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康熙不直接灭了沙皇俄国?
▍为何康熙不直接灭了沙皇俄国?
然后被沙皇俄国狂暴轰入北京。
当时的清朝还真打不过欧洲列强。
▍为何康熙不直接灭了沙皇俄国?
为何康熙帝不直接灭了沙皇俄国?您这脑洞开得,那是相当的大呀!清圣祖玄烨在那边也深表不服:“瞅你这话说的,我咋不直接灭了那帮瘪犊子?我也想啊,这不人老家离咱东北这旮太远了嘛,一万多里地呢、咱这手也得够得着啊……”
清军为何能在雅克萨大败沙俄军队
当初在雅克萨,清军为何能够大败沙俄军队?并不是年清军的武器装备比沙俄更加先进,也不是因为清军的战略、战术比沙俄更加成熟,最主要还是因为雅克萨远离沙俄的“大本营”——欧洲部分,却与清王朝的“龙兴之地”东北那旮近在咫尺!与清王朝权力中心北京的距离也比与沙皇俄国权力中心圣彼得堡的距离近得多。原因其实不难理解,雅克萨与圣彼得堡和沙皇俄国的欧洲部分不仅相隔万里,而且雅克萨的背后就是著名的西伯利亚大荒原!中的俄开战之后,后勤补给成了彼时驻雅克萨的沙俄军队最为头疼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对于近乎本土作战的清军而言,压力要小太多太多。
再说简单一些,清军如果一战不下,大可以和沙俄的军队在雅克萨打持久战,但沙俄不行。且不说远隔万里、沙俄无法及时增援;即便沙俄的援军能够及时赶到,后勤补给也是一个几乎无法解决的问题!茫茫西伯利亚大荒原,彼时可没有后来号称“苏联大动脉”的西伯利亚大铁路,后勤补给如何运输?换言之,只要沙俄在雅克萨的军队在与清军的对阵中打败了,他们就不得不坐下来议和!否则,即便清军不把这群人全部歼灭,他们也得被活活困死、饿死……
康熙帝为何不乘胜追击、灭掉沙皇俄国
因为距离遥远、与欧洲又隔着西伯利亚大荒原,沙俄军队在雅克萨兵败之后不得不老老实实坐下来与清王朝议和、谈判。可是,反过来呢?茫茫西伯利亚大荒原同样是清军无法逾越的天然屏障!清军在武器装备和战略、战术上本就不占什么优势,再劳师动众、不远万里跑到人家欧洲去。怎么的,康熙帝还真拿自己当铁木真啦?入关之后,长期生活在中原的繁华和纸醉金迷之中的清军,早已没有了当年女真铁骑的雄风,就更别说是像蒙古人当年那样大举西征了。虽然康熙年间的八旗和绿营还没有像后来那样彻底地“自废武功”,但也已经经不起这样无辎重保障的长途行军和作战了。还没有走到圣彼得堡,恐怕清军就全都给活活累死、饿死了……更何况,随着彼得一世在俄国大力推行资本主义改良,彼时沙皇俄国的综合国力早已今非昔比,再加之火器精良,真要是摆开阵势对打,清军恐怕还真未必能占到什么便宜。乘胜追击、灭掉沙皇俄国,恐怕彼时的清王朝和康熙帝还没有这个能力。
中俄为何在短暂交火之后便停战议和了
雅克萨之战后,中俄两国之所以迅速达成和议,个人认为主要还是两国的战略重心的不同以及相互之间的不了解。沙俄彼时的战略重心在欧洲,加之彼得一世改革损害到了既得利益集团的一些切身利益,彼时沙俄国内其实也没有那么稳固。彼得一世并不想把大把时间、精力和人力、物力、财力用在与清军争夺西伯利亚大荒原上。同样,清王朝自从入关之后,战略重心便由东北逐渐南移了。如果东北不是清王朝的“龙兴之地”,说实在的,康熙帝或许对雅克萨也没有太大兴趣……既然大家都觉得这块儿地方是“鸡肋”,那就好谈多了,你让一步、我退一步,这和议便达成了。试想,如果雅克萨就在北京或者圣彼得堡郊区,康熙帝和彼得一世还会那么淡定吗?恐怕很难!
除此之外,沙皇俄国与清王朝相互之间的不了解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虽然中俄之间的跨国贸易一直存在,但对于彼此的高层、尤其是中枢决策层,双方都不甚了解。换言之,清王朝到底实力如何,彼得一世心中没有底;沙皇俄国到底实力如何,康熙帝心中也同样没有底……说白了,这其实就是一场连蒙带骗、相互试探的“火力侦察”而已!彼得一世仗着刚刚积攒起来的丰厚家底,派出一支军队试探清王朝的虚实,看看这个老邻居是“软柿子”还是“钢铁公司”、以决定下一步还要不要再继续东进南下。而康熙帝也是想借在雅克萨与沙俄开战、摸一摸沙俄到底有几斤几两,两相压根儿就没掐到一块儿去!无论是康熙帝、还是彼得一世,彼时都没打算真的摆开架势大干一场。
雅克萨一战,沙俄大败。本就对清王朝不甚了解的彼得一世理所当然地认为:清王朝还是强大的,沙皇俄国短期内吞并清王朝几乎是不可能的,倒不如坐下来谈判议和、捞点儿实惠,来日方长嘛。事实也的确如此,即便是已经落魄的晚清,列强们不也没有谁能一口吞下去吗?最终,列强们不得不转变策略,“以华治华”、利用清政府谋求在中国的政治、经济利益。而彼时的清王朝内部也并未完全稳定,康熙帝更加不想与沙俄陷入长期对耗,急于从东北抽身。既然彼得一世愿意议和,那还打什么?彼时大多数清朝人能够看到的沙皇俄国,也不过就是西伯利亚的那片大荒原罢了,要来干什么?放牧不能放牧、种粮不能种粮……于是乎,神奇的一幕出现了,彼时东西方的两个“超级大国”之间,仅仅干了几场小仗之后便轻而易举地达成了和议,而且相互之间还给足了对方面子……
综上所述,在雅克萨大败沙俄军队之后,并不是康熙帝不想乘胜追击、灭掉沙皇俄国,而是根本做不到。而且,背靠西伯利亚大荒原的雅克萨对于彼时的清王朝而言,也的确没有太大用处。如果不是靠近清王朝的“龙兴之地”,康熙帝会不会去打这场仗恐怕都且要两说了。彼时,无论清王朝、还是沙皇俄国,战略重心都不在雅克萨及其附近的西伯利亚大荒原。之所以开战,更多地还是相互试探性的“火力侦察”。既然谁也占不到大便宜,倒不如索性坐下来议和,心平气和地解决问题。于是乎,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了……最后顺带说一说,清王朝与沙皇俄国的这场仗虽然是在雅克萨打的,但双方议和和签署和约的地方却是在附近的另外一个地方——尼布楚。所以,中俄当年签署的并不是“《雅克萨条约》”,而是《尼布楚条约》。
▍为何康熙不直接灭了沙皇俄国?
(康熙剧照)
看到这样的问话,我笑了,估计躺在坑里的康熙也笑了,而泉下的彼得大帝可能已经皱起了眉头。
康熙所在的时期是清朝的最鼎盛时期,而同一时期的沙俄,也在彼得大帝的掌控下,纵横驰骋。
不过,康熙在位时的清朝,可是和沙俄打了一仗的,那就是雅克萨之战。结果是,大清教会了罗刹国(俄国)如何“做人”,并且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那有人就不解了,为什么不一鼓作气,北上把沙皇俄国灭了,横跨欧亚大陆,创建不朽的功业呢?如此不好吗?
(一)俄国的中心在圣彼得堡,太远。
俄国当时的中心,在十八世纪初,已经迁到了圣彼得堡,这距离波罗的海很近,距离大清太远,有一万二千多里地,光是骑兵天天急行军,就得至少两个月以上的时间,打仗怎么可能一直急行军呢?一定是打打停停。所以说,这距离有点夸张,风险太大。
如此情况下,派出去的人少了,会被俄国人包了饺子。派出去的人多了,大清很有可能被灭国。
想一想,大清入关的时候,也就100来万人,国内局势还不稳定,派出大队人马征战苦寒之地,不说消耗的物资和钱粮甚多,而且很有可能造成国内的各个起义,就像穷兵黩武的隋朝,三年连征高句丽,成了灭国的导火索。
如此一来,征战在外的结果怎么样不好说,但女真在华夏的根基肯定会被动摇了,这是康熙等人最不愿意看到的。
(二)女真族回头北上,不符合他们的目的。
(西伯利亚的冬天)
北方的游牧民族,蒙古也好,女真也罢,南下侵略的目的就是为了逃离苦寒之地,享受人间富贵,看尽华夏风光,尝遍中华美食。
现在,这一切都已经得到了,女真怎么会愿意北上过曾经的苦日子?
这就像一个穷人,靠出众的“武力”,在城里打拼出了自己的事业,房子大,老婆漂亮,孩子可爱。此时,你让他会老家农村,种些农作物,养些牛羊,就算地不少,就算牛羊也不少,这人也 是大概率不会回去了。因为城市带来的享受,带来的便利,是农村不能比的。
当时的大清女真,大多也就是相同的心境。
因此,不是康熙不去,是看不上北边的苦寒之地,不愿意折腾。
(三)元朝蒙古人的教训,清朝看得很清楚。
当一个国家强盛的时候,武器先进,战术优秀,攻克别国容易。但是,占领后,那是要管理的,管理起来并不容易。
蒙古人就是一个例子,靠着圆月弯刀,良马弓箭,一路西征,所向披靡,占据城池无数。这是一个嗜土成性的民族,喜欢霸占地方,但是占了,不见得就能完全的控制。
蒙古人鼎盛之时,横跨欧亚大陆,旗下除了蒙元外,还有四大汗国,风头一时无两,乌克兰俄罗斯等都是旗下的区域。一个大蒙古,震惊了世界。但又能怎样?
元朝历经九十多年,就已经挂了。其它汗国也没有走远,最负盛名的金帐汗国,也就是二百多年轰然倒地。
一切说明,地盘大,不代表国力强。就像如今的美国和俄罗斯比,完全就是两个层次的国家。而俄罗斯的国土面积就是美国的两倍左右,那又能如何?论对世界的控制力,美国强得太多。
不说美国,俄罗斯和我国相比,除了军事实力更强,还有更强的没有?没有。
无疑,康熙是看见了元朝的覆灭,也看见了蒙古的失败,占有太多,如果不能控制,一切白搭。
所以,去耗尽心血,占据北方更多的苦寒之地,不符合康熙和女真族的愿望。
话又说过来,如果当时的老康熙知道有一个东西叫“石油”,还有一种东西叫“矿石”,那么,不说俄罗斯全境了,至少西伯利亚一定会被康熙带人打下来,把俄罗斯拦腰砍断,这,大清当时是大概率能做到的。
(西伯利亚的夏天)
综合说来,康熙时期,不直接北上灭了俄国,有三个原因:一是俄罗斯都城太远,不容易灭,搞不好把自己搞没了。二是女真几代人的梦想就是南下,既然南下成功,又怎么会北上再去争夺苦寒之地呢?三是有前车之鉴,占得多,未必就是好事,管不过来一样坏菜。
▍为何康熙不直接灭了沙皇俄国?
清朝与沙俄的第一次交锋,俄国人更加狡猾,军队战斗力更加强悍
综观清朝三百年,有一件可悲的事实,就是从来没有一次赢过沙俄。一代圣主康熙大帝在位期间,曾与沙俄发生过第一次正面交锋,也就是著名得“雅克萨”之战。
当时,两千多清军围困百十号人的雅克萨小城,在敌方弹尽粮绝、后继无援的情形下居然久攻不下,甚至损兵折将,要知道当时的清军还是驰骋中原的满洲八旗劲旅,最终勉强算是打了个平手,可见沙俄军事力量之强。
两国在签订《尼布楚条约》条约时,清朝又被沙俄狠狠摆了一道。狡猾的俄国人欺负清方谈判代表对尼布楚一带地理名词不了解,在画定边界时故意多吃多占,让清朝生索的部分领土又被无形中划走。
康熙的战略意图不在北方
满人是女真族的后裔,发源于东北白山黑水之间,日常生产生活条件本身就十分艰苦,入主中原是他们几代人的梦想。向北,则是遥远的西伯利亚,更是荒无人烟、未经开发的苦寒之地,对满清统治者缺乏吸引力。
此外,欲要想灭亡沙俄,清军就要经过长途跋涉,跨过数千公里的西伯利亚,边际成本太高。更何况,康熙登基主政后,其主持的撤三藩、收台湾、平葛尔丹,每一件事都倾全国之力,已经无暇他顾。
康熙和彼得大帝相比
与清朝同时期的沙俄君主,是著名的彼得大帝。其在位期间,多次到西欧学习先进社会、经济、文化制度,并在沙俄推行一系列改革,通过办学校、开邮局、修铁路,成功将沙俄从一个落后的农奴制国家向资本主义国家转变。
沙俄强大之后,彼得大帝为了谋取在大西洋的出海口,又发动了对西欧国家的侵略,并打败芬兰等北欧强国,取得波罗的海出海口。
而康熙虽然加强了国家统一,巩固了中央集权,但对内大兴文字狱,外却采取闭关锁国政策,让中国加速落后于世界。论实力,清朝与当时的沙俄还不在一个档次,彼得大帝更胜一筹。
结语
康熙在位期间没有发起对沙俄的进攻,主观上是将精力都放在巩固中原政权上,客观上还是实力不允许,所以我们要庆幸康熙没有北上征俄,不然《北京条约》、《瑷珲条约》等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很可能就要提前一百年签订了。
▍为何康熙不直接灭了沙皇俄国?
无他,力不从心尔。
虽然清朝取得了两次雅克萨之战的胜利,并迫使沙俄和清朝在1689年签订了《尼布楚条约》,确立了清朝对外兴安岭以南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东北地区的主权,但当时的情况,能够做到的极限也就是这样了。
作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帝王,康熙皇帝也是名副其实的雄才大略,尤其是在开疆拓土方面,是清朝疆域的重要奠定者。而清朝又是今日我国领土的重要奠基者,所以康熙皇帝在开疆拓土方面的历史贡献居功至伟。
不过,即便如此,也不意味着康熙皇帝能有通天之能,特别是借助雅克萨之战彻底灭掉沙皇俄国。
虽然两次雅克萨之战后,清朝兵强马壮,沙俄则是一败涂地。但我们需要明白的一个事实就是:
沙俄是名副其实的欧洲国家,统治中心距离清朝十万八千里,而且经过3个多世纪的发展,沙俄俨然已经是名副其实的东欧强国。雅克萨之战之所以失败,根本原因在于这些这些孤军深入的克萨克,不过是和沙皇有协议的雇佣兵罢了,他们即便有战斗力,也必然因为孤军深入和势单力薄而被清朝大军击败。
而清朝在巨大的优势面前,之所以不快刀斩乱麻而是围困长达九个月,迫使沙俄和清朝谈判并签订边界条约,根本原因在于,此时的清朝虽然是渔猎民族出身,并且和漠南蒙古结成了联盟,但不具备13世纪蒙古西征这样的能量。
即便能成功,也必然和雅克萨之战中被击败的哥萨克一样被沙俄以逸待劳。
当时的清朝,虽然平定了江南,粉碎了三藩叛乱,收复了宝岛,但在关乎清朝国运的蒙古问题上却步履迟缓。1635年征服漠南蒙古后,虽然漠北和漠西蒙古也对清朝这个蒙古共主行“九白之贡”,但由于沙俄的存在,蒙古各部有了摇摆甚至反清的条件,尤其是漠西蒙古中的准噶尔部,在和沙俄取得和解后,便和沙俄勾结在一起,成为清朝西北方向的心腹大患,毕竟自古以来,中原王朝的威胁基本来自北方。
而除了清朝力不从心的因素,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相比于寒冷到人迹罕至的西伯利亚,虽然干旱但纬度适中的蒙古则更合清朝的胃口,毕竟小农经济支撑下的清王朝,天生对西伯利亚无感。
所以清朝对沙俄的目标,就是尽快划界,争取沙俄在蒙古问题上的中立,哪怕做出让步也可以。所以清朝在取得雅克萨之战的胜利后,依然让出了尼布楚周边地区,雍正时期和沙俄签订《恰克图条约》更是将贝加尔湖以南数十万平方公里土地拱手相让。
但清朝却基本保住了东起外兴安岭,西到萨彦岭这一东亚和西伯利亚的分水岭,占据了东亚面向西伯利亚的制高点。
而当沙俄中立,至少是表面中立,清朝才终于腾出手来解决蒙古问题,尤其是准噶尔汗国问题。于是经过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代帝王前后70年的努力,清朝终于彻底消灭准噶尔汗国,统一天山南北,取得了蒙古问题的最终胜利。
所以,康熙没有能力,更没有动力去消灭沙皇俄国,因为作为东亚帝国,蒙古才是清朝的目标。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
推荐阅读:
我们网上买的月季花,收到货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是要马上换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