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尔扈特部为何东归清朝?
▍土尔扈特部为何东归清朝?
受尽沙俄的欺侮,再不跑就跑不了了。
▍土尔扈特部为何东归清朝?
土尔扈特部不远万里,冒死从沙俄东归清朝,其实原因很简单:一是因为沙俄横征暴敛以及压迫,使邻近的土尔扈特人难以生存;二是因为准噶尔部被清军干掉了,此时草原无主,土尔扈特部想成为哪里的新主人。游牧民族是迁徙最勤的牧民,无论是之前的挤压西迁,还是后来的万里东归,生存才是一切的缘由。而这一切溯源还得从蒙古崛起说起。此文4000字,慎入!
乱世崛起:蒙古崛起的时代
据说,土尔扈特部的先祖是克烈部的王罕。12世纪下半叶,克烈部的首领王罕,王罕在争夺统治权的过程中得到了铁木真和他的父亲也素该把秃儿的帮助和支持,铁木真称王罕为“罕父”,王罕称铁木真为儿子,形成了父子关系,在危难之际互相帮助。但随着铁木真势力的强大,日益不满于王好的支配地位,最终导致双方关系破裂。
1203年,王罕父子邀请铁木真赴宴,企图趁机杀害他,但被铁木真识破,双方正式交战。后王罕战败,被乃蛮边将所杀,克烈部归铁木真掌管。王罕所率领的克烈部臣服于成吉思汗,大部分人曾充任成吉思汗的护卫军。因亲卫一词在克烈部方言中的发音为“土尔扈特”,因此称土尔扈特。
满洲崛起时,蒙古分为三部,即漠南蒙古、漠西蒙古和漠北蒙古。漠西厄鲁特蒙古分四部,土尔扈特其中一部,还有和硕特、准噶尔、杜尔伯特、也称为四卫拉特。
13世纪成为了蒙古人崛起的时代,蒙古铁骑所到之处,无不臣服,横扫欧亚大陆蒙古铁骑横扫整个欧亚大陆,土尔扈特人也是蒙古族的一部分,是成吉思汗的蒙古铁骑,伴随着蒙古的对外扩张,达到统一世界的野心,土尔扈特部作为历代蒙古大汗的亲卫,更是跟随蒙古大军踏遍了欧亚大陆。
然而,蒙古帝国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这时厄鲁特各部间形成了厄鲁特四部联盟,联盟中虽然也有盟主,但是四部之间互不统属,难以制衡,仍然处于分牧地而居住,自成领导的局面。
16世纪,由于厄鲁特人口的迅速增加,畜牧业的发展,势力不同程度地壮大,各部族因人地矛盾开始冲突而产生矛盾。联盟内部的制衡逐渐被打破,厄鲁特四部联盟的力量对比出来了新的变化。
准噶尔哈喇忽拉领导的绰罗斯族的力量和影响的增大,严重威胁着拜巴嘎斯的盟主地位。
内忧外患:土尔扈特部西迁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厄鲁特各部人口不断增加,牲畜日益增加,造成牧场紧张。各部为了争夺牧场资源,不断发生内乱和产生纠纷。
此时,一个虎视眈眈的敌人出现了!
以莫斯科公国为中心的俄罗斯,开始向东扩张,先向西伯利亚伸出魔爪,接着向南探索,结果又探索到了塔城,塔城是蒙古土尔扈特部活动的地区,在这生活一百多了。
俄罗斯试图将整个西蒙古收入囊中,当时俄国还不算强大,加上西蒙古各部团结抗敌,很快击退入侵。
随后,俄罗斯又支持东蒙古向西蒙古进攻,西蒙古各部相互联合对抗,俄罗斯急忙退走。此战之后,俄罗斯在西蒙古那里占不到上风,便将目光转向了西伯利亚。
然而,外敌击退不久,蒙古各部土崩瓦解。短短两年,准噶尔部异军突起,威胁着厄鲁特其他各部,巴图尔浑台吉意欲吞并土尔扈特部,导致土尔扈特部卷入内战,失去大量牧场,此时所剩的牧场已经不足于养活部众了。
再加上此时的土尔扈特部对内要防止准噶尔部的吞并;对外则要抵御俄罗斯的入侵;亦不能自保,又不愿屈从于准噶尔;于是,产生了迁走的念头,决定去新的栖息之地。
早在1618年,和鄂尔勒克便派人在伏尔加河一带做了调查,发现伏尔加河下游的一处丰美草地。这里自从诺盖汗国迁走后,就成了一块无主之地,当时俄国的势力还未达到这一地区,所以土尔土尔扈特决定在这块生活。
1628年,土尔扈特部和鄂勒克下决定在伏尔加河下游安家立业,带领儿子书库尔岱青、诺亚特等以及本部的属民与杜尔伯特、和硕特特、辉特等部落的属民向西迁。
1630年,土尔扈特部到达伏尔加河中下游沿岸的草原上,开始将牙帐设在支流阿图赫河畔,放牧牛羊,设立管理机构,建立起了新的游牧部落。
此时的沙皇俄国的势力远未能控制到该地区,伏尔加河这块是无主土地,刚刚西迁,土尔扈特部迅速敷衍生息,建立了自己的游牧汗国,并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劳动、生活。但他们浑然不知,这将是他们命运的开始。
生死存亡:来自俄罗斯的压迫
土尔扈特西迁后,沙俄政府征服喀山阿斯特拉罕后,进一步向周边的河流域扩张势力,居住在伏尔加河下游的土尔扈特部落,便成沙俄征服的对象。
喀山汗国、阿斯特拉汗国哥诺盖汗国被沙俄用武力相继占领之后,其野心也逐渐膨胀,将魔爪伸向了土尔扈特蒙古,想建立一个超级大国,但土尔扈特人一直奋起抗争,从未屈服。
1645年,和鄂勒克为争得土尔扈特部自由通商的贸易权,带兵进逼阿斯特拉罕城下。不料,遭遇沙俄的伏兵,只有仅少的人突围出来,土尔扈特部首领和鄂勒克和他的几个儿子都在这次战斗中壮烈牺牲。
面对沙俄的威胁,和鄂勒克的后继者都没有被沙俄的淫威吓到,他们坚决与沙俄进行抗争到底,明确表示:
绝不会屈服于沙俄,不会做沙俄的奴隶。
之后,沙俄实行对外扩张政策,一方面夺取黑海出海口;另一方面,为支撑和瑞典进行长期战争,长期向土尔扈特部征兵,强迫当兵开赴前线为其作战,导致土尔扈特部伤亡惨重,严重削弱了土尔扈特的力量。土尔扈特首领阿玉奇曾狠狠打击沙俄嚣张气焰。
但后来土尔扈特首领阿玉奇病逝,沙俄利用此机会,加强了对土尔扈特的控制,并强行对土尔扈特汗进行任命和压迫。自此后,沙俄对土尔扈特的控制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步步紧逼。
渥巴锡继位时,这时的俄国政治、经济都处在极端混乱的状态下,沙俄为了维持统治,除了对全国各族人民加强盘剥外,也加强了对土尔扈特的控制和掠夺。
沙俄通过改革,达到了架空汗权,削弱渥巴锡汗权力的目的。不仅如此,沙俄还在改革的幌子下,重建土尔扈特部政权,控制经济,取代渥巴锡的统治。
沙皇为了满足对外侵扩张的需要,俄国政府在土尔扈特部征兵,在战争中,让土尔扈特人冲前线作战,给土尔扈特人造成惨重损失。
后来,沙俄发动土耳其战争,遭到巨大损失。为了扭转战局,又向土尔扈特部征兵,命16岁以上的人尽行出征,想趁这机会借刀杀人,把土尔扈特人的有生力量一举消灭。为了挽救土尔扈特部危亡的命运,渥巴锡带领全族东归的想法开始出现。
但是考虑此行有沙俄的看管和阻挠,扶老携幼,路途又遥远,渥巴锡一时并未下决心。随着舍楞出现,渥巴锡的想法发生转变,准噶尔部败后,舍楞逃到这里他劝说渥巴锡,趁着准噶尔汗国已灭掉,率部东进抢占清军控制不久的伊犁。
为了生存,渥巴锡决定回到“太阳升起的地方”。
渥巴锡集合所有部队,号召大家,想要摆脱俄国的压迫,只有回归故土,别无他法。所以土尔扈特部也坚定了一举东归的决心。
回归故土:英勇悲壮的东归之路
1771年,当时形势紧迫,前有哥萨克骑兵拦截,后有俄军穷追不舍,但土尔扈特人义无反顾,浴血奋战,开始踏上艰难的征程。
渥巴锡将十七万人的队伍分成三路大军:
一路是让舍楞和巴木巴尔率领精锐部队打先锋开路;一路是渥巴锡和策伯尔多尔济率部队以阻击敌人的追杀;一路以达什敦多克和书库尔洛桑丹率领队伍从两侧翼行走。
当土尔扈特部踏上哈萨克草原不久,被哈萨克汗国组织的游击队骚扰,虽然这股力量不足为惧,但由于土尔扈特部以分散的队形,经不起骚扰。在途中,又遭到了哥萨克骑兵突然的袭击,致使九千名战士壮烈牺牲。
在东进路上又被另一支哥萨克骑兵拦路虎,无法继续前进,不过在渥巴锡指挥下,分两队进攻,策伯尔多尔带主队伍从后面包饺子,渥巴锡亲率骆驼兵从正面猛攻,形成两边夹击,彻底歼灭了拦截之敌。
这时候俄军又从奥尔斯科要塞出发,并唆使哈萨克小帐的首领努尔阿里汗联合巴什吉尔人带两万余军队,追赶土尔扈特的东进队伍。
此时,土尔扈特部人口大量减少,饥饿不断,疾病缠身,面对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渥巴锡召动员大家团结抗敌,坚持到底!
4月,土尔扈特人英勇善战,两万多俄军根本就不是强悍的土尔扈特骑兵的对手,一冲即溃,虽然打败了俄国军队的进攻,却时常遭到由哈萨克汗国组成的小规模队伍偷袭。
7月,土尔扈特部突围重重阻扰,终于到了伊犁,结束一万多里的东征,此时浩浩荡荡的大军仅剩下66013人。土尔扈特部的东归,经过颠沛流离,长途跋涉,所带的牲畜几乎已经丧失了。
土尔扈特东归的过程十分悲壮,经历了难以想象的痛苦和磨难,终于回到故土的怀抱。
妥善安置:告别颠沛流离
渥巴锡从准备东归清朝,就派人快马加鞭赶到伊犁,向清朝政府报告土尔扈特人东归而来。
对于土尔扈特东归一事,清廷朝野议论纷纷,尤其是对舍楞的处置,舍楞曾参加过准噶尔部的叛乱,在清军平定叛乱后,他们逃入俄罗斯。舍楞在清军追剿的时候,还诱杀了清副都统唐卡绿。这次随土尔扈特步东归清朝,自然会引起大臣们各种猜测。
所以乾隆最初对此事也很谨慎,嘱咐边界既要好生安抚,又要谨慎防备。但土尔扈特不顾艰难险阻,历尽艰辛,不惜付出代价回归,乾隆认为,这不是舍楞他们几个能左右得了的事情。
所以乾隆皇帝对他们的回归表示欢迎,还提出了安置的具体办法。为了迎接土尔扈特人东归,乾隆从各地调入大量的米粮、布帛、牲畜等物品前往伊犁帮助土尔扈特人渡过难关。
在渥巴锡部回到伊犁时时,不料白灾和瘟疫,开始在渥巴锡部众中流行,本已很脆弱的生命抵御不了瘟疫的肆虐,这一次整个土尔扈特部上下都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
后来乾隆立即谕令送渥巴锡众部从避暑山庄返回游牧地,土尔扈特蒙古原本是游牧民族不谙农事,虽经清廷拔给籽种、农具,耕作技术,但其耕种者本身并无生产积极性,土尔扈特人也希望有更好的生存环境。
此时大部分草场已经被蒙古部落瓜分干净,想找一个丰美的牧场之地不易。但经过多次考察,渥巴锡终于选定了一块气候适宜的珠尔都斯草原放牧。珠尔都斯,是回语星星的意思,其地泉眼如星,因此得名。
渥巴锡率领土尔扈特部众向珠尔都斯草原移牧,安置各部族。虽说土尔扈特部被分散安置在了一些贫瘠地方,但总比在外颠沛流离强太多了。
土尔扈特部的东归,不管是最初出于东征,还是最后选择东归,也算落叶归根,怎么说都是一段佳话。义无反顾完成万里长征,体现了土尔扈特人有家国情怀和民族大义,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壮丽的诗篇。
写到最后
从结果来看,土尔扈特部东归是一个好的结局。对于土尔扈特部的回归,俄国政府一直不甘心,致函向清廷交涉,希望清廷送还土尔扈特人,面对土尔扈特部的臣服,清廷虽谨慎,但乾隆还是充分拿出一个家长的态度,霸气回拒了。乾隆出手帮助土尔扈特人渡过难关,也算是对他们仁至义尽了。而渥巴锡能够顾全大局、审时度势,放弃个人利益,算是为本民族的生存和发展鞠躬尽瘁,也为了部族的稳定和祖国的统一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土尔扈特部为何东归清朝?
土尔扈特东归肯定是一壮举。不过起初的动机是“东征”,而非东归。经过半年多万里“东征”,到达伊犁对面时,早已精疲力尽,人困马乏,人马也少了一半,渥巴锡的队伍在伊犁对面徘徊踌躇了好几个月,开了好多次会议商量下一步行动。打,清军以逸待劳早已严阵以待,无异于送死,回伏尔加故地,一是本来就混得不开心,二是沙俄更要给他们小鞋穿,那就投诚吧。渥巴锡自是阿谀奉承漂亮话,乾隆也是封官进爵,赞扬其对大皇帝的忠诚爱国之情,狂送高帽子,暗地里还是有所防备,回归土尔扈特部全部拆散。渥巴锡没几年就郁郁而终。
▍土尔扈特部为何东归清朝?
土尔扈特部东归是历史必然的精神归宿,土尔扈特部的首领先前为成吉思汗帐下的一名护卫亲随,因勇猛无畏立有大功,被封为大将,其后代也是忠于皇氏,逐渐在纷乱的局面中脱影而出,分疆裂土,成为厄鲁特蒙古的一支,其最著名的历史表演为大明王朝时的土木堡之役俘虏了大明英宗皇帝。然由于蒙古诸部相互撕杀连年征战,以久居新疆塔尔巴合台的厄鲁特部众,不甘忍受准格尔部的百般刁难辱凌,于是决定移民它处以保名节。于是十余万部众迁往了万里之远的伏尔加流域,游牧生活,成为一支骠悍富有战斗力的部族。其历代汗王皆于中原王朝有着密切的交往,到喔八锡时沙皇
------------------
推荐阅读:
下一篇: 担任过国家副总理的开国将帅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