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变胃癌,怎样才能知道?
£↨胃病变胃癌,怎样才能知道?
6个阶段让你明白胃癌是怎样一步步发展起来的!
胃病到胃癌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改变?它距离胃癌又有多远?接下来我们从6个阶段一点点带你了解胃癌发展的真相!
那么胃病是如何一步步实现癌变的呢?
健康的胃粘膜发展为胃癌中间大致需要经过6个过程。
正常胃黏膜→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胃癌
01正常胃黏膜
胃黏膜是胃最内层的部分,健康的胃黏膜呈现出淡粉色的健康色。除了在贲门胃大弯处有较大的皱襞以外,其他的粘膜均已不规则的皱襞呈现,就像是一排排沟壑。
这些皱襞的粘膜会不断的分泌一种屏障物质,以隔绝强酸的腐蚀,这也是为什么胃液可以消化蛋白质而不消化胃黏膜的原因,胃黏膜的健康意味着胃部屏障的强化,意味着胃功能的健康,这也是我们吃嘛嘛香的重要基础。
02浅表性胃炎阶段
俗话说“10人9胃”这里的胃就是指的浅表性胃炎,浅表性胃炎就是指胃黏膜表面的粘膜层受到各种物理、化学或者其他因素的刺激引发的炎症损伤,这些损伤会导致胃表面的粘膜细胞损伤,不仅影响了胃基础的分泌,还会导致那层保护胃的屏障被破坏。于是胃黏膜水肿、出血、甚至坏死,形成溃疡,10人9胃就出现了。通常导致这些损伤的情况多见于以下2种原因。
第一点就是大家最常见的幽门螺旋杄菌感染。大家知道目前幽门螺旋菌感染有多普遍?世界上近一半的人口被该细菌感染,几乎所有慢性胃炎都是由于幽门螺旋杄菌感染造成的。幽门螺旋杆
菌厌氧,它能在胃部扎根与食物的中的尿素结合释放出氨与二氧化碳。氨想必大家都知道遇到水
后就会呈现弱碱性,而碱性会导致黏膜细胞的损伤和死亡,胃黏膜的屏障—旦被击破强酸就会接触胃粘膜化导致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同时幽门螺旋杆菌如果不控制它会不断地繁殖产生各种毒素与各种酶类加重胃黏膜损伤,引发炎症的进一步进展。
幽门螺旋杆菌
幽门螺旋杆菌与尿素生成氨与二氧化碳,导致胃黏膜损伤
其次便是与饮食生活习惯相关,很多人喜欢长期食用咖啡、浓茶、烫食、粗纤维食品、烟酒等,甚有些患者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这些因素都会加重对胃黏膜的损伤、破坏胃黏膜的完整性,干扰胃黏膜的功能,继而引发胃黏膜表面屏障的破坏、导致胃粘膜损伤引发典型的炎症反应最终造成慢性胃炎。
03萎缩性胃炎阶段
萎缩性胃炎是指,在浅表性胃炎的基础上继续恶化逐渐累及到胃黏膜固有层的腺体,逐渐导致胃黏膜下腺体发生萎缩的过程。
那么萎缩性胃炎到底可以恶化到什么程度呢?
萎缩性胃炎通常意味着胃黏膜下的一些腺体功能损伤甚至消失,对于严重的萎缩性患者你在胃镜下看到胃黏膜的样子几乎平的像一张崭新的A4纸张,那些原本的皱襞样结构几乎变平甚至消失不见,原本粉红色健康的黏膜变红变白,红白相间血管通透可见。
04胃癌癌前病变阶段(肠化生→异型增生)
什么是癌前病变?顾名思义癌前病变自然指的是癌症发生前的病变。但是在病理学中癌前病变是指胃部黏膜已经具备了向恶性转化的能力正要打算发生但是还没有转变。
没错癌前病变就是癌症开始产生的分水岭,就像是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想对漂亮的女孩表白一样,马上想付诸行动但是还没有突破心中的那层障碍。
癌前病变是胃病发展成为胃癌的一个十字路口,摇摆不定,退则康复进则发病,如果萎缩性胃癌继续发展,癌症很可能就会产生。而癌前病变就是癌症发生的重要转折点。
癌前病变的胃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情况呢?这里的癌前病变主要可以包括两种情况。
第一种肠化生:大家可能不太知道胃黏膜的再生能力是超强大的,对于生在胃酸长在胃酸环境中的它,你知道吗?它每分钟可以产生50多万个细胞。但是当胃炎不断进行胃黏膜被磨平、褶皱消失的时候胃黏膜可就没有再生能的空间了。为了弥补这一层面的空缺,细胞就必须硬着头皮变着法子的用新的细胞类型顶替原来的胃黏膜细胞,没错肠化生就形成了。肠化生就是指用小肠或大肠黏膜上皮组织替代更新不及时或者无法更新的胃黏膜上皮。冒名顶替的结果就是长期可能无法适应炎症的多层面刺激很容易导致细胞发生癌变,于是几乎80%的胃癌患者中都能检测到肠化生的存在。小肠或大肠黏膜上皮替代原本的胃粘膜上皮
第二种异型增生:身体擦伤了细胞会及时修复增生速度加快、长期吃一些刺激性的食物有可能会导致乳腺增生、前列腺增生,这些增生都是正常的细胞数量增多的一种现象。但是癌前病变的异型增生可不是这么简单。异性增生不仅仅体现在细胞数量的增多,还会在细胞结构上发生明显的异型性表现;而肿瘤性增生就表现为细胞无限自主性生长并伴有细胞的结构上明显的异型性。如果发现存在异型增生就必须警惕,因为它很可能发展为癌。05癌变发生最终阶段
形象地讲癌前病变是一种介于健康与癌变之间的一种微妙状态,它时刻准备着发生癌变,也时刻准备着恢复健康的状态。但是胃黏膜肠化生和异型增生是世界公认的癌前病变,在大夫眼中它们更代表着肿瘤性生长的起始阶段,属于浸润前阶段,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发展为浸润性癌变。
早期发现癌变的部位很可能停留上图中的0-1阶段我们也叫做原位癌,癌组织就停留在局部的胃粘膜表面层,好治早期割除就好。但是如果任意癌前病变发生很可能会进入如3-4期,发生跨粘膜、肌层的转移甚至淋巴血液的浸润转移,这就是晚期、如果全身转移明显,手术、放化疗的治愈效果也可能不尽人意。
那么如何判断自己胃病是否可能癌变呢?
花了大量的篇幅去讲述胃病到胃癌形成的整个过程,其实就是要告诉大家胃病到胃癌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每一种阶段胃粘膜都会表现出不同的病例形状特征,因此如果大家存在慢性胃病的情况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院体检。
那么做什么体检可以最好地去发现胃癌的可能呢?那不得不提一下胃镜的检查。
内窥镜下的早期胃癌表现
通过内窥镜的检查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胃部胃黏膜病变的情况,颜色、褶皱度、炎症部位、表面肿块这些信息都可以在胃镜下一览无余,如果高度怀疑病例切除一小块进行病理检查是不是癌症一查便知。
哪些人适合做胃镜检查?
年龄>40岁的患者具备以下条件的:
首先是持续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幽门螺旋杆菌厌氧可以在强酸环境下合成碱性物质生存破坏粘膜细胞,如果有一定要及时根治,及时检查。其次是长期或者既往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癌前疾病,这些疾病都是促进癌症发展的高危因素,不可大意。然后就是具有家族史的患者,特备是父母钱患有胃癌的人群,一定要尽快筛查,因为癌症也有很轻的一部分遗传倾向。最后就是存在多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人群,例如长期点卫生不明的外卖、经常使用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甚至长期服用抗炎药的人群,这些方式对胃黏膜的损伤也是很严重的,必须加强筛查。大总结
健康的胃粘膜发展为胃癌中间大致需要经过6个过程,分别是正常胃黏膜→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胃癌。
如果你的胃黏膜遭到长期、反复的损伤或慢性炎症的刺激,那么导致你胃黏膜腺体破坏的几率就越大,胃黏膜发生肠化生、异型增生的可能性就越大,恶变成癌的情况也就越倾向。
所以如果您存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不良生活方式较多、胃肠道胆汁返流损伤胃黏膜等危险因素,那么这些都有可能是你胃病发展成为胃癌的重要因素,必须第一时间进行纠正预防、治疗,否则小病也会慢慢发展为大病,严重威胁我们的健康。
所以大家了解胃病是如何一点点发展成为癌症了吗?
部分参考文献:
1、张慧.序贯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J].国际消化病杂志,2015
2、吴焱.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现状及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3、吕农华.规范慢性胃炎的诊断与治疗[J].中华消化杂志,2005
∱❊胃病变胃癌,怎样才能知道?
(2018年10月19日 曾医生有问必答)
前几年,原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主持人方静,年仅40多岁便因胃癌去世。这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怎么好好的才40岁就去世了呢?
其实,胃癌并非老人的专利,如今暴饮暴食、胡吃海喝、熬夜晚睡等等,已成为现代年轻人的真实写照。胃癌的发生也逐渐年轻化。
胃癌可谓一个沉默潜伏的健康杀手,其特点是:恶性程度高、分化低、转移早、进展快、预后差。由于胃癌症状隐蔽,人们的认识不足,再加上胃镜筛查率低,一旦出现症状往往已经是中晚期,而治疗效果也将大打折扣。和所有癌症一样,胃癌是越早发现、越早诊断、越早治疗,预后效果就会越好,重视早期发现,可为胃癌治疗赢得宝贵的时机。尤其是位于粘膜下的早期胃癌治愈率可高达90%以上。因此我们不必惧怕癌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能为自己争取治愈的机会,避免无法挽留的后果。
为做到早发现早诊治,首先应学会观察胃癌的蛛丝马迹。胃癌的早期发现多不典型,但出现下列症状时,应提高警惕:
1、上腹痛:上腹痛是胃癌最常见也是最易被忽视的症状。胃癌早期的腹痛多不严重,常常可以忍受,与进食无明显关系,安静休息时容易表现。由于多数胃癌临床症状常不典型,往往被认为是消化不良、慢性胃炎、胃溃疡等,因此对出现的上腹不适、隐痛时往往未引起重视。当原有胃病的疼痛规律发生改变时,例如以前有空腹痛、夜间痛或进食后痛等规律,近期规律性消失,或原来治疗有效的药物现效果不佳时,更要警惕胃癌的发生。
2、上腹胀:上腹部饱胀感于进食时更加明显,通常表现为进少量食物即有饱胀感,患者不想再次进食,且常伴有暖气和恶心等。上腹胀多位于剑突下或偏右的地方,易被误诊为胆囊疾病。
3、食欲减退、厌食:早期胃癌可表现为突发性的食欲不振,也可表现为渐进性发生的食欲减退、消化不良;部分患者出现原来爱好油腻饮食而今突然厌恶的现象。
5、消瘦:如果出现原因不明的体重减轻、消瘦和疲倦无力时,应警惕胃癌可能。
6、贫血:因为恶性肿瘤是一种消耗性疾病,并且胃癌引起患者消化、吸收障碍和消化道出血等,从而导致并加重了贫血。
7、呕血及黑便:若癌肿破坏小血管时,常表现为大便“潜血”阳性,是大便常规体检发现胃癌的线索之一。若早期就侵犯较大血管,则可引起柏油样大便,甚至呕血。胃癌的便潜血和黑便多表现为持续性,治疗不能完全缓解。
由于胃癌早期症状常不典型,很多症状都与慢性胃炎、胃溃疡似曾相识,因此,要判断是不是胃癌,仅仅依靠症状是无法明确的,应及时进行胃镜检查。
不少人无法承受胃镜带来的不适,常常谈胃镜色变。确实,胃镜检查过程中可能有不同程度的恶心、上腹牵拉感以及胀痛不适,不过这也是因人而异,大部分人还是能配合医生完成胃镜检查的。如果实在比较敏感无法忍受,可以尝试一下胃镜里的高科技:胶囊胃镜,它被誉为是“完美胃部检查的机器人”。
患者只需随水吞下一粒胶囊胃镜,经过15分钟左右便可完成胃部检查,3天左右,胶囊胃镜便可随粪便排出体外。胶囊胃镜无痛无创、无麻醉风险;一人一胶囊,避免交叉感染;全方位无死角,图像清晰,便于发现微小病灶。它就像“孙猴子”一样穿梭在人体中,为胃部的健康保驾护航。
胃癌,总让人避之不及、谈之色变,因为发现时间早晚不同,最后的结局可能会有天壤之别。因此,一旦感觉不对劲,还是建议及时行胃镜检查。如果早期通过胃镜发现胃癌,就可以将它扼杀于摇篮中,避免更加严重的后果。
★若本回答有帮助,请点赞支持!
☟ℑ胃病变胃癌,怎样才能知道?
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等等胃病,如果没有正规控制,尤其是在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或不健康饮食等等刺激下,就可能会癌变。
那么胃病发展到胃癌,会有哪些表现呢?如何才能确诊呢?
一、胃镜能确诊胃癌:
简单说确诊相对比较容易,做一个胃镜,并且取病变处标本进行病检后就能确诊是不是胃癌。但在做胃镜前,在做病理检查前,有什么更简单的方法能发现胃癌呢?
一般来说,早期胃癌,几乎80%的没有外在表现,如果不去做胃镜是很难确诊的。胃镜需要把管子插进消化道,很多人,不接受这种检查,因为痛苦。您肯定说了,那B超、彩超、CT、核磁、钡餐、肿瘤标记物等等难道都不能确诊胃癌吗?当然不能,对于胃癌的确诊,只能通过胃镜或+活检才能确诊,其他检查都无法确诊胃癌。
至于胃镜痛苦,其实现在不要担心,因为现在已经有无痛胃镜,也就是打完麻醉药,睡几分钟,醒来后胃镜就做完了。
二、哪些人需要胃镜检查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被认定为Ⅰ类致癌原。全球范围内,大概一半的人都感染过幽门螺杆菌,在发展中国家,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相对较高,我国平均感染率为50%左右。所以有明确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患者要在医生指导下正规治疗,以免病情加重。而对于有胃溃疡、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等等情况的患者,除了正规治疗,一定要定期复查胃镜。
10%的胃癌有遗传性,具有胃癌家族史的人,胃癌发病率增加2-3倍,有胃癌家族史的人,到了一定年龄也需要做胃镜检查。胃癌除了和这些慢性胃病、遗传家族史等等有一定关系,还和长期饮食不健康,比如常吃不新鲜的食物,腌菜、泡菜、熏肉、大量喝酒、甚至食盐过多,都会增加胃癌风险,这些人群也是高危人群。
三、胃癌中晚期的表现
有人说,那我身体出现哪些不适的时候,能初步判断可能胃癌了?我们开始说了,大部分胃癌初期表现都不典型,甚至可以说80%的胃癌初期都没有特异性表现。当出现一些典型症状的时候,胃癌可能已经发展到中晚期。
比如:腹痛、厌食、上腹包块、呕血、黑便、消瘦、黄疸、左锁骨上触及肿大的淋巴结、消瘦、营养不良甚至恶病质等表现。
四、健康饮食定期查体是关键
不健康饮食是导致胃病最常见的一个原因,所以我们一日三餐,尽量少吃或不吃腌制品、熏制品等等;食物不宜过烫、过硬;避免暴饮暴食,多吃新鲜的食物,少盐多蔬菜水果粗粮杂粮,不要喝酒。
如果有胃病,一定积极正规治疗;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该做胃镜做胃镜,早发现早治疗!
胃癌早发现早治疗,也能根治!
但胃病还是要以预防为主!
➹➮胃病变胃癌,怎样才能知道?
癌症不是一天形成的,临床上,很多胃癌从普通的胃病发展而来的,虽然不是所有的胃病都会转变为胃癌,但像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残胃、肠上皮化生和胃黏膜不典型增生等,都具有一定的癌变风险,其中,胃溃疡、萎缩性胃炎、胃息肉是公认的胃癌前病变。
一般来说,大多数的胃病不会成胃癌,一旦发现病变,要及时有效地去控制和治疗,预防胃癌的关键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胃病癌变的症状有哪些?
早期胃癌症状多不明显,类似于胃病的消化道症状,比如出现食欲下降、恶心呕吐、反酸、嗳气、厌食、体重下降、贫血等。由于症状不具有特异性,胃癌很容易被误诊为普通的疾病,容易被忽视,延误病情。
1、疼痛性质发生改变
普通的胃病也会出现腹痛,疼痛的位置位于上腹部,偏中上的区域,如果胃病的疼痛性质发生了改变,比如变成了持续性的腹痛或者疼痛无规律,则有可能是发生了癌变。
2、无法解释的黑便
黑便是胃癌的症状之一,一般情况下,人吃了黑色的食物会有黑便,普通的胃病并不会出现黑便的情况。比如胃溃疡病人如果出现了黑便,或者大便潜血阳性,则有可能说明发生了癌变。
3、上腹膨胀,有包块
普通的胃病一般不会形成腹部包块,如果胃病患者的心窝处能摸到包块,质地硬,并且迅速增大,有按压痛,则说明胃病有可能发生了癌变。
4、出现明显的消瘦和体重下降
普通的胃病也会出现食欲减退、消化不良以及腹泻等症状,但一般不会出现明显的体重下降,如果胃病患者在短时间内体重下降(10斤以上),出现消瘦的情况则要警惕是不是发生了癌变。
5、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普通的胃病,经过药物等多种方法进行及时治疗,症状是会有明显改善的,如果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病人的症状反正更严重,则可能是癌变的信号。
❂╢胃病变胃癌,怎样才能知道?
在中国,肺癌和胃癌是我国发病率最高的癌症。肺癌高发和中国吸烟人数庞大有关,而胃癌则与我们的饮食结构有关,腌制、烟熏、煎烤炸食品都容易致癌。
从2015年的数据来看,中国新发的胃癌病患就有40.3万。胃癌不仅高发,而且死亡率也相当高,每年有29.1万人死于癌症,其死亡率位居第三,在肺癌和肝癌之后。虽然胃癌很可怕,但相比其他癌症,胃癌其实相对容易发现,而且早期治愈率相当高(大于90%)。所以,我们应该重视胃癌的一些前期征兆,尤其是癌前病变,将之扼杀在摇篮里。
所谓“癌前病变”是指某些继续发展下去就可能变成癌症的病变。它不一定会发展为癌症,但能及早发现这些可能演变为胃癌的病变,并及时处理,便对我们的健康更为有利。
1 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是指胃粘膜出现萎缩退化,它可能会发生癌变。有数据显示,伴有萎缩性胃炎的胃癌患者有52%~97%。
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伴有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的,其演变为胃癌的几率会增加。
幽门螺旋杆菌是引起慢性胃炎的常见原因,它破坏胃粘膜,引起胃炎和胃癌。所以,饮食方面要多注意卫生。
2 胃溃疡
胃溃疡是由于胃肠黏膜被胃消化液消化而形成的组织损伤。患有胃溃疡的人会有胃痛、反酸、恶心、食欲下降、贫血、消瘦等现象。如果病情严重,患者还会有胃出血、胃穿孔、溃疡癌等。胃溃疡和幽门螺杆菌也是关系密切。
胃溃疡是不会自己好的,需接受4到8周的抗酸治疗。
3 胃息肉
胃息肉是胃粘膜上面的隆起病变的总称,其类型多样,有腺瘤、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等。一般而言,只有腺瘤才会恶化为胃癌。
照胃镜发现胃息肉要积极处理,切除后要定期随访,以防复发。
4 残胃
有的人因为某些疾病,比如胃溃疡、胃癌等不得不切除部分的胃,而剩下的部分就是残胃。
残胃的抗酸能力没有完整的胃那么好,而且胃肠道的解剖结构也不同了,胆汁和小肠液可能会反流,进入残胃,造成对胃粘膜的伤害。久之,则容易发生癌变。
研究显示,残胃癌的发生几率是1~10%,可在第一次切胃手术后的5~20年发生。所以,做过胃部手术的患者要定期复查。
如果你没有明显的症状,但还是担心的话,你可以做一下筛查。所谓筛查就是对没有症状的人进行某种疾病的检测。日本也是一个胃癌高发的国家,他们中的很多人就是在早期、治愈率高的阶段查出胃癌的。
胃癌筛查一般用上消化道内窥镜(也就是胃镜)和胃X射线检查(常说的钡餐)这两种方式。照胃镜的话,医生会拿一条带有灯和摄像头的细管从嘴通向胃里,再通过摄像观看胃的内部情况,然后在异常区域,用胃镜的工具来切取活检组织。这块组织样本被送去实验室,医生会用显微镜观察是否发现了癌症。
如果是钡餐,病人要喝下含有钡的白色溶液。服下的钡会包裹食管、胃和小肠内层。然后医生会拍下几张X射线照片,通过X射线不通过钡图层的特点,勾画出器官内部的异常情况。
定期筛查对胃癌高危人群很有利,能及时发现胃癌,及时治疗。
关注“肿瘤的真相与误区”,每天了解一点肿瘤知识~
------------------
推荐阅读:
我们网上买的月季花,收到货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是要马上换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