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两山对峙,烘云托月的手法是如何体现的?
▍《红楼梦》里两山对峙,烘云托月的手法是如何体现的?
两山对峙:指两山相对耸立,也有对抗、抗衡之意。有点类似我们现在讲的对比,只是两山对峙的对象更加明确,同时应该都是很优秀的对象,对比的意味也更强。
烘云托月:原指绘画时以渲染云彩来衬托月亮。后比喻从侧面点染以烘托所描绘的事物的写作手法。跟我们现在说的衬托比较类似。
下面我们先来说一下两山对峙:
《红楼梦》书中两大女主的描写的时候就采用了的两山对峙的写作,经常会把两个人放在一起描述。比如第五回,写“不想如今来来了一个薛宝钗。年岁虽不大,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必黛玉孤高自许,目下无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在这里作者就通过两山对峙的手法,把两者的容貌和性格进行了对比,单独描写一个总是难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一对比立马就生动起来了。
林黛玉
薛宝钗
连两人的判词都在一首诗里:“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既是钗黛合一,又是两山对峙。
警幻仙子之妹的容貌描写:“其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这里依然是两山对峙,同时也采用了烘云托月的手法,通过宝钗黛玉的美貌来衬托警幻仙子之妹的美貌。
秦可卿
宝玉续写南华经时,写道“戕宝钗之仙姿,灰黛玉之灵巧”又是两人并提,双峰对峙。
第二十七回,回目“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则直接在回目之中,以两人并提,也是两山对峙的手法。
第六十五回,兴儿给尤二姐介绍荣国府的人物时,写道“一个是咱们姑太太的女儿,姓林,小名叫什么黛玉,面庞身段和三姨不差什么,一肚子文章,只是一身多病,这样的天,还穿夹的,出来风儿一吹就倒了。我们这起没王法的嘴都悄悄地叫他‘多病西施’;还有一位姨太太的女儿,姓薛,叫什么宝钗,竟是雪堆出来的”。这里依然是薛林并提,提起这个,一定不能放下那个,也是典型的两山对峙的手法。同时也采用了 烘云托月的手法,通过薛宝钗和林黛玉两人烘托了尤三姐的漂亮。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烘云托月在文中体现的有哪些?在刘姥姥两进荣国府时,多次采用烘云托月的手法表现贾府富丽堂皇。
比如第六回初进荣国府之时,才进来凤姐的堂屋之间“满屋中之物都耀眼争光的,使人头悬目眩”,借刘姥姥之眼来观察凤姐堂屋之陈设,烘托其富丽堂皇。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刘姥姥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大有似乎打箩柜筛面的一般,不免东瞧西望。忽见堂屋中柱子上又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一个秤砣般一物,却不住地乱幌”这里借刘姥姥之眼描写西洋钟,突出当时贾府也有西洋之物,可知富贵之极。
刘姥姥
第四十回,写道“我们乡下人到了年下,都上城来买画儿贴。时常闲了,大家都这么说,怎么得也到画儿上去逛逛。想着那个画儿也不过是假的,那里有这个真地方呢。谁知我今儿进这园里一瞧,竟比那画儿还强十倍”。这就是从刘姥姥的眼中看大观园,从而烘托大观园的富丽堂皇。
刘姥姥
后面又通过刘姥姥的眼睛,赞扬了林黛玉所住潇湘馆的装潢像书房一样的雅致;刘姥姥喝醉酒后,又通过她胡乱闯进怡红院所闻所见,烘托出怡红院装设的华丽精致。
两山对峙、烘云托月的表现手法听起来十分的高明,但实际是简单说就是对比和衬托,这些手法在文中随处可见,但是妙在作者用的不着痕迹,真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
------------------
推荐阅读:
孩子五年级了,我一看她的作业就跟我大呼小叫的,是不是都这样?
上一篇:免疫型血小板减少吃什么好?
下一篇: 担任过国家副总理的开国将帅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