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人一般都吃什么呢?
▍非洲人一般都吃什么呢?
一个在非洲工作的朋友说,周边山上总是看到羚羊,有天那位非洲小哥请假,说是最近家里缺少食物了,想晚上去山上打猎。当天晚上那位小哥就打到了几只羚羊和一只猴子,东西太多,把羚羊带下山,把猴子丢山上了。
有个司机是当地人,他听说有只猴子在山上丢着呢,连夜带几个人上山,把丢掉的猴子找到,就地生火,愉快地吃了一顿烤肉大餐。不过非洲人并不是只吃野味的,他们吃的食物也是各种各样的。
玉米、高粱、木薯、香蕉都是非洲人常吃的食物。我刚去非洲的时候,坐了一天飞机,吃的是简单的飞机餐,没什么胃口,也吃不下。到达非洲机场就饿坏了。
来接我的中国同事用保鲜盒带来了水饺,是当天周末大家一块包的。我在机场大厅里打开就吃,机场工作人员路过的时候都盯着我碗里的水饺看,眼神里带着好奇。
一路上同事开车带着我,虽然是埃塞最大的城市,周边的荒凉和落后起码相当于中国30年前的感觉。快到公司的建筑基地了,我还看到山下一处稀稀拉拉的村落,七八个树叶做屋顶的圆形茅屋坐落在草地上,有种直接回到原始社会的感觉。
刚开过这个村子,我就看到一片碧绿色的香蕉林旁,两个小伙子在路旁边烧着一小堆柴火,用木棍穿着白色的“黄瓜”在烧烤呢。开车的同事瞟了一眼,对我说这是当地没有地没有家没有牛的年轻人,他们烤的不是黄瓜,是在烤当地产的一种假香蕉树的芯。
这种假香蕉树长得和香蕉树一样,只是不结果,香蕉树的树芯富含淀粉,把里面的淀粉刮出来发酵后,一勺勺放到加热的牛奶中,搅拌粘稠,可以当“粥”吃。这个假香蕉树在有1.1亿人口的埃塞俄比亚,养活着1500万人口。
那几个小青年大概是连家都没有的城市流浪者吧,可能没有找到工作,饿了就在山上找到这种植物,把树芯取出来,也没有趁手的厨具使用,就地点火烤一下,吃了个热乎的香蕉树芯,就相当于他们的一顿饭了。
一路上看到最多的就是咖啡树了。咖啡是埃塞俄比亚最大的经济作物,种出来后加工成咖啡豆出口到西方,创造该国1/4的外汇收入。咖啡树原产地就在在埃塞,当地人也有种这个的习惯,就像咱们在村里种几棵枣树是一样的。一位当地女孩还请我喝过她自己炒制的咖啡,味道很不错。
突然走到一片平地,地里长着很多画眉草,整整齐齐的一大片,一看这就是农田。同事说这是当地人的主粮,叫苔麸,另一个更接地气的中文译名叫“埃塞俄比亚画眉草”,是当地的原产农植物,有3000年历史了,产量比小麦低了一大半,不过当地人就喜欢吃这个。
到了基地,先安排我倒时差。那几天我就不用上班,就在基地转悠着休息。中国大厨做饭的时候,我去找他闲聊,顺便帮忙。厨房里的香料大包大包的,像八角、花椒等等配料都是从国内买的,还有一些我也不认识的调料是四川同事带过去的。
最惊奇的是厨房里的牛肉羊肉放了两大冰柜,还有一头刚处理干净的整牛就在厨房里放着,我在国内也没见过哪个公司这么吃过牛肉,这得多少钱啊,太奢侈了吧!大厨还给我打趣说:国内没见过这么吃牛肉的吧。这里的牛羊肉和国内猪肉价格差不多,一斤大概是人民币十四五块钱的样子。
我当时有种时空错乱的感觉,仿佛是回到了小时候的物价,当时牛肉也就是十来块一斤,可是当时一月能赚100块就不错了。在非洲工作的国内工人工资一月一万多点,牛肉却这么便宜,一天工资可以买三十斤牛肉了,大家都能实现牛肉自由和羊肉自由。
后来我才知道,埃塞的人均GDP还不到600美元,一个人一天收入也就2美元不到,够买一斤牛肉,实现一家人的大米自由就不错了,更不可能实现牛肉自由。牛肉对当地的普通人来说也是奢侈品,他们平时虽然养牛放牛,还指望用牛换媳妇呢,三头牛可以换一个媳妇,所以平时只舍得喝牛奶和牛血,不舍得杀牛吃肉。
我出去工作的第一天,修的路段从当地一个小镇通过,小镇也就几百户人家,据大厨说还有个小型的农贸市场,不过怎么看都像个大农村。我开挖机,另一个同事开拉土车。远处不断有小孩和大人往这边看,都稀罕我开的挖机。
还有当地男人来问我们头儿还要不要工人,我们尽量雇佣当地人,比西方人给他们的照顾和待遇要高不少,只是在国内一抓一大把的技术类工人,在当地不好找。中午休息的时候,我看到一个大人手里拉着一个小男孩来问工作。
那个小孩手里拿着一个东西在啃,走近了才看清楚是一个半生不熟用火烧过的牛蹄,上边能看到火焰烧黑的表皮,啃一口结实无比,咬过的地方还能看到血丝,小孩子可能好久没吃肉了,吃得依然香甜无比。
那个大人说他最后一头牛死了,不找个工作没法养活一家人了,说着说着眼泪都掉下来了。最后他说他会开车,我们头儿让他试开一下车,果然会开,然后公司就用他了。他们当地人找个工作一月四五百块都算多的, 公司给他开到月薪1000块。拿这个工资在当地找媳妇都容易得多呢。
有个小伙子没爹没娘,他是从别的国家来这边投亲的,最后没找到自己姐姐,在埃塞住了下来。东非人不像西非人那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同纬度下西非还有雨林呢,大平原也多,东非这边的人就得靠双手吃饭,自然勤快得多,小伙子是外地人,入乡随俗只能比本地人更勤快。不过他们和我们比,那就显不出勤快来了,所以当地女人都想嫁给中国人。
那个小伙子到我们公司找工作,开始是不要的,他看我们有什么活,就主动帮忙干,要是有跑腿的活,他老勤快了,最后公司看小伙子确实是个实在干活的人,就把他招聘进来了,教他怎么干,最后他在这边干得不错,还在当地取了个本地姑娘,比他老家的姑娘漂亮多了,埃塞俄比亚在非洲是有名得出美女的国度。
有个休息天,这个小伙子来公司找我说他岳父快去世了,之前我们这蒸米饭他把自己米饭带回去半碗,让家人尝尝我们吃的东西。岳父快去世了,说还想吃一口中国人的大米。本地人也种大米的,他们那儿的米可能是淀粉含量不一样吧,不好吃,都是做饲料用。本地人也只吃进口的大米,只是非常贵,有些人一辈子都没吃过进口大米。
我给厨师说了一下,买了几斤大米给他, 他要给我钱,我不要,他让了几让也要给我。小伙子也没说感谢的话,能看出来他感动了,可能是想更好地报答我吧。厨师也说这个小伙子不简单,不像非洲人,有点像我们中国人。
我开车送他回家,七八公里路,小伙子每天步行上下班,不过路边自然风光比较好,不感觉无聊。到他家,看到他岳父躺在地铺上。几个小孩子围着一个铁罐一样的锅,里面是用玉米面和着高粱面做的西玛。
西玛怎么做呢?烧半锅水,水开后,往里面加玉米粉,搅拌,再加,再搅拌,做出来又粘又白的玉米粉面团,吃着是没什么味道,不过特别顶饱,一天一顿饭就行。是南部非洲人喜欢吃的主食,尤其是赞比亚玉米种植比较多,这个更普遍。南部非洲以前都是英国殖民地,说英语,埃塞尔比亚也是通用英语,所以小伙子到埃塞没多少语言障碍。
埃塞人最喜欢吃的主食是用苔麸研磨后做成的一种黑褐色的薄饼,上边带气孔,看着像是牛肚,入口酸酸的。苔麸的产量只有小麦的1/4,特别低,价格就比较贵。他们这个家庭应该不是吃不起苔麸,估计是小伙子想念家乡的食物,也想给小孩子们换一下口感吧。
这个小伙子以前在赞比亚南部生活,估计见过邻国的博兹瓦纳生活的布须曼人吧,就是《上帝也疯狂》中那个非常擅长狩猎的民族。后来我回国内了,听朋友说小伙子有天给他说家里没有粮食了,最近看到老有羚羊在山上走动,想打一些羚羊给家里人吃。
大家都觉得这太儿戏了,他怎么可能打到奔跑如飞的羚羊呢!还以为它就是想请假办别的事情呢。小伙子当天晚上就上山了,打了四只羚羊和一只猴子,太多了,带不下来,就把猴子扔山上了。前边说的那个会开车的当地人,听说小伙子真打到猎物了,连夜带着几个朋友上山把那只死去的猴子捡到,支起火堆吃了顿烤肉。
有天几个本地的猎人,到山上打了一头巨大的山地大羚,200多公斤,像一头驴这么大,还拉到我们这边,想卖给我们。开始不明白他们什么意思,好一会才整明白,原来他们看到小伙子去山上打那种小体型的羚羊了,还以为是为了卖给我们吃野味呢,他们就打了只大羚羊,也想卖给我们。
气得我们队长把那几个猎人赶走了,还交代我朋友以后不能让这个小伙子去打猎了,没粮食哪怕借给他点呢。是啊,国内野生动物保护都深入人心了,都有保护意识。当地人连吃饭都不能保证的情况下,让他们像中国人这样都知道保护野生动物是比较难的,当地也有保护的法令,可是执行不到所有地方。
那个会开车的当地人,他比小伙子年龄大,胆子自然也大,有天他也说自己家里没什么吃的了,一家人都在吃木薯,想让小伙子带着他到山上打一只猴子吃。木薯是个神奇的东西,原产地在南美洲,种在小树林里都能长大,块根巨大,富含淀粉,生长纬度广,缺粮食的地区喜欢种这个。改革开放前中国两广地区种过,好多人都吃过呢,现在只做木薯淀粉用,烧仙草里那个珍珠就是木薯粉做的。
不过木薯有毒素,需要把皮削掉在水里泡一晚上,毒素消除后才能吃。放在锅里煮熟吃,或者磨成桨汁,在盆里沉淀后,把淀粉晒干,再和面烙木薯饼吃。这个东西算是最便宜的食材了,那个会开车的当地人说吃木薯,就是想表达他家里太困难了。
小伙子不敢去了,毕竟这边队长都说他了。我朋友说:你家里没吃的了,我先借给你100块钱,你们买粮食吃,等你发了工资再还给我就是了。那个会开车人本地人笑着说:你借给我钱,不怕我死了吗?
我朋友很奇怪,一个好好的人,怎么能说死就死呢!在国内就是一个老头子借钱也不会说自己死了怎么办。朋友当他是开玩笑呢,对他说没事没事。发了工资那人也没还钱,估计家里孩子多,经济紧张吧。朋友是个小领导,一月一两万,也不在乎这一百块钱,就当是帮助他了。
过了一段时间公司这边的路修完了,要换到两百多公里外的另一个地方修路了,这边的本地工人去那边上班就太远了,他们好多都不愿意去呢,只有本来就算外地人的小伙子跟着去了。小伙子放假了会回家看媳妇,两百公里路有时候回家一趟就得两天才到家,和咱们这儿从新疆到广州打工有一拼了。
有一天小伙子说那个会开车的司机死了,从我朋友借给他一百块钱算起,还不到一年时间呢。后来他在非洲待的久了才知道,当地人人均寿命很短,也就三四十岁,他们说借给我钱你不怕我死了吗?其实是发自内心说的,根本不是开玩笑的。朋友心里挺有触动的,说不出来的感觉。
我没去过当地的农贸市场,朋友在那边待得久,后来路修到海滨的时候,他和那个小伙子到海边的农贸市场采购。烧烤摊上摆放的鱼头、麻虾、螃蟹,都出奇得大。麻虾肉多,价格比较贵,矿泉水瓶子这么大的麻虾,一斤70元人民币左右;螃蟹肉少,当地人都讲究肉多实在,对螃蟹不感冒,盘子这么大的螃蟹不到20元一斤,他们买了两麻袋螃蟹带回基地,厨师加工后大家吃得很过瘾。
在埃塞蔬菜比价少,受阿拉伯和西方影响比较大,当地人也不怎么喜欢吃带叶蔬菜,他们吃块根块茎西红柿这类型的菜,叶菜比较贵,都是国内人过去买些蔬菜种子在院子里种植,当地工人也跟着吃,慢慢也喜欢吃了。
非洲是一个比较原始的大陆,有33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生活着13亿人口。赤道横跨非洲,当地气候比较热,物产比较丰富,以前并不是一个饥饿大陆。只是西方人殖民统治后留下了许多动乱,也没有像中国这样的原住民国家几千年来形成的四通八达的灌溉系统,缺水又是限制农作物的一大原因,近代非洲人口暴涨后, 生存压力大,喜欢种植一些木薯、玉米这类型的口感不好但是高产的农作物。就像咱们在富裕之前也以红薯和玉米作为接济口粮的农作物一样,只是富裕后,红薯和玉米成了生活的点缀,主粮成了大米和小麦这样的精粮。感谢祖先,感谢爸爸妈妈那辈人,给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
▍非洲人一般都吃什么呢?
1、主食
科特迪瓦最地道的主食自然是Attiéké,在网上找不到中文译名。Attiéké简单来说是把木薯捻碎了发酵成颗粒物的一种粮食,长相和口感都非常类似北非的小米饭古斯古斯,但是略有一点儿发酵的酸味,个人不是太喜欢。
Attiéké的粘稠性较强,所以当地标准的吃法是用手抓,黑人还喜欢在里面拌入西红柿洋葱肉块等等,一块儿用手抓。
第二道主食是Alloco和Klaklo,这两种主食对当地人来说是两回事,对我来说基本是一回事,简而言之都是炸芭蕉(Banane plantain),区别在于前者是用正常熟度的芭蕉切片炸得,后者是用表皮几乎黑烂的芭蕉捣成浆之后炸得。大家可能会联想到我们武汉的传统美食炸香蕉,但是风靡程度和这里的炸芭蕉完全不可比拟,科特迪瓦是产香蕉芭蕉各种蕉的大国,所以Alloco和Klaklo的制作成本相当低廉。
面包和米饭也是科特迪瓦当地的主食,但是相比较Attiéké和炸芭蕉来说价格不那么亲民。当地的面包和法国并无二致,有长棍面包或者全麦面包羊角面包巧克力面包(很少葡萄面包因为当地不产葡萄)。科特迪瓦人做米饭有个特点就是尽量不做成白米饭,一般会加入少量香料或者蔬菜,但是加入量又不如我们中国人吃的菜饭那么多,仅仅只是为了调节口味。
主菜
当地人做菜的基本原则是:不管是什么食材先熏烤再说,用当地的法语叫做braiser(注意这与法国法语中的Braiser或者英语中的Braiser基本不是一回事)。其次是炖(ragoût)和煮(bouilli),很少有我们中国人拿手的炸和炒。
食材
猪肉并不太普遍,鸡肉自然也就成了当地人最青睐的廉价肉类。当地有一种非常有名的鸡叫做Pintade珍珠鸡,也称非洲鸡,活着时候长的还蛮高贵。
牛羊肉在科特迪瓦算是比较奢侈的食材了,我平时在街头买的小牛肉一公斤也要折合60人民币,跟中国物价比起来都不算便宜。不过当地的牛羊经常是放养的,尤其到了乡下遍地都是可爱的山羊,纯天然的肉质绝对不输国产。
牛肉在当地最常见的做法也是熏烤,烤熟之后拌洋葱番茄,撒入胡椒蒜瓣,这道菜被当地人称之为Choukouya。每天晚上阿比让的闹市区就会冒出许多卖Choukouya的小摊,小摊往往就在嘈杂的大街边,蚊虫与尘土齐飞,车声共人声沸腾,好不底层生活的气息,如果你忍受的了的话。
夜市以做打包为主,打包没有袋子都是纸包,一份也就十几块人民币。当地人对这种美食无不赞不绝口。我吃的不多,评价还是相当不错的,牛肉口感筋韧而不老,口味略重但入肉,十分适合于下饭下酒。
酱汁中餐讲究酱料入味食材,西餐则是酱料与食材分离。所以西餐里衍生出了中餐里所没有的酱汁体系。到了科特迪瓦,前面说过食材的做法都比较单一,所以酱汁就成为科特迪瓦人饮食习惯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尤其是当地人往往喜欢把食材鱼呀肉呀浸泡在非常浓厚的酱汁里吃,与中国人法国人的习惯都想去甚远,大家可以通过以下一些图片随意感受一下。
零食小吃点心首先就是这种用玻璃瓶装的花生米啦烤椰丝啦之类的,
烤肉串(Pain chien)Chien在法语里的意思是小狗,相传以前有不少黑心摊主挂羊头卖狗肉,搞的很长一段时间人心惶惶都不敢吃烤串,把街头的烤串通称为chien。
三明治
面包里要涂很多让人很不安心的酱汁。
Gbofloto
可能是当地人最普遍的早餐,基本就是炸面团。
丛林肉
最近有一种在世界舆论中风生水起的当地美食:丛林肉。相传最早的埃博拉病毒便是因为人类食用了染有埃博拉的丛林肉得来,所以在目前的科特迪瓦市面上已经寻找不到丛林肉了。
丛林肉指的就是在打猎打来的野生动物的肉,包括上面提到的猩猩、猴子,还有各种山猪、羚羊、蝙蝠(阿比让名菜烤蝙蝠)等等。黑人不擅烹调,经常就是把尚有动物形状的丛林肉成块烤熟然后啃食,往往给人极强的视觉冲击力。
▍非洲人一般都吃什么呢?
忍不住来回答一下。本条回答为本人原创,不妥之处欢迎指正!
在人们印象中,非洲地广人稀,加上干旱人懒,物资匮乏,似乎一年到头没什么可吃的。其实,我们不必为这些黑兄弟操心,他们吃的没我们想象的那么差劲。
非洲大陆地区是物产不算丰富,不过也能种植一些作物,例如大米和玉米,这是大部分非洲人的主食。另外,据说在非洲还有一种神奇的食物叫木薯,适合各种吃法,非常受非洲黑人欢迎。非洲人吃的蔬菜我们也常吃,例如番茄、土豆、洋葱、南瓜、芹菜等。肉类猪肉牛羊肉在非洲也常见,不过不是所有人都吃得起。
非洲分为南非北非,总体来说南非更发达生活条件更好,所以吃的自然就好很多。在北非海鲜是奢饰品,靠长途运输过去,成本高价格贵,一般人根本不会吃。但在南非,海鲜虽然也贵,吃的人就多很多。
下面上一些非洲农贸市场的照片吧,眼见为实。
烤肉,就当地物价来说价格不便宜。
把鱼切开来更容易卖掉。
大虾,这属于奢饰品了。价格参考青岛大虾。
非洲特色美食,非洲大蜗牛。据说营养价值很高。
最后来看看非洲的水果市场,放眼望去一片香蕉,水果种类不是很丰富。
▍非洲人一般都吃什么呢?
非洲的饮食文化里,主食的话一般是木薯芭蕉。作为一种适应性极强的生物,木薯即使在贫瘠的土地上也能生长。所以非洲的木薯产量是很高的,他的产量占据了世界的一半。有多重做法的木薯也是非洲的一道独特风味了。而芭蕉,非洲人并没有把它们当作一种水果,而是借此来饱腹。当然有什么吃什么
哥哥打野归来!
黑人吃东西,让人感觉就是,不管是什么,先炸先烤了再说,他们都很喜欢吃烤蝙蝠、烤鸡、烤羊肉、烤牛肉……这在非洲都是习以为常的食物,香蕉他们也烤,面包,如枕头面包,他们会切成一片一片的油炸。烧烤炸,俨然就是黑人的专用烹调方式,虽然吃起来比较香,但是,也不健康
从这一方面讲,饮食文化方面的不健康,也是黑人寿命不高的其中一个原因吧。
还有
住在海边的非洲人民喜欢喝椰汁,他们也用椰子或其他粮食酿酒,据说现在非洲政府惟一允许销售饮用的土酒叫作「布萨」。喝的时候几个人,甚至几十个人同时把自己携带的三五米长的细管子插进酒坛子,一边吸、一边谈天说地。
▍非洲人一般都吃什么呢?
非洲在大家的印象中是一个非常贫穷的国家,说起非洲美食,大家可能都以为这里没有什么好吃的,其实,非洲人在饮食方面还是比较有特色的。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非洲美食文化。
在非洲这样的气候下,非洲这里的美食形成了独特的饮食文化。非洲比较盛产香料、蔬菜和水果种类繁多。所以这里形成了将许多种食品混在一起烹饪的方法,对于肉食大多采用烤制之后,再用咖喱、奶昔、番茄汁等淋拌的制作方法。
南非人喜欢捕获,用捕捉来的动物烹饪美食。非洲独有的美食是将羊肉或猪肉切成四方块状,肉内放入杏果,接着把肉插于木棍上,在户外生火慢烤。肉烤熟后,佐以玉米粥,口味非常独特。烤肉一直深受南非人的喜爱。材料以一种大香肠为主,内有猪肉和牛肉,加入各种香料包括豆蔻、茴香、丁香、大蒜等,一起和羊排、牛排置于烤肉絮上慢烤,搭配浓稠的玉米粥和特殊的洋葱酱,非常美味。
木薯是非洲的当家饭,木薯的在非洲有很多的吃法多,非洲人将木薯加工成颗粒、粉或者块状,可以蒸、炸、煮、烤。加工成不同形状的木薯名称不同。科特迪瓦人将粉碎成颗粒状的木薯称为“阿提耶盖”,蒸煮后食用时只要佐以专门的菜汁即可。中西非的许多工薪阶层的午饭,就是一包用塑料袋装好的阿提耶盖。科特迪瓦人则将加工成面粉状的木薯面称为“富图”或者“富富”,食用时用开水冲泡,像加工中国年糕一样反复调和捣成糊状面团,食用时佐以菜汁或其它菜肴。
加工食用木薯块时,只要将新鲜木薯切成自己喜欢的块状,蒸熟或油炸后即可食用,像食用红薯或土豆一样。烤木薯最简单,只要将新鲜木薯直接放在火上烤熟后即可食用。需要注意的是,生食木薯容易中毒,因为木薯块根和茎、叶含有一种叫氰基苷的氰化物,必须经过水泡、煮熟后才能食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