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说明下是"快思考"好还是"慢思考"好?
▍举例说明下是"快思考"好还是"慢思考"好?
谢邀!
注意到此问题下面有了逾100个(其中不乏不错的)答复了,恰好从前天开始,借用在得到上由听书团队陈章鱼对《思考,快与慢(2022版)》一书的解读中的部分内容,来回应几个和“怎样避免错误思维,提高决策的准确率?”等相关的问题。
在回应《你有什么读后感可以分享?( https://www.toutiao.com/answer/7134650089661956366 )》最后谈到,一般情况下,我们大脑的这种分工没什么问题,它能帮我们高效处理各种事情。我们调动慢系统,用理性来思考的时候需要调动更多大脑资源,所以我们更少调用它,这能为我们节省能量。但这种分工也有个潜在的问题,我们可能根本意识不到,就是快系统运行得太快,它往往会抢在慢系统之前就给出了答案。
这儿接着谈。
就像有个笑话,一个求职者去公司面试,面试官问你有什么特长吗?求职者说,我心算特别快。面试官说,那你算一下37乘以25等于多少?求职者脱口而出,等于900。面试官按了按计算器,说你这算得不对啊。求职者说,你别管对不对,你就说我算得快不快?
哪怕是接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也很容易因为快系统而犯错。书中就有一道测试题:一个球拍和一个球总共价值1.1元,球拍比球贵1元,问,球价值多少钱?你很可能脱口而出,球价值0.1元。
其实稍微慢下来算算看,你就会发现,球拍应该价值1.05元,球价值0.05元。答错了没关系,就算是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普林斯顿大学的高材生,也有50%以上给出了错误答案。
遇到问题快系统马上给出答案,这个答案没有经过慢系统深思熟虑,结果出现错误。这个过程,就是我们说的非理性思维。卡尼曼总结了9种常见的非理性思维,我把这9种错误做成了一张清单放在文稿中,你可以把它当作一张自查清单,时常对照一下,看看自己在日常的思维中,会不会出现这样的错误。
附:非理性思维自查清单
- 典型性偏差:过度关注典型事件,忽略背后的概率。比如,看到地铁上一个读哲学书的人,你更愿意相信他是博士还是高中学历?事实上,博士的人数远低于高中学历的人;
- 可得性偏差:一件事情更容易被看到,人们就认为这件事更容易发生。比如飞机失事的概率低于汽车的事故,但是因为新闻报道,人们更愿意相信飞机更不安全;
- 因果性偏差:对事物进行强行因果解释;
- 小数定律:用很少的样本来进行评估;
- 效用层叠:当大家都在谈论一件事时,我们会高估这件事的重要性;
- 光环效应:人们先入为主接受了一些信息后,这些信息就会影响对事物的整体判断。比如,“小明聪明、懒惰”和“小明懒惰、聪明”,我们对小明的印象就会有差别;
- 锚定效应:评估某一个未知事物之前,哪怕是无关的数字,也会影响我们的判断;
- 框架效应:同一个问题的不同描述,会导致你作出完全不同的决策判断。比如“屡战屡败”和“屡败屡战”;
- 禀赋效应:是指当你拥有某个物品之后,你就会觉得它价值更大。
咱们来总结一下人类作判断和决策的思考机制。卡尼曼将人类的思考模式分成两个系统:快系统和慢系统。快系统更倾向用使用直觉判断,慢系统更倾向用理性思考。每个人的思考过程,其实都是快系统和慢系统合作的结果。
因为慢系统工作时会占用大量的注意力,而且早期人类的生存环境,对速度的需求更高,我们进化出了一套特殊的思考机制,平时让慢系统处于待机状态,先把工作交给快系统处理,快系统遇到麻烦,再把难题交给慢系统解决。
但是,如果快系统运行得太快,遇到问题抢在慢系统之前马上给出答案,这个答案没有经过慢系统深思熟虑,结果出现错误。这个过程,就是我们说的非理性思维。
卡尼曼在书中给了我们一个提醒:我们在审视自己时,往往更容易看到自己的慢系统。我们会认为自己头脑清醒,富有逻辑,擅长抉择,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和该做什么。实际上,大多数时候,都是快系统在主导我们的大脑。意识到这一点,其实你就已经比其他人清醒一些了。
今天先谈到这儿,将在回复《为什么有人说智商高的反应慢,智商低的反应反而快?》中再接着谈。再将昨天的#思进每日美股点评#中的部分内容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08月22日:首先要说的是,标普500指数已从6月中旬的低点大幅反弹,部分原因是通胀见顶的迹象使市场判断美联储将放缓加息步伐,甚至在明年转向鸽派。但是,这一假设在过去几天受到多位美联储官员的联袂批驳,他们似乎正在齐心协力消除市场关于美联储即将转变鹰派立场的说法。
鲍威尔将在美东时间周五上午10点在杰克逊霍尔发表演讲。估计他这次的讲话立场可能会比他在7月27日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更加鹰派。在那次会议上,当时鲍威尔说联邦基金利率已经回到中性水平。
目前,美股市场对于一系列货币因素、技术因素和季节性因素开始警惕。投资者更意识到,美联储正在加速缩减资产负债表。量化紧缩将于下个月进入高潮,这将加大受益于充足流动性的高风险资产的压力。
同时,由于能源价格飙升引发对欧洲经济的担忧,使欧元降至与美元平价,美元指数回到20年来的最高水平。强势美元通常会导致美股疲软,因为美元升值会降低美国跨国公司以美元计价的海外收入。此外,通常美国股市在9月份本来就表现欠佳。
再提三点:
1、英伟达、AMD、高通、意法半导体等芯片股普遍下跌。据报道,亚洲基金二季度大举减持芯片股;
2、新东方股价走高。该公司向离职员工启动“归巢”行动,加码直播业务;京东PLUS会员人数据称已突破3000万;
3、其他市场面,纽约商品交易所12月交割的黄金期货价格跌破1750,报收于每盎司1748.40美元。
最后,再次警示,目前,市场背离得非常厉害,预示着美股的下次调整将很惨烈(如大空头已经清空仓位、高盛多头也开始“翻空”)……点到为止吧。
再顺便打个小广告,财经科普漫画《漫画生活中的货币》和《漫画生活中的投资》、和我策划、和粮食问题专家冰清合著的《大国粮食》新鲜出炉,谢谢关注!
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更好的意见吗?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举例说明下是"快思考"好还是"慢思考"好?
快有快的好,慢有慢的好,如果愚上落水的小孩,就必须刻不容缓果断出手。
如果初见一种高科技新产品,表面广告宣传的功效又很适合自已的使用需求,如果不经亲眼看见而立马购买的话,十有八九都会受骗上当,令自已后悔,什至会被别人笑话。我就是个遇事易急燥,过份相信人的主,当是常常上,钱是时时少,劝过往君子吸取教训,把握机会,多进少出,发财享福。
▍举例说明下是"快思考"好还是"慢思考"好?
人的谋划不可有漏,有千里之堤不慎溃于蚁穴,慢思考呗。
实际中若干事,有紧密有节奏有时间限制,及刻不容缓的,快思考了。
▍举例说明下是"快思考"好还是"慢思考"好?
谢邀。这是不是逻辑学槪念,如是,不敢言。如不是,瞎说几句。快或慢思考似与情形,事件大小有关。军事,外交,政治,经济诸方面,大人物思考与百姓所思的内容不同。人的思维反应快慢还联系着记忆,记忆越多,反应越快,越正确。据做买卖的人说,商机稍纵即逝,反应及时,当机立断,高瞻远瞩,越做越大。据传说建国初,有反动记者问周总理:“中国有没有妓女院?”按我们一般人身旁所见,全国镇压了反革命,统一取缔了妓女院,肯定回答“没有”。而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答曰:“有,台湾有。”及时揭露和挫败了那个反动记者分裂台湾的图谋和陷阱。这叫快思维吧,不是凡夫俗子所能及时反应和做到的。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时苏修,美帝两个超级大国主宰世界。怎样与之作斗争,毛主席深思熟虑,提出了著名的"三个世界”的划分(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第一世界,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地的受压迫国家和民族,穷国,弱国为第三世界,在第一,第三世界之间的其它发达资夲主义国家为第二世界。)及时分清了敌友,形成了反对帝修的世界统一战线。对敌斗争是必须讲究策略才能胜利的,这个大策略是毛主席经过长期慎重的"慢思维”才提出来的。
至于我们身旁,生活中各行各业,各人的快慢思维事例,比比皆是,随处可见。天才聪明人不学就会,反应迟钝,脑袋欠灵活的人虚心学习吧。
▍举例说明下是"快思考"好还是"慢思考"好?
快思考是凭感觉,慢思考是以理性。
生活中有些东西是必须考虑方方面面周全,这就必须慢思考,例如在某一盘中日围棋对抗赛中,中方棋圣(聶卫平)在和日方的棋圣一盘棋中,为了一步棋聶棋圣考虑了足足四十分钟才落子,并最终取得了胜利。
海湾战争中,美国人做足了功课,十八般科技先进武器全出动,先进行精准的轰炸,摧毁目标,扫除障碍,最后地面进攻如入无人之境。之所以能迅速结束战争并取得胜利,都得益于准备工作做的好,即慢思考。
生活中也并不是都要慢思考,反反复复考虑来考虑去的,凭直觉就成,一见钟情是也,为什么现在的年青人天天嚷嚷着找对象难,就是慢思考惹的祸,想的事太多,其实婚姻这个东西一见钟情就成,否则错过这个村,可就没有那个店了。
当然这一见钟情的情字,也是平常的慢思考积淀下来的,对婚姻的追求,对方的条件早已胸有成竹,并非简单的一见钟情,我就在一档电视节目上看见一女士,人家从接触对方到成功结婚只有七天,七天哪,那女士说到此处,脸上顿现一副灿烂的笑容,幸福得不要不要的。让观众羡慕不已。
生活就是这样,该简单的,就不要搞复杂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