里,他们和本地人的矛盾并没有消除,对抗也愈发激烈。
由此形成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土客之争”!
土客之争发生的地点很多,在广东、广西、江西、湖南、浙江,苏北,东北等地许多地方都曾经发生过。
土客冲突发生的时间跨越度也很长,从明朝中期到清末均有发生。
土客之争最有名的当属太平天国起义。
太平天国起义之所以会爆发,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源自土客之争。
当时有很多客家人迁徙到广西桂平,这些客家人是外地人,没有土地,通常都靠上山烧炭、下坑挖矿维持生计。
其中有一些客家人,经过多年奋斗,好不容易在桂平开垦了荒地。
可是本地人说那些荒地是他们的,是客家人侵占了他们的土地。
于是,就闹出了各种纠纷,出现了“土客械斗”。
纠纷一起,清朝官府通常都是站在本地人一边,这激化了土客矛盾,客家人深受排挤,生存状况非常恶劣。
这个时候,洪秀全和冯云山来广西宣传拜上帝教。
于是,一些孤立无援、濒临绝境的客家人,有如久旱逢甘霖,一下看到了希望,于是,抱团加入拜上帝教。
再加上,洪秀全的拜上帝教宣传“有衣同穿,有饭同食”的超级鸡汤。
这让客家人格外团结,战斗力爆表,土客之争愈演愈烈。
最后演变成了太平天国起义。
太平天国起义
当然,后来参加太平天国起义的人也并不完全是客家人,太平起义宣传的口号也是“奉上帝的名义杀清妖”,因此也就不能叫“客家人起义”。
但不可否认的是,太平天国起义之所以爆发,土客之争起着重要作用。
04、客家名人
在中国历史上,客家人涌现了很多优秀的人杰。
古代有曾巩、杨时、詹学传、宋应星、袁崇焕等人。
进入近代以来,除了洪秀全、杨秀清、冯云山、萧朝贵、石达开等太平天国起义将领,国共两党都有很多客家人。
比如孙中山(孙中山就是客家人。有次孙中山在大元帅府接见到访客家人,临别前有一位客家人对孙中山先生说:“中山先生,您是客家人?”中山先生肯定地回答道:“是,是!”)、黄遵宪、陈济棠、廖仲恺、薛岳、张发奎、邓仲元、蔡廷锴、马英九等人。
我党方面,朱德、叶剑英、叶挺、郭沫若、胡耀邦、贺子珍、杨勇、陈奇涵、李天佑、刘亚楼、杨成武、刘忠、张南生、罗舜初、袁子钦、傅连暲、丁甘如、陈丕显、邓子恢、张鼎丞、张廷发、廖海涛、项南、刘国轩、林开钦等人。
(注:仅福建闽西客家人就出了65位开国将军)
朱德元帅为四川客家人
科学界有钟惠澜、吴恒兴、李国豪、丘成桐、黄旭华、潘毓刚、梁伯强、黄子卿等人。
体育界有林丹、何雯娜、谢育新、李惠堂、郭亿军等人。
娱乐界有张国荣、钟汉良、罗大佑、曾志伟、陈小春、侯孝贤、杨德昌、王心凌、彭佳慧、黎明、万梓良、陈小春、钟楚红、成奎安、刘惜君、何杜娟、谭杰希、巫启贤、戴佩妮、曹格等人。
工商界有曾宪梓、田家炳、李河君、林立、郭东林、朱孟依、叶澄海、缪寿良、姚德胜、张鸿南、张榕轩、赖霖枫、张弼士、胡文虎等人。
外国政要有泰国总理他信、英拉,新加坡总理李光耀等人。
哥哥张国荣也是客家人
结语、
以上这些客家名人,没有一个人是中国古代皇室后裔,不存在所谓中原王族一说。
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客家人的形成,本身就是中国古代小农经济体制下,古代百姓面对兵荒马乱或是自然灾害,被迫离开故土,迁徙他地的无奈选择。
客家人绝大多数也是穷苦百姓。
在迁徙过程中,客家人并没有形成民族概念,他们也是汉族人。
但他们保留了一些古代传统文化、乡音、习俗。客家文化有古汉文化活化石之誉,客家语言是古汉语的活化石。
客家人宴席风俗
客家人既是一个汉族民系的称谓,更是文化层面的概念。
客家人的历史、文化,其实就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辉煌文化的一个缩影。
⇣▉客家人都是曾经的中原王族,是吗?
不是。本身是汉化的少数民族。很大部分是汉化畲族,或者说部分母系是畲族。有汉人血统,但比较少。中原从来没有客家人记载。这个说法是客家人自己说的从中原过来的,史书没有任何记载,河南也没有。
↹┩客家人都是曾经的中原王族,是吗?
本人河南洛阳人,有几个客家朋友,他们都已经在我们当地落户。发现他们的长相与我们河南人相差不大,与一般观念里的广东人、福建人的长相有着明显不同。
据这几位朋友讲,洛阳土话与客家话有很多相通之处。我对客家话不熟,但听他们讲客家话,如果放慢语速,有些词汇也能听懂,语调也不像粤语那么突兀怪异。
一个族群最深刻的历史记忆就是语言,当然汉民族作为一个文明民族,语言肯定也不是一成不变,都是随着环境的变迁而改变。就像今天的英国人也听不太懂几百年前的莎士比亚时代的古英语一样。古洛阳音经历这么多年的历史变迁,曾经的相同血缘族群的中原人由于地域、经历不同,留在河南的就发展为中原官话,南下打拼的就各自发展为客家话、闽南话等,这也是很正常的。
至于王族,无论留在当地还是南下的不可能都是。农业社会与今天工业社会不同,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就是土地,所以都是从繁荣地区向荒蛮偏远转移,这些移民不可能都是士族,应该以普通人居多。
对于客家话感觉挺亲切,与这几位客家朋友相处也感觉虽然我们的生活习惯有很大不同,但他们骨子里质朴、热情与我们河南人的性格还是很相像的。
这几位客家朋友走在我们洛阳的大街上,从长相看根本看不出他们不是洛阳人,我相信客家应该是中原移民。
↮━客家人都是曾经的中原王族,是吗?
很多人不懂又乱发表缪论,客家人是中原迁移至南方的仕族,以及各方面的人,为了躲避战乱客居南方几个省的,我们的族谱上有记载。
⌘♤客家人都是曾经的中原王族,是吗?
广府人是秦军,到南宋,中原不断战乱,分时代,分批,分散不断流入形成的,客家人是明朝畲族动乱被明朝政府从江西山区迁入已形成广府居住地的广东,户籍编为客籍,俗称客家人,客家人现存人口依然以江西最多,占江西人口五分一,由于原先同属畲族,所以无论被明政府迁到那个省,天各一方依然有统一的习俗和能相通的语言。而广府跨越千年多地流入广东分散,所以没有统一习俗,每次流入的人数比较少要学习当地的广府才能生活所以语言比较统一,在全国就广东这个省有广府人,人口数比客家人多
------------------
推荐阅读: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