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为什么喜欢养花种菜,从心理学角度怎么解释这种现象?
▍人老了为什么喜欢养花种菜,从心理学角度怎么解释这种现象?
人老了喜欢养花种菜,这是在退休后的老人喜欢做的事,从心理学角度理解这种现象是一种心境变化,是乐观的心态,养花是修心养性,种菜是对老人身体的锻炼,通过收获享受了自己的成果,给精神上增添了愉悦,可以使老人长寿,人老了养花种菜可以让老人心静如水,平平淡淡的养心,其次,老人养花种菜还可以陶冶情操,使自己精神上得到快乐!
▍人老了为什么喜欢养花种菜,从心理学角度怎么解释这种现象?
刚才我问了下我妈,她的回答惊讶到我了!
我妈是很普通的退休家庭主妇,她不假思索的这样回答到:
“因为要转移啊!”
这个名词一出来,我就开始震惊了,因为感觉接下来她的回答可能会很经典。
我赶紧又问:“转移什么?”
她脱口而出:“为了转移我的爱!我的爱没有发泄口,所以我就把我的爱转移到花花草草上了啊!”
我睁大双眼!原来我敏感的内心真的可能是遗传我母亲的。
我赶紧反思自己!
我妈妈非常直白、毫不遮拦地表达了她的真实感想,这时候我反思自己:我平时是不是给予她的爱太少,或者是沟通太少了,因此她把自己澎湃的内心情感转移到了有生命的其它物体上?
其实,类似于养宠物,把自己的爱赋予这些活物,也是类似的。
心中有爱的人,他/她需要一个承接其爱意的一个容器:有的人选择猫狗,有些人选择鱼鸟,有些人选择花花草草。
比如人老了,爱静不喜大动,但他/她们也需要容纳满满溢出来的爱意的容器啊,所以,养花种菜就是非常自然的一个选择了。
现在想来,我妈确实是一位情感丰富的人。阳台上的花花草草全部油光水滑、满满的生命力。
其实,这不也象征着充满生命力的她自己么?
如果答案带来了新的认知和力量,请点赞或关注我哟。
▍人老了为什么喜欢养花种菜,从心理学角度怎么解释这种现象?
其实这个问题很普遍。我用身边的一个例子,来回答你的问题
我们村有个胡大爷,平时有事没事的,经常喜欢捡一些别人丢掉的陶罐、木头、玻璃,甚至是衣服回来。捡回来也没用,就堆放在家里面。
前几年老伴去世没多久,儿子就提出让胡大爷去城里住,胡大爷犹豫了,最后他还是答应了。他去城里儿子家居住,住了不到半年的时间,他就回农村生活了。
胡大爷不习惯城市的生活,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民,他更喜欢农村生活。在城市,晚上睡觉太吵闹了, 出去遛弯,过马路走人行道都是车,胡大爷真的非常不习惯。而且胡大爷在城里呆的这几个月时间,总是生病,不是这里不舒服,就是那里不舒服,所以他选择回农村生活。
胡大爷在农村生活,自己种菜,在院里养花,有时间就和几个老人打打牌,偶尔去钓鱼,生活过得比较充实。胡大爷说以前老伴在的时候,他还会种玉米和瓜果蔬菜,现在老伴不在了,自己身体也不行了,只能在家门口种点菜。
胡大爷的老伴不在了,生活会觉得很孤独,胡大爷就养了很多小动物。养了猫、狗、兔子和小鸡小鸭,每天打理一下这些小动物,寂寞时,就和小猫小狗念叨几句,有了小动物的陪伴,生活便不再那么孤单。
胡大爷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了,他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想吃什么,他会主动告诉儿女。儿女来看望他时,就会带一些生活用品和速冻食品。儿女走时,他们也会带一些胡大爷种的小菜回城里。
在村里,和胡大爷同龄的老人,大多数都属于空巢老人,子女进城生活了,留下老人在农村生活。胡大爷说:在农村生活的空巢老人,既幸福,又可怜。幸福是因为生活能自理,身上有钱舍不得花,继续做田间干活,活到老干到老。可怜是因为有的老人年纪大了,生活不能自理,子女不管,没人照顾,老了可怜。
胡大爷的邻居和他同姓,年纪比胡大爷大一点,他老伴去世了,生活只能半自理。作为邻居,胡大爷觉得他很可怜,于是就和他搭伙过日子,胡大爷做饭,两个人一起吃,生活上相互帮忙。胡大爷觉得:要是邻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了,胡大爷也不可能一直照顾他,还是得儿女回家照顾才行。
这就是胡大爷的晚年生活,现在胡大爷生活还能自理,独自一个人在农村生活,还是算比较幸福,养花种菜和小动物相伴。如今,胡大爷唯一的想法就是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只要生活能自理,晚年生活就能过得舒心。
关于未来,胡大爷是这么打算的,以后老了生活不能自理,就让儿女照顾,或者去养老院养老。他说:过好每一天,老了动不了以后再做打算吧!
其实这是可以理解的。老人退休在家,可能会闲得慌。种花,种菜的好处是多方面的:除了有收成之外,还可以作为活动、锻炼的有益补充。
有研究数据表明:养花种菜的老人,他们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风险,远远低于同龄人。
家庭园艺还有助于保持老人的的耐力和体力。最重要的是,它促进放松,减轻压力,改善生活氛围,提升幸福感。还有,也可以带回快乐的回忆,或者为小一辈的人提供良好的示范作用。当然,还有丰收的喜悦。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老人喜欢养花种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老年人大都晚年孤独,通过自己花草作品、农作物的展示,当得到家人和朋友称赞时,便会收获喜悦,感觉自己依然是有用之才。如果亲朋好友表示喜欢并索取时,会像孩子般兴高采烈;
其次,老人养花种菜,产出和都是绿色食品,食用放心,感觉十分美好,心理安慰效应得到了最大限度地满足,因此乐此不疲;
再者,老人养花种菜,需要不断地进行研究、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上网搜索、网购、打字等等,练脑、练手指灵活度,通过这样的需求,使自己处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当掌握了这些技能,心理就会觉得自己还不老,可以跟上时代的步伐,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好事;
老人在养花、种草的时候,还会感觉到自己很重要,自己被需要。有人欣赏美丽的花花草草,有人喜欢吃你种植的菜,这种感觉可以统称为“照料感”。当这种感觉产生之后,人们的自信心、效能感和掌控力,甚至于大脑的激素分泌都会有一些奇妙的变化,这种良好的变化会让一个人青春洋溢、能量满满。
在岁月流逝、年龄增长过程中,如果想保持年轻的状态,最好的办法就是做一点献爱心、帮助别人的事情。养花种菜,既能陶冶情操,又能锻炼身体,还能让别人蹭点乐趣,是老年人很好的选择。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每个人都渴望被尊重,渴望实现自我价值。
种菜,既让老人获得别人的尊重,也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何乐而不为呢?
写在最后
前段时间,看到一首诗。分享给大家——《等我们老了,找个院子,前院养花,后院种菜!》
门口一定要种上你最喜欢的三角梅和蔷薇,
春天到了,三角梅爬满了墙,
蔷薇花下的你,依旧是那个爱笑的少女···
虽然拍照技术一如既往的差,
但是,每一个和你在一起的日子都值得纪念,
你,依旧是我心中的白月光、红玫瑰。
清晨,你去院子里采花,
我给你沏上一壶好茶,
早餐是你最喜欢的清粥小菜,当然,还要插上一枝花,
你说,这是生活的仪式感。
早饭后,你负责遛狗逗猫,
我负责洗碗、种菜,
后院的空地,种上你喜欢的西红柿、黄瓜、豆角……
年轻的时候,你陪着我奋斗,
家里的一切交给你,我很放心;
等我们老了,我陪着你养花种菜,
春天为你种下雏菊,
夏天,一池荷花惊艳了雨后的彩虹,
秋天,正是赏菊闻桂花的好时节,
后院的菜、果树也大丰收了,
甜甜的枣子、红红的苹果……
冬天,北风寂寥,万物萧条,
捧一杯热茶,
在窗前看雪赏梅、下棋看书……
有星星的夜晚,
坐在摇椅上,静静听你诉说那些年轻时的趣事
第一次发现,
原来,有个人在身边唠叨,
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院子里的花默默开着,
狗在脚边安静的睡着,
猫在你怀里做着甜甜的梦,
属于我们的时间好像变多了,也变少了,
花开花落,日月交替,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
院子里的花开了一茬又一茬,
菜种了一波又一波,
我们头上的白发慢慢也藏不住了,
你依旧是我美丽温柔的解语花,
我也还是你温暖坚强的港湾,
变了的是容颜,
不变的是你我守候的心……
余下的人生里,
我希望可以继续和你一起,
养养花、种种菜,
一起牵手散步,
带上我们的狗,
走那条我们一起走了无数次的小路……
我从来没送过你玫瑰,
听说月季是咱们中国的爱情花,
明年,我们在院子里种满月季花,可好?
余生,有你,有花,足矣。
等我们老了,找个院子,
前院种花,后院种菜,
清晨喝茶,月下赏花,
两人、三餐、四季,
静静享受平淡岁月中流淌的美……
今后,愿你能以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许多年前,水木年华一首《一生有你》唱出爱情的真谛:
“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可知谁愿承受岁月无情的变迁;
多少人曾在你生命中来了又还,可知一生有你我都陪在你身边......”
爱情,不是远方宏大的理想,而是眼前琐碎的柴米油盐。
相濡以沫看似简单,但当期限是一辈子时,也绝非易事。
希望几十年后在你的身旁,还能有个人,给你做饭、给你唱歌、听你唠叨、听你抱怨,有TA在你身边,你从未忘记过爱情的模样。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
如果喜欢我的内容,欢迎点赞并关注@大白侃心理,持续输出心理学原创好文,从心理学视角帮你解读生活、看透本质。
▍人老了为什么喜欢养花种菜,从心理学角度怎么解释这种现象?
心理学我不懂,看一些邻居家花盒架很多都有种植。
我个人感觉种植是使人心情放缓,别急适合老年人要慢要稳的心理。
我现在只有两盒芦荟算花,年年开花,一盆吊兰算草,楼下已一片。我种过几年含羞草,有毒不种了。荷花种两年开过花,后来死了。天竺葵开花两年死了,也有毒。虎皮兰今年埋楼下去了三个月都长根了。火龙果五六年也没开花今年不要了送楼下去了。年年种絲瓜花秋天收点絲瓜筋洗碗。萱草今年开了三十二天花。柏树没开花结籽。十多棵桃花老的开了有五六年了,枇杷结了三年果熟的被鸟吃了。桑树只有一株结了几十粒黄豆大的桑椹,被鸟也吃了。有十几棵银杏树第一棵有十来年了,其余是去年种今年出的苗。水仙和中国石蒜种了有十多年,开花有十多年了。金银花04年种的开花才七八年。苏子、薄荷和霍香年年长。植物多数都在楼下,绿化组不负责的那三十平米的条台上。我搞了一个階梯上去。
▍人老了为什么喜欢养花种菜,从心理学角度怎么解释这种现象?
(原创回答)
我自己就是一个不可自拔的“花痴”,以亲身经验告诉你:一个人养花的爱好,本质上与年龄无关。而之所以有那么多老年人都在养花种菜,其实只是某种年轻时尚未实现的愿望,老了之后才有机会去兑现而已。
人与人的性格不同。有些人就喜欢繁华热闹、灯红酒绿,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天性是热爱大自然的,在鸟语花香、风声虫鸣之间才能够获得心灵的宁静和满足。尤其是如今这些老年人,因为他们青春时代的生活方式相对朴素,缺乏物质享受,但能从自然中汲取快乐。所以,即使目前被城市的钢筋水泥围绕,内心也几乎都有一个田园之梦。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他们年轻的时候迫于生计,忙着赚钱养家、拉扯子女,一些爱好和想法也只能藏在心里,无暇顾及。而上了年纪,生活逐渐安逸稳定,子女也长大成人,有了大把空闲时间。这时,那个被压抑的田园梦再次萌芽,终于可以兑现。只要有条件,他们就会饶有兴致地开垦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种植果蔬花卉,乐此不疲。没有了名利困扰、琐事烦心,或许这种其乐融融的桑榆晚景才是最真实的,也是他们真正想要的。
年轻人和中年人,其实不也是如此?向往田园生活的不在少数,只是因为还处于爬坡阶段,不得不暂时妥协而已。那些“种菜老人”的今日,也许就是我们的明天。
总之,园艺爱好本是老少皆宜,不分年龄身份的。但它关乎梦想、关乎青春、关乎一种朴实随性的生活态度……祝福同样喜爱自然的朋友们,愿望早日得以实现!
------------------
推荐阅读:
中国福利彩票如果停止售卖后就立即开奖,销量会不会猛增?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