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济公这个人有没有法术?
▍历史上济公这个人有没有法术?
有,秦始皇时期,法术神通很常见,但始皇帝非常明白法术神通具有双面性,成是他,败也是他,所以,借焚书坑儒的假相消灭消毁了大量奇人异士和典籍,自始皇帝后,多位皇帝都是靠法术神通得天下,然后就卸磨杀驴,如刘邦,朱元章等等。
▍历史上济公这个人有没有法术?
有关于济公的传奇故事,在南宋时代已经开始流传了,后来通过说书人的话本说唱,内容逐渐丰富,使得流传度更加广泛开来,并出现了一部武侠与神话相糅合的长篇古典小说——《济公全传》。
那么历史上真实的济公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南宋建炎四年(1130),天台山人李茂春在国清寺虔诚拜佛,当大殿的诵经声正要响起,第十七尊罗汉(即降龙罗汉)塑像在他面前轰然倒塌。李茂春大惊,慌忙回到家中,不想其妻王氏正巧给他生了个儿子。
年仅四十无嗣的李茂春喜极而泣,请国清寺住持为宝贝儿子取了个名字,叫李修元,从此,李修元便与佛门结下了深缘。当时,李氏家族七代为官,祖上还出过驸马爷,也算当地名门望族。所以关于他们家生了个儿子的“异像”之说,在乡间破有市场。
李修元虽然出身官宦之家,但却没有发展成一个纨绔子弟,小时候就显得比别人家孩子要聪明,一度被当地人称之为神童。然而这位神童18岁那年的新婚之夜,逃出洞房,投奔杭州灵隐寺,在高僧慧远门下受戒,正式成为一个和尚,法号“道济”。
一个年级轻轻,家庭富裕的少年公子,缘何在新婚之夜出奔禅寺?难道妹子长得太丑,还是另有“隐情”?为什么李修元同志这么想不开呢?
其实呢,这锅还要他老子来背。李大官人自己就是一个虔诚的佛家信徒,给儿子取名字这种事情都要找和尚,由此可见他的半生时光中,每每做抉择的时候总是会找佛祖,大师们问一下,想必在这种情况下,李茂春也是个懂佛法,会诵经的好檀越。
再加上李家住在“佛宗道源”的天台山,由此可知李修元的成长经历中,佛法对其三观塑造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在这种情况下长大成人的李公子,最后跑去出家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了。
然而这个刚刚实习的和尚,却没有如大多数僧人一般安心坐禅,而是变得举止疯癫起来。他言行叵测、不爱念经、打坐也耐不住,沉浮于市井之间,最喜欢跟小朋友玩在一块,最喜斗蟋蟀,呼洞猿之类的游戏。
这位和尚真的是一个很差劲的和尚,所以外号“济癫僧”,不守清规戒律的疯和尚在师傅慧远圆寂后,失去了庇护,很快就被寺中僧人赶走,道济不以为意,依旧四处流浪,结交官宦人家,甚至某一次酒醉后,他被人送进了妓院,与妓女同宿......
后来,道济来到了杭州城的另外一座寺院——净慈寺,德辉老和尚收留了他。道济跟附近的老百姓相处很和睦,他开始替人念经兼作火化工,后来又做了书记僧。虽然在职业上看起来是个正经和尚了,但生活作风依然是个浪人,出入歌楼酒肆,游山玩水,不亦乐乎。
关于道济的史料记载,小故事很多,有他行为举止荒诞不经的,也有他拯危救困、救死扶弱的,他是疯和尚,也是真活佛。
虽然道济不会法术,也不懂武功,但他是一个医术精湛的大和尚,经常为僧人、贫民们悉心治疗,根治了不少疑难杂症。
同时,道济和尚还是一个学识渊博的高僧,是禅宗杨岐派第六世得到高僧。撰有《镌峰语录》10卷,而他在诗文上也有相当高超的造诣。
“几度西湖独上船,篙师识 我不论钱。一声啼鸟破幽寂,正是山横落照边。” 这一首是他写西湖中的一首。
1209年,济公在世人奇异的眼光中走完了癫狂的一生,临终前留下的一则佛偈则可彰其一生:
““六十年来狼藉,东壁打倒西壁。于今收拾归去,依然水连天碧。”
▍历史上济公这个人有没有法术?
济公真有其人,他俗姓李,名修缘,法号道济,南宋人,浙江省天台县城北永宁村石墙头人。
少年济公成长在赭溪畔,读书于赤城山。由于受天台山“佛宗道源”和李府世代积善信佛家族文化的熏陶,潜移默化,萌生了方外之念。弱冠之年,皈依佛门,先入国清寺,后至临安投奔灵隐寺瞎堂慧远,这位“佛海禅师”为济公受具足戒,济公出家后,一反常态,言行叵测,难耐坐禅,不惜念经,嗜好酒肉,衣衫褴褛,常行救死扶弱之事,状类疯狂,人们称他为“济颠僧”。
正常和尚整日吃斋念佛,济公却不同,他每天走街串巷,而且高兴了还真的是喝酒吃肉,他不仅喜欢为人治病,而且经常打抱不平。百姓嘴里叫他疯癫和尚,可是实际上心里很尊敬他。因为他干的事情都是为了百姓好,人们都说他是罗汉转世。至于电视剧里那些神仙的手段,真是历史中的济公当然是没有了,他是人不是神。
因电视连续剧《济公》的上演,游本昌 演的济公的形象走进了千家万户。事实上,济公是一位性格率真而颇有逸才的名僧。济公佛学造诣颇高,但其一生行径与一般出家僧人也确有不尽相同的地方。济公一生依然飘逸,出行四方,足迹遍布浙、皖、蜀等地。他常常衣衫不整,寝食不安,为人采办药石,治病行医,解忧解难,常常灵验,广济民间疾苦。因此,其德行为人们所传颂。
一个人既是和尚,又有学问,这本身就足以带来一定社会地位。同时他穿着这么破衣破帽,其实恰好表现出一种“坦荡荡无牵无挂”的气魄,更别说还有众多有钱有势的粉丝。于是面对一些欺男霸女的权贵,他也敢于直接对顶。而对白行中的一些争议,济公会出来调解。这么一来,济公行侠仗义,就在民众中留下了很好的名声。
宗教信仰的形成,是人内心的需要,是人灵魂的内化,是世界进化的催化,是时空恒易交接的结点。济公信仰是如此,其他信仰也是如此,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信仰。如何摆正自己的信仰,让信仰为自己的心灵,为自己的行为服务,为他人的心灵、为他人的行为服务,为团体、为民族乃至整个社会和世界的净化服务,这应是宗教信徒的题中之义。
▍历史上济公这个人有没有法术?
在许多电影、电视剧中,有着这样一个形象:他衣衫褴褛、不修边幅,浑身只穿着一件破袈裟,头上戴一顶造型滑稽的帽子,手中则摇着一把残缺的蒲扇。在民间的传说中,他是降龙罗汉转世,在凡间惩恶扬善、普渡众生,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济公和尚。
身为和尚,他却不避酒肉,常常一副疯癫的模样,但每当贫苦的人们遇到困难,他便会伸出援手。这一独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引来了说书人和影视工作者的青睐,于是济公的故事不断被改编、创造。那么,历史上真的有济公这个人吗?
实际上,济公不但存在历史上,还大有来头。"济公"一词是后人爱戴他所以使用的尊称,他本来的俗世名字叫做李修缘,出家后法号道济。他是中国佛教禅宗门下临济宗的"杨岐派"第六代,同时也是从佛教西来算起的第五十代,民间有的人称之为"第五十祖"。
宋高宗绍兴十八年(1148),济公出生在天台山永宁村,今天的浙江省台州市仍然保留着这一地名,并修建有济公故居。上文已经说到,济公原本姓李,而他的家族在宋朝名臣辈出,称得上是名门望族。此外,李家世代信佛,也早早埋下了济公与佛门的善缘。
济公所在的李家成为宋代名门,最早可以追溯到其先祖李崇矩。后唐同光二年(924),李崇矩出生于潞州上党,也就是今天的山西长治,身处在混乱的五代十国时期,他曾经先后在后汉、后周两朝做官。北宋建立后,他又跟随宋太祖赵匡胤讨伐后周的残余势力,征讨北汉。
北宋初年,李崇矩便凭借过人的能力和显赫的军功历任右监门卫大将军、三司使、宣徽北院使、枢密使、检校太傅、镇国军节度等要职。端拱元年(988),李崇矩去世,享年六十五岁,他死后被追赠为太尉,并得到皇帝赐予的谥号"元靖"。
后来,李崇矩的儿子李继昌也是自小便得到皇帝的垂青,等到李继昌年长一些后,太祖皇帝便提出要让他当驸马,不过被李继昌推辞了。后来,李继昌继承父亲的衣钵,成为了一员武将,并最终做到了左神武军大将军、权判右金吾街仗。
到了李继昌之子李遵勖这一代,宋真宗将妹妹万寿公主嫁给了他,而李遵勖文武双全,历任左龙武将军、驸马都尉,澄州刺史,均州、宏州、康州团练使,泽州防御使,宣州观察使等职,他治军有方,凡事亲力亲为,很有威严。
李遵勖的儿子李端懿在训练士兵上也有一套,但他更加为史所记的还是参与编撰《宋史本传》、《欧阳文忠公集》等典籍。此后传了数代,到了李茂春,他为官正直,后辞官归隐。李茂春和妻子王氏乐善好施,但年近半百仍没有子嗣,于是便前往国清寺拜佛求子,终于喜获一子。
夫妻二人感恩于佛,便让国清寺住持为孩子取名为"修缘"。李修缘从小便在附近赤城山的瑞霞洞读书,学习儒家、佛家学问。后来李茂春夫妇不幸去世,无依无靠的李修缘便拜入佛门,在天台宗高僧慧远门下学法,并取法名为道济。
年长一些后,道济开始四处云游,最终来到了杭州灵隐寺。抛开在寺院里念经拜佛,道济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游历中度过的,他继承了父亲的乐于助人,常常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人,尤其是穷苦的社会底层百姓,再加上他通晓医术,便常常治病救人。
久而久之,道济这个其貌不扬,但学问渊深、慈悲为怀的高僧便被四处颂扬。南宋初年,社会草创,许多百姓对未来感到不安,朝廷又有奸臣当道,盘剥黎民,于是人民便寻找"英雄",道济就成为了他们的赞颂对象。
有人说,道济出生时,国清寺的罗汉堂中,降龙罗汉的雕像无故掉落,这是道济身为降龙罗汉转世的体现;有的人则将他与南宋初年的奸相秦桧相联系,创造了他戏弄奸臣的精彩故事。这些民间流传的奇闻异事到了小说创作发达的明朝,终于被总结成了《济公传》一书。
历史上的道济当然没有神通广大的本领,也没有降妖除魔,或是惩治奸臣。历史上的道济留下了不少诗作和短文,他人也将其语录编写成了《镌峰语录》一书。历史上真的存在济公,他也确实在民间做了许多好事,无愧于"高僧"之名。
▍历史上济公这个人有没有法术?
济公和尚是有法力的。
南宋末年沈孟撰写的《钱塘渔隐济颠禅师语》,是最早也是最详细记载济公和尚生平事迹的著作,书中提到济公和尚俗家名字叫李心远,又名李修缘,是南宋时浙江天台人,是当地的名门之后,全家人都笃信佛教,李心远自幼便寄给当地寺庙国清寺,国清寺的方丈法空给他起名修缘,取“广修佛缘”之意。
李修缘十几岁时,父母接连去世,国清寺法空法师便将他接上山去,拜在高僧慧远门下,剃发受戒,法名道济,正式成为佛家弟子。
道济和尚聪慧异常,兼具慧根,佛家经义过目不忘,很快就有了名气。法空法师认为他是个可造之才,便劝他下山云游,往高僧大寺挂单,深攻佛法,他日定能大成。
道济与一般和尚不同,他性情疏狂,行事往往出人意料,而且主张修佛修心,对佛家一些死板的清规戒律嗤之以鼻,所以也有人称他为“狂僧”。
道济下山后,先后在祗园寺、观音寺挂单,最后来到杭州灵隐寺。灵隐寺也听说过他的名字,知道他的怪异举动,很多僧人主张不予收留。但寺中方丈很有见识,认为佛门广大,予以收留。
据《灵隐寺志》记载:“道济初参远瞎堂,知非常僧。然饮酒食肉有若风狂,监寺不能容,瞎堂云:‘法门广大,岂不容一颠僧’”。
济公从此在杭州灵隐寺住了下来,所以杭州一带他的传说最多。
济公不喜欢受戒律拘束,喝酒吃肉,人们都喊他“济癫”,有几个人知道他狂放的外表下,是一位具有大神通的活佛呢?
净慈寺是当时杭州的一座大寺庙,有一次寺中不慎失火,大雄宝殿被焚毁。寺中僧人四处化缘,重修大殿。净慈寺方丈好容易在苏州化得大木六十根,运到山下后,由于木头太大太重,无法搬运上山。方丈久闻济公法术高深,便上门求助,请济公帮忙将大木运到山上,重修大雄宝殿。
济公先到山上查看地形之后,向净慈寺提出他必先痛饮一番,大醉三日,方能施法。寺中自然答应,购得美酒相送。济公一口气喝下三坛美酒,大睡三日,然后来到寺里僧人们喝水的井旁,对着井中大喊一声“大木速至!”只见井底水花翻滚,一根根世大的木头从井口涌出。净慈寺僧花了一天时间,从井里取出大木60多根,经过清点,一根不少。净慈寺今日还有一口“神运井”,便是当初捞木头的地方。
济公行善积德,常以医术救人。他给穷苦百姓看病不收一文,许多老百姓的疑难杂症都被济公施展大法力治愈,而一些欺压百姓的高官巨富,济公总是要戏弄他们,让他们多行善事之后才予以救治。
清末四大高僧之一的印光大师在他的《佛法修行止偏法要》里说了他对济公的看法,他认为:“凡佛菩萨现身,若示同凡夫,唯以道德教化人,绝不显神通。若显神通,便不能在世间住。唯现作颠狂者,显则无妨”。济公和尚假做癫狂,是为了显大神通济世救人。
关于济公食酒肉,印光大事认为:“世间善人,尚不饮酒食肉,况为佛弟子乎?彼吃肉。彼喝酒,彼能替佛装金,能将无数大木,从井里运来。何可学他?”印光大师认为,这都是济公的假象,普通佛门弟子学不来的,因为济公喝酒吃肉,他有大神通,你们谁能替佛装金,井中运木呢?
济公曾写过一首法谒:“佛祖留下诗一首,我人修身他修口。他人修口不修心,唯我修心不修口。”这短短的一篇法谒讲述了深刻的道理,蕴涵了人生智慧。衡量、判断一个人是否真、善、美,不能只看表面,要透过现象看其本质;而且,要长期、持续观察,才能弄明白一个人。
《钱塘渔隐济颠禅师语》是这样评价济公的:“道济禅师,乃大神通圣人,欲令一切人生正信心,故常显不思议事。”
济公不是神,但他是有大神通的高僧,这一点,我深信不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