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人为什么爱使用烟蒂泡水之后,在房子周围撒?有什么作用?
▍农村老人为什么爱使用烟蒂泡水之后,在房子周围撒?有什么作用?
我是乡村黑嫂,我来回答。
其实题主提这个问题时应该没有观察清楚,一般情况下,都是泡过水后,只把水淋在房子四周的,带烟头的不太多。
那么带着烟头扔和只撒水有什么区别呢?为什么要这样做呢?黑嫂分别说一下。
一、把这样的水洒在房子上周有什么用
假如我们把平时把烟卷好放到柜子里的衣服中的话,是可以起到防潮和驱虫作用的。比樟脑还要管用。而且有时候我们闻到家里柜子上有霉味,放几支烟进去,过几天就没有这种味道了。
烟当然不是灵丹妙药,主要是烟草中有些成份是防潮的,而烟草中一些东西还让虫子感觉恐惧和讨厌。其实人类也应该恐惧和讨厌,但人类抵抗力比虫子要大得多,所以感觉不出来。
那把抽完的烟放进水里泡上几天,然后把这些水洒在房子四周,那些虫子一类的就会被挡在这些水外面而不进家里来。
农村小孩子有时候喜欢躺在家里的过道下玩耍,万一被虫子钻进耳朵或者什么地方就是麻烦事,以前的人们就想出了这么个简单的方法来阻挡虫子。
一、为什么有些人带着烟头撒在房子四周
这一类的,有个挺直接单纯的原因,就是有点懒。
一定有人会说,水没多久就会蒸发,洒了也不管用,留下烟头会更加厉害
其实这里有一个误区,泡过水的烟头已经没有什么作用了。只剩下一团过滤嘴里海棉一样的东西,扔到地上后就会被踩烂或分解。
另外水蒸发了可不代表里面的毒性和刺激味道就消失了,虫子的嗅觉跟咱们人类不一样,咱们不能用我们的闻不到去想虫子,我们闻不到,对虫子来说也许就是致命的。
所以,只洒水就行,可有很多人连烟头扔在外面,那就只是因为懒。烟头泡在水里了,仅剩下的一点烟沫也泡烂在水里,只剩下一个过滤嘴,再捞出来吗?太麻烦了,不如带 着水一起洒到门外。
总结:烟头泡水防虫也算是农村人一种独特的智慧。对于带着烟头扔在外面我们也并不能去谴责,农村跟城市不一样,风也大,扔下后几天就没了。可如果从卫生和环境方面考虑,这样还是很不好的,这个问题就见仁见智了,门口和墙边非常清洁,和门口和墙边散落一地的烟头,这种感觉我相信总是不一样的。
我是乡村黑嫂,一个有态度的农村观察者。喜欢我,请点击关注。
▍农村老人为什么爱使用烟蒂泡水之后,在房子周围撒?有什么作用?
农村老人喜欢烟头泡水?没这个习惯啊,只不过是为了减少烟头的烧焦味道太过于浓烈而采取的一种措施。
抽烟的人都知道,二手烟的危害大,烟的刺激性气味也是比较大的。特别是抽完之后剩下的烟屁股,味道更是浓。如果在不吸烟的人周围放一些刚抽完的烟屁股,那个味道甚至能把人熏吐了,更何况很多农村老人都是抽的那种劣质香烟,味道更是难闻。
可能很多人觉着家里应该有个烟灰缸,但是烟灰缸的味道也是很难闻的。怎么办?平时喝酒剩下的易拉罐、一些用不上的小塑料盒子里装些水,既能弹烟灰也能放烟屁股。这样的话,烟屁股扔进装水的盒子里就灭了,在水中烟屁股的强烈刺激性气味也不会传到空气中,还是很实用的。可能很多人觉着这个谁没什么用,但是对于防虫、防蛇方面还是很有用处的。
虽然说烟屁股的味道都溶解在水里,人可能闻不到。但是将这样的水倒在房子的周围,对于一些虫子或者蛇是有趋避作用的。这类水在蒸发之后,浇水的土壤也会残留烟屁股的浓烈味道,一些虫子对这个味道是很敏感的,能够房子周围一些虫子的数量。而且,烟碱就是最常见的杀虫剂,效果还是不错的;
其次是对蛇有趋避作用,这一点对于南方的农村还是很实用的。蛇,对于烟焦油的味道及其的敏感。特别是一些农村老人的烟袋锅子,对蛇来说有可能是致命的。而这类烟屁股水也是如此,溶解了大量的烟焦油,房子附近如果有蛇闻到这个味道会躲得远远的,也能够增加一些安全性。
所以,对于农村老人的这种做法可能是无心的,但是还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 如有不当之处请海涵。
▍农村老人为什么爱使用烟蒂泡水之后,在房子周围撒?有什么作用?
不喜欢夏天,夏天的高温天气让我不喜欢,夏天无计其数的虫子更让我讨厌,因此每年的夏天,我会有一个特不现实的想法:学会抽烟,让自己的身体有烟柚子的味道,以避免虫子每年在我身体上留下的长达一年的印记。
知道烟的作用是夏天夜里乘凉时,门口一堆一堆男女老少邻居们,大家坐着马扎,各自摇着蒲扇,看着孩子们跑过来颠过去开心玩耍的样子,大家有说有笑,只有夏天夜里,左邻右舍才会在夜里到街门口乘凉,才有机会大家坐在一起闲扯,只不过这样的乐趣我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
每次的夜里乘凉结束我都会带回几个蚊子叮咬的包,因此乘凉时经常抱怨:蚊子欺负我,这么多人,怎么就把着一个人喝血啊。其实也不是只叮咬我自己,还有那些孩子,只不过孩子的奶奶会跟着摇扇子驱赶。
后来有一次我再次抱怨蚊子叮咬时,在我们家房屋后面居住的李叔说:还是男人好,男人抽烟抽的,蚊子连靠近都不愿意靠近,总说让男人戒烟,吸烟也并非一无是处啊。
原来烟的味道是很多虫子讨厌的味道,抽烟重的男人就连蛇都会闻到味道绕路走,更别说各种虫子了,有人根据这个原理,曾经尝试着把烟蒂收集起来,然后泡水,把这样的烟蒂水喷洒在蔬菜上,竟然真能够做到蔬菜不招虫子待见了。
于是很多人喜欢并且习惯在家抽烟烟找个空矿泉水瓶子,直接把里面装了水,在家里抽完烟就把烟蒂丢进去,等看到里面的水颜色比浓茶还要浓时,就把那些水倒在院子里各个角落,攒多了时会围着房子转圈洒水,这么做预防最可靠的是蚰蜒,其次是蛇,连蚊子也会略微少一点。
夏天防虫工作:收集烟蒂,用烟蒂泡水来喷洒房屋角落,用以达到驱赶虫子的目的,这不失为一种预防家里招虫的好方法。
▍农村老人为什么爱使用烟蒂泡水之后,在房子周围撒?有什么作用?
因为烟草浸泡过后的烟水、特别是烟垢中的焦油,不但气味难闻,而且沾染上以后还能产生很强的毒性,对于驱赶房屋周围的蛇蝎、老鼠、蟑螂、蜘蛛、蝇蚊、蚂蚁、以及其它昆虫,都是很有作用的(当然要达到一定的量才行)。其中,最有作用的是烟锅里面的那种烟膏,那是很多难治的皮肤病、或者蚊虫叮咬都可以通过以毒攻毒来解决的。
以前我并不信这点,是遇到一个老农和一个外国专家,才让我改变观念的。
那个老农是我们出去搞野外考察时找的当地一个向导,那个向导一路都在用烟锅抽着草烟。我问他抽烟有什么好处,特别是那种辛辣、刺鼻的草烟,他说可以驱赶山上的蚊虫、蛇蝎,蚊虫、说蛇蝎远远的闻到烟味就跑了。我们几个年轻人不太相信,他说其实最毒的还是烟膏,蛇蝎都可以毒死的。他好像感到我们不信,就说如果我们不信可以试验一下。结果路上刚好抓到了一条蛇,他让我们把蛇口打开,他用一根小棍子从烟锅里挑了火柴头那么大的一小坨烟膏,摔进蛇嘴里,然后让我们把蛇放了(为了观察,蛇依然还兜在网里),结果不到三分钟,那条蛇便颤抖着扭动了几下,然后就死了。我们都大吃一惊。不过我估计一般的烟恐怕不行的,只有他那烟锅里像“海底捞”似的烟膏才行。
而那位外国专家是受有关部门邀请,来中国考察野生动物保护状况的,由于我们也算得上是搞动物研究的,因此有关部门安排我们参与就地接待和陪同工作。那位博士专家曾在非洲搞了二十五年的野生动物研究,因此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他提出要到原始森林考察,这并不违反什么法规,于是我们也就同意、并作出安排了。等到要进原始森林的时候,他提出了唯一的一个要求,就是进了原始森林,任何人都不准抽烟、不准大声讲话。
不准大声讲话我们都懂,因为那样会惊扰到动物(而踩踏树叶是其它动物也会干的事,所以不是大问题);包括做动物调查不宜穿鲜艳的服装,最好是穿迷彩服,这些我们也懂。但不准抽烟,我们大家都理解成是怕抽烟会引起森林火灾的,我们也知道这点,所以还是很谨慎的,内部也做了规定,抽烟的话一定歇下来的时候,并要确保灭了烟蒂。
但是博士专家随即提出的解释却让我们目瞪口呆。他说:之所以不允许抽烟,是因为我们要尽量维持森林中的自然状态,以确保沿途能看到动物;因为很多动物的嗅觉是非常敏感的,可能在一公里以外,甚至顺风的话在几公里以外,牠们就能闻到烟味,而原始森林中的野生动物与家养的动物不同,他们闻到异味可能就跑了,而我们的目的并不是来驱赶动物的。
如此说来,把烟水撒在住房、畜圈周围,对于驱赶动物的有效性,是有科学依据的。
▍农村老人为什么爱使用烟蒂泡水之后,在房子周围撒?有什么作用?
在我小的时候,每年的夏天,只要到了晚上,大人小孩在院子里铺上一张芦席,还有装粮食的口袋。一家人坐在上面乘凉,听爷爷奶奶讲那过去的故事。
在未铺芦席前,爷爷说:“把那盆水端过来”。爷爷也端来一碗黑色东西,我以为是红糖水,大声说:“让我喝一口”。爷爷说:“不能喝,这是烟屎”,爷爷把一碗熬的烟屎倒进盆子里,用木棍搅拌了几下,端起盆子一边走一边洒,特别在芦席一圈洒的量最大。
我问爷爷:“洒烟屎水干嘛呢”?爷爷说:“烟屎有毒,晚上蛇、蝎子、蜈蚣这些毒虫就出来活动了,只要闻到烟屎味,它们就逃跑了,人睡着了伤不到身体”。
那时老人抽的是自己种植的旱烟,有些抽的是从四川买过来的卷烟。这种烟特别劲大,现在烟隐大的人,也抽不了一袋旱烟,这二种烟尼古丁含量比现在的烟大几倍。
我渐渐地长大了,明白了其中的奥秘。爷爷在晚上乘凉时洒的烟袋屎水,主要是为了我们安全着想,在房子的一圈还是那样洒烟蒂水,也是同样道理,为了防止害虫进入房屋伤人。
在农村也常看到,农民在自家菜园洒烟蒂水,也是防治菜叶上蚜虫、青菜虫等。
农村抽旱烟的人常说:“经常抽烟的人,身上有一种烟味,毒蛇见了你就会躲地远远的”。老人还有一种说法,这种烟屎可以避邪,有些妖魔鬼怪和去逝的人,晚上要回来看看儿孙们,闻到这种味道也就避而远之。但笠翁认为这是一种迷信传说,但此种故事也无人考证,在我们这里留传至今。
综上所述,农村老人利用烟蒂驱虫和菜园杀虫是有科学依据,虽然说抽烟不利于人体健康,但对防治害虫是一味良药。
我是笠翁话农村,很高兴与你说说农村的那些事。有不同看法的朋友,敬请留言指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