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为什么属于西北?
▍陕西为什么属于西北?
陕西由于地理位置特殊,人们对陕西的归属经常出现混乱,准确地讲,地理上陕西是个跨越多区域的省份,长城以北的边缘地带属于西北地区,陕西中部(关中)和陕北大部属于北方地区,陕南(秦岭以南)属于南方地区。行政上陕西属于西北地区(原西北行政局驻地陕西省西安市)。经济上因西部大开发战略(江泽民总书记于1999年在西安发布西部大开发动员令)属于西部地区。
陕西由北向南分为陕北,关中,陕南。陕北是黄土高原(俗称“黄土高坡”)的一部分,关中指以西安,咸阳为中心的渭河平原(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是陕西第三大河流),此区域是中华民族,中华文化最主要的发祥地,中国先后有九个区域被称作“天府之国”,关中地区是第一个,以“天府之国”描述关中首次出现在司马迁所著《史记》中。陕南指秦岭,巴山山地和汉江谷地陕西部分(汉江在武汉注入长江,是长江第一大支流)。陕西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关中地区,地理上陕西通常被认为是北方地区,而不是西北地区
,行政上属于西北五省。
地理上我国通常划为南方、北方、西北和青藏高原四大区域。陕西除陕南三个地市越过秦岭属于南方外,大部分位秦岭以北,所以 陕西属北方省份,属与西北青藏高原衔接、过渡区域。
陕西常常被认为是西北地区,可能历史因素更多!陕西处于陕原以西这很好理解,历史上平王东迁西周内化以来,相对于中原陕西就一直被称为西陲,如同楚国一样秦国一直不被中原诸侯认同,连秦国自己都以崤山函谷为界而称东部诸候为山东六国,一度时期秦和齐一东一西号称东帝西帝,所以应该在春秋早期,陕西的"西"已开始固化定格。所以人们才很容易把陕西理解为西北地区。
▍陕西为什么属于西北?
陕西尽管从地理位置上看,处于中国中部,但是历史上,陕西从来没有和中原融合过,一直都是和西部各地区有着紧密的联系。
西北五省
上古时期,陕西为雍州和梁州的所在地,雍州和梁州都属于《禹贡》中的古九州。雍州范围包括今天的陕西关中和陕北、宁夏全境及青海、甘肃、宁夏、新疆部分、内蒙部分;梁州范围包括今天的陕南、四川盆地、汉中及部分云贵地区。
九州区划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中国处于分封制,当时陕西属于秦国的范围,由于地形的原因,黄河、崤山以及秦巴山的崇山峻岭,把陕西和中原地区自然的隔离开来。加上当时的东方各国为了各自利益,把秦国封锁在函谷关以东。在数百年的时间里,秦国的活动和势力范围基本都处于西部,灭西北的犬戎,占领西南的巴蜀地区,逐渐扩大自己的领土范围。
战国时的秦国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取消了之前的分封制,实行新的郡县制。陕西的区域内被分为以上郡(今榆林)为中心的陕北地区,关中地区的内史,陕南的汉中郡。
秦代各郡区划
秦亡汉兴,西汉时期继续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同时又兼有封国制。今天的陕西省境内有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上郡、汉中郡,以及弘农、武都、广汉、西河、北地等郡的部分县。属于司隶校尉部及朔方、益州、凉州三刺史部。
西汉疆域图
由于郡国并行的制度导致中央集权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到了东汉时期,地方行政区划由郡县两级转变成州、郡、县三级制。
东汉时期迁都洛阳后,陕西关中仍保留“三辅”,长安仍维持京兆府之名,今天的陕西地区分别属于司隶校尉部和益州、凉州、并州等刺史部。
东汉末年区域图
东汉灭亡后的魏晋时期,今陕西境内设有雍州和梁州以及秦州(今甘肃天水)和司州(今河南洛阳)的部分郡县。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陕西建都的政权先后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大夏、西魏和北周。除大夏建国都统万城(今陕西靖边)外,其余朝代均建都汉长安城。
到了隋代,行政区划从形式上恢复到了秦朝时的结构,东汉末年以来一直沿用的州、郡、县三级行政区划制改为州、县两级行政区划制,但是实行的依然是州制。
虽然隋朝实行的是二级制,从形式上恢复到了秦朝与西汉时期的架构,但是实际上当时全国郡的数量已经远远超过秦时36郡和西汉时期的48郡,达到了190郡,为了能有效地管理数量庞大的各郡,隋炀帝时期,效仿汉武帝设置监察州,监督各郡事物,监察州设置刺史,辅官有长史、司马等。
隋朝末年,今天的陕西范围属于雍州刺史和梁州刺史管辖,其中雍州刺史管辖共有28郡146县。地域相当于今天甘肃、宁夏、陕西关中以及陕北地区、内蒙古西部、青海、新疆南部;而梁州刺史的管辖共计34郡222县。地域相当于今四川、贵州、湖北一部分,陕南(除商洛)、甘肃南部,其中陕南的上洛郡(今陕西商洛)属于豫州刺史管辖。
唐代初期,将郡改为州,州的长官复称为汉朝的刺史,由都督统管,都督成为一级行政区划,管辖州县,实行都督、州、县三级制。唐代内外战争频繁,除了州、府、县的常规区划外,还设立了诸多的关、军、监等以军事为主的建制。同时在少数民族地区和边境地带建立都护府及下辖的縻府州以加强管理。
唐太宗时间,将全国按照山川形势、交通的便利度分为十个道,按需要设监察性的官吏协助中央监管州级行政区。今天陕西关中地区属于京畿道,陕北属于关内道,关内道辖地相当于今陕西秦岭以北,宁夏贺兰山以东,内蒙呼和浩特市以西,阴山、狼山以南的河套地区。陕南属于山南道,山南道范围东接荆楚,西抵陇蜀,南控大江,北距商华之山,位于今湖北大江以北、汉水以西、陕西终南以南、河南北岭以南、四川剑阁以东、大江以南之地。
唐代区域地图
到了唐玄宗时期,把山南道分割为山南东道和山南西道。山南东道管辖今湖北长江以北、河南西南部及重庆东部的万州地区和陕西的安康和商洛。山南西道管辖今陕西汉中、四川东部、重庆西部等地区。
五代十国时期,军阀割据,今天陕西关中和陕北地区先后属于梁、唐、晋、汉、周;陕南初属前蜀,后归后蜀,北宋灭后蜀,控制陕西全境。
宋朝的行政区划实行州(府、军、监)、县二级制(见府、州、军、监)二级制,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继承了唐朝的羁縻制度,算是一定程度上的民族自治。同时在继承唐代道的基础上,设置路。路是直辖于中央并高于府、州、军、监的一级监察区。宋代继承唐代道的基础上把全国分为十五路,后来又改为二十三路。
北宋时期,今天的陕西关中、陕南的商洛地区以及陕北地区属于陕西路范围,陕南的汉中属于西川路范围,安康属于京西路范围。
北宋靖康元年,金国攻占陕西,控制了关中地区,因秦岭的阻隔,金军没有越过秦岭,陕南地区归属南宋。而陕西关中以及陕北属于京兆府路、凤翔路和鹿延路,为金国统治。
金国行政区划图
元代,省作为一级行政区才开始出现。这也是在继承金代的行台尚书省制度的基础上。金太宗时期,设立了行台尚书省这一机构,由皇帝委派一名亲信大臣管理几个地方的军政。比如金代的燕京行台尚书省、汴京行台尚书省等。
元代建立后,撤销了行台尚书省,设立了中书省管理地方事务。由于元代地域辽阔,中书省无法集中管理全国事务,于是中书省就在地方上设立外派机构,代表中书省进行管理。这就是元代的行省制。
早期的行省制并不是固定的地方行政机构,犹如临时派遣,以军事为主。等全国各地形势稳定以后,民政权利才逐渐转移到各地的行中书省,当然也包括军政的管理。
元代区划图
尽管元朝的疆域面积很大,但是作为行省的一级机构却不多。当时中央的中书省有一个直辖地区,叫腹里,包括今天北京、天津、山西、河北、山东以及河南和内蒙古部分地区。
然后在全国其他地区设立了十一个行中书省,分别为岭北、辽阳、陕西、河南、江浙、江西、湖广、云南、四川、甘肃和征东。
陕西行省设立于1260年,当时的范围包括现在的陕西、四川、甘肃、宁夏、青海以及内蒙古的河套地区。之所以把四川划入陕西行省范围,是考虑到四川和陕西以秦岭为界,容易出现割据。
1281年,四川和甘肃划出独立建省,之后四川又与陕西合并过一次。到了1286年彻底分开。陕西行省范围就剩包括今陕西省(不含略阳、勉县、宁强县)、甘肃省永靖县以东地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及内蒙古河套地区大部。元朝中叶,安西路改名奉元路。我们今天的省级行政制度,基本都是元朝行省制度的延续。
明朝初期延续了元朝的行省制,到了洪武九年,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下设府和直隶州,府以下有县和属州,各直隶州以下有县,形成了一个省府州县四级制和省州县三级制并存的大体格局。
为了防止地方权力过于集中,明朝在每个省都设置了都指挥使司、承宣布政司、提刑按察使司三个机构,分别掌管各省的军、政、司法大权。明宣宗时期,朝廷开始派派部(六部)、院(都察院)大臣以总督和巡抚的名义督抚地方行政。其中总督主要署理军务,分为长期和短期两种。巡抚主要负责民政。明景泰帝之后这一制度成为各省的常制。
明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以后,全国区划为两京、13承宣布政使司、关西七卫,俄力思军民元帅府,斡难河卫。其中两京指的是北直隶和南直隶;13布政使司简称13司,俗称13省,为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湖广、江西、浙江、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福建;关西七卫统治现今的青海和新疆,俄力思军民元帅府统治西藏西部和拉达克。
陕西承宣布政使司,管辖范围包括今陕西省全境和甘肃嘉峪关以东、宁夏及青海湖以东部分地区。改奉元路为西安府,“西安”之名即由此而来。
明代陕西承宣布政使司地图
清朝初期,作为少数民族政权,为了便于统治明代故土,仍然沿用明代的承宣布政使司,仅改北直隶为直隶,南直隶为江南承宣布政使司。到了康熙初年,改布政使司为省制,把全国的区划由十五省调整为十八个省。其中把分湖广省为湖南、湖北两省,分江南省为江苏、安徽两省,分陕西省为陕西、甘肃两省,形成汉地十八省。省下设道、府(州)、县。
清代疆域
原陕西行省中,将平凉、庆阳、临洮、巩昌四府划出,从陕西省分置甘肃省(含宁夏),至此陕西省界同今日比较除北部边界在长城以南、宁陕一段略微西缩外,基本重合。
尽管清朝拆分了部分省份,但是总督制沿袭了明代的制度。但是清朝的总督一般为文职官员,是一个省或者两三个省的最高行政长官,他们大多是二品官员,但是可以通过兼任兵部尚书衔或者大学士衔高配至从一品。清代地方总督按照惯例兼任右都御史,加兵部尚书衔。统管一省或两三省的军事、行政大权。总督的直接下属便是执掌一省的巡抚。
清代在全国设有九个总督,分别是直隶总督、两江总督、四川总督、闽浙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东三省总督、云贵总督和陕甘总督。其中陕甘总督管辖陕西省和甘肃省。
陕甘地区
到了民国时期,尽管陕西省内的区划被调整为关中道、汉中道和榆林道,但是陕西省的区域范围延续清代,没有变化。
1937年,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到了1949年12月,陕甘宁边区辖地约为今陕、甘、宁、青、新5省区全部,山西省西半部,湖北省郧阳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河套及套西地区,边区政府入驻西安市。1950年1月10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成立,1月19日西北军政委员会成立,陕甘宁边区政府撤销。
今天,陕西省下辖10个地级市(其中1个副省级市)、31个市辖区、7个县级市、69个县。
所以,纵观整个历史阶段,陕西的管辖范围,除了唐宋时期有少部分地区归中原管辖外,基本都是属于西北地区的范畴。无论是风俗习惯,还是历史人文,陕西都是和西北各省融为一体的。
▍陕西为什么属于西北?
陕西划入西北地区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西北地区需要西安这个大型的中心城市来带动!
中国分为七大地理片区,其实这七大地理片区,在建国初期还是行政片区。不仅仅是按照地理区位划分。在七大区域划分时,每个区域都设立了自己的中心城市,如东北大区的中心城市沈阳、华中大区的武汉,西南大区的成都。西北大区的中心城市就是西安。陕西划入西北区域就是因为西安!
整个西北地区的特点就是面积广大、干旱缺水、荒漠广布、风沙较多、生态脆弱、人口稀少、资源丰富、开发难度较大、国际边境线漫长、利于边境贸易等。整个西北地区占西部总面积的57.7%,占全国陆地面积的31.7%;人口约1亿,为全国的7.3%,站在人口的角度上,加入把陕西去掉,西北广袤土地仅有6000万人。面积确并未小多少。西北地区的中心城市就只能从兰州、西宁、银川、乌鲁木齐之中进行选择了。无论是建国初期,还是现在,这几个城市都和西安差距巨大。排名最高的乌鲁木齐全国只能排在70位。这还是近些年来快速发展后的排名,建国初期,甚至不能进入百强城市。因此,广袤的西北地区,需要一个大型的中心城市来作为西北大区的中心。距离西北几省区的陕西西安无疑最为合适。因此,因为西北需要西安,所以陕西被划入西北地区。诸多冠名西北的机构大学等都设立在西安。
以陕西省本省来说,位置居中,和中部诸省均相邻。陕北地区和甘肃、宁夏等风俗、地貌等比较接近,划入西北还说的过去。但关中、陕南则和西北地区大为迥异。无论是地理、气候、文化、风俗都不同。关中历来是传统中华大一统民族的都城所在,和东面的河洛地区一起是中华文明的精华所在。应归入中原地区。陕南则是典型南方湿润气候,和四川盆地极为相似,应该属巴蜀文化。关中、陕南都和西北地区大相径庭。
因此,陕西划入西北的根本原因就是西北需要西安来带动!
▍陕西为什么属于西北?
陕西被划入西北地区,是从我国的历史、人口、行政管理和经济建设四方面来分析、划定的。
首先,中华民族的文明渊源起源于中原地区,陕西正好位于其中心地带,无论是华胥、还是伏羲和女娲或是后来的轩辕黄帝都曾在这片土地上传递文明。自秦始皇起直到宋末才开始东移。
其次,随着海洋文化进入我国的政治中心开始东移进入元朝西藏地区正式进入我国版图,更是在清朝时期新疆才正式纳入我国领土,中国版图的扩大陕西省逐渐位于我国的西北部,这种地理位置上的认知也随着历史沉淀让国人们自然而然的将陕西认作是西北地区。
再次,从人口密度的角度考虑,在这一点上,不仅我国,几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在区域划定时都会从人口密度上加以考虑。西北地区,乃至西部各省中,除四川、陕西两省外,几乎都是属于面积很大但人口不是很多的省份。
最后,权威机构为我国的人口分布划了一道分界线,从位于我国最东北部的城市"黑河"直线贯穿到我国最西南的城市"腾冲",因为其首尾两城市分别是黑河和腾冲,所以该线也被叫做"黑河—腾冲线",东部地区面积占全国40%,人口占到了96%,西部地区仅占到4%左右。
综上,从行政管理的角度上考虑,之所以将陕西纳入西北地区也是为了带动经济建设而西北地区也确实需要这么一个极具影响力的中心城市来带动整个地区的发展。
▍陕西为什么属于西北?
事实上全国各地区按照行政、地理、经济、军事、交通所划分的区域均不相同。目前我国按行政区划分为河北省、山西省、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海南省、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台湾省、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重庆市、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34个省级行政区。
与此同时我国领土又可以按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这样的地理方位划分为七大地理区。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华东地区包括山东、江苏、上海、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台湾;华中地区包括河南、湖北、湖南;华南地区包括广东、海南、广西、香港、澳门;西南地区包括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西北地区包括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
这样的划分方式尽管是依据于地理原则,但也并非是单纯以地理因素作为划分的唯一依据,事实上这种划分方式也考虑到了政治、经济以及人文历史等多方面因素。如果我们摊开一张中国地图就会发现划入西北地区的陕西省其实是处于中部地区的:作为中国地理南北分界线的秦岭就位于陕西,也就是说陕西恰好就处于南方和北方的交界地带。事实上陕西本身就可以划分为陕北、关中、陕南三个不同的地理单元:位于秦岭以北的关中和陕北大部属于北方地区,位于秦岭以南的陕南则属于南方地区。
在我们的中学地理教科书中将我国划分为北方、南方、西北、青藏四大自然地理区域:处于我国自然地理第一阶梯的青藏高原属于青藏区;位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西、以被的历史上传统的游牧地区属于西北区;剩下的中国领土中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地区属于北方区;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地区属于南方区。如果在这样的划分标准下陕西只有长城以北的边缘地带属于西北地区,秦岭以南的陕南地区属于南方地区,而关中和陕北的绝大部分地区都属于北方地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原点(大地基准点)就确定在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永乐镇北流村,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也设在陕西省西安市。什么是大地原点呢?为什么要设大地原点呢?这是因为要建立统一的国家坐标系就需要确定一个点作为起算点。这个点需要设在国家大地网中一个比较适中的位置。这里要强调的是这个点需要在国土范围内比较适中的位置,但不代表这个点就是中国的国土地理中心点。因为大地原点的确立还需要考察地形、地质、天文、重力、大地构造等多种因素。
大地原点只是国土中部区域中最适合作为测量基准点的,但并不一定与国土的地理几何中心完全对应。当初在设立大地原点的过程中曾考察过武汉、郑州、兰州、西安等多个地区,也就是说中部区域的主要城市当年几乎都被考察过。至于授时中心设在西安是因为西安位于中国五大时区最中间的东七区,所以从这里发出的时间都起到东西兼顾的效果。现在网上一些文章把大地原点、授时中心与国土地理几何中心等同起来的观点其实是错误的。
事实上迄今为止国家测绘部门从未在公开的官方层面公布过国土地理中心。之所以不公布是考虑到目前我国陆地和海洋边界划界工作尚未完全结束。在这种形势下一旦中心确定了,那么我们在与其他国家发生领土争议时再要主张权利可能就会处于被动地位。尽管目前国家测绘部门并没公布过国土地理中心,但位于国土中部的一个大致区域还是可以框定的。大地原点、授时中心虽不能等同于国土地理中心点,但的确是在中部区域内确定的,所以陕西位于我国国土的中部区域这点是可以确定的。
当然就像上文提到的湖北武汉、河南郑州、甘肃兰州等地和陕西一样也位于中部区域之内。既然陕西位于中部区域,那么为什么要划入西北地区呢?上文提到青藏、西北、北方、南方四大地理分区以及大地原点、授时中心的确立更多依据的是自然地理。陕西被划入西北则并非单纯依据自然地理的划分,而是充分考虑到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原因而导致的结果。在我们今天的国土上陕西的确位于中部区域,然而中国的领土并不是一天形成的。
夏、商、周三个早期王朝的疆域主要集中在长江黄河中下游冲击平原。秦始皇通过南征百越把版图扩张到岭南珠江流域。汉代设西域都护府标志着新疆地区被纳入中华版图。从元代起台湾和西藏也被纳入中华版图。上古时期陕西绝大部分地区属于雍州,是当时天下九州之中位于最西北部的。西周时期镐京(今西安)一度成为国都,平王东迁以后中原诸侯就一直称如今陕西所在的雍州之地为西陲。居于雍州的秦国远离诸侯列国、与戎狄部落杂居。
春秋战国时期秦与楚被其他诸侯视为西戎、南蛮。长期不被中原诸侯认同的秦国被排斥在会盟体系之外。秦国自己也以崤山函谷为界而称东部诸候为山东六国。由此可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陕西的"西"已开始固化定格。战国时代后期位于西北的秦国在无西顾之忧的前提下对内变法图强、对外东出扩张,从而最终得以横扫六国一统天下。在秦朝的版图中陕西绝对是位于西北的,然而随着汉代设立西域都护府之后陕西在中华版图中的位置实际上已由西北转移到了中部。
可西域地区毕竟是一块新得到的有待于开发建设的全新疆土,所以当时生活在中原内地的人在潜意识深处还是习惯性地认为雍州秦地就是位于西北的。况且那个年代的地图测绘技术和信息传播也远远达不到我们今天这种程度。以雍州秦地为西北这种观念就在这种情况下一直被习惯性保留了下来。汉代设西域都护府、开拓丝绸之路以后西安就成为了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汉唐时期许多来自西域、波斯、印度、欧洲等地的生活习俗通过丝绸之路传入并扎根于陕西大地。
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陕西与甘肃、青海、新疆等西北省区文化脉络上紧密相连的现象。陕西与甘肃本来就是昔日的秦国故地,如今陕西与甘肃、青海、新疆等西北省区在饮食、服装等各种风俗习惯上也相对较为接近。因此在国人的传统认知中陕西就是位于西北的。直到晚清民国时期随着近代测绘技术的发展以及报纸等近代媒体的出现才使越来越多的国人对国土分布情况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当然这种认识还是局限于当时的知识文化阶层,因为那个年代底层民众中还有大量的人是不识字的。
不过那个年代的底层民众估计可能也不关心地理分区这样的事,所以国土的地理划分工作实际上就是由知识文化阶层进行的。既然他们已知道陕西在地理上早已不再位于西北,那么为何仍要将陕西划入西北地区呢?这主要是因为位于内陆的西北地区的发展是相对滞后的,事实上唯一能带动其发展的就是在地理上相对邻近的陕西。汉唐时期的长安(今西安)作为帝国的都城、丝路的起点曾出现过万国来朝的盛世景象。在宋代以前长安所在的关中地区和洛阳所在的伊洛地区是中国经济的双核心。
安史之乱以后中国经济重心转移到了江南地区,政治中心则开始向东北方向转移。元、明、清三代定都于北京导致国家向心力朝东部偏移。从这时的政治经济角度来讲西北地区缺乏能撑起门面的中心城市,将西安所在的陕西划归西北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带动西北的作用。在自然地理上位于国土中部的陕西就这样出于历史、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原因被划归西北。解放战争期间以及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中央通过军事占领的办法全面掌管新占领区的党政军民大权。
为此一度在新占领的原国统区内实行过大区制。当时在全国各省之上又设了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北、西南等六大行政区,实行党政军一体化管理的制度。中央在设立六大行政区时既充分考虑了历史上各地区之间的联系,也考虑到了当时仍需要与国民党残部、土匪武装作战的军事需要。1950年1月作为西北地区最高行政机关的西北军政委员会成立。委员会驻地在西安市,下辖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五省区以及直辖市西安(西安于1947年升格为直辖市,1954年6月19日改为省辖市)。
随着全国形势日益趋于稳定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到来使大区制不再符合现实工作的需要,到1954年底原六大行政区被陆续撤销。我们今天的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这样的地理方位划分为七大地理区在相当程度上其实就沿袭了建国初期六大行政区的划分,只不过把原来的中南区拆分为华中和华南两大地理区。陕西也就因此被划入到西北地区,不过陕西只是在全国七大地理分区中属于西北地区,如果按经济、军事、交通等标准划分则存在多种不同的划分结果。
陕西在全国四大自然地理分区中只有长城以北的边缘地带属于西北地区,秦岭以南的陕南地区(汉中等地)属于南方地区,而关中和陕北的绝大部分地区都属于北方地区。在综合了历史、政治、经济等因素的七大行政地理区中陕西属于西北地区。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陕西属于西部地区。在全国八大经济区域划分中陕西属于黄河中游经济区。在按军事原则划分的全国五大战区中陕西属于中部战区。如果按气象播报习惯来讲陕西又属于“西北地区东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