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人对于贾平凹是什么样的印象?
✝✸西安人对于贾平凹是什么样的印象?
我相信在北京工作的作家韩石山对贾平凹的评价。
韩作家说,要评价贾平凹,得首先说说陕西作家所形成的传统。按照韩的说法,就是崇高两个字。这两个字是由杜鹏程、柳青、陈忠实、路遥等人体现的。崇高是由吃苦耐劳来体现的。韩说陕西作家的崇高在全国是数一数二的。譬如,河北作家刘绍棠说,让他拉架子车整天劳动,他是不干的。山西作家是山药蛋派,但也很婉约,不会太委屈自己。陕西作家吃苦就是真吃苦。柳青长期在长安县蛤蟆滩拉着架子车劳动体验生活,冬天穿的棉衣右肩膀上都磨破露出了白花花的棉套子,那是实打实的。
再说贾平凹,韩石山认为,贾平凹身体不好,横亘在他前面的几个人就如大山,凭借贾那个孱弱的身体,要想一笔一划效仿,恐怕小命儿早就殁了。于是贾看开了,就活得飘逸、自在、唯我。有点“拔一毛而不为”的作派。路遥写完《平凡的世界》后,把圆珠笔折断扔出了窗外,可以想见“狗日的文学”把路遥祸害的不轻。但贾平凹写小说的心境完全是惬意的和自由的。这就是庄子的“至乐活身”的道理。作为老庄的信徒,贾平凹可以说把道家的生存智慧应用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这里仅仅说一点。都知道吃面条不贵。所以老贾也爱吃面。在老家丹凤时,他只吃母亲的手擀面。来到西安后,就改吃岐山面了。岐山面虽然被称为“神来之食”,但毕竟还是大众饭,成本不大。所以老贾不但自己经常吃,还爱请朋友吃岐山面。有次他又请人吃,说好只吃面,不喝酒,但朋友在吃的过程中觉得不尽兴,就又要了几盘素菜,外加啤酒,贾老贾觉得违背了前面只吃面,不喝酒的约定。就不高兴。或许这是勤俭节约的美德。我也仅仅知道这一点皮毛。
♜✁西安人对于贾平凹是什么样的印象?
确切地说,贾平凹不仅仅以西安为背景,而是以整个陕西甚至西北地区作为背景,来展现当代生活和社会形态的。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贾平凹是国内数一数二的大作家,他的文学成就在当代作家中,没有几个人能比得上。好不夸张的说,如果当代没有贾平凹这个人,中国当代文学会损失不小,会黯然失色不少。
贾平凹从20岁左右开始写作,到如今已经写作了40多年。在这40多年中,他保持了旺盛的创作力,平均3年左右就有一本书出版,先后创作出《商州》、《怀念狼》、《浮躁》、《废都》、《白夜》、《秦腔》、《古炉》、《带灯》、《老生》、《极花》等长篇小说,他的新书《秦岭志》也即将出版跟读者见面。即使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跟他比起来,在创作强度和产量上,也比贾平凹要逊色。并且,贾平凹的创作水准很高,每本书都能畅销,形成广泛影响。
贾平凹是地道的农家子弟,20岁左右从老家丹凤县刚来到西安时,人生地不熟,被人嘲笑、讽刺和各种看不起,遭受了很多白眼,他硬是靠着一股陕西楞娃式的精神,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农村青年一步步滚爬摸打,经历了很多苦难,成长为当代一流作家,从这一点来说,他非常励志,值得所有人学习。
如今的贾平凹,是作家中的富豪,连续多年排进“中国作家富豪榜”前10名,他一年的收入抵得上一个中型企业的产值。
除过写作获得的稿酬,书法和绘画是贾平凹获得收入的大头。他不停写书法、买字,其实也有他自己的打算。他极爱收藏,家中就像一个博物馆。收藏需要大量资金,他卖字画的最大动机就是搞收藏。
然而,贾平凹为什么搞收藏?他曾经对媒体说过大概这样的话:许多“宝贝”散落在民间,如果不把它们收集起来,很有可能会遭到破坏。我把它们收集起来,是想让它们有一个好的归宿,不再受损坏,在适当时候,我会把它们捐献给国家。
贾平凹曾经写过一个长篇散文《老西安》,描述了西安上个世纪的风土人情和人文历史,同时把西安和陕西历史上6位著名文化人,于右任、吴宓、柳青、王子云、赵望云、石鲁给出了中肯评价,这篇散文是陕西、乃至全国不可多得的文化散文,非常值得拜读。也算是贾平凹为三秦父老做出的一大贡献。
虽然很有钱,但贾平凹对吃穿用看得很淡。有一篇散文上这样记叙:某次,贾平凹请购买他几幅书法作品的三个朋友吃饭,把他们带到一个包子铺,要了4小笼包子,几碗稀饭和其它一些食物,总共花去70元。
从这个例子完全能看出,贾平凹是非常不在乎吃饭的,有什么吃什么。以前从苦日子熬过来的人,基本上都有这个传统。
因为《废都》和商州系列的小说,让贾平凹在西安和老家遭受了不少骂名,他们说,你怎么把西安和家乡写成那个样子?贾平凹也不辩解,任由别人评说。从这一点来看,他是一位情商很高的人。
↑☪西安人对于贾平凹是什么样的印象?
我在西安生活了几十年,应该算是西安人了,因为还要在西安终老。陕西的作家有柳青,路遥,陈忠实等等作为领军人物,文学陕军实力雄厚。至于贾平凹先生,是陕军中作品字数最多的,但不是成就最高的。贾平凹先生就是一个写手,至于人家卖字那也是别人愿意买,不能怪人家贾先生。至于贾先生的作品,前期写故乡的短篇或中篇小说都不错,深受孙犁先生的赏识和指导。他本想写一部现代的红楼梦或金瓶梅式《废都》,但实力和生活都不够,所以,《废都》出来后贾先生就废了,后来的作品都是码字堆出来的东西,不足观。
➵﹟西安人对于贾平凹是什么样的印象?
西安人对贾平凹的印象首先是大作家,写过很多部长篇小说,属于高产作家。其次是书法家,尽管有人不认可,但贾平凹的字却很有市场,西安甚至陕西省内常能看到他写的牌匾。贾平凹的字独树一帜,看着不像传统的书法,他说自己手写了几百万的汉字,对汉字的结构了然于胸,他的书法最能体现汉字的美。在信息化时代,大多数作家都鸟枪换炮改用电脑,但贾平凹仍坚持手写。最后,贾平凹还是个收藏家,他收藏了许多奇珍异宝,各种石头占据了房子的不少空间。
贾平凹的老家在陕西商洛丹凤县棣花镇,他的小说大部分以老家的生活为题材。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小说《秦腔》,里面描写的就是棣花镇清风街的人和事。南宋时期,棣花镇属于宋金边城,至今有些建筑还留有过去的历史痕迹。棣花镇清风街,荷花池,芦苇荡,以及贾平凹故居是新的旅游景点。在贾平凹故居的门前,有一块石头上刻着他的散文《丑石》。贾平凹小说《高兴》中的原型人物在签售贾平凹的小说。
贾平凹是西北大学工农兵学员,上学时经常写些豆腐块文章,送去学校附近的西安日报社发表。毕业后分配到《长安》文学杂志社,后来成为专业作家。贾平凹有过两次婚姻,第一次是老家剧团的演员姓韩,两人育有一女名叫浅浅。第二次是住院认识的护士叫郭梅,小他15岁。
贾平凹最引人关注,也毁誉参半的小说无疑是《废都》。此书1993年出版,后来遭到批判,被封禁达16年之久,又重新面世。书中大量使用“此处省略**字”,不知道是吊读者胃口,还是一种写作手法?这些字是写出来省略了,还是压根就没写出来?
《废都》被称为现代《金瓶梅》,有人甚至借此称作家本人是“流氓作家”。如果说小说出版时的环境还有点保守,那么这么多年过去了,现在看来已经没有什么了。小说描写的场景无非就是西京城里一些文人的风流韵事,在光鲜亮丽的表面下,真实的心理和生活。
贾平凹无疑是文化大家,是陕西的一张名片,也是享誉全国的著名作家。贾平凹不会说普通话,他说普通话是“普通人”说的,可见他并不是普通人。最近,贾平凹之女贾浅浅入中国作协的事闹得沸沸扬扬,很多人质疑贾浅浅的“屎尿体”诗,质疑贾浅浅作为“文二代”,受到贾平凹的庇护和关照。
老百姓有句话叫“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打地洞。”在如今的社会,社会资源包括家庭资源的传承早已是公开的秘密。贾平凹是作家,他女儿耳濡目染,受家庭熏陶成为作家或者诗人是很自然的事情。但作家或者诗人不是爵位,不能世袭,最终要靠作品说话,作品要由大众评说,要靠时间检验。
┧➣西安人对于贾平凹是什么样的印象?
捧杀有余,敬仰不足(讴歌《白鹿原》~《平凡的世界》:作古之人值钱呗!中国人普遍的价值观。);远香,近臭,家花不如野花香!
以为……总以为,取经之地唯天竹——恒河可证!瞧,这回浅浅父女船翻阴沟里,陕西人跳起来的“护犊”人,少之又少——有利益勾搭的“勇士”除外……
由此,眼睁睁围观贾氏门中惨遭口诛笔伐以乐、以为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