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武帝刘秀为什么将陵墓修在烂泥滩里?
▍光武帝刘秀为什么将陵墓修在烂泥滩里?
不易盗墓!
▍光武帝刘秀为什么将陵墓修在烂泥滩里?
关于刘秀,有人把他称为“位面之子”,也就是天选之子的意思,大概意思就是他能成为皇帝很大程度上得天道相助,是运气特别好的皇帝。
(刘秀像)
当然了,刘秀运气好,其实也是他努力的结果。他虽说是正儿八经的大汉皇族后裔,但到他那一代时,家庭早已破落。
不过,刘秀不甘沉沦,努力学习,在长安研学期间,立下了“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的人生大志。
后来,刘秀更是白手起家,经历了无数艰难困苦,最终建立了东汉政权。
刘秀统一天下后,对军队和吏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为百姓休养生息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并几次释放奴隶,减少赋税等。在他的治理下,很快便开创了“光武中兴”的局面。
刘秀生前由于善待开国功臣,推行仁政,深得朝臣和百姓赞誉,是历史上近乎完美的皇帝,受到了后世不少赞扬。
可是,在他刘秀去世后,他陵寝所在地的选择,却让后人颇为费解。
要知道,在封建王朝,皇帝对自己的身后之事总是特别重视,他们往往登基之初就会四处选择吉地,并大兴土木修建帝陵。
一般而言,背山面河的阳面之地,往往是帝王们的首选。按风水学来讲,这种地方开阔通便,不仅彰显他们开阔的胸襟,驾驭万物的志向,并能福荫后人,永固江山。
比如,洛阳北部的北邙山便是历代皇帝首选的上好吉地,由于它山势开阔,又面对黄河,因此是历代中原建都的皇帝们首选陵寝之地。古代一直流行“生在苏杭,死葬北邙”,意即如此。
(北邙山)
然而刘秀的皇陵,却偏偏在北邙山对面的黄河滩上,也就是传说中的“枕河蹬山”。从风水学上来看,这似乎并非吉地,对后世江山也没有好处,那么一向“有权略”的刘秀,为何会葬在这里呢?
关于这个问题,野史上有个记载,说刘秀本来是想在北邙山上修建陵墓,但太子刘庄偏偏是个反骨,他说向东,刘庄一定向西,总之处处跟他不对付。
刘秀担心就算自己在北邙山建了陵墓,刘庄也会存心捣乱,把他葬在黄河滩上,所以犹豫不决,一直没有建造陵墓。
结果这一拖就到了62岁,刘秀得了一场大病,眼看就到了弥留之际,刘庄在病榻前问他,想葬在何处?刘秀本想说北邙山,但一想到刘庄从没有依过他一件事,便改口说自己命中缺水,死后就葬在黄河中便是,说完便驾崩了。
刘庄想到多年来,总是顶撞刘秀,心里愧疚不已,不免大哭起来,并对着刘秀的遗体发誓,这次一定听从他的嘱托。
随后刘庄召集天下能工巧匠,打造了图案精美的龙船,作为刘秀的灵柩。
待到下葬吉时,刘庄命人将灵柩抛入汹涌的黄河中。
谁知灵柩落入水中不久,汹涌的黄河水竟向北涌去,而灵柩落地之处的河床却显露了出来,紧接着又刮起一阵大风,瞬间灵柩所在的地方便高高隆起了一座陵丘,于是此处便成了刘秀的原陵所在地。
(刘庄像)
当然,这个野史不足为信。
据史书考证,刘秀在公元50年时,便开始在北邙山和黄河之间建造自己的陵墓了。
由于刘秀是个谦卑的人,他认为自己“无益于百姓,后事都照孝文皇帝制度,务必俭省。刺史、二千石长吏都不要离开自己所在的城邑,不要派官员或通过驿传邮寄唁函吊唁”,所以他在建造陵墓时,要求“所制地不过二三顷,无为山陵,陂池才令流水而已”,意思是陵寝占地不要超过二三顷,同时也不要把陵墓修得如山陵一般,只要排水畅通即可。
刘秀弥留之际,还特意交代说,随葬品只可用瓦器即可,切不要把金银铜锡等贵重器皿作为随葬品。
在刘秀的指示下,他的陵墓被修建得简朴庄严,再加上后人都知道他墓中不过是些不值钱的瓦器,因此当北邙山的帝王陵墓被疯狂盗挖时,刘秀的原陵却从没有盗墓贼光顾。
当然,除了墓室中没有什么值钱的陪葬品外,还一个原因,就是原陵处于黄河滩上,它的下面就是流沙结构,所以盗墓贼就算想下手,也不敢贸然行动。
所以,刘秀的陵墓最终“枕河蹬山”,都是他关心民间疾苦,提倡节俭的缘故。与他生前的作为是一脉相承的。
(参考史料:《后汉书》《谜案重重的王陵》)
▍光武帝刘秀为什么将陵墓修在烂泥滩里?
准确点讲,汉光武帝刘秀的陵墓建在黄河滩涂,俗称河滩,而非烂泥滩,这也是刘秀原陵三大奇观之一
这奇就奇在,多数帝王的陵寝均建在翠峦环抱、谷峰相映的环境优美之地,而刘秀的陵墓竟建在了距离黄河仅有200米的河滩,环境既不优美,而且有被黄河水淹的风险。
然而,令人称奇的是,近2000年来,原陵既没有被盗过,也没有遭到水淹,环境反而越来越优美,前来观瞻者更是络绎不绝。
据《东观汉纪》载:“建武二十六年(公元50年)四月营造原陵于临平南亭。”
也就是说,刘秀56岁的时候,将自己的陵墓地址选在了洛阳北邙山的黄河滩涂上(洛阳市北20公里处孟津县白鹤镇铁榭村),被称为原陵或汉陵,并有“枕山蹬河”之意。虽然,其上流黄河穿山越岭,奔腾咆哮,但下游河面却宽阔平缓,声息流缓,静走大海,有种听涛观云的超脱之感。
据史料记载,刘秀的目的是想利用自己“上天之子”的遗体镇压黄河水患,造福百姓。
所以,轶事传闻说的太子刘庄在刘秀临死时,阴差阳错之下才选定河滩陵址的说法,绝对是戏言传说,也更不可能只是建成占地不足2亩的简陋地宫。因为,7年前已经发生的事,又怎么可能穿越到7年后;经过7年的营建,又怎么可能只建成个简陋的地宫。
公元57年,在位33年,63岁的刘秀累死在了洛阳南宫批阅文书的龙案上。有点像现在的过劳死,实在是一个克勤克俭的好皇帝。同时,刘秀生前很注重全民修养生息,为此推行了文景之治时期的“三十税一”政策,合并400余县,大量裁减官员,“十留其一”,并大量释放奴婢,迅速实现了国家的繁荣稳定。
或许因此,后人多感其德,这才没有人盗掘刘秀的原陵,后世百姓也亲切地称原陵为“刘秀坟儿”。
不过,刘秀的原陵未曾被盗还有另一个原因。由于陵墓建在泥沙堆积的黄河滩涂,土质较为松软,在挖掘的过程中,会不断出现泥沙垮塌,河水浸入等现象。因此,相对常规的陵墓来说,盗掘原陵的难度将会成倍增加。难道刘秀还有丰富的地质知识,早已分析到了这一点?
被世人津津乐道的“苦恋柏”,则是刘秀原陵的第二大奇观
数十年前,刘秀原陵中的一棵千年古柏的树干中突然长出了一棵苦楝树,被一些有人心传为 “苦恋柏”故事。说的是刘秀为了实现 “仕宦当做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的人生目标,经过南征北战,不但超越了“仕宦当做执金吾”的目标,而且“有情人终成眷属”,与心中的珍爱阴丽华长相厮守,死后也合葬在这里。
由于苦楝树寄生在千年柏树的树干中,柏树是针叶,而苦楝树则是阔叶,两种不同树种却能融合在一起生存,可谓植物学上的一大奇观。因此,“苦恋柏”也有“千年第一回”、“千古绝恋”等美谈。
第三大奇观,则是数千古柏无法“准确清点”
刘秀原陵四周种植有数千棵古柏,被称为守卫刘秀的“御林军”。传言,由于每一棵古柏都占据一定的阵法方位,所以一直没有人能够准确清点出古柏的数量。
相传,民国时期,国民党将领汤恩伯来此瞻拜,听到这个传言后,根本不信邪,下令亲兵逐个清点,然而怎么也点不清楚。为此,汤恩伯又调来数千士兵,叫他们一人抱住一棵古柏,连续报数。但是,不知为什么,半天折腾下来,士兵们的报数不断出现混乱。
这时,汤恩伯还不死心,正要思谋对策,突然一阵狂风乱来,古柏森然,松涛摇曳,并集体向黄河方向倾斜,吓得他立即率领军队逃离。
当然了,这只是传说。其实,由于黄河滩涂土质较软,古柏被大风一吹,便出现了向黄河方向倾斜的现象。据陵园管理人员介绍,原陵的古柏树已被工作人员查清,共有1458棵。
所以,关于光武帝刘秀的陵墓修在烂泥滩里的说法,绝对是歪曲实事的传言。
图片来源网络
▍光武帝刘秀为什么将陵墓修在烂泥滩里?
古代人非常重视身后之事,丧葬在古代人的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然,作为帝王的丧葬更是与众不同,古代帝王大多拥有极其奢华的陵墓,他们希望死后也能拥有生前的奢华的生活,而且更有迷信的帝王认为一个好的风水宝地甚至可以让自己成仙得道。所以,历朝历代的皇陵大多都建在风水极佳之地。
图:北邙山风景
古语有云“生在苏杭,葬在北邙”。北邙山,可以算得上是中原地区风水极佳的位置,汉朝大多数帝陵都建于此地。但是就有这样一位皇帝,明明守着北邙山,却把自己葬在了黄河边,他就是被称为“位面之子”的汉光武帝刘秀。
刘秀是东汉的开国皇帝,他之所以被称作“位面之子”,实在是他的运气太好了,总感觉上天都在帮助他。
光武帝刘秀 | 剧照
昆阳之战,王莽几十万军队却遇上了天降陨石,几十万军队瞬间分崩瓦解,“夜有流星坠营中,昼有云如坏山,当营而陨,不及地尺而散,吏士皆厌伏”。(《后汉书》)
但是光有陨石还不够,就在刘秀准备出兵的时候忽然“会大雷风,屋瓦皆非,雨下如注,滍川盛溢,虎豹皆股战,士卒争赴,溺死者以万数,水为不流”,刘秀还没有出兵,天上就忽然狂风大作,打雷暴雨皆至,河水暴涨,飞沙走石,王莽的军队哪里见过这样恐怖的天气,一时间,人人争相践踏,还没等到刘秀出兵,就已经死伤大半。最终,自然是刘秀大获全胜,从此王莽一蹶不振。虽然有点玄幻色彩,但史书却是如此记载。
刘秀的好运气,当然不止于此,刘秀在家中排行老三,他们军队中的头领是他的大哥刘伯升,但是刘伯升风头太盛,被皇帝刘玄和绿林军头目一起设计杀死了,所以刘秀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军队的首领。后来,刘秀与刘玄分裂,自立为帝,史称汉光武帝。
汉光武帝 | 剧照
作为“位面之子”,他的好运气似乎并没有随着他的死亡而停止,刘秀在生前就指定了他死后陵墓的位置,古代皇陵大多讲究枕山臂江,以开阔雄伟的陵墓显示自己的唯我独尊。
汉朝皇帝大多选择在北邙山上修建陵寝,而且都想要建在北邙之巅,俯瞰滚滚黄河,但是,刘秀却一反常态,并没有把陵墓建在北邙山上,而是建在了黄河滩上,背靠黄河面朝北邙。
图:冬季的黄河滩
是什么原因让这位“位面之子”一反常态的选择了自己的陵墓呢?
在洛阳地区有个非常有趣的传说:刘秀的儿子刘庄是个叛逆少年,总是不听他爹的话,他爹让他往东,他就得往西,本来刘秀是想葬在北邙山上的,但是他害怕自己的儿子在他死后反其道而行之,所以故意说自己想要葬在黄河边上,但是谁知道,刘秀死后他的儿子刘庄忽然醒悟,认为自己之前顶撞父亲的行为非常不对,父亲死后这最后一桩心愿,自己一定要帮他达到,所以就按照刘秀选定的位置把他葬了下去。
但是,传说毕竟是传说,根本是毫无根据的,早在刘秀去世之前就已经选定了陵墓位置并且早在建武二十六年就已经开始修建了,刘秀的儿子刘庄也并不是什么叛逆少年,而且非常孝顺,否则他也做不了皇帝。
刘秀 | 剧照
根据专家分析,刘秀的陵寝虽然看似风水不佳,却大有来头,传说这里曾经是河图洛书的出现之处,刘秀把陵寝选在这里,也许是想沾一沾龙马和神龟的瑞气,好将来庇佑大汉子孙。
神奇的是,刘秀的陵墓虽然建在黄河边上,黄河在2000多年来数次改道,却至今安然无恙,不得不说是个奇迹!而且刘秀的陵墓四米以下全是水,据说刘秀下葬的时候就是用大铁链子栓住棺椁的四个角把刘秀葬在了水里,所以刘秀的墓葬也没有被盗墓贼光顾过,也许这也是刘秀好运气的延续吧!
▍光武帝刘秀为什么将陵墓修在烂泥滩里?
汉光武帝刘秀的原陵位于洛阳市北20公里的孟津白鹤乡,南依邙山,北临黄河,近山傍水,陵冢高大,神道宽阔,阙门巍峨,气势壮观,两侧石刻林立,碑碣參差,刘秀的墓冢位于陵园的正中,为夯土丘状,高17.83米,周长487米,西侧还有光武祠等一大批汉代建设群落。
每年清明前后,天气晴朗之时,墓园中顷刻间会有如同青烟的紫气弥漫,由东往西渐渐流动,慢慢会将整个墓园笼罩,此时原陵如同仙境一般,令人恍若隔世,此景被称为“汉陵晓烟”,确实是块风水宝地。
其实这个陵墓所在地原来可是个烂泥滩。北邙山自古以来都是风水宝地,有 许多帝王都长眠于此,因此古语有云“生在苏杭,葬在北邙”,刘秀自然也不会放过此地,一般的帝王都是选择邙山的高处作为陵寝,背山面河,表现帝王开阔的胸襟。而刘秀则完全不同,他别出心裁的将陵寝选择在靠近黄河的滩地上,成为面朝高山,背靠黄河的形式,意为头枕黄河,脚蹬邙山,这种墓葬选址非常特殊,在几千年的君王陵墓中仅此一例。
那么刘秀为何要将自己的陵寝选择在这个烂泥滩里呢?
关于刘秀为何要将陵寝建在烂泥滩里,民间有这么一个传说,刘秀原本是想在邙山的高处选择陵址的,他的太子刘庄很叛逆,处处跟自己对着干,你要他往东,他偏要往西,父子俩没少干劲,常常被儿子气得要命,就在刘秀弥留之际,他将儿子刘庄叫到身边,对他说,自己命里缺水,要把自己葬在黄河底下。刘秀是这么认为的,反正你是要和我对着干的,我如果说建在邙山上,你必然要把我葬在山下,那就糟糕了,我不如反其道而行之,故意说建在黄河底下,你自然要把我葬在山上。
但是令刘秀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儿子这一次并没有和自己作对,做儿子的想的是,自己和父亲作对了这么长时间了,如今父亲快要走了,还是迁就迁就他吧。自己弄巧成拙加上儿子的一反常态,不按规矩出牌让刘秀欲哭无泪啊,怎奈何君无戏言,话收不回来,让他更郁闷了,病情也加重了,不久就去世了。
当然了,这只是个传说,只能笑笑而已,其实刘秀生前就开始在黄河和邙山之间修筑自己的陵墓,据《东观汉记》记载“建武二十六年四月始营陵地于临平亭南”,为什么选这个地方呢,刘秀说“站在临平向北边望去,就可以看到宽广的黄河,看到黄河上的帆船”,他非常喜欢这样的环境。他坚持自己的理念“不以山为陵,陂池以裁水”,作为一代帝王,他选择这里作为陵寝自然有他的道理,他肯定也请过风水先生看过,这个地方的风水并不差,地势低洼自然有低洼的好处。刘秀一生都比较节俭,因此在修陵上也不愿意铺张浪费,他的墓葬十分的简陋,只挖了一个地宫,修建了简单的排水系统,下葬的时候陵墓不足两亩,就连他陪葬的东西都是用瓦片来代替金银珠宝,神道、碑楼等地面建筑都是后人为纪念他而建的。刘秀的墓穴沉睡在黄河河底,一千多年来,黄河不断泛滥,多次改道,致使他的陵墓浮出水面,这位传奇皇帝即使离世后也有传奇之事,他的陵墓不可思议的浮出水面实属罕见,其含义至今未解,看来,光武大帝不愧为“位面之子”啊。------------------
推荐阅读:
上一篇:得了癌症,饮食应该注意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