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成杀生?上海苏州河频现死鱼,为什么会这样?
▍放生成杀生?上海苏州河频现死鱼,为什么会这样?
从进入7月份以来,上海苏州河频频出现大量的死鱼,这些鱼类主要以鳙鱼、草鱼、鲫鱼、黑鱼以及翘嘴红鲌等为主,而这些死亡的鱼类主要是市民放生后形成,死鱼不仅仅会破坏苏州河的形象,还会给苏州河的水体带来负面的影响,因此环卫工人每天都需要乘船对死鱼进行打捞。
按理说,放生原本是件好事,尤其是放生水体中原有的鱼类,对鱼类资源的补充是有积极作用的,但是,为何苏州河的放生会变成杀生呢?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其实是与苏州河的水体特点以及溶氧量有很大的关系,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苏州河的水体特点?
人们普遍地认为是河就适合鱼类生存,但是这种认知显然是不对的,因为地表水也是划分等级的,我国按照溶氧量、氨氮、高锰酸钾指数以及总磷等多个指标对地表水划分了6个等级,分别是Ⅰ类(一类)-Ⅴ类(五类)以及劣五类。
其中一类和二类地表水是指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的天然水、饮用水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的天然栖息水域以及鱼虾类产地的水,三类则是饮用水二级保护区、鱼虾越冬场、水产养殖水以及游泳水,到了四类就是工业用水以及非人体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了。
而苏州河是五类地表水,可以用于农业灌溉和一般的景观用水,这种水体是不适合鱼类生存的,其实到四类地表水就已经不适合鱼类生存了,而且水体中的高锰酸钾、氨氮以及总磷指数也是超过我们食用鱼产出水体的最低要求的,因此,将鱼放生在这样的水体后,鱼类大概率会迅速的死亡,即使没有立即死亡,一段时间后也会因为水体的不适应而死亡。
水溶氧的问题
鱼虽然生活在水中,但是它们依然是离不开氧气的,虽然不同鱼类对水溶氧的需求不同,但是即便是像鲫鱼这种耐低氧能力比较强的鱼类,它们想要生存水体的溶氧量也必须要达到2毫克/升,而像鳙鱼、草鱼这类体型较大的鱼类,适宜生长的溶氧量通常都在5-5.5毫克/升以上,虽然它们在3-4毫克/升时也能勉强生存,但是露头比较严重,死亡率也会随着溶氧量的降低而增加。
而五类地表水的溶氧量要求只要大于2毫克/升就可以了,从这个角度来看,鲫鱼是能够生存的,为何在死鱼中也有大量的鲫鱼呢?这就与下面两个方面有关了:
第一:天气。水体中的溶氧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随着温度、降雨等天气情况而变化的,通常温度越高,水溶氧是越低的,而苏州河出现大量死鱼是从7月份开始的,也就是夏季,夏季温度较高,尤其是今年上海的温度比往年要高一些,这就造成了水溶氧比较的低。(下图橙线为大气压下溶氧量与温度的关系)
其次,今年的降雨也要比往年更加的频繁,而降雨增多会使得水溶氧降低,这是因为水中一部分的水溶氧是来自于水中的浮游植物,而降雨的增多就证明光照时间缩短,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不说,还会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水中的氧气。
因此,今年的高温、降雨会使得苏州河的溶氧量处于低值,从而让耐低氧能力强的鲫鱼也很难适应。
第二:鱼的特点。苏州河中死亡的鱼均为人为放生的鱼类,而这些鱼类本身就来自于鱼塘或者养殖场,这个很关键。因为在鱼塘中,一般都是较大密度的养殖,所以会进行人工增氧,而且研究表明,鱼塘中的溶氧量越高,鱼类的进食欲越强,从而生长速度就越快,因此,鱼塘中的鱼耐低氧的能力是比较差的(鱼塘溶氧量4.5-7毫克/升)。
将这样的鱼放到溶氧量只有2毫克/升左右的苏州河中,无疑就等于遏住了它们的喉咙,很快就会死于缺氧。
如何科学地放生鱼?
放生本身是件好事,但是如今盲目的放生已经变成了“杀生”,所以,懂得如何科学地放生鱼非常重要。
首先,要确定放生的鱼类在该水体中有自然分布,这能有效地避免放生入侵物种的现象,笔者就见到过有人放生罗非鱼、清道夫等,这些鱼类都是入侵物种,会给本土物种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其次,尽量将鱼类放生在天然的江河湖泊中,因为这样的水体食物充足,溶氧量有保障,水质也比较的好,放生的鱼类更容易存活。
第三,尽量选择稍大一些的鱼苗放生,不要放生成年的鱼,因为鱼苗对食物、氧气等条件的需求较低,而且鱼苗生长需要一段的时间,也正好可以让它们适应这里的水体环境,从而增加成活率。
第四,尽量不要放生一些比较凶猛的鱼类,因为在自然水体中,凶猛的鱼类的数量通常比较少,比如黑鱼,一旦过度的放生势必会影响其他鱼类的生存,最终导致生态失衡。
写在最后
苏州河频现死鱼就是盲目放生典型的例子,不去考察一些水体的特点,不去考察水中鱼类的情况,就去买一些食用鱼来放生,注定它们无法存活,所以,放生要讲求科学性,最后要说一下:千万不要放生外来物种!!!
------------------
推荐阅读:
那些给孕妇做B超的医生明明知道胎儿性别却不说,会不会憋得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