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是明君还是暴君?
▍秦始皇是明君还是暴君?
评价秦始皇之前先看看人家做过什么事。
统一六国。废分封,立郡县。统一度量衡。修长城,征百越。修驰道。登泰山,游全国。大兴土木。炼丹药,求长生。这些事,后代皇帝都有所效仿。只是有选择的效仿,最为接近的是汉武帝。这两人最大的不同也许是寿命不同。
秦始皇的寿命太短了,相对而言,他做的事太多了。导致的结果是,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做的,但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秦朝的催命符。
▍秦始皇是明君还是暴君?
也是明君,也是暴君,前明后暴。
▍秦始皇是明君还是暴君?
帝王之明,在于对政治的把握,帝王之暴,说的是其性格和手段。所以一个帝王完全可以同时是明君也是暴君,秦始皇无疑就是这样的人。
秦始皇之明,在于他能审时度势,充分发挥手下大臣的才能,让他们为自己服务。李斯就是个很典型的例子。
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李斯出身小吏而最终做了大秦帝国的丞相,不仅辅佐秦始皇一统天下,又创造性地设立了郡县制度,统一了度量衡和货币,又使书同文车同轨等等,每一件事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固然说明李斯的个人能力,但同时我们也要清楚,他所做的一切,没有秦始皇的支持是不可能成功的。
郑国渠事件发生后,秦国朝野上下都要驱逐外国人。李斯上了《谏逐客书》,秦始皇认为他说的有道理,于是废除了逐客令,保证能够使六国人才为己所用,这也足见其“明”。
而认为秦始皇残暴的人,大多是出于“焚书坑儒”和“严刑峻法”这两个原因。在我们今天看来,因为儒生议论朝政就整体坑杀,连带这烧掉儒家的典籍,这样的做法实在是不人道,而秦朝施行的法律也过于苛刻,很多人都因此家破人亡。更何况秦始皇修皇陵、筑长城、建宫殿,每一项工程都十分浩大,征发的民夫和士卒每年都有百万之巨,这给刚刚经历过战乱的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底层人的生活苦不堪言。
从这个角度看,秦始皇的确有他残暴的一面。
但同时我们也要清楚,秦始皇虽然确实残暴,但后代帝王尊崇儒家思想,标榜自己“仁爱”,也习惯性地用秦始皇做反面典型,也没少向嬴政身上泼脏水。
今天我们评价秦始皇,只能说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他是明君同时也是暴君,这并不矛盾。
当年毛主席看过郭沫若的《十批判书》后,曾写了一首诗《读〈封建论〉呈郭老》:“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之事待商量。祖龙虽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反文王。”
可见他老人家对秦始皇的评价,还是很高的。
原创不易,欢迎关注。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删。
▍秦始皇是明君还是暴君?
劝君少骂秦始皇,
焚坑事业要商量。
祖龙魂死秦犹在,
孔学名高实秕糠。
百代都行秦政法,
‘‘十批’’不是好文章。
熟读唐人《封建论》,
莫从子厚返文王。
我用伟大领袖毛主席赠郭沫若的一首诗词来回答名位朋友,謹请各位朋友好好想想中国第一位统一中国的始皇帝!
▍秦始皇是明君还是暴君?
强大的秦朝虽然只有十几年就灭亡了,但为什么灭亡它的朝代还要实行和它一样的管理方法?为什么这种国家的管理方法延续两千多年,经历了若干个朝代,一直到今天?
从秦始皇时代至今,朝代更迭几十次,虽然有过短暂的分裂,但始终是世界东方的一个大国,而同在世界西方的欧洲,虽然有过罗马帝国时代的统一,但在历史的长河中那只是昙花一现,多数时间欧洲是一个分裂的欧洲,大大小小足有几十个国家,这又是为什么?
以上这些都缘于秦始皇的大一统思想,缘于秦始皇的中央集权式的管理模式。这种思想和管理模式,能影响中国两千多年,说明了秦始皇的伟大,说明他是一位有思想、有方法的明君。
为什么强大的秦朝只存在十几年就灭亡了呢?作为结束秦朝统治的汉朝,统治者当然想弄明白这个问题,以免重蹈秦朝的覆辙。当时的官员们各抒己见,最有影响力的莫过于贾宜的《过秦论》,他对秦朝的评价最为客观,也影响到了统治者的治国方式,于是就有了汉代的文景之治。
从《过秦论》的分析来看,秦始皇确实用严酷的刑罚治国,说他是暴君也不为过,然而,大家想想,一个战乱延续五百多年的战国,不用非常之力又何能统一?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本应施行仁政,以实现战略转向来治理国家,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惯性”,还没等到施行仁政,攻守的形势就发生了变化,秦朝灭亡也在必然中。
附:《过秦论》后半部分。
“到始皇的时候,发展六世遗留下来的功业,以武力来统治各国,将东周,西周和各诸侯国统统消灭,登上皇帝的宝座来统治天下,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威风震慑四海。秦始皇向南攻取百越的土地,把它划为桂林郡和象郡;百越的君主,低着头,颈上捆着绳子(愿意服从投降),把性命交给司法官吏。秦始皇于是又命令蒙恬在北方修筑长城,守卫边境,使匈奴退却七百多里;胡人不敢向下到南边来放牧,勇士不敢拉弓射箭来报仇。秦始皇接着就废除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焚烧诸子百家的著作,来使百姓愚蠢;毁坏高大的城墙,杀掉英雄豪杰;收缴天下的兵器,集中在咸阳,销毁兵刃和箭头,冶炼它们铸造十二个铜人,以便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然后凭借华山为城墙,依据黄河为城池,凭借着高耸的华山,往下看着深不可测的黄河,认为这是险固的地方。好的将领手执强弩,守卫着要害的地方,可靠的官员和精锐的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行人。天下已经安定,始皇心里自己认为,这关中的险固地势、方圆千里的坚固的城防,是子子孙孙称帝称王直至万代的基业。始皇去世之后,他的余威(依然)震慑着边远地区。可是,陈涉不过是个破瓮做窗户、草绳做户枢的贫家子弟,是氓、隶一类的人,(后来)做了被迁谪戍边的卒子;才能不如普通人,并没有孔丘,墨翟那样的贤德,也不像陶朱、猗顿那样富有;(他)跻身于戍卒的队伍中,从田野间突然奋起发难,率领着疲惫无力的士兵,指挥着几百人的队伍,掉转头来进攻秦国,砍下树木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豪杰像云一样聚集,回声似的应和他,担着干粮如影随形地跟着。崤山以东的英雄豪杰于是一齐起事,消灭了秦的家族。况且那天下并没有缩小削弱,雍州的地势,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是保持原来的样子。陈涉的地位,没有尊贵于齐国、楚国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宋国、卫国、中山的国君;锄头木棍,也不比钩戟长矛更锋利;那迁谪戍边的士兵也不能和九国部队抗衡;深谋远虑,行军用兵的方法,也比不上先前九国的武将谋臣。可是条件好者失败而条件差者成功,功业完全相反,这是为什么呢?假使拿东方诸侯国跟陈涉比一比长短大小,量一量权势力量,就更不能相提并论了。然而秦凭借着它的小小的地方,发展到兵车万乘的国势,管辖全国,使六国诸侯都来朝见,已经一百多年了;这之后把天下作为家业,用崤山、函谷关作为自己的内宫;陈涉一人起义国家就灭亡了,秦王子婴死在别人(项羽)手里,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为什么呢?就因为不施行仁政而使攻守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