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古柏拥兵百万又有英俄支持,左宗棠平乱为何只要数万人?
▍阿古柏拥兵百万又有英俄支持,左宗棠平乱为何只要数万人?
阿古柏本是中亚浩罕汗国的一名伯克,也就是个小首领而已。趁着新疆战乱,阿古柏带着50名骑兵就跑来新疆创业了!
好家伙,这哥们也算是一号人物,利用这些骑兵,阿古柏招降纳叛,终于壮大了自己的势力,继而建立了洪福汗国。
那时候清朝忙着对付列强,压根就没工夫收拾新疆的残局,这才给了阿古柏可乘之机。这家伙还比较聪明,知道独霸一方不足以长久,必须要找靠山才行。
1868年,阿古柏与英国接洽,使得英国承认了洪福汗国的合法性,同时英国免费赠送了大批军火给阿古柏,甚至允许洪福汗国到印度招工设立军工厂。1874年,双方签订了英阿条约。1870年,阿古柏又联系上了沙俄,沙俄也承认了洪福汗国的合法性。同时双方签订了俄阿条约。这么一来阿古柏背后,可就有英国和俄国两大集团做靠山了。阿古柏还不满足于此,他再次联系上了奥斯曼帝国,并且使得洪福汗国取得了伊斯兰教法上的合法性。此外陕甘地区的白彦虎部,也在战败后逃入了新疆,依附于阿古柏,这使得阿古柏的实力再次增强。有这么多靠山,而且在兵力和地理位置上占据优势。为啥左宗棠收复新疆时,阿古柏如此不堪一击呢?
一、阿古柏集团不得人心。
阿古柏到了新疆以后,采取了伊斯兰教的教法来统治百姓,关键是伊斯兰教的教法相当严苛,老百姓们一下子哪里能接受?
此外,阿古柏到了新疆以后,所征用的税收是相当高的。这等于是跑来剥削新疆人民的,你觉得人家会答应吗?
还有,阿古柏集团毕竟是外来户。新疆已经被清朝统治了两百多年,早就熟悉了清朝的管理。一下子来个外来户,给大家的印象,那就是侵略者。
有这么多不利因素摆在这里,所以左宗棠进军新疆的时候,并没有多少当地老百姓,是支持阿古柏的。所以说从根基上来说,阿古柏就不占优势。
二、英国和沙俄都没有真正帮助阿古柏。
表面上来看,这两个国家都是阿古柏的靠山。可实际上人家凭什么要做你的靠山呢?难道因为你长得帅吗?
显然不是,他们为的自然是各自的利益罢了。英国操控着印巴地区,所以英国急切地希望染指新疆的事务。阿古柏就是他们最好的代理人,先让阿古柏把新疆搞出来,随后英国人再慢慢将新疆变成他们的殖民地。
至于沙俄,那目的就更直接了,他们要的就是地盘。既然不能直接从清朝那儿拿地盘,那就从阿古柏这儿拿好了。尤其是美丽的伊犁,更是沙俄垂涎多年的地方。
因此,在帮不帮阿古柏的问题上,英国和俄国必须要考虑自己的利益是否能够得以实现。如果帮了阿古柏,反倒让自己受损失,是不是划不来?
当时左宗棠缺少军费,所以就在胡雪岩的帮助下,跟列强的银行借钱充当军费。而这些银行里面,恰好就有英国的汇丰银行,而且利息相当高。
这么一来英国就懵了,不借吧,对不起这么高的利息,借吧,对不起阿古柏。结果英国果断把利益放在第一位,不仅借钱给左宗棠,而且放弃了支持阿古柏。
好家伙,这一步棋下得好!左宗棠用利益直接把英国跟这件事撇清了关系,单独对付一个阿古柏还不好说吗?
那么沙俄呢?他们就是投机分子。有利可图的时候,他们就会冒出来,没有利益的时候,他们自然不会替阿古柏出头。
所以沙俄长期都在观望,他们压根就没想着真正帮助阿古柏。势单力薄的阿古柏,又是个外来汉,怎么跟左宗棠斗呢?
三、左宗棠准备充分,不是阿古柏比得上的。
解决了军费问题以后,左宗棠对军队进行了裁员。原本左宗棠手底下有8万人左右,可是里面有不少都是老弱病残。
而前往新疆作战,路途遥远,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连左宗棠都抬棺入疆,更何况这帮老兵呢?
所以左宗棠对部队做了一次规整,挑选出了其中2万多精兵强将跟着他入疆。士兵不在多,而在于精。更何况还有左宗棠遥控指挥,他们心里就更有底了。
而失去英国和沙俄支持的阿古柏,其实就是个空架子,就算手里有数万兵马,这里面大多数人也不愿意为他卖命。
左宗棠采取先北疆后南疆的策略,一路进军,可以说阿古柏集团基本都是望风而降。事情进展非常顺利,在北疆被攻克后,阿古柏自觉无路可走,便服毒自尽了。
洪福汗国失去了强有力的领导,剩下的就都是乌合之众了。阿古柏的大儿子伯克胡里,为了夺权,杀掉了自己的弟弟,带着残余部队跑路了。白彦虎一直以来都是左宗棠的手下败将,就更别提了。
因此左宗棠是稳打稳扎,步步为营,而阿古柏集团稍微遭受了一点挫折,就导致了后来所有的失败,有点多米诺骨牌效应的意思。
总结:左宗棠收复新疆,有功于华夏。
很多人喜欢拿曾国藩跟左宗棠比。甚至有人觉得曾国藩是圣人,而且是左宗棠的恩人。其实这两个人是一代人,相差不过几岁而已。
曾国藩的主要功绩就是平定太平天国,可说到底这都是咱们内部的战争,曾国藩是在给清朝建功。而左宗棠最伟大的功绩,则是为华夏收复新疆。孰高孰低,我们应该一眼就能看得出来。
左宗棠收复新疆期间,妻子和儿子相继去世,他没时间回去。他本人带着棺材入疆,压根就没打算回去。
曾国藩和李鸿章的手下们,一个个都是清末叱咤风云的人物,可左宗棠的手下们却始终默默无闻。他们在建功立业以后,便功成身退了。老李家有多少财产,我们不敢估计。可左宗棠去世以后,家无余财倒是真的,伟哉左公!壮哉左公!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
参考资料:《清史稿》
▍阿古柏拥兵百万又有英俄支持,左宗棠平乱为何只要数万人?
这个提问比较有趣。阿古柏拥兵100万?阿古柏表示我有这么多兵,我怎么不知道?事实上根据民国初年的《湘军记》、《新疆志略》等书记载,新疆建省后,光绪十三年也不过只有123万人口。民国建立后,人口也只有400万,何能让阿古柏供养百万大军,要是这个中亚小军阀真有百万大军只恐怕他都敢打北京。所以阿古柏拥有百万大军完全是虚言,就连给阿古柏捧臭脚的《伊米德史》都不敢这么吹,这个数据看看就好。
至于阿古柏真实兵力到底是多少?其实是有相对可靠的数字的。在阿古柏为首的境外分裂势力占据新疆的时候,沙皇俄国的军官库罗帕特金曾经奉命来新疆与阿古柏政权联络,回国后写了一本叫《喀什噶尔》的书来全面的阐述阿古柏政权情况,里面对阿古柏的军事实力有过全面的介绍,阿古柏的武装力量,有所谓的正规军3.5万人,加上团练1万人,共计4.5万人。这个数字与曾经在阿古柏建立的“哲德沙尔国”任职过的毛拉木萨所写的《伊米德史》上的兵力数据基本符合。所以可以推知阿古柏麾下的武装力量总数不过是5万人左右。
这阿古柏分裂势力武装力量就这么多,哪来的百万大军。事实上这帮人的质量也很水,首先从装备上来看,真可谓是新旧掺杂,部分枪支还有非常老爷的火绳枪,火炮加起来总共只有60门,而且部分还有损坏。至于军队的供应体系和战斗水平也非常堪忧。
首先是军饷随缘式发放,有时候甚至我都不发放了,这个分裂势力完全没把给它卖命的鹰犬当人看啊!
阿古柏麾下的士兵由于过于困窘连好不容易得到的靴子和皮大衣都舍不得穿,宁可卖掉换点钱,自己仍然穿着之前的旧鞋,库罗帕特金还说到,阿古柏的仪仗队士兵“头几天总是夸耀自己的处境,讲述阿古柏伯克如何慷慨,夸大他们所得到的薪金和给养。但和我们较为熟识以后,他们就变的坦率了,通常总是痛苦地抱怨自己的命运,对他们长官的舞弊行为诉苦不止”。
所以总结一下,阿古柏所谓的这支武装更像是“流寇式的军阀”,组织性、纪律性、装备水平非常松散,其战斗力还不如白彦虎从陕、甘流亡到新疆的回民武装。而清军的战斗力虽然比不上列强,但是比上不足,比下还是有余的。此次奉命西征的清军都是装备西式军火的老湘军、淮军、蜀军还有吉林和黑龙江马队等,尤其是西征主力湘军,当年建军时期的部分骨干成员还在,还留有相当程度的战斗力。不管怎么说吧!清军再不济,有组织的封建军队比流寇式的武装可强悍多了。
而左宗棠公统率的西征军总共有6万人,而考虑到要保持后方稳固、接济后勤等原因,真正发动进攻的有刘锦棠、张曜等36营,共计2万多人。之所以左宗棠只带着6万人攻打阿古柏侵略势力,完全是出于后勤考虑。纵观历史你就会发现再强盛的王朝,进行西北远征,出动的军队也就是数万人的规模,也是由于受限于后勤,所谓“军事莫重于转饷,而转饷莫难于塞外”,清朝于乾隆时期,达于全盛,出征准噶尔也不过是5万人马,西征军这个数量完全是正常操作,没有什么可以质疑的。
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左宗棠在西征之前不仅已经做了大量的军队整编工作,还成批量采购了西式的步枪和火炮,据后来主政新疆的巡抚饶应祺在一份奏折中提及,“前督臣左宗棠、抚臣刘锦棠出关,携运后膛来福马步枪,哈乞开斯、马蹄泥、标针快、利名登、七响、八响、十三响枪共二万余杆”。注意,这还只是刘锦棠部装备的枪支数量,这还没把金顺、张曜部的算上。
西征军的“现代化武器”装备程度是远远高于阿古柏匪帮的,在实战中,清军的枪炮之密集,打的那伙匪帮打的毫无还手之力,有赖于强大的火力,清军的攻城战术倒也很简单,“先枪炮轰打,后步骑狂冲”,为什么左宗棠制定了“缓进急攻”的战略?其中一大原因就是这种打法很吃后勤军需,要消耗大量的弹药。这是一个非常正确的战略。事实上,清军除了在玛纳斯城遭遇到困难,打了一个多月以外,其他战役基本是在几天或者十几天之内结束的,反而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行军、休整和准备给养上。
就比如说攻打北疆门户古牧地之战,清军先“移开花大炮斜轰城之正东,……。复以开花小炮及劈山炮环攻不歇”。后攻势移至南城,面对城内守军的负隅顽抗,清军“标针快响枪、七响枪、劈山炮连发,子如注雨,贼多死者”,在强大的火力加持下,清军攻破古牧地城垒,杀死敌军高达5000到6000人,俘虏215人,而清军伤亡600多名。守城方的伤亡居然比进攻方还要多10倍,很显然守城方被清军的火力强度压的死死的,才会导致这么大的伤亡,清军六月二十六日进攻,二十八日攻破古牧地,仅仅使用了3天时间。
攻打南疆门户阿古柏重兵屯驻的达坂城时,三门火炮不停施放,炸中了叛军的弹药库,导致大爆炸,阿古柏匪帮见势不妙,落荒而逃。此战杀死叛军2000多人,俘获1200多人,清军军阵亡受伤200多人,4天解决战斗。
如果说阿古柏匪帮守城还能坚持几天的话,野战就是被暴打的份,就如古牧地之战,阿古柏派其心腹阿托爱来援,结果被清军将领金顺所部杀败,落荒而逃,连自己的乘马都被清军俘获。
阿古柏匪军火力比清军差,守城又守不住,野战又打不赢,自己的实力自己最清楚,在清军攻克他重兵防守的达坂城之后,又迅速攻下吐鲁番和托克逊,阿古柏知道大势已去,在绝望之下自杀。至此,清军收复南疆真的只是时间问题,他死之后4个月,“哲德沙尔”伪政权被清军攻灭,全疆除伊犁外全部平定。
当然,清军之所以能在两年内收复新疆也与阿古柏不得人心的统治是息息相关的。一开始新疆动乱和清廷的吏治腐败是分不开的,清廷驻扎于南疆的官员与当地的伯克鱼肉百姓,可谓是声名狼藉,是故新疆动乱,被阿古柏钻了空子。
在阿古柏占据南疆后,倒行逆施,竭泽而渔,可谓是人神共愤,对这一点不管是外国史料和本国史料是非常一致的。在库罗帕特金的著作《喀什噶尔》中,就描绘出苛捐杂税多如牛毛且民不聊生的事实。
而库罗帕特金所写的这些得到了毛拉木萨所写的《伊米德史》的证实,这位曾经在“哲德沙尔”伪政府任职,连捧过阿古柏臭脚的他也对阿古柏的行径看不下去了,忍不住吐槽。
首先是个人生活奢靡,这货居然有600位妻妾,清朝皇帝和太平天国的洪天王都没他会玩。
制定极端的伊斯兰教规,不准百姓有娱乐活动,清朝统治者再怎么腐败横行,也没禁止新疆人民载歌载舞啊!
至于对民生的压榨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清朝官员搞腐败,好歹是割韭菜,阿古柏伪政权直接是拔韭菜,连根都不剩的那种。工商业者和普通百姓直接破产,民不聊生。
而从负责西征行动的前敌总指挥刘锦棠的奏折上看阿古柏匪帮完全是把南疆变成了一个地狱,在阿古柏的主导下,“土豪视杀人为儿戏,而抢劫之风因之日甚”,阿古柏更纵容自己的核心附属安集延人对当地维族百姓百般欺凌,强奸、勒索无所不至,当地百姓备受其荼毒。
在阿古柏的暴政下,当地人怀念起了清廷的统治,这并不意味着清朝在当地的统治有多得人心,实在是阿古柏这货在比烂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如果说原来清朝的统治为困难模式,阿古柏的统治就是地狱模式了。所以,当清军进军新疆消灭侵略者的时候,受到了当地人民的热烈欢迎,当清军推进到阿克苏时,“城内缠回十余万则皆守待官军者”。这个态度在毛拉木萨的《伊米德史》里表现的最为明显,前面还在说阿古柏各种武力强盛、英明过人,当写到左宗棠的大军进军新疆的桥段后,上来就称呼清军为“伟大可汗的军队”,这个弯真是拐的就有点让我猝不及防啊![捂脸]
综上所述,阿古柏没有所谓的百万大军,清军出动6万人灭了这个伪政权完全没有问题,当然阿古柏在南疆的残暴统治也加速了他的灭亡。总而言之,左帅宗棠和刘帅锦棠领大军灭了阿逆古柏为首的侵略势力对中华民族来说完全是旷世大功,当永载史册!
引用文献:《新疆图志》、《勘定新疆记》、《新疆志略》、《湘军记》、《刘锦棠奏稿》、《伊米德史》、《喀什噶尔》、《宫中档光绪朝奏折》、《新疆设行省议》
▍阿古柏拥兵百万又有英俄支持,左宗棠平乱为何只要数万人?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阿古柏垮台的原因很简单,四个字众叛亲离。
第一,阿古柏老巢被抄掉。
阿古伯是浩罕汗国的将军,背靠中亚的这个国家杀入新疆。
可以说,浩罕汗国是阿古柏的后台。该国主要居民为乌兹别克人,其次为塔吉克人、吉尔吉斯人和哈萨克人。版图包括今日的哈萨克南部部分地区、乌兹别克东部以及塔吉克与吉尔吉斯部分领土。
但是,1876年,浩罕汗国被沙俄支持的布哈拉汗国灭亡。
由此,阿古柏就丢掉了老巢,作为一支客军驻扎新疆。
这等于是孤军深入别国境内,是非常危险。
第二,阿古柏不受新疆维族人支持。
阿古柏本来就是客军,之所以能够在新疆站住脚,主要还是利用大和卓的曾孙布素鲁克的名望。
当时维族人对大和卓比较尊敬,认为他是“圣裔”。
阿古柏就将布素鲁克当做傀儡大加利用,从区区几百名骑兵壮大起来。
然而,阿古柏目光短浅,羽翼丰满以后就将布素鲁克废黜。
布素鲁克不愿意坐以待毙,先下手为强在喀什发动兵变,希望摆脱阿古柏。布素鲁克坚守41天后失败,被阿古柏秘密处死。
阿古柏没想到的是,失去了布素鲁克这个傀儡,维族人就根本不服他。另外,阿古柏的暴政,也让维族人对他恨之入骨。
在新疆成立洪福汗国以后,横征暴敛,骄奢淫逸。部下的浩罕人更是无恶不作,欺男霸女。
资料中这么写:阿古柏的苛捐杂税,名目繁多。广大农牧民在交纳宗教税、农业税、军税、附加税等种种赋税之后,只剩下收获的二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除了敲骨吸髓的剥削外,阿古柏还实行残酷的民族压迫,并利用宗教信仰进行殖民统治。他规定妇女不戴面纱不准上街,并强令“军民髡发,易回服”;对于不愿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则肆意残杀。
当时阿古柏控制区的维族人,不断反抗,宣称“见到浩罕人就杀”!
尤其当阿古柏衰败以后,地方民众更是群起而攻之,墙倒众人推。
第三,阿古柏的军事实力有限。
阿古柏的总兵力大约有4万5000人,但核心以浩罕骑兵为主的嫡系只有2万人。
这些军队的武器非常落后,以火绳枪和燧石枪为主,后期在英国的原主席啊,才装备了一批撞针枪,还有部分连发枪,但数量有限,只是用于嫡系部队。
传承中亚人的特点,阿古伯军队中还有很多所谓的盟友。
主要是归属阿古伯的地方势力,甚至投降的敌人,比如白彦虎之流。
这些军队均不可靠,而且战斗力低下,一些还是用大刀长矛作战,连火绳枪都很少。
左宗棠总兵力8万,长期在一线作战的是2万多精兵。
这些士兵都是久经战争的老兵,装备还非常精良,轻武器先进,还拥有新式开花炮等西洋火炮。
1902年5月新疆巡抚饶应祺奏折:前督臣左宗棠、抚臣刘锦棠出关,携运后膛来福马枪,哈乞开斯、马蹄泥、标针快、利名登、七响、八响、十三响枪共二万余杆。
这些都是好枪,七响就是斯宾塞弹仓枪,十三响就是温彻斯特杠杆连发步枪,在当时世界上是非常先进的。
至于西洋新式火炮更是厉害,我们看看战绩:
二十八日黎明,开花大炮轰动南城,左侧子墙渐圮。大炮测准连轰,城身坍卸过半。城头悍贼潜伏城隈,仰施枪炮,官军标针快响枪、七响枪、劈山炮连发,子注如雨,贼多死者。城南垒中号鼓齐发,南路攻城队伍飞奔齐进,贼犹以枪炮凭墙抵放。官军既上缺口,各以火包向贼纷掷,后队复囊土填壕,一拥而入,将施放枪炮拒贼悉数斩杀。
英国人曾经查看过阿古柏和左宗棠的部队后,感叹到:阿古柏的部队如果左宗棠的精兵相比,简直就是一群乌合之众。
实际上,也是如此。左宗棠大军8月开始攻打乌鲁木齐北面重地古牧地(今米泉)。
仅仅3个月后的11月,清军收复了天山以北的全部阿古柏军占领之地。
以新疆之辽阔,这是非常快的速度。
1877年4月,清军南下攻打南疆。
阿古柏连战失败,毫无胜利的可能。
这边5月29日,阿古柏走投无路下,服用毒酒自尽,猝死于焉耆。
到了12月中下旬除伊犁外,新疆全境被收复。
阿古柏根本就是不堪一击,1年之类就溃败。
第四,英国人和俄国人给予阿古柏的帮助有限。
基本都是口头帮助,另外就是英国人给了2200支新式步枪和8门大炮。
俄国人则坐山观虎斗,这是名义上承认“洪福汗国”。
这些帮助没有什么用处。
如果不是左宗棠收复新疆,今天我们吃个哈密瓜都要进口了。
▍阿古柏拥兵百万又有英俄支持,左宗棠平乱为何只要数万人?
阿古柏势力强大吗?在左宗棠面前,他们只不过是外强中干的“纸老虎”;有英俄奥支持?在左宗棠面前,他们只不过是谋蝇头小利的“跳梁小丑”。收复新疆是左宗棠的忠肝义胆、爱国爱民的精神使然。
(阿古柏)
遗失新疆是清政府之责,新疆从张骞通西域后开始正式成为中华民族领土的一部分,到清朝时经过康熙帝平定葛尔丹叛乱、乾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新疆安定了下来。可惜好景不长,正当清朝进行“洋务运动”之机,在西北,俄国人占领了伊犁,阿古柏则侵占了新疆。
消息传开,清朝展开了“海防”、塞防”之争。李鸿章等多数人决定全力发展海军事业,放弃西北边疆,只有年迈的左宗棠力排众议,决定进军新疆,收复失地。
收复新疆是左宗棠之心,晚晴三杰中,曾国藩会做人,李鸿章会做官,左宗棠会做事,有人喜欢曾国藩的圆滑处世、有人喜欢李鸿章的官运亨通,而我独爱左宗棠的用心做事。国家不缺会做人的、不缺会做官的,最缺的是能实实在在做事的,最重要的是做的还是经天纬地、扬眉吐气的大事。
提到民族英雄,有人知道抗倭英雄戚继光,有人知道逐荷兰、收台湾的郑成功,有人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而认识虎门销烟的林则徐,左宗棠则因“收复新疆”名留青史。
清政府财力有限,无力支撑,为此左宗棠不惜几次向国内外借款,亲自征湖湘子弟出兵,以六十多岁高龄抬棺出征。
(阿古柏)
左宗棠率领着保家卫国的军队、征战沙场的老将、灵活的战略决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而阿古柏不得人心、横征暴敛,又与沙俄各怀鬼胎,互打算盘。即使左宗棠军队兵少,但他站在正义的一边,又得到人民的支持,怎可不胜、怎能不胜?
从“春风不度玉门关”到“引得春风度玉门”,这是对这位晚清三杰中官职不是最高贡献却最大、一生征战沙场将军的最好赞扬。在晚晴屡战屡败、丧权辱国的日子里,在人人苟且偷安、卖国求荣的岁月里,因为有左宗棠,让我看到中华男儿的热血豪情,看到中国的热血未冷。
校书郎工作室出行,梦之树
▍阿古柏拥兵百万又有英俄支持,左宗棠平乱为何只要数万人?
左宗堂力主收回新疆,很有战略眼光的!如新疆丢弃了,外国人必定得陇望蜀,进一步干涉蒙古(含内、外)地区,大清就会逐渐失去西北屏障,西方军事力量进而会侵入内地,大清国就保不住了。
左公高瞻远瞩,力排众议,誓死要收回新疆!他抬着棺材进新疆并非心血来潮要效仿宠德公表忠心,他拚上性命去收复新疆,对大清帝国政权的稳固,对奠定中华帝国的版图都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左宗棠率兵进新疆时已经65岁了,自己的湘军老弱病残过伴,能征惯战的将士已经不多了,出征前也招有新湘军,但战力不能与太平天国时期同日而语了,为收复新疆,他一共招募八万多人,但经精选细挑后,能征战沙场的只剩两万人了。
而阿古柏当时有将近五万人,是左公人数的二倍多,其中精锐骑兵就有一万五、六千人,且装备先进,士兵基本上都配有火枪,并且:
阿古柏还向奥斯曼帝国购买了1万多支恩菲尔德M1853前装线膛枪和斯奈得-恩菲尔德M1866后装线膛枪。
这些枪支在当时是先进武器,双方力量对比,显而易见,左公处于下风。
面对强大的敌军, 左宗棠在军事力量方面绝无优势,唯一能安慰军队与激励士气的是师出有名,新疆自古就是中国固有领土,自己收回来理所当然,全国尤其是当地群众都翘首以待,所以,左公运筹帷幄后,毅然决然地向外国侵略者发动了进攻,将士们也同仇敌忾、视死如归!
狭路相逢勇者胜,阿古柏尽管在新疆打过胜仗,但那是没遇到左公,面对治军严谨、调度有方的左宗棠,阿古柏惊慌了,他没想到湘军士兵在左公训练后都能以一当十,每个人战斗能力都十分强悍、突出!而且,几经交手后,双方主帅能力相距很大,在战术上、在指挥技巧上,左公炉火纯青,对付阿古柏的战场思维游刃有余!
而阿古柏发起的是不得人心侵略战争,得不到当地民众的支持,开战后,被左公之机动灵活的战术打懵了,后来,就是干脆利索的一败再败!英俄奥的支持也鉴于大清战争的正义性而有所降低,尽管英国人后来参与了这场战争的调停,但是左公不仅懂军事,也是政治家,英国人的论调得不到响应。最后,左宗棠完整地把新疆收复了回来,也成就了自己民族英雄的形象。
------------------
推荐阅读:
下一篇: 你相信天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