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上梁山后,人称“入云龙”的公孙胜为何以回家探母为由离开?
┥↳宋江上梁山后,人称“入云龙”的公孙胜为何以回家探母为由离开?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是入云龙公孙胜聪明的地方。
梁山大聚义时,公孙胜位居第四,担任掌管机密军师,并不是浪得虚名。
首先公孙胜本来是游方道士,拜于罗真人门下。
但公孙胜混的并不好,而且也无心修道。
怎么看得出公孙胜混得不好呢?
他最初投奔晁盖的时候,由于衣着破烂,被当作化缘的道士,晁盖都不同他见面。
可见,当时公孙胜比较落魄,虽有武功和智谋却没什么钱。
大家注意,出家应该就无家了,不应该管着凡尘俗世。而公孙胜很记挂自己的老娘,要给她养老送终。
公孙胜的名声在江湖上很响亮,说明他也做了很多江湖事,不是真正修道的道人。
生辰纲事件中,阮氏三雄、白胜、吴用都算是晁盖招募来的,但公孙胜是自己找上门的,自愿去抢劫犯罪。
可见,公孙胜还是比较贪财的,而且认为此次抢劫问题不大,白白捞一笔而已。
正常来说,一个道士无论如何不能参与犯罪,可见公孙胜只是挂名道士而已。
后来成功抢劫到十万贯生辰纲,参与的7个人每人最起码也能分到1万贯,分到上万两银子。
要知道,宋江很大方的给人赏钱,出手不过5两银子,1万两银子恐怕一生用不完,大家都可以收手了。
公孙胜估计拿到这笔钱以后,就真正修道、养老娘,不在江湖上混了。
没想到,这事穿帮了,还得罪了当朝权臣蔡京,晁盖一伙除了上梁山没有第二条路。
公孙胜没有办法,也只能跟着上山,不然一时半刻也会被抓。
上山之前,公孙胜用计策火烧官军战船,大败追捕的何涛,犯下滔天大罪。
上山以后,公孙胜也协助晁盖火拼了王伦。
有意思的是,当宋江上山以后,公孙胜却以回家探亲为名,返回家乡蓟州,自此一去不回。
大家注意,公孙胜走的时候说一定回来:暂别众头领,三五个月再回来相见,以满小道之愿,免致老母挂念悬望之心。晁盖道:“一清先生!此去难留,却不可失信。本是不容先生去,只是老尊堂在上,不敢阻当。百日之外,专望鹤驾降临,切不可爽约。”公孙胜道:“重蒙列位头领看待许久,小道岂敢失信。回家参过本师真人,安顿了老母,便回山寨。”
公孙胜是江湖人物,明白要信义的重要性。他说了一定回来,现在却没回来,就是大大丢失了信义,以后也难以走江湖了。
更厉害的是,公孙胜走了以后甚至隐姓埋名躲起来了。除了他所在村子的邻居知道他就是公孙胜,其余人都只知道他是清道人。后来戴宗和李逵去蓟州寻找公孙胜,因为运气极好碰到了公孙胜的邻居,这才找到他家。
不然,梁山这群人,压根就不知道公孙胜在哪里。
即便找上门,公孙胜也是避而不见的,不是李逵装作要杀他亲娘,公孙胜也不会露面。
有意思的是,其实晁盖和宋江都推测公孙胜可能不会回来。
公孙胜离开的时候,晁盖只是给了一盘金银做盘缠,充其量不过几十两而已。相比公孙胜因为分得的上万两银子,这点算不了什么。
而宋江就更聪明,当时就说:“先生何不将带几个人去,一发就搬取老尊堂上山,早晚也得侍奉。”公孙胜道:“老母平生只爱清幽,吃不得惊唬,因此不敢取来。家中自有田产山庄,老母自能料理。小道只去省视一遭便来,再得聚义。”宋江道:“既然如此,专听尊命。只望早早降临为幸!”
为什么会这样?
这是公孙胜的聪明之处,他也是个高人。
公孙胜之所以不造不迟,在宋江来了以后下山,主要是预料梁山很快就会有新的火拼。
自古一山不容二虎,晁盖一伙上山以后,因为王伦不收留,就将王伦火拼杀死,霸占了山寨。
当时晁盖一伙的武力占优势,又有王伦手下林冲的窝里反配合,所以火拼轻松获胜。
这不是晁盖一伙强,是王伦一伙太弱。
宋江来了以后,晁盖根本就坐不稳这个大哥的位子。
其实公孙胜也好,吴用也罢,对晁盖还是比较了解的。
晁盖此人不够精明,不够狠辣,充其量只是一个优秀的犯罪团伙头子,带着手下去作案,打打杀杀还是没问题的。
晁盖不是政治家,不是外交家,不是有智谋的人,甚至不是优秀的组织者,不适合做大哥。
大家注意,其实晁盖犯罪团伙的主心骨,就是吴用,其次是公孙胜。
包括抢劫生辰纲的方法,穿帮以后逃亡梁山,通过火攻伏击击败追兵,火拼干掉王伦等等,全部都是吴用和公孙胜在出谋划策,晁盖只是被动执行而已。
尤其是吴用多次指出晁盖不够精明,比如决定去梁山时,晁盖茫然无措,吴用就埋怨了一下。
晁盖道:“三阮是个打鱼人家,如何安得我等许多人?”吴用道:“兄长,你好不精细。石碣村那里,一步步近去,便是梁山泊。如今山寨里好生兴旺。官军捕盗,不敢正眼儿看他。若是赶得紧,我们一发入了伙!”
还有王伦装作愿意接纳时,晁盖竟然信以为真,吴用又埋怨他。
晁盖心中欢喜,对吴用等六人说道:“我们造下这等迷天大罪,那里去安身!不是这王头领如如错爱,我等皆已失所,此恩不可忘报!”吴用只是冷笑。晁盖道:“先生何故只是冷笑?有事可以通知。”吴用道:“兄长性直,只是一勇。你道王伦肯收留我们?兄长不看他的心,只观他的颜色,动静规模。”
显然,晁盖此人不适合做大哥,最多做个头领之类。只是在当时的梁山上,晁盖名气最大,手下最多。吴用、公孙胜哪怕林冲,智谋和手腕强于晁盖,可惜没有足够的手腕和威望,不可能取代晁盖。
但宋江就不同,此人名气更大,而且是官吏出生,是个政治家。他心狠手辣,深谋远虑,为了让秦明投靠自己,不惜杀死了青州很多无辜老百姓。为了灭口消除后患,不惜杀死了好歹有过夫妻之实的阎婆惜。
吴用和公孙胜都明白,宋江上山以后肯定不会安分,而晁盖绝对不是他的对手。
吴用人品较差,已经决定帮助会胜利的一方。
公孙胜好歹是个江湖侠客,不可能背叛大哥晁盖,却又不愿意同晁盖一起完蛋。
那么,公孙胜唯一能够做的,就是逃离是非之地了。
事实证明,宋江上梁山以后就开始大力扶持自己的势力。从宋江上山开始,梁山疯狂招兵买马,但收罗的将领全部都只认宋江,不认晁盖。
晁盖醒悟以后自己也要去打江山招募嫡系,结果第一战就不明不白中了毒箭死了。
而宋江后来借助梁山兄弟性命打江山,为了自己诏安、洗白,结果兄弟们死了三分之二,剩下的基本也没好下场。
而公孙胜则早就脱离团队,所以下场很好,回到故乡“从师学道,侍养老母,以终天年”。
↕ℍ宋江上梁山后,人称“入云龙”的公孙胜为何以回家探母为由离开?
公孙胜离开梁山,隐藏了一个天大的秘密!
“入云龙”公孙胜曾经两次离开梁山,第一次离开梁山是因为宋江接了家人上山,他思念母亲,便恳请回家探望母亲,从此一去不归,直到打高唐州的时候才再次出现。
公孙胜早不回,晚不回,偏偏等宋江上了山才回,这个时机选择得耐人寻味啊!
一、公孙胜是晁盖的人
公孙胜一出场,就是鼓动晁盖去夺生辰纲,此后一直跟随晁盖,并且成为梁山的核心高层。
宋江上了梁山之后,及时雨的大旗一旦竖起,没多久便势力大涨,梁山便出现了两强相争的局面!而且没有一点调和的余地。
晁盖能够坐稳梁山之主的位置,是因为火并了王伦。难道他不怕宋江给他来个火并?这一天尽早会来,无论是采取何种方式。
这一切是公孙胜所不愿意看到的,而晁盖在处理和宋江的关系时,把公孙胜放在了一个相当尴尬的位置。眼不见心为净,干脆回家去球!
但是,这并不是主要原因!
二、公孙胜是个聪明人
公孙胜是个修行之人,能够领悟法术的,哪个不是聪明绝顶之辈?
公孙胜想要离开梁山,需要一个让晁盖和宋江无法阻止的理由!去意既定,公孙胜默默地等待着。而宋江下山接家人上山,其乐融融时,公孙胜突然提出要回家探母。
这个时机选择地好啊!众人都沉浸在宋江一家天伦之乐的氛围中,感同身受,当然会觉得公孙胜此举是理所当然。
晁盖和宋江当然知道是怎么回事,可没法阻拦啊,许你宋江接家人,就不许公孙胜探母了?哪有这样的道理。
由此可见,公孙胜对人心情势的把握,炉火纯青!
三、公孙胜在逃避
公孙胜在梁山的地位相当超然。他虽然仅仅坐第四把交椅,可在某种程度上,他是超然于梁山的。
他更像是梁山聚义的推动者、监督者、保护者,要确保聚义的成功!每当梁山有无法解决的敌人时,就是公孙胜出马的时候了。
难道公孙胜是心甘情愿干这些事情吗?一个修行之人,超然物外,哪有心情管人间这些破事!影响他修行不是?
所以公孙胜一定怀有不得不为的秘密使命!就是要推动一百零八颗妖星聚义,将这大宋搅得天翻地覆!可他从心底是抗拒这件事的,所以借机“逃”了。
可他终究还是没逃掉,最后又回到了梁山。其后才有了第二次离去和最终的归隐。
梁山聚义,就是公孙胜修行路上的“劫”啊!即是“劫”,便难逃!至于幕后的大佬是谁,不敢妄自揣测!
结语:公孙胜人在梁山,身上却披着一层迷雾,让人看不清、摸不透。
公孙胜对于梁山,总保持疏离感、距离感和淡薄感。他人在梁山,心却不在。
他想超然物外,却又不得不身陷其中。
谁又能逃得过命运的安排呢?好在公孙先生最终还是“功德圆满”,在征方腊之后带樊瑞归隐。
归隐之后,此前种种,皆为云烟!
➛➜宋江上梁山后,人称“入云龙”的公孙胜为何以回家探母为由离开?
公孙胜下山看母亲,表面上看是因为宋江的孝道感染了他,让他怀念起自己的母亲,所以借此下山走一趟。但真实原因,显然没有这么简单,因为如果说宋江的孝道感染了他,他也大可把母亲接到山上,早晚尽孝,为何要突然产生脱离梁山的意思呢?
所以,更真实的原因应该是,在宋江下山接母亲这件事上,晁盖和宋江发生了一场争夺话语权的权力暗战,而在这场暗战中,公孙胜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那就是,他一直是晁盖的谋主。
换句话说,正是因为他的支持,晁盖才敢和宋江争锋相对,死活不让他下山接老母亲,最后更是逼得宋江只能只身一人回去接自己的老母亲。
事情弄到这个份上,晁盖也被弄得下不了台。因为,这样放任宋江一个人冒险,实在显得晁盖有些小肚鸡肠。因为,不管你们之间有什么矛盾。但是,你这样放任宋江一个人,冒险下山,实在有些太不讲义气了!
于是,在吴用的建议下,晁盖只好亲自下山,梁山头领几乎是倾巢出动。
当时的梁山,一共40个头领,而参与这次行动的头领,就足足有31名。这种大规模的行动,一方面能让晁盖挽回点面子,因为这可以证明,晁盖一声令下,梁山好汉都会服从的。另一方面,也是给足了宋江面子,因为,宋江有事,梁山兄弟都会积极行动起来。
当然,更深层的意思,却是可以让晁盖,更容易把场子交待过去,因为这可以证明,晁盖对宋江,是多么的关心。
总而言之,我晁盖对你宋三郎,那是绝对够义气。你非要自己一个人下山,我晁盖虽然劝阻不住。但我随时关心你的安危,关键时候,我还亲自率领主要头领,倾巢出动。
看到晁盖这样大张旗鼓下山,这样公开表示关心自己。宋江马上对晁盖,表现出了臣服的样子。原著中是这样说的:宋江听得大喜,拜谢晁盖道:“若得仁兄如此施恩,宋江死亦无怨!”晁盖、宋江,俱各欢喜。
其实,晁盖和宋江这次权力暗战,都是心有所忌的。换而言之,晁盖最怕人们误会自己与王伦一样;宋江最怕梁山高层的矛盾,变成无可遮掩的事实。而晁盖的及时补救,宋江的及时臣服,让双方心中的顾忌,都消失的无影无踪。
但这样一来,公孙胜就变得里外不是人,因为,他似乎是一个教唆晁盖争权夺势的小人,更是差点弄得梁山分裂。换句话说,在梁山高层会议中,大家就把这起影响梁山安定团结、梁山整体形象的事,全归在了公孙胜的头上。
当然,这种处理决定,绝不是宋江或晁盖做出的,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公孙胜自己做出的,是他自己站出来替晁盖和吴用背的这个锅,这样一来,晁盖、吴用自然就都解套,但是公孙胜却栽进去了,所以他也就无法继续呆在梁山。
只不过这个处理决定,关系着梁山的整体形象;因为把这种处理决定公开,会把梁山的高层矛盾公之于众。
所以,梁山在做出这种内部处理决定时,肯定会把它列为绝秘,换而言之,相关处理决定,绝不可以随便扩散,只要一定级别的头领们,都知道这件事就可以。也正因为此,公孙胜才借口看母亲而离开梁山。
✄⇊宋江上梁山后,人称“入云龙”的公孙胜为何以回家探母为由离开?
入云龙公孙胜本是修仙学道,与世无争,来去自由之人,他的离开,也不一定是因为是宋江上了梁山的缘故。
首先,公孙胜作为三十六天罡星之数(排第四位为天闲星),肯定是会参加梁山英雄聚义,扰乱宋室江山的。当晁盖、吴用等人筹划劫取生辰纲之时,他是不请自到,应北斗七星之兆主动而来。上梁山后,作为参赞军务之人,他也是多半时间留守山寨,除镇妖除魔是他份内之事外,其他诸事,很少参与,基本上是个闲散之人(天闲星)。
当梁山具备一定规模后,他借故赡养老母,看望师尊下山而去,我想也不是看不惯宋江上梁山后的作为。否则,当宋江陷入高唐州之战后,他也不会前来解救。
后来,在梁山接受朝庭招安,公孙胜随同宋江平定田虎、王庆回京后,便谢绝恩赐,激流勇退,既全了兄弟大义,又不负师尊之嘱。
也未卷入征剿方腊的漩涡。
入云龙公孙胜,可谓智者,真正的世外高人。
◇‖宋江上梁山后,人称“入云龙”的公孙胜为何以回家探母为由离开?
入云龙公孙胜,是梁山108好汉里面最莫名其妙的人。
一个道士,不好好修炼得道成仙,当听说生辰纲要打山东经过时,就再也坐不住了,丹也不练了,经也不读了,连夜撒丫子跑到了晁盖庄上,砰砰砰敲门。
当时,晁盖早就从刘唐那得到消息了,哥六个聚在屋里,正商议如何智取生辰纲呢!
此事非同小可,万一泄密可是要吃官司的!晁盖交代仆人,任何人都不许放进来!
不给开门!公孙胜怒了,开始踹门!咣咣咣!这哪是什么道士啊,分明是李逵嘛!
仆人受不了了,开门去骂,哪知道公孙胜一记无情脚,把仆人踢飞了,之后便往院子里冲,其他仆人见状,赶忙上去阻拦,公孙胜又飞起几脚,瞬间打倒五六个!
身手不凡啊!
晁盖一伙听到外面有动静,赶紧让大家藏起来,他一个人出去看看情况,到了院子里,公孙胜第一句话就是:
“我是来分赃的,十万贯不能少了我的!”
我去!这是啥道士呀!道士不该淡泊名利,看破红尘的嘛!可公孙胜见了钱,像苍蝇见了屎一样,奋不顾身扑上去!
公孙胜似乎是爱钱的!生辰纲到手之后,公孙胜自然分得了不少钱财,分了钱财之后,公孙胜并没有离开,而是跟着晁盖上了梁山,成为梁山创始人之一。
公孙胜排位不低,排第四,他是搞迷信思想那一套的,什么上应天命啊,什么神呀,什么命啊,古代人都信这个,说白了,就是替领导制造舆论忽悠普通百姓的,这个工作很重要,古代统治者都需要这样的人,又叫做国师。
然而,公孙胜却在梁山事业蒸蒸日上之时,选择离开,理由是老娘需要赡养,他要回家!
百善孝为先,这个理由无懈可击,无可辩驳,然而,当初你冒着杀头危险抢劫杀人,那时候怎么不担心老娘安危啊,要是你挂了,老娘谁来养啊,现在混出点人样了,却忽然辞职,回家赡养老娘,这实在说不过去呀!
公孙胜脑袋里到底想的啥呀!
有人说,公孙胜担心身上溅到血,因为宋江野心勃勃,不甘久居人下,早晚要对晁盖动手,而公孙胜不想看到昔日大哥惨死,也不愿牵连到自己。
这个理由似乎很充分,但并不对。
因为公孙胜离开之后,又回来了,打高唐州那回,高俅的弟弟高廉会法术,而梁山好汉难以抵挡,惨败,后来,宋江派戴宗、李逵连胁迫加哀求,终于请回了公孙胜,公孙胜出马三下五除二,杀了高廉。
这个时候,晁盖还活着呢,还没攻打曾头市呢!
晁盖还没死,领导人权力之争还没结束,按理说,公孙胜不该这么早回来呀!
所以,说公孙胜担心身上溅到血是不对的!那么,公孙胜到底因为什么离开梁山的呢?
我认为,没有理由!或者说是施耐庵故意安排公孙胜离开的,只有这样,故事才曲折离奇,一去一请,李逵还斧劈罗真人,这样故事多精彩啊!
要是公孙胜不离开,三下五除二就灭掉了高廉,那故事就太平淡无奇、了然无趣了!
对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