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袭珍珠港成功,为什么日本人没有乘胜追击进攻美国本土呢?
▍偷袭珍珠港成功,为什么日本人没有乘胜追击进攻美国本土呢?
偷袭珍珠港的目的就是侵略东南亚,当时东南亚属于美国的实力范围,侵略东南亚是为了哪里战略资源石油和橡胶……
▍偷袭珍珠港成功,为什么日本人没有乘胜追击进攻美国本土呢?
偷袭珍珠港不会对美国伤筋动骨,日本偷袭珍珠港,意在对美宣战,而两军交战的地点不可能在美国本土,而是东南亚,日本的最终目的是在东南亚打败美国,独占这里的战略资源。
1939年,日本为发动侵略战争,拟定了两个不同方向的作战计划,即“北上”和“南下”,日本最初极为重视苏联丰富的战争资源,意欲入侵苏联占领西伯利亚,但是“北上”计划并不顺利,同年日军与苏军在诺门坎地区进行了长达4个月的激烈交战,最终日军遭到了自日俄战争以来首次最惨重的失败。“北上”吃了败仗,日本知道苏联不好惹,于是就启动第二方案,“南下”,目标直指东南亚地区,这里有日本极为紧缺的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其他战略资源。
但是在东南亚,西方势力盘根错节,荷兰人在印尼、美国人在菲律宾、英国人在中南半岛都已经殖民很长时间,日本要占领东南亚达到攫取资源的目的,就必须要先打败这些西方国家,而这当中,美国是日本不得不特别重视的一个对手。由于日美两国奉行完全对立的东亚政策,日美在东亚必然发生利益碰撞。
偷袭珍珠港,属于日本的孤注一掷,一边是中国抗日斗争打乱了日本的战略部署,另一边是随着国际加紧对日本的石油封锁,导致日本不得不铤而走险,不惜偷袭轰炸珍珠港,使美国对日宣战,日本亦同时对美宣战,引发太平洋战争。
偷袭珍珠港的成功,大大增强了日本人的自信心,珍珠港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其所在的夏威夷群岛,东距美国西海岸,西距日本,西南到诸岛群,北到阿拉斯加和白令海峡,与这些地区的距离都不超过3000海里,是美军在太平洋最重要的中转基地,日本人的设想是只要拿下太平洋上的制空制海权,就可以使南下畅通无阻,偷袭珍珠港一旦成功,则可对美国形成战略上的优势。
但是,日军偷袭珍珠港虽然成功了,但并未给美军造成巨大的损失。美军阵亡2000多人,日机共击毁炸伤40余艘美军舰艇,飞机200多架,美军主力战舰“亚利桑那”号被1760磅重的炸弹击中沉没,舰上1177名将士全部殉难。而日机的主要攻击目标航母舰队则幸运的躲过了日机的偷袭。可以说,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方面也有不幸中的万幸,这些幸运躲过日机轰炸的航母,后来成为击垮日军的杀手锏。美国太平洋舰队尽管在偷袭珍珠港事件中损失惨重,但总体实力依然足够强悍,日本实际上并没有达到最大化的成功。
偷袭珍珠港的成功,实际上是日军一次冒险,试探性的进攻,而珍珠港距离美国本土近3000海里,日本的飞机续航能力一般,在长途奔袭的情况下,所携带燃油根本无法逼近美国本土。更何况,日本偷袭珍珠港,意在向美国宣战,其最终目的是争夺东南亚的控制权,舍近求远去攻打美国本土,这是最致命的决定,弄不好被早已厉兵秣马,早就想加入二战的美国人反杀。
日本有一万个理由不能去攻打美国本土,且不说中间隔着浩瀚太平洋,日机还没飞到美国本土估计就因为燃油耗尽而葬身大海了。再说,日本急需石油,本土石油储备仅能维持半年,南下早已刻不容缓,东南亚能否全面占领,取决于日军和美军在太平洋战场的交锋谁能最终胜出,因此,日本几乎是举倾国兵力,在东南亚展开进攻态势,偷袭珍珠港的成功,只不过为了能公开发动太平洋战争,与美国不用遮遮掩掩,来个明明白白的决一胜负。
▍偷袭珍珠港成功,为什么日本人没有乘胜追击进攻美国本土呢?
我是七哥
在偷袭珍珠港的作战中,日军犯了许多重大错误。
而且这些致命的错误,当时的日军并没有认识到。
当后人再次研究这场战役时,才得以全面地分析到日军的巨大失误。
其中,日军犯得最大的一个错误,就是在偷袭成功之后,没有扩大战果,继续进攻美国。
这一错误,最终在无形中,影响了太平洋战争的结局。
在偷袭珍珠港的全过程中,日军组织了两次攻击,都十分成功地取得了预期效果——
美军阵亡2404人,188架战机被毁,155架受损,7艘战舰沉没,6艘战舰受损。
这是美国军事史上空前的一次大灾难,也是二战中仅有的一次大惨败记录,即两小时的时间美军阵亡了2000多人。
面对这样顺利地偷袭,按照正常的胜利者思维,日军一定会乘胜追击,再给予美国沉重打击,甚至此刻直扑美国本土。
这样的想法,许多日军高级将领已经想到了。
前线指挥官南云忠一在《机动部队机密作战命令第三号》中,就提出了多重轰炸的方案:如果日军第一、二攻击队,都顺利完成轰炸,日军势必要做好第三次轰炸准备。
山本五十六也认为,在偷袭珍珠港的时候,一定要消灭美国太平洋舰队,只要日军尚有鱼雷、炮弹,就要全部扔向美国,不止是要进行第三次攻击,甚至第四次、第五次攻击,都要进行。
但两次攻击完成后的海军机动部队,却及早地撤退了。
撤退的消息传来时,日本本土的联合舰队司令部十分不满。
参谋长宇垣缠在他的日记《战藻录》中,深刻表现了这种不满:不能像小偷一样,稍一得手就逃跑……我会毫不犹豫地指挥将士继续战斗,扩大战果,直至摧毁珍珠港。
面对上司的不满,参加攻击的海军机动部队,给出了一个理由:此次作战的目的,只是为了解决南方作战时,日军腹背受敌的问题,只要重创美军即可。而且美军,也绝不是草包,绝不是一击不堪的。
撤退的海军,给出的这个理由,确实“有些”道理:
日军计划攻击太平洋舰队,就是为了消除美军对南方作战的影响,只要重创了美军,日军的战略目标就达到了。
而且,日军虽是偷袭成功,但也要面临美军临时组织起来的反击,以及从珍珠港周围海域赶来支援的美军,如哈尔西将军带领的企业号。
即使,日军坚决对抗美军,继续轰炸珍珠港,日军的损失也会越来越大。这一点,早在南云忠一、草鹿龙之介通过沙盘演练偷袭计划的时候,就知道了。
所以,面对美军的零碎反攻、赶来支援的美军力量,执行攻击的舰队不自然地想到了沙盘演练的结果,这时,他们本能地反应便是撤退——
偷袭珍珠港,本应该是日军战略、战术上的巨大成功,不能因为持续攻击,变成了日军逐渐损耗的中等胜利、小胜利,甚至是敌我互损的战斗。
正是基于这一点,日军见两次攻击、基本上达到了自己的战略目的,便迅速撤退了。
其实,这一点想法,是有问题的。
而这种想法产生的原因,表面看是日军得了被害妄想症,实质上,就是日军的民族自卑感——日本一个岛国,当面临一个各方面远强于自己的大国的时候,本能的一个反应,就是畏惧,这种畏惧感,在此时撤退的海军身上,鲜明地表现出来了。
因为害怕美军的反攻,便早早撤退,从而错失了一个绝好的攻击机会——倘若日军继续攻击,彻底摧毁美军基地的军事设施,甚至出其不意,直奔美国本土,那么美军的太平洋舰队就会真正地毁灭。
到时候,美军必会主动撤太平洋中部地区,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会再进入太平洋。自然,日军在太平洋战争的赢面就会大大增加。
但很显然,这个时候的日军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这就是日军在战争观念、战略方面的一个巨大错误(也是日军落后的一种表现)——日军轰炸时,集中轰炸军舰,却没有破坏美军军事基地、设施,为美军大大节省了恢复元气的时间;没有彻底攻击美军基地,错失逼退美国太平洋舰队的绝佳时机。
小结
日军偷袭成功,却不乘胜攻击美国本土,原因主要有两个 :
第一,日军的被害妄想症。
第二,日军战略上的巨大失误,甚至可以说是战争观念、意识的落后。
本文发布于岁七夸父,2019年10月16日。我是七哥,关注我,每天为大家分享一则精彩、有味道的历史史实!
▍偷袭珍珠港成功,为什么日本人没有乘胜追击进攻美国本土呢?
日军偷袭珍珠港是为了占领东南亚,而不是要进攻美国本土,日本人再疯狂也不敢进攻美国本土。
日军偷袭珍珠港是日本长期推行侵略扩张的必然结果,对于美国来讲,这也是他长期援助日本战略物资的罪有应得。
日本是一个典型的国力很小,但野心很大的国家。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就积极对外扩张,不仅要独霸中国,还要征服整个亚洲,建立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
1927年,日本在“东方会议”中明确提出“欲征服支那,比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对于日军的侵华,美国作为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反感。
1931年,日本关东军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美国国务卿曾在此时与日本达成秘密协议,承诺不干涉日本在东北的行动。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美国依旧没有制裁日本的想法,反而将日军视为在远东的反共力量。
从九一八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军战略物资,诸如石油、钢铁、汽车、飞机等几乎全部从美国进口。因为缺少物资,日军在中国就牛逼了两年,从1939年开始一直龟缩在铁路沿线。
因为烧不起汽油、打不起子弹,日本正规军在中国被当成治安部队用,天天上山打游击,下乡搞扫荡。即便有大战,日军也很少离开铁路超过200公里。
中国当时的基础设施基本为零,日军卡车又很少,有卡车也舍不得烧油,一旦超过200公里,后勤补给就非常困难,很容易被中国军队围困。
尽管报纸不断传来日军在中国节节胜利的消息,但由于已经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难以展开有效的进攻,日本很快被战争拖垮。
1940年后,日本高档餐厅也仅能供应进口的廉价大米和土豆。1941年4月后,日本在主要城市实行配给制,即只有拿着配给券才能买大米、买火柴。当年12月,日本99%的百姓被纳入配给范畴。
1941年时,德国情报人员给希特勒发了一封重要的电报,日本外汇已经枯竭,随时有可能退出战争。同时日本也在积极游说美国,希望能租借美国物资。
二战中,美国一直在发战争财,他们并不排斥贷款、借钱给日本,但是日本与德国、意大利勾结在一起,让美国国内很多人不满意,尤其是日本的扩张已经威胁到美国在菲律宾的利益了。
美国表示可以借物资给日本,但要求日军必须退回到七七事变前的势力范围,离东南亚远一点。美国的条件是日本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的,美日关系因此迅速降温,但美国始终不认为日本有胆量同美军开战。
石油、橡胶是工业革命后最重要的两种物资。东南亚橡胶产量全球第一,仅荷属东印度每年石油产量就800万吨,而日军一年的消耗才500万吨。当德国的节节胜利,吸引了欧洲大量兵力时,日本认为东南亚已经成了真空地带,拼死一搏还是有机会的。
日本最初的计划用集中海军全部力量进攻美军在菲律宾的基地,迫使太平洋上的美军前来救援,然后日本海军“以逸待劳、近海决战”。不过日本海军认为这种传统战法已经跟不上新武器的发展了,而且很容易将战争拖入持久战。
山本五十六给日军制定的作战计划是偷袭美军在珍珠港的军事基地,然后同时发动“东南亚战役”。珍珠港是太平洋的重要枢纽,日军空袭得手后,菲律宾的美军整整四个月都没有得到援助,所以日军才能用五个月多一点的时间就吞并东南亚。
▍偷袭珍珠港成功,为什么日本人没有乘胜追击进攻美国本土呢?
日本偷袭珍珠港,是二战期间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太平洋战争就此爆发,美国也正式加入到了盟军阵营中,搞偷袭,不宣而战是日本人打仗时常用的伎俩,日本为了能在这次袭击中,大获全胜,在1940年就开始准备了,在这次袭击中,美军被击沉四艘战列舰,多艘军舰受损严重,188架飞机被彻底摧毁,2403名美国人死亡,也使得在这之后的半年内,美国太平洋舰队,几乎无法对日本海军构成威胁,那么为何日本不乘胜追击,进攻美国本土呢?
偷袭珍珠港
日军为何要偷袭珍珠港?
在最初,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后,在很短一段时间内,侵占了中国的大片领土,但是在中国的军民的顽强抵抗下,日本的攻势逐渐减缓下来,日本想要扩大自己的占领区,所以并没有停下侵略步伐,打仗必不可少的就是资源,但是日本本土却难以提供足够的资源,支持日军继续作战,在占领区,中国军民不断奋起反抗,日军也难以得到稳定的补给。
于是日本开始觊觎北方苏联的西伯利亚地区,和东南亚的荷属东印度群岛,因为这两个地区都可以为日军提供足够的资源。最初日本是准备北上,因为日本扶植建立的伪满洲国,日占区都在东北那一片,北上要支援也会很方便,但是日本和苏联经过诺门坎一战后,苏联强大的军事实力让日本打消了这个念头。
诺门坎战役
所以日本的选择就只有南下进攻东南亚地区,但是这一片区域是美,英,荷兰等国的殖民地,所以日本花了很长时间掂量,要不要和美国交战,因为能在这个区域威胁到日本的,只有美国的太平洋舰队。1941年,在中国军民多次发起反击,日本战场形势不利,德国也不断催促日本对英作战后,日本开始向东南亚入侵。
这就让美英两国,对日本非常不满,1941年,美国彻底的冻结了对日贸易,禁止对日本运输石油,此举也让日本和美国彻底的决裂了,此时日军储备的石油,就算完全供应军队,也只够使用半年,于是日本海军司令部正式策划,并实施了珍珠港偷袭计划,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了美国珍珠港。
日军偷袭珍珠港
偷袭珍珠港成功后,日军有实力进攻美国本土吗?
前面已经说到,日本偷袭珍珠港,主要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打美国泄愤,而是为了能够尽可能多的消灭美国太平洋舰队,让其无法对日本海军构成威胁,因为日本也摸不清美国的实力到底有多强,唯一能够肯定的是,美国的工业远比日本发达,贸然对美国本土进攻,显然是非常不明智。
另外我们从地图上也可以看出来,日本偷袭了珍珠港,而珍珠港距离美国本土,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日本海军当时并不具备二次长途作战的实力,并且日本并没有击沉任何一艘美军航母,美国太平洋舰队,虽然在偷袭珍珠港后受到重创,但是并不代表美军没有能力反击日军,所以在偷袭珍珠港成功后,对于日军最为明智的做法是见好就收。
太平洋战争形势图
而另外一方面,当日本开始偷袭珍珠港时,很快美国本土就能得到消息,这就代表美国进入了战时状态,自然也就会全面提防可能到来的二次袭击,那么这种突袭行动也就难以成功,所以当时日本想要偷袭珍珠港,又要进攻美国本土,只能两个计划同时进行,而日本海军是没有这个实力,兵分两路发动进攻的,而日本就算真进攻了美国本土,也没有获胜的机会,甚至还有可能全军覆没。
所以日本偷袭珍珠港成功后,主要的作战目的已经达成,短期内美军不再有威慑日本海军的能力,日本也没有实力继续进攻美国本土,这次战役也就此结束了。
珍珠港具体位置
我是玄坤,一个热爱并不断学习历史文化的求学者,每天一点分享,期待着朋友们的关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学习,感谢各位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