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评出唐朝十大名将,你认为哪些人可以上榜?
✓☁如果要评出唐朝十大名将,你认为哪些人可以上榜?
雄唐盛汉,都是名将倍出的时代。
在夜狼的心中,大唐十大名将分别是:
第一位:李靖
这是几乎没有任何争议的排名,李靖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心中的大唐第一战神,盖因无论是大唐的开国统一战还是贞观时期的对北方游牧民族的扩疆卫边战争,李靖都功勋卓著。统一江南、收萧铣、灭林士弘、平辅公祏、抚定岭南,灭东突厥,歼吐谷浑,李大将军战无不胜,同时李靖著有大量军事理论著作。传世之作有《李卫公问对》,曾被定为北宋的《武经七书》之一。
论功勋,他几乎就是汉朝韩信+卫青的合体了。
自古开国名将,大多兔死狗烹,李靖能有如此战绩,李渊李世民父子的气度很重要。
第二位:李勣
大唐双李,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最优秀的两对组合了(另一对是卫青霍去病),这位隋唐演义中的牛鼻子老道(徐茂公),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战神,从瓦岗寨时怒斩大隋第一名将张须陀,大唐统一战中也是战功赫赤,后来又与李靖双鬼拍门上演了灭东突厥之战,后来李勣为大唐镇守并州边塞十六年,李世民曾经很骄傲的说杨广修筑千长城以防边患,我只放一个李勣在并州,就比隋帝国的千里长城作用还大。
高宗时代,李勣两度率兵大败薛延佗部,一举灭亡薛延佗汗国。
唐帝国五征高句丽,李勣参加了三次,终于在公元668年攻下平壤,以告太宗李世民在天英灵,此时的李勣,已经七十五。
第三位:郭子仪
平定安史之乱的首功,没有郭子仪,大唐就没有后来一百多年的江山沿续,中国历史也就是另外一番景象。
最令人敬畏的是平定安史之乱后,老郭并不恋权,功成身退交出了兵权,避免了功高盖主的悲剧,但随后吐藩趁安史之乱大唐军力空虚杀入长安,皇帝又一次跑了,郭子仪此时身边仅有二十余家丁,他临危受命,召集旧部与吐蕃兵作战,不断取得小胜,不断在长安城里散布消息迷惑吐蕃大军,吐蕃人不知郭子仪部的虚实,在占据长安15天之后,退出了长安。
此后十余年,六十多岁高龄的老郭一直在边塞,与吐藩交战,成为大唐的移动长城。
这就是真正的名将气度
第四位:苏定方
在公元630年大唐双李远征突厥大军阵容里,有一名叫苏定方一战成名,他作为一个先锋官率二百骑袭击颉利可汗的帐营,立下首功,高宗六年,苏定方又随程知节远征东突厥,程咬金因为纵容士兵抢夺,并屠城,西征军无功而返,但苏定方一部的表现很出彩,且对部下管束有方,回朝后唯苏定方一人未被朝廷处罚。苏定方的成名战是在显庆二年作为一军主帅远征西突厥,俘获了西突厥可汗阿史那贺鲁,将西突厥及其属国全境纳入大唐版图。
显庆四年,苏定方再次远征,平定葱岭以西思结阙俟斤都曼先镇诸胡。
显定五年,苏定方远征百济,俘虏了百济国王扶余义慈,平定百济。
随后,苏定方一直征战西北,与吐蕃作战,于乾封二年(667年)在西北病逝,时年七十六岁。
第五位:薛仁贵
高宗时代最有名气的大将,因为演义的缘故,薛仁贵无人不知,他大气晚成,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大破突厥,为人称道,但也有大非川的大败。但是是无可争议的唐第二代领军人物。
第六位:刘仁轨
中国第一位抗日英雄,白江口海战,中日第一战,刘仁轨率唐军大胜日军,让日本数百年不敢再染指朝鲜半岛,此次一战,刘老将军入围大唐十大名将,妥妥的。
第七位:高仙芝
大唐与大食争夺中亚霸权的怛罗斯一战,作为唐军主帅的高仙芝虽败尤荣,因为这毕竟是中原封建王朝最远的一次进攻争霸战,此前他作为大唐的山地战神已经扬名西域。怛罗斯也是大唐帝国最辉煌的顶点。
第八位:李光弼
安史之乱的平定,功劳最大的是郭子仪和李光弼这对天下兵马副元帅。特别是在长安失守后,李光弼退守井径,率不足万余士卒坚守太原,抵挡做了史思明十万大军的攻击,歼敌七万余,太原保卫战和张巡的睢阳保卫战,成为了安史之乱的关键转折。
邺城大战唐军六十万大军被史思明大败,唯独李光弼王思礼全军以退,之后李光弼接替了郭子仪成为了天下兵马副元帅,指挥对叛军作战。
平定安史之乱,李光弼其功不亚于郭子仪。
第九位:李愬
中唐以后,大唐衰落,将星暗淡,但名将李愬风雪夜袭蔡州,活捉蔡州节度使吴元济,并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教科书式的奇袭经典战例,为晚唐军界争足了面子。
第十位:李克用
李克用算得上是大唐最后的名将了,在大唐即将被黄巢倾灭时,他以手头并不多的人马出山,剿灭了黄巢。随后与朱温争霸,开启了另一个时代。与朱温相比,他政治上的头脑眼光更清醒,只争霸图权,不愿称皇改朝,也算得上是大唐的“忠臣”,大唐十大名将以他来结束,恰好。
答疑人:今日头条年度历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主编夜狼啸西风
▾➚如果要评出唐朝十大名将,你认为哪些人可以上榜?
唐朝将星灿烂,军功无匹,候选者太多,只选十名实在是太难了,唐初没有灭过国的,唐中没有平叛杀贼扭转乾坤的,都不好意思收进来。
唐中期以后要么是内战要么是农民军没有什么耀眼的大战,集体舍弃。
第十名,刘仁轨
刘仁轨、李孝恭、高骈、李嗣业、王忠嗣、李愬,该选谁?
说实话迟疑了很长时间!
李孝恭宗室三名将之一,凌烟阁功臣榜眼;高骈收安南揍南诏,威名赫赫;李嗣业香积寺之战,陌刀下血流成河,砍的可都是安史叛军的精锐;王忠嗣桑干河边三战三捷,契丹人跪地求饶,“忠嗣不死,禄山不反”;李愬雪夜入蔡州,计谋与胆略的名篇,耳熟能详。
放弃谁都不忍心啊!
算了吧,我还是选白江口之战!
因为这一战,让日本人老实了一千年。
但是那个时候的日本人,无兵略无计谋无勇气,实在是三无战五渣,刘仁轨的一万唐军打四万日军外加一些百济民兵,实在是有点……胜之不武!
再说,刘仁轨本来不是一名武将,年满六十岁才第一次上战场!
先是县丞、县令、给事中,在文官职位上打熬了几十年,因“毕正义案”贬为青州刺史。苏定方征百济,青州是大后方,他负责后勤供应,这才和军事扯上了关系。
因后勤船队在海上失事,他被唐高宗扒去官服贬为平民,白身随军,来到了半岛前线。
苏定方灭了百济之后撤军,新任命的唐朝驻军将领病死,这才轮到他掌军,这个时候刘仁轨已经是一个白发苍苍年满六十的老头子了。
然后就是日本人来了,被他逮住一顿暴揍,成名!
选中他,完全是因为白江口这个名字。
第九名,侯君集
侯君集战例不多,同其他入榜将领比起来有点少,这也许和他壮年被杀有关系。
史书上有详细记载的就两件,灭吐谷浑之战和灭高昌之战,这样的战绩在唐朝并不是十分突出。
选他入榜,除了上述两次灭国之外,更重要的是看中他对军事和政治的理解。
高昌之战,唐军在跨越千里沙漠之后,高昌国王麹文泰惊吓而死,军中参谋劝侯君集趁机偷袭高昌,可一战而下。
这要换了其他将领,比如高仙芝之辈,肯定这么做了。
但侯君集认为,唐军这次是奉辞罚罪,不应该偷偷摸摸搞偷袭那一套,而应该列堂堂之阵,祭煌煌之师,大张旗鼓地讨伐不臣!
于是他下令军中敲锣打鼓,列队而进。
这一仗,打得西域诸胡心服口服!
军事是政治的延伸,侯君集在这方面走在了时代的前面。
第八名,裴行俭
裴行俭是苏定方的关门大弟子,苏定方就收了这么一个徒弟。
裴行俭文武双全,上马能擒贼,下马能写字(书法家)。出身名门,“河东裴氏”,在他眼里,功名利禄尘与土,擒王杀将等闲事。
他打仗如写字一般,行云流水,不经意间目标已经达成,敌人已灰飞烟灭!
护送波斯王泥涅师就任波斯都督,擒西突厥阿史那都支,黑山之战(今包头)擒北突厥阿史那伏念,都是如此。
没有其他战将所必须面对的刀矢交加、冲锋陷阵。
善战者伏于九天之上,战场上的一切他都了然于胸,胜利信手拈来!
裴行俭就是这样一位善战者。
第七名,高仙芝
这个怛罗斯的败将!
选中他,是因为他神奇的山地作战和分兵合击。
先说分兵合击。
在古代,由于通讯手段和地图定位的落后,千里之外的分兵合击很少能够成功。比如名将李广,就曾失期很多次。
但高仙芝却能确保自己和部下次次成功,不得不佩服他的缜密!
三路合击连云堡(今瓦罕走廊西口,阿富汗境内),堪称典范。
连云堡遗迹
高仙芝约定三路大军7月13日辰时(九点)抵达连云堡下并同时发起进攻。而三路大军的出发点都在千里之外,需要翻越高山峡谷的帕米尔高原!
他们竟然做到了!
再说山地作战。
高仙芝被吐蕃和大食的历史学家誉为“山地之王”。
小勃律(今克什米尔东北,首府孽多城即今天的巴基斯坦吉尔吉特)大勃律(今克什米尔中部)是锲在吐蕃人和阿拉伯人之间的两根钉子,高仙芝将其牢牢控制在唐人手中,使唐朝在中亚三国争霸中一直处于主动地位。
大小勃律之战,高仙芝的一万唐军让十几万吐蕃军和数万大食军吃尽苦头,山地战打得十分出彩!
印象中,唐骑纵横草原,长槊林立,陌刀霍霍,高仙芝的山地作战,是其中的一抹异彩,使唐军的形象更加饱满。
这是选中他的主要原因。
第六名,李光弼
“安史之乱”是唐朝中期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临淮郡王李光弼被誉为“中兴以来军功第一”,就足以说明他在平定安史之乱中的战绩。
太原之战,河阳之战,相州之战,常山之战……,太多了,就不一一赘述。
李光弼死前封王,死后谥号“武穆”,唐朝人早已替我们后人先行将他入榜!
第五名,郭子仪
“以身为天下安危者二十年”!
什么是国之柱石?郭子仪就是。
安史之乱中力挽狂澜,克复两京,只身退回纥,抵御吐蕃……
一人安则天下安。
郭令公必须入榜!
第四名,李勣
李勣的一生,出将入相,“国之干城”用在他身上,再也合适不过。
义哭单雄信,收李密骸骨,不知感动了多少国人!
中原、江南、漠北、辽东,足迹遍布。
战突厥,灭薛延陀,平高丽,和李靖是名副其实的“帝国双璧”,军功极多。
之所以仅仅将他排名第四没有更进一步,是因为总感觉李勣打仗,和他为人一样,有点缩手缩脚!
“未虑胜,先虑败”,固然好,但总感觉不够酣畅淋漓。
“此为陛下家事,何须问外臣!”他对唐高宗说的这句话,使得王夫之直接将他归入奸臣之列!
他打仗,中规中矩,善于以石击卵,险路坚决不走,有风险的仗坚决不打,很是无趣。
太宗伐高句丽,李勣是主帅,坚持顿兵于坚城安市之下,导致全军无功,不得不撤退。
所以,个人认为李勣排名第四比较合适,不能再高了。
第三名,薛仁贵
驻跸山大战,一名白袍战将直突高句丽大阵,斩将挑级而还,唐军大振!
看薛仁贵打仗,如喝一口烈酒,瞬间上头,血脉贲张。
勇、猛、忍、智,不愧一代名将。
“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
大开大合,酣畅淋漓。
坑九姓铁勒降卒十万,前期一直困扰唐朝的铁勒诸部从此再不为患,大雷霆方是大慈悲,薛仁贵不慕虚名,很懂!
虽有大非川之败,名将饮恨,但谁会过多地求疵呢?
这样的将领,喜欢!
抬他入三甲!
第二名,李靖
李靖的排名一般都是唐将第一,从军略、军功来看,李靖当然当得起这个第一。
李卫公兵法,影响了后世一千多年。
灭萧梁,破辅公佑,灭东突厥,平吐谷浑……
战绩不用多说!
三千铁骑大杀四方,灭东突厥这样一个大国,光这一项,谁人能比?
不过,也许是开边第一批人的原因,战场距离本土都不太远,有内线作战的嫌疑。
所以委屈他一下,屈居亚军。
第一名,苏定方
“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
擒一主,在其他朝代就是泼天大功,他竟然弄了三个回来,还都是万里之外的国主!
苏定方将唐朝的疆域向西开拓至咸海,直抵波斯,向东开拓到百济,朝鲜半岛南端,他的足迹纵横远超两万里。
我们现在看到的唐朝的地图,东西两端都有苏定方的功劳。
曳咥河之战(今额尔齐斯),苏定方九千人大破西突厥十万大军,生擒阿史那贺鲁。
平葱岭,行军路上竟然顺手灭了吐蕃八万大军,杀了吐蕃国相。到了叶叶水(今中亚锡尔河),吓得葱岭国君都曼自缚投营请罪。
跨海越洋,灭百济,将国王扶余义隆擒到洛阳城门之下献俘。
苏定方打仗,就如同巴西足球,时而长传,狂飙万里;时而短捣,脚脚心惊;时而角球,角度刁钻;时而定位球,一炮轰门!
哎,我大唐雄风啊,何日再来!
看他作战,真真切切是一种极度舒适的享受!
战阵变化多端,计谋层出不穷。战争在他手里,变成了一门艺术。
所以,唐将中,苏定方必须第一!
综上,个人认为唐朝十大名将排名如下:
苏定方,李靖,薛仁贵,李勣,郭子仪,李光弼,高仙芝,裴行俭,侯君集,刘仁轨。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ℊ如果要评出唐朝十大名将,你认为哪些人可以上榜?
大唐名将如云,远远不是十大名将能够概括的,愚以为名将首先要能够独当一面,统兵排兵布阵,其次才应该是冲锋陷阵,所以类似于秦琼、尉迟恭之类的武将肯定是排不上名词的。
单单是宋朝武庙七十二将而言,唐朝就占有十三席:李靖、李積、郭子仪、李孝恭、尉迟敬德、李光弼、苏定方、王孝杰、裴行俭、张仁亶、王晙、郭元振、李晟,其他的武将如侯君集、秦琼、程咬金、王忠嗣、哥舒翰、薛仁贵等等都进入不了武庙就可想而知了。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一个排名,我就说说我的看法,不同时期之间的对比是不公平的,所以我的排名是综合唐朝前期,中期和后期考虑的结果。
第一肯定是大唐的不败战神李靖,唐朝统一进程中唯一能够与太宗比拼战功的人物,平萧铣,灭辅公佑,北击突厥,西破吐谷浑,与李積并称二李,就算是历史十大名将也有其一席。
第二是李積,与李靖并称二李,而且能够进入武庙十哲,就能够看得出他的威名,唐高宗时期,平高句丽,完成了隋炀帝和唐太宗都没有实现的功勋。
第三和第四是再造大唐的两位主将,郭子仪和李光弼,单论军事才能,李光弼还在郭子仪之上,但是郭子仪能够做到主上不疑更加难能可贵。
第五是李晟,李晟原为边镇裨将,以战功累迁至右金吾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泾原四镇北庭都知兵马使,封合川郡王。建中二年李晟以神策先锋都知兵马使讨伐反叛的河朔三镇。兴元元年,李晟收复长安,平定朱泚之乱,兼任凤翔、陇右、泾原三镇节度使、行营副元帅,改封西平郡王。可以这样说,李晟是在为唐朝续命。
第六是王忠嗣,身兼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节度使,大破奚契联军,降服契丹三十六部 ,在青海湖、积石之战中大破吐蕃。可惜死时仅四十五岁,终免不了遭馋被贬的命运。
第七是苏定方,他从一员普通战将,靠战功累迁为禁军高级将领,并以其先后灭三国、擒三主的非凡战绩和正直的为人而深受太宗和高宗的赏识与信任,屡委以重任,是唐初朝廷的一员得力干将。
第八是哥舒翰,一生屡破吐蕃、占领石堡城,可惜最后身死潼关,却也不能泯灭他的功绩。
第九是李愬,名将李晟之子,有谋略,善骑射。雪夜入蔡州,奇袭战的经典战例,备受推崇。
第十是裴行俭,679年,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匐延都支与李遮匐反叛,侵逼安西,裴行俭以计俘都支,将吏于碎叶城立碑纪功。同年,率军平定突厥阿史德温傅、阿史那伏念的叛乱。同时善于识拔人才,军中提拔的将领如程务挺、王方翼、郭待封、黑齿常之等,都成为一代名将。
其实,李世民也足以上榜,只是他是天子,故而略去;而李孝恭,更多的是靠李靖而获取战功,不可否认他的军事才能,但是毕竟有着大唐的战神辅助,只要他是一个知人善任之人,便可获取不世之功,故而其水份较大,也将其略去。
Θ➶如果要评出唐朝十大名将,你认为哪些人可以上榜?
唐代所以名将辈出,是因为大唐与两汉一样,国家制度推崇军功,使得官民之风普遍雄烈而尚武。
尚武之风对大唐知识分子的影响有多深?
举一个例子,我们从历史书上看,每当战乱猝起时,如宋、明、清等朝,那些地方州县的县令与知府们,凡遇上敌人大军压城,一般只有二条路:要么自尽、要么投降。因为他们这些文官,是万万没有本事与敌军交战的!
但三千年来,中国文人们,本来却是并不文弱的,同样是人人尚武,能带兵,懂战阵,也能拉强弓、挥长矛杀敌的。
比如大唐的县令,就能召集民兵、据城坚守,能以数千之众与敌十万大军打上大半年攻防战,安史之乱的张巡,就是最出色代表。
而这样善战的文官,在宋朝之后直到清末,你是怎么找,也找不出第二个来的!
故以笔者看,大唐第一名将,当数张巡。
把张巡排第一,很多人肯定不服,那么且听下面分析一番,看看有没有道理。
张巡的睢阳之战,证明了他能打的仗,极大多数名将却是打不出,也不敢打的!
一:
史上那些屡战屡胜、威名远扬的大将,基本有两个共同点,
(1)多为将门出身,且军旅生涯已多年。
(2)上阵打仗时,麾下皆为训练有数、装备精良的精锐之师。
那么,将门出身的名将,带着强兵去打败强敌,实际并不稀奇。
什么是稀奇?
要临时应急转岗位任职带兵,以弱旅去力克强敌的,那才叫真稀罕!
但是,谁能做到这一点?
科举出身的大唐进士张巡,就能做得到。
当然,唐代科举与宋明科举,是有区别的。
二:
张巡守睢阳时,麾下只七千人,除少数正规官兵,极大多数全是临时招募的民兵。
而张巡面对的敌军,安史叛军的前身,就是大唐最有战斗力的边防野战军团。
敌军作为前大唐精锐常备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士卒骁勇,且兵力十数倍于张巡的睢阳守军。
三:
睢阳城,并非是筑于高山险隘,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雄城。事实上,只是华北平原上的一座普通城池。
张巡以七千民兵,据守无险可依的平原孤城,又在后援全无的情况下,孤军奋勇,与十倍之强敌相互攻防、激战一年,杀伤甚众。
这样的仗,三千年来,也没几个人能打得出,就是唐太宗与李靖,也不一定行。
领着数千民兵,顶住了十万天下强兵的攻击,那是惊世骇俗的战绩。
所以,张巡是非常罕有的,深具天赋的名将之才,大唐名将,应推张巡为第一。
而张巡能有如此战绩,本质上的原因,还是因为大唐崇武之风浓烈,使得张巡这个进士,也懂得行阵营伍与带兵交战的方法。
而大唐又因为整体尚武,使得大唐民众中,又多有敢战善战、惯习战斗之辈。
否则,如果唐民也像宋明等朝的民众般,让抑武之风熏成了不知战斗为何物、又从不习练战斗的懦弱羔羊,
那么,就算白起韩信重生,带着没有敢战之志,对战斗一无所知的乌合之众,那也是要一败涂地的。
大唐第二名将,那当然是唐太宗李世民了。
人们总说李靖是军神。但是,真正的大唐军神是秦王时代的李世民,而不是李靖。
大唐立国,那些最凶狠的强敌、最难打的大仗恶仗,全是李世民亲自统率大军,一个一个打下来的。
而李靖的平定南方之战,与李世在北方打的仗相比较,那是没法比的。
因为南方之敌的战斗力,与西北强敌薛仁杲、刘武周;河北窦建德、洛阳王世充等相比,那不是一个量级之上的。
李世民还有一特点,武艺出众,骑射之技无双,毎当战斗激烈时,他总会亲率千骑,从敌军的侧翼发起突击,然后一击而让敌军崩溃。
虎牢关之战,唐军久攻洛阳不克,顿兵坚城下,却迎来了窦建德的援洛大军;
于是,唐军腹背受敌,危机已现。
而李世民以主力继续围洛阳,分兵拒敌,用三千骑兵一役破了十万河北大军。
这一仗就奠定了秦王李世民的军神地位,实际也可称大唐第一。
大唐第三名将,尉迟敬德。
凌烟阁二十四元勋功臣,尉迟敬德排第七,位居武臣第一名。
这样显赫的大将,如果选十大名将,当然要把位列凌烟阁武臣第一的尉迟敬德排进前三。
有人肯定又要质疑了,问:
尉迟敬德是个粗人,只是武艺强,又没文化,又不懂兵法,这样的人怎能排入十大名将行列?
那么对以上质疑,来分析说明一番。
(1)首先,史书中并没有说尉迟敬德没文化。
而贞观之后十余年间,尉迟敬德曾历任同州、宣州、鄜州等刺史之职,由此履历,明显就说明了他不但骁勇无双,也是通文治,具备治理一州军民之才的。这样的人,岂能无文化?
只是,成书于明清时期的演义,习惯性的把文与武分开了,然后把尉迟敬德、程咬金等人描绘成了无文武夫的形象,却忘了中国文武本为一体。
(2)所谓尉迟敬德只有勇猛、而不通兵法之说。
这说法,显然就忽视了他尚未投唐时的赫赫战绩。
刘武周攻唐,尉迟敬德独率一军为先锋,先击败唐右仆射裴寂,再与唐军连番大战,屡战屡胜,大唐诸多名臣大将李孝基、独孤怀恩、于筠、唐俭及行军总管刘世让全部被尉迟敬德俘获。
在尉迟敬德的兵锋下,唐军一败涂地,接连丧师折将,大唐北彊告急,高祖不得不调秦王从洛阳前线转兵,去抵御尉迟敬德。
两军决战,若只凭勇猛,或能侥幸胜一次。但是连战连捷,连续打覆其军擒其将这样的仗,不懂兵法的人,又怎么能打得出来?
所以尉迟敬德的战绩,位列大唐武臣第一,名至实归。
(3)如此名将,那么为何贞观之后,只是在州刺史上任职,而不去率军讨伐突厥,开彊拓土?
这个问题,实际很简单。就是唐太宗要保全尉迟敬德。
除非大唐到了生死存亡之际,如武德九年,突厥犯境,尉迟敬德临危受命为泾州道总管,率军大破突厥,斩首千余级,这是他最后一战。之后,就不让他再去一线打仗了。
因为大唐并不缺大将!
如李靖李世勣等,皆为良将,但在玄武门事变时,立场暧昧,没有坚决的支持秦王。秦王为帝,派此二人领军出征,二人必感激皇帝不计前嫌、信任如故之恩,然后必定殚精竭虑,不惜以死相报。
这就是帝王之术!
而尉迟敬德之功勋,不计他摧锋破阵的战绩,仅两次以身救秦王,以及玄武门定策、战斗之功已经盖世,若他再立下了灭国军功,那怎么赏?
所以,贞观之后的尉迟敬德历任地方州官,却不再统军出征,就是这原因。而不是因为他不会打仗,也不是没能力统大军远征。
大唐第四、第五名将——李靖与李世
------------------
推荐阅读:
上一篇:1.5T的宝马X1值得购买吗?
下一篇: 你相信天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