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校长当着全体学生说:“学生”就是专门以学习为主的人。这定义是否正确?
▍中学校长当着全体学生说:“学生”就是专门以学习为主的人。这定义是否正确?
中学校长的这句话没有毛病,恰恰表现出校长是一个情商和智商非常高的人,把"学生"定义得如此完美。学生本来就应该以学习为主。加了"专门"两个字,表明了学生当前的中心任务就是学习,让学生更加明白努力的方向。
我们都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回忆我们那个时候读书的情况,父母也经常对我们讲,学生就是以学习为主,要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学习上,学好了科学文化知识,将来才会在社会上立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作为农村娃,要想走出农村,不要像父母那样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读书来改变命运。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也是父母长期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父母为了不影响我们学习,家务活也不让我们干,让我们一心一意地学习,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实现人生梦想。
在学校里,老师也给我们讲,学生到学校里来就是为了学习,只有把学习搞好了,才对得起家长和老师的一片苦心。学生要把有限的时间用在学习上,专心致志地听老师上课,认认真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将来才会走得更远。
中学校长的这句话,听起来好像不容易接受,但道出了问题的本质,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是永无止境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个年龄阶段学习的内容不一样罢了。
▍中学校长当着全体学生说:“学生”就是专门以学习为主的人。这定义是否正确?
定义正确!校长讲得不错。毛主席老人家也说过:“学生以学为主,兼学别样……”,来到学校,就是来学习的,这当中包括文化知识的学习和思想品德的修养即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中学校长当着全体学生说:“学生”就是专门以学习为主的人。这定义是否正确?
学生在学校就应该以学习为主,如果学生不学习,那还叫“学生"吗?这个校长是明白人,说得没有错。
▍中学校长当着全体学生说:“学生”就是专门以学习为主的人。这定义是否正确?
这里是悟空问答,应悟空小秘书邀请,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题中校长所讲的学习主要是课本知识学习,主要目的为考试,为获得好成绩。结合现在很多学校的教育现状,也恰是这样做的。重学业成绩,而轻视培养学生怎么做人,做怎样的人,这是现在学校教育最突出的问题。可能很多人感觉现在人心浮躁,自我意识爆棚,这便是从小在学校里只学课本知识而未学做一个理性之人的结果。
如果哪个校长敢说学生就是专门以学习为主的人,那这个校长基本不靠谱,再通俗点说就是混饭吃的。按常理讲,一校之长应该是最懂教育之人,不仅要擅长学校管理,更要擅长教育学和心理学,按这位校长所讲,学生如果就是专门以学习为主,那么德育功能基本上就丧失了,让这样不重视学生德育培养的人当校长,要是能把本校学生教育好才怪哩。
一、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学校对育人工作提倡“五讲四美三热爱”,主要内容是:
1、五讲: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
2、四美: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
3、三热爱: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
我就是在这个时代上的小学和中学,那时学校尤其重视对学生的德育工作,可以说,我们70后这一代人就是在学校里就是接受“五讲四美三热爱”的德育培养长大的。至今在很多学校里老教师仍然把其内容应用在德育工作之中。
二、请看学校评选“三好学生标准”,其内容远不止学习本身。
1、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孝敬父母,学雷锋做好事。讲文明、懂礼貌,遵守《小学生守则》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谦虚诚实、尊师爱友、艰苦朴素、关心集体、完成学校班级交给的任务。敢于对不良现象提出批评。讲究个人和公共卫生,积极参加雏鹰争章活动。
2、勤奋学习文化科学知识,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问题,踊跃发言,自觉认真完成作业,多看课外书籍,积极参加学校兴趣小组活动,学习成绩优良。
3、认真上好体育课,坚持经常参加体育活动,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身心素质。达到“体育锻炼标准”自觉认真地做好广播操,眼保健操。
三、请看学校评选“优秀少先队员标准”
1、听党的话,爱祖国、爱人民,关心集体,爱护公物,刻苦学习,积极锻炼身体。积极参加少先队组织活动,积极参加“雏鹰行动。
2、努力提高“五自”能力,并有较突出表现,德、智、体、美、劳能够全面发展。四、请看学校评选“优秀学生干部标准”
1、具备三好学生条件的班队干部,有一年以上任期,热心为集体工作,为同学服务,工作积极肯干,有工作实绩,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在同学中有较高的威信,能起骨干作用。
五、结合学校德育工作主要内容,再看题主所讲的这位校长所讲内容。
如果按该校长的说法,学生就是专门以学习为主的人,那必然会把德育工作当成形式化的东西。当前学校教育的现状还真就把重心全部放在了抓学习,抓成绩,以此来评先进。尽管这位校长说了大实话,但是他完全忽略了德育工作对学校的校风校貌,或者说校园文化的重要作用。
现在摆面我们面前有一个非常尴尬的局面:很多家长不重视家庭教育,导致孩子在家庭里德育缺失,到了学校里也不重视德育,请问一个孩子从小就没有良好的品质道德教育,长大以后,在他们的思想里还剩下什么?所以,你会看到从90年代以后,因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普遍对孩子缺少品质道德教育与培养,才导致今天社会上拜金主义盛行,崇尚物质化而轻德行养成,结果就大量出现人性的冷漠、自私、贪婪、卑鄙、无耻、欺骗。
如果学校再不把德育当在和学业同等重要的地位来抓,家庭教育仍然继续缺失,恐怕今后一代又一代人的全民素质将会越来越差。包括那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品质道德也好不到哪去,因为人是社会性动物,受环境同化影响非常之快。
▍中学校长当着全体学生说:“学生”就是专门以学习为主的人。这定义是否正确?
校长这样定义“学生”没问题,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地方。学生为了学习才来到学校,就应当以“学习”为主。
有人说,学生还要全面发展啊!没错,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学习书本知识之外,还要养成良好的品德,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学会审美,形成劳动的习惯,掌握劳动的技能,这就是全面发展的含义。有人认为这些素质的养成不需要学习,其实这是对“学习”的狭隘理解。
什么是学习?孔子在《论语》中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习其实包含“学”和“习”两个方面,“学”是学生从教师那里或书本上接受和理解信息;“习”字的繁体字写作“習”,意为像小鸟练习飞翔那样。学而不习,不是完整的学习;习而不学,练习就失去了方向,是盲目的练习。
由此可见,学生在校期间,不仅学习文化知识,既要学,又要习,既使养成其他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也要既“学”又“习”。比如品德教育,学生要首先要学习基本的道德知识,形成道德认识,知道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这是学的阶段,然后再按照道德要求约束自己,形成道德习惯,这是“习”的阶段,这才是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
再比如体育,体育课上,为了让学生掌握一项运动技能,教师往往先讲解示范,这是让学生先“学”,然后让学生反复练习,直至熟练掌握,这是“习”,学生在生活中经常应用这一技能锻炼身体,身体素质才能提高。审美教育、劳动教育概莫能外,都要经历这样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才能最终固化学生的素质。
所以,校长这样说没错,关键看如何理解学习。如果像很多人理解的那样,学习就是掌握书本知识,为了考高分,为了升学,以至于有的学校砍掉了音体美劳等课程,这就把学习当成了某种工具和手段,是对学习内涵的窄化。我想,做为一名懂教育的校长,不可能这样目光短浅。
很高兴回答这一问题,个人管见,仅供参考,欢迎“关注”作者继续交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