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评价前苏联的贝利亚?
▍怎样评价前苏联的贝利亚?
在前苏联的历史上,拉夫连季.巴夫洛维奇.贝利亚是个挥之不去的名字,又是一个谜一般的存在。善与恶,奸诈与果敢,很多的说不清、道不明集中在这个克格勃大头子的身上,亦正亦邪。当时的人,会感到深深的恐惧吧。
斯大林
贝利亚
贝利亚出身贫寒,出生地就是现在俄罗斯与格鲁吉亚有争议的阿布哈兹地区。经过自己的努力,入了党,进了契卡(克格勃前身)。1933年斯大林在外度假,遇到暗杀。贝利亚用自己的身体作人盾保护了斯大林,从此斯大林对他另眼相看。
贝利亚沉稳干练、残酷无情。1938年开始,贝利亚开始实际负责内务部,恢复重建了对外情报网。继续的大清洗运动中,逮捕、流放、杀害了太多的人。党内干部也是岌岌可危。德军入侵以后,贝利亚任务更趋繁重,情报工作、修筑工事、撤工厂装备等等。德国战败,贝利亚又积极抢专家,抢设备。战后荣升元帅军衔,兼管核武器和航天。令斯大林非常满意的是暗杀了托洛茨基等竞争对手。
有一个坊间笑话。斯大林少了一个烟斗,问贝利亚。贝利亚迅速排查,抓了十个嫌疑人。后来斯大林在移沙发时发现了烟斗。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据说是要处理贝利亚,被这个克格勃头子抢先毒死。贝利亚随后一反往日做法,释放百万政治犯,停止反犹太,开始作市场化尝试,提出缩减军费,扩大各个加盟共和国权力。并对东欧国家政策放缓。当时形成了马林科夫、贝利亚、赫鲁晓夫三驾马车局面。
同年6月26日,在苏共中央主席团大多数支持下,突然逮捕了贝利亚及其亲信。赫鲁晓夫回忆道,听到宣布罪名,贝利亚手伸向皮包。这个皮包里通常放了他的手枪。赫冲上去按住贝的手,死死压住,高声呼喊。朱可夫等军队人员从隔壁冲出来,揍了贝利亚,押住他。7月份听取马林科夫报告,贝利亚被开除出中央委员会和党。12月被处决。
赫鲁晓夫
《时代》杂志封面人物——贝利亚
贝利亚、斯大林、斯大林女儿
马林科夫
朱可夫
▍怎样评价前苏联的贝利亚?
贝利亚是很好的组织者和执行者,他是斯大林统治前苏联不可或缺的左右手,有人把它评价为苏联的希姆莱,但是在小编看来它更像是苏联的“施佩尔”,因为苏联战时经济很多都是他一手操办的,他领导“人民内务委员会”对苏联最大的贡献就是在苏德战争期间,将大量的军工企业转移到遥远的后方并重新组成巨大的工业力量,这是卫国战争胜利的关键,除了经济建设之外贝利亚以及他的人民内务委员会对斯大林政策也是言听计从。
贝利亚之所以声名狼藉也是因为他是斯大林政策的执行者,人民内务委员会很快从经济建设机构转化为情报政治机构,也就是类似盖世太保和党卫军的政治警察,该组织创建了类似纳粹集中营的“劳改营”体制,迫害了数千万的苏联人民;同时为了清除异己暗杀了大量精英领导人和科学精英;为了执行斯大林个人的狭隘种族主义,人民内务委员会又一手炮制了很多民族灭绝计划,比着德国的种族主义有过之无不及,这些恶性事件造成的影响延续至今成为俄乌关系恶化的导火索。
人民内务委员会在卫国战争期间得罪了最不该得罪的人——苏联军方,最后参与拔除贝利亚政治行动的就是鼎鼎大名、德高望重的“朱可夫”元帅。因为人民内务文员会的情报科特性,不可避免的迫害和监视很多军队高层(尤其在国家危难之际),甚至无故残害战败的苏联红军将士,在苏联存在的70多年里人民内务委员会一直都是苏联军民谈虎色变的可怕组织,因此在斯大林死后贝利亚不可避免的成为众矢之而被清算,他的死或许正好符合了我们的那句老话“罪有应得”。
▍怎样评价前苏联的贝利亚?
其实,贝利亚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不堪。对苏联来说,他是有功的。他死于权力斗争。
贝利亚很有才能,斯大林去世后,他掌握重权,却被几个想掌握全部权力的人处理了。
一、贝利亚其实没有传说中的那么不堪
贝利亚1899年3月出生于格鲁吉亚一个贫农家庭,在中学时期,他就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成为学校中的布尔什维克组织者。
一战时,他在罗马尼亚和乌克兰服役,后因病返回巴库;十月革命后,他在巴库的布尔什维克组织和工人委员会代表秘书处工作。
苏联刚成立的,国内乱得不是一点半点,非常时期要用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贝利亚就是这个时候被苏联的“非常委员会”派到了家乡格鲁吉亚,进行秘密的谍报工作。
搞秘密工作是非常辛苦的,既要能力,还要忠诚,如果没有这些,注定走不远。而苏联刚建立时的局势也非常复杂,所以,乱世用重典,被秘密盯上的人,结局都很惨。
贝利亚在格鲁吉亚工作期间,成绩斐然,1921年被任命为格鲁吉亚国家政治保安局主席。
一方面说明他对刚建立的新政权是忠诚的,工作是积极投入的,另一方面,他也很有能力,如果没能力,不会取得成绩。
相对的,贝利亚的成就越大,遭到苏联政权打击的人就越多。大家把这笔账都记到贝利亚头上,因为恨这个政权是一件虚无缥缈的事,恨一个具体的人要简单明了得多。
二、有必要交待的苏联历史
列宁在苏联的威望很高,在苏共党内一言九鼎。他要建立一个各国都平等的“苏维埃联盟”,这与很多领导的意见不一致,比如斯大林就不希望别的加盟共和国有独立的地位。
但摄于列宁的威望,他们不能太过反对,只好在执行时加以变通。
斯大林把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这三个国家合并为“外高加索共和国联邦”,这样苏联就是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外高加索联邦组成的联盟,格鲁吉亚等小国地位明显低于俄罗斯等国。
这样的安排,格鲁吉亚从领导到底层都不能同意,所以,这些地方的局势非常复杂,能够把这些地方搞定,不是一般的人能做到的,如果谁在这里做好工作,必然会引起斯大林的注意。
从1922年开始,列宁的健康就出现了问题,苏共高层分成两派:一派是以斯大林为首,他在列宁的默许下当上了总书记;加米涅夫负责莫斯科的工作,季诺维也夫负责圣彼得堡的工作,都是党内巨擘,他们是斯大林的左右臂。
另一派是托洛茨基,他掌握军权,在党内威望堪比列宁。
列宁对这两个人都不是特别放心,尤其对斯大林,他更加不信任,所以,列宁在1923年1月4日给苏共中央写信:鉴于斯大林粗暴蛮横,建议免去斯大林的总书记职务,他没有资格担任。
为了不引起混乱,列宁在死前都没有公开他的信。1924年1月21日,列宁与世长辞;5月21日,在苏共十三大开幕的前一天,苏共中央全会宣读了列宁的信。
列宁都这样说了,斯大林装只好提出辞职,但在加米涅夫等人的提议下,苏共中央全会进行了投票,决定斯大林留任总书记。
随后,苏共就出现了“托洛茨基主义”,这个主义是“反布尔什维克”的,托洛茨基军事委员会主席的职务被撤掉,没有了君权的托洛茨基离开了政治中心。
这时候的斯大林的权力并不稳定,托洛茨基失势,原来支持他的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又回头反对斯大林;1926年,他们还拉上了托洛茨基和克鲁普斯卡娅(列宁夫人)一起反对。
这时候斯大林已经掌控了局势,他用坚定的手段打破了这些人对他的进攻,坚定地执行自己的意志。尤其是要建立“集体化农庄”等。
这些工作都是非常艰巨的,恰好那几年苏联有粮食歉收,饿死很多人,为了稳定局面,斯大林需要强力人物执行他的方针政策。
因为这两个原因,在格鲁吉亚搞秘密工作成绩不错的贝利亚进入斯大林的视线,斯大林这时候太要一个能干的人为他冲锋陷阵了。
三、尽管很能干,但贝利亚是个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和开拓进取精神的人
在斯大林要稳住格鲁吉亚等地时,贝利亚出现了,他在1922年被任命为外高加索政治保安局主席;1924年,因为在外高加索地区成功镇压孟什维克起义,贝利亚被授予红旗勋章。
贝利亚亲自撰写了《外高加索布尔什维克党组织历史》,在书中,他极力拔高斯大林在外高加索革命中的作用。1930年,牢牢掌握苏共权力的斯大林接见了贝利亚,他对这个精干的小个子留下非常好的印象。
1931年,贝利亚平定了外高加索地区党组织叛乱,解决了内部一直争吵不休的矛盾,被任命为格鲁吉亚苏共第一书记;1935年3月,他第一次被授予列宁勋章;1937年,他又兼任第比利斯市委第一书记。
1938年,贝利亚被任命为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主席,这是隶属于国家安全总局的强力机构,克格勃的前身。
在二战期间,贝利亚一直在这个位置上工作,还兼任副总理,负责给前线筹集后勤物资,干得怎么样外界知道得不多,但苏联秘密战线在二战时的表现十分惊艳,贝利亚也在1945年被授予苏联元帅头衔。
从1945开始,一直到被逮捕,贝利亚都是苏联国家安全部(克格勃)的实际领导人。在这个位置上,他全面负责了苏联很多重要的工作,都干得非常好,比如苏联的核武器的研制。
总之贝利亚是一个非常好的执行者,他和斯大林都是格鲁吉亚人,斯大林对他评价较高,说他“给我们格鲁吉亚人增了光”。但他也说:贝利亚是个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和开拓进取精神的人。
四、成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去世。在去世之前,苏联的局面几乎是马林科夫、贝利亚、赫鲁晓夫三个人掌握。
马林科夫曾经是斯大林的秘书,贝利亚实际上是他背后的操纵者;赫鲁晓夫是中央书记处书记,没有什么太多的实权。
面对这样的局面,斯大林评价的话真的是对的:贝利亚缺乏独立思考能力。
他太相信自己以及马林科夫了,忽略了危险的到来。他不知道,斯大林在的时候,这些高官一个个都噤若寒蝉,他们怕斯大林以及贝利亚这只斯大林的利爪。
斯大林去世后,不管是谁,都不想再回到以前提心吊胆的生活,这时候的贝利亚实际上没有了同盟,即使马林科夫,也与莫洛托夫、赫鲁晓夫组成联盟。一场针对贝利亚的行动开始了。
1953年7月10日,莫斯科各大报纸上刊登了一个爆炸性消息:苏共举行了中央全会,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内务部长贝利亚被解除职务,开除党籍,移交苏联最高法院审理。
经过审理,贝利亚被定性为“人民的敌人”,几天后被枪决。
对于贝利亚的事有很多说法,有的说他压根没死,而是被关押在某个不见天日的地方;有的说他是在家里被打死的,并没有被审判;还有的说是朱可夫元帅逮捕的他。等等。
之所以流言较多,一方面是因为苏联只是在报纸上发了个消息,随后再也没有只言片语,更没有一张照片流出。
另一方面,美国和西方国家的兴奋之情难以抑制,他们要为这个事加点花边。美国还流传着一本“贝利亚日记”,简直就是一个既魔幻又春宫的小说。
五、贝利亚用自己的死证明了自己的“厚道”
从古至今,所有的“忠诚”都是宝贵的,都应该被尊敬,这是人性,和立场无关。但“忠诚”分两种:忠于国家还是忠于领袖。在古代王朝,这就是个“忠国”还是“忠君”的问题。
“忠国”的人下场一般不会太好,要么受到排挤,要么郁郁不得志;当“君”的想法与“国”的前途有矛盾时,“忠国”的人还有性命之忧。比如宋朝的岳飞、明朝的于谦。
“忠君”的人一般过得不错,要么官运亨通,要么大权独揽;但这个“君”没有了,他们要转换“忠诚”的对象,转换得不好,也是很危险的,丢掉性命是大概率的事。比如清朝的和珅。
怎么评价贝利亚呢?他是个“忠诚”的人,但他忠诚于谁,就不好说了。他知道的事太多、他的权力太大、他掌握了太多的人的秘密···所以,他死掉了。
贝利亚还是个冷酷的人,很多人因为他而丢掉性命。即使死后,也没有人为他说句公道话。他也许做个很多坏事,比如“卡廷事件”据说就是他做的计划;苏联肃反也有很多家庭妻离子散。
贝利亚其实还是个厚道的人,起码比赫鲁晓夫、马林科夫厚道。斯大林死后,他已经大权在握,还掌握苏联最厉害的强力机关,要是先下手的话,这几个人绝对很惨,而他也能大权独揽。
贝利亚用自己的死证明了自己的“厚道”。
▍怎样评价前苏联的贝利亚?
贝利亚是苏联历史上一个颇具争议色彩的人物。人们对他的大体印象是,斯大林时期的秘密警察头子。在雅尔塔会议上,斯大林如此向罗斯福介绍贝利亚——“这是我们的希姆莱。”但实际上贝利亚的角色相比于希姆莱要复杂多面得多。
深入地剖析贝利亚,他具备以下这些特点:
1、苏联秘密警察系统成为一个独立王国,是在贝利亚执掌下实现的。在贝利亚入主内务人民委员部前,这个机构的权力虽已无限庞大,但职能主要还是对内镇压、清除异己。而贝利亚进一步扩充强化了其对外谍报职能,并将内务部的触角伸向所有党政机构和军队系统,渗透进苏联社会的各个机体细胞。此外,贝利亚承担了诸多绝密使命,包括古拉格劳改营体系的建立;鞑靼、车臣、卡尔梅克等民族的整体秘密迁徙;卡廷事件;处置德日战俘;以及原子弹计划。其权势早已远远超出一个“秘密警察首脑”的范畴。这恰恰是为什么贝利亚的两位前任雅格达和叶若夫在协助斯大林完成大清洗后即被作为替罪羊“兔死狗烹”,而贝利亚在斯大林有生之年避免了兔死狗烹的命运。一旦除去了贝利亚,难以选出第二人来接掌这个“贝记”独立王国。
2、在斯大林麾下一众权臣中,贝利亚是个异类。他具有明显的多面人格,而他冷静冷血的特质,使其多重分裂的人格形成一以贯之的统一体。一方面,他具有独立思考和主见,深知存在的深层问题以及斯大林一系列政策的积弊。斯大林去世后贝利亚提出系统性的改革设想,包括与南斯拉夫修好、放弃东德、实行大赦、给加盟共和国下放权力、军备与国民经济并重,事实上后来赫鲁晓夫直至戈尔巴乔夫倡导的许多改革方案,贝利亚早在1953年就提出来了,将他称为“苏联改革首倡者”亦不为过。可以想见,这些想法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早在斯大林在世时就在其头脑里酝酿形成了。而另一方面,贝利亚深谙生存之道。以斯大林极度猜忌的心理来看,像贝利亚这样手握重权又能力超群的权臣,本身就极易招致杀身之祸。因此,在斯大林统治的时代,贝利亚始终小心翼翼将自己摆在一个忠实的执行者的位置,雷厉风行地执行斯大林的任何指令。他深知丝毫的犹豫就会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
3、贝利亚上述异类特点,决定了在后斯大林时代的权力斗争格局下,他处于一个“舍我其谁”,“要么我,要么其余所有人”的境地。马林科夫赫鲁晓夫们欲除之而后快。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贝利亚被同僚们以“西方间谍”、“反斯大林路线”的罪名除掉,嗣后又在苏共二十大上被作为斯大林暴政的首恶代表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NT)
▍怎样评价前苏联的贝利亚?
贝利亚是个屠夫:当年和希特勒一起入侵波兰,有二万多波兰的军官贵族教授科学家作为俘虏划给了苏联。蒙贝利亚向斯大林打报告,终二人签字屠杀了二万多波兰军官上层人士等等(后在叶利钦时代自己翻出来档案并向波兰承认了罪行)!
------------------
推荐阅读:
姚明和王芳当领队,姚明选中迪拉娜,篮协要女篮给男篮补面子吗?
下一篇: 骨质疏松患者应该怎样进行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