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当下围绕“新清史”的激烈讨论?
▍如何评价当下围绕“新清史”的激烈讨论?
之所以说新清史“新”,是因为它有两点比较新,一个是材料新,一个是视角新。
首先说材料新,是因为新清史的学者率先发现了清朝满文档案的重要性。之前的学者主要使用汉文档案进行研究,满文档案利用的少,新清史一派倡导使用满文档案进行清史研究,因为满文档案比汉文档案内容更丰厚,所展现的细节也更多。由于新清史的带动,我国的清史研究也开始重视满文档案,这不得不说是史料学上的一大突破。
还有就是视角新,简单来说就是以内亚视角取代汉化视角。之前的学者,尤其是我国学者,主要建立在中原中心观的视角下,强调汉文明对周边文明的同化和影响。在这种叙事视角下,晚清之前的清朝历史就是一部不断被汉化的历史。
而在新清史的学者看来,内亚视角才是他们更熟悉的叙事方式。他们认为,清朝致力于建立一个跨民族、跨种族、跨文化的帝国,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建立一个“世界性帝国”。在这个庞大的世界性帝国中,帝国统治者所受到的影响不单单是由汉文明带来,而是多个文明相互影响的结果,汉文明的影响只是其中之一。
由此,帝国的统治政策也不仅仅是趋向汉化这么简单,而是要面对更多问题,因地制宜,甚至要扮演不同民族、种族和宗教文化下的领袖角色,用以巩固帝国在不同文化区域内的统治。
换句话说,清朝的成功并不完全是因为接受了中原汉族的传统,而是因为清朝皇帝更懂得如何平衡内亚传统与中原传统,让二者达到一个和谐的状态。
但在这里也产生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将“中国本部”独立于“内亚地区”之外的倾向。简单来说,“中国本部”其实就是蒙古、满洲、新疆、西藏以外的区域。而满蒙藏等区域则被视为清朝治下的“非中国”区域。
当然,这种观点在我们看来是一种典型的“政治不正确”。但问题是,并不是所有的新清史学者都持这种观点,更多的学者持有客观中立的立场,只是在学术层面上更多强调清朝治下内亚与中原传统的互动,所以对于新清史我们也不宜一杆子打死。
另外,在西方的政治话语下,是没有这种“政治不正确”的,所以他们是没有这种政治包袱的。而以西方肇始于近代的民族主义观念来看,多民族国家反而是一种政治上的不正确,他们更倾向于把中国古代典型的多民族国家视为一种民族压迫的产物。所以,这种政治文化上的区别也使得我们一些国内学者认定新清史语出惊人,居心不良。
事实上,我个人觉得,抛开个别被政治所绑架的言论,新清史的很多观点还是值得我们国内学者去学习借鉴的,我们更要学会引入新学理,以建构新的研究框架,而不是亦步亦趋,总跟在人家后面。
最后一点,不要动不动就拿出阴谋论来强调,这没必要,更彰显不出我们的制度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
▍如何评价当下围绕“新清史”的激烈讨论?
“新清史”实际上指的是美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形成的一个主张以新的视野和方法来研究清朝的学派,该学派的代表性学者包括罗友枝、欧立德、柯娇燕等,该学派的基本观点是反对汉化论,主张清朝实际上存在着一个边界清晰的民族界限。某些新清史专家曾经说过清朝的皇帝不仅是汉人心目中的政教合一的皇帝,还是蒙古的可汗,西藏的活佛,所以,不能单纯的认为清朝的皇帝就是汉民族的皇帝。实际上,“新清史”的研究是一种方向非常偏颇的研究,该学派的学者实际上是把中华民族内部的民族关系视为中外关系,其实质是一种披着学术外衣的民族分裂主义。
中国学者普遍不认同新清史的许多观点,并且也做出了很多反驳,这些反驳多是从满汉融合、民族融合等角度去进行回击的。
在小编看来,新清史实际上存在着许多结构性的错误。比如新清史的某些作家一方面强调清朝皇室和统治阶层的满族特性,但是另一方面他们所引用的史料仍然是以中文汉字为主,对于一些满文等少数民族的语言的史料运用不是很好。而实际上,中国学者运用满文史料来研究清朝是早已有之的事情。比如陈寅恪先生就曾经对满文非常熟悉。所以从语言和史料这个角度看,新清史并不是很新。
其次,新清史所强调的内亚观念以及过分夸大中国各大区域之间的差别的观念也是不科学的。在新清史学者看来,清朝时期的中原、蒙古、藏区因为满清皇帝这一共同的权力符号才结合在一起,而实际上它们之间的联系并不是十分紧密的。所以柯娇燕还曾经提出过所谓的共时性皇权理论。而真实的情况是,清朝的时候,不管是蒙古还是西藏还是东北都与中原地区有着密切的联系,而这种联系的方式既有文化的,也有经济的,比如走西口、闯关东等。
而如何更好的去回应新清史,则需要国内学界的进一步努力,同时进行学术争论的同时,越来越强大的中国才是我们最坚实的支撑。
▍如何评价当下围绕“新清史”的激烈讨论?
在国内,我认为主流史观对清史是一分为二看待的,清朝入关时期的剃发易服、血腥杀戮、跑马圈地,国内主流史观还是持全面批判态度的。
这个时期涌现的抗清英雄比如大儒黄宗羲、史可法、秦良玉等还是普遍持褒扬、歌颂态度的。
对于清朝入关后,开始安抚、治理天下那段历史,比如康雍乾盛世,是持肯定态度的。特别是康熙的开疆拓土、平三番、收台湾、治理黄河水患等统一国家版图,维持民生保障的行为主流史观都是持褒扬态度的。
雍正大力整治腐败、打造清明吏治的行为也一直得到肯定,乾隆早年对国家经济发展的贡献也是被主流史观肯定的。
但是,雍正、乾隆的文字狱,记得我们读小学时历史课本上都是公开批判的,在这个问题上主流史观没有任何含糊。清朝后期的吏治腐败,国家沉沦、苟且偷生、民生艰难,主流史观也是持绝对批判态度的,这个绝对没有模糊空间。邓公跟英国政府谈香港问题时都明确无误的说,如果愿意谈,我们就谈,如果拖延不谈,1997年我们就单方面收回香港,1997年我们还不能收回香港,任何执政党都应该下台,否则老百姓会骂我们是李鸿章。从邓公的态度,振聋发聩的声音我们可以看出主流史观对晚清腐朽统治的蔑视!
清史是我们国家的历史,我们国家能够中肯、客观的写好自己的历史,我们不需要外国人帮我们写什么新清史,清史就是清史,没有什么新旧之分。国内个别人从自己的角度、观点去解读清史,只要没有无中生有、编造事实,只是在事实基础上进行独立视角的解读,我认为那只是一家之言,我们可以不赞同,也可以反对,但是不能禁言。
而且国内对清史全部持褒扬态度的应该只是个别人,你不喜欢,可以驳斥,也可以当作他胡说八道,没有必要去树立什么新清史。因为你不喜欢的那一部分人只是个别大V或者历史学者,他们不代表政府立场,更不代表主流史观。
当然,如果有扭曲、编造历史事实,没有逻辑观点为了激愤而激愤的那就不是观点,那叫别有用心或者愤青,这种人我们完全可以反驳或者举报,有很多部门会打击这种虚构、颠覆历史的人。
▍如何评价当下围绕“新清史”的激烈讨论?
元朝清朝肯定是中国!否定这个完全不符合史实。但是这两个朝代在文化上的倒退,将中华文明发展的进程打断也是历史史实!我们现在回顾历史,是要发现问题,纠正问题,真正将中华文明智慧发扬光大,而不是混淆视听式的否定历史。
▍如何评价当下围绕“新清史”的激烈讨论?
若没有阐述清朝被评为东亚病夫的章节,就是苍白无力,经不住任何分析的!东亚病夫是全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都坚决不接受的骂名,希望“新清吏”,能给人民群众及全体爱国主义者一个满意交待!别一说别的就大写特写,甚至不遗余力的辩白;一提到东亚病夫就罢笔不写了!非常抱歉,东亚病夫的骂名贯穿清朝始末,绕不过去;若省略不写,全体中国人民不答应;轻描淡写爱国人士不同意;书写不深刻,当心爱国主义者的先锋队~明粉揭露清朝对中华民族犯下的滔天大罪!
------------------
推荐阅读:
厂里要求工作10周年以上所有女工进行内退,厂里负担的一部分社保,其余部分让自己承担也不给生活费,应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