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南、朝鲜、韩国人的名字都可以用中文去替代?
▍为什么越南、朝鲜、韩国人的名字都可以用中文去替代?
本来就是中国人一支,只是还有较强的地方色彩。文化、习俗都差不多。
▍为什么越南、朝鲜、韩国人的名字都可以用中文去替代?
为什么越南、朝鲜、韩国人的名字都可以用中文去替代?其实这个答案挺简单的,因为他们在历史上都曾经长期使用汉字,所以用汉字写他们的人名早已成为了一种规范。因此虽然这些地区现代已经很少使用汉字,但其人名的传统规范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所以现代多数人名仍然可以用汉字精确的写出来。那么这些国家人名究竟发生过怎样的历史演变呢?
越南汉字姓名的历史
许多喜欢历史的朋友估计都知道,越南北部在公元10世纪之前,其实曾经长期是各个中原王朝的领土。从公元前204年左右秦始皇派赵陀南征百越之时起,越南就开始受到了中原文化的显著影响。所以基本上越南这个地区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也是始于这个时期。
但因为之前越南这块土地距离中原距离很远,所以在中原文化来到越南之前越南当地人是如何取名字的在后世没有留下任何记载,现代人也基本无从知晓。但通过中原文化传入越南之后的一些蛛丝马迹,似乎也可以推测出之前越南人名的一个特点,即当时可能越南当地民族并没有姓氏这个概念。
(越南姓氏基本都源自中国,图为越南主要姓氏:阮陈黎范黄潘武邓裴杜……)
这样说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因为现代越南人的姓其实都是汉姓,而且基本上全都是公元前112年汉武帝灭亡南越国之后,在当地派驻的官员给当地人指派的姓氏。当时在汉朝将越南北部纳入领土之后,实行了与中原基本一样的治理方式。也就是在越南北部也建立了户籍制度,以方便管理。但因为当时越南当地人多数都没有姓氏,所以几乎每个地方都有无数同名的人,因此汉朝官员为了方便管理,就从汉姓里随机选择,指定成为当地人的姓氏。而在很多时候,这些身为父母官的官员干脆就把自己的姓氏给了当地人当姓,所以有些人认为,目前在越南占据了将近一半人口的阮姓,有可能就是汉朝时某个汉朝派驻当地的官员的姓氏。
(这些词在越南语里都代表汉字)
而这个官员指定姓氏的过程反过来也说明了早期越南当地人是没有姓氏的。当然,因为越南北部曾经有一千多年一直是中原王朝领土,所以在此期间迁居越南北部的中原人也有一些,而这些人后来和当地人融合,也把自己的姓氏带到了当地。但无论怎样,后来越南人的官方姓名就一直是用汉字写成的汉式姓名了。而这一点在公元10世纪越南自立之后也一直没有改变,有些文化的人则还会有表字。尽管后来越南人还发明了自己的文字“字喃”,但在书写正式姓名时,却仍然还是使用汉字书写,这也使汉式姓名成为了越南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朝鲜半岛汉字姓名的历史
而和越南相比,朝鲜半岛接受汉式姓名的时间其实要晚不少。因此其在接受汉式姓名之前的人名也流传下来不少。比如在传说中,后来曾统一朝鲜半岛的新罗的建立者叫弗矩内,其第三任国王名叫儒理尼师今,而这些名字明显都是跟汉字完全无关的名字,所以只是汉字的译名而已。
而根据朝鲜半岛的史书《三国史记》记载,朝鲜半岛上的汉姓是由新罗国王在不同时期赐给其臣民的。但现代研究认为这种说法比较片面,传说成分比较重,朝鲜半岛人名汉化的过程应该是伴随着儒学传入当地,当地向中原王朝不断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完成的,而这其中的转折点应该是发生在中原文化最为兴盛的隋唐时期。
(在汉式姓名普及之后到近代以前,每个朝鲜半岛的人名都是以汉字为规范)
但相比于越南,其实朝鲜半岛学习汉氏姓名相对来说一直不是特别的彻底。这一点体现的最为明显的就是朝鲜半岛的多数平民一直到近代都没有自己的姓。姓氏在朝鲜半岛曾经长期是被称为“两班”的贵族阶层的特权和身份象征。而处在社会中下层的人群如果想有姓氏,就必须得到某个两班家族的批准,即同意认可其是自己家族的成员。有很多时候,平民要想通过这个途径获得姓氏,就必须要向两班贵族巨额酬金。而在朝鲜封建制度开始衰落的公元18世纪,这种作法一度泛滥成灾。比如根据一些统计数字,在今天的韩国大邱地区,在公元1690年时,拥有姓氏的两班家族还只占当地总人口的9.2%,到公元1729年,这个比例就增加到了18.7%,而到公元1858年,当地人里已经有70.3%都已经是有姓氏的“两班”家族成员了。而这其中大多数人其实都是花钱买的姓氏了。
(公元19世纪中叶的朝鲜两班贵族)
但即使如此,到1910年日本正式吞并朝鲜半岛之前,在朝鲜半岛还是有一半左右的人没有姓氏,他们的姓氏都是在近代确定的。所以朝鲜半岛相比于越南在姓名这方面其实汉化程度是低一些的。而且因为朝鲜半岛距离北方草原地区不远,所以在历史上曾经臣服于元朝。而在元朝时期,当时朝鲜半岛的王氏高丽王朝在实质上已经成为了元朝的一个自治区,所以当时其王族除了使用汉式姓名之外,有时还会和元朝的蒙古贵族套近乎,同时拥有一个蒙氏姓名。比如高丽恭愍王本名叫王祺,但他同时还有一个蒙古名叫伯颜帖木儿。当然,这也可以说是朝鲜半岛受中原政治形势变化影响的结果了。
所以朝鲜半岛文化自从隋唐时代逐渐汉化之后,汉式姓名也成为了其规范人名,有1000多年是其人名唯一的写法,因此虽然朝鲜语(韩语)和汉语差异极大,但在取名时选择能与汉语对应的字词已经成为了规范做法,这也成为了朝鲜民族文化传统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汉字使用减少之后的人名状况
但在近代,这两个地区因为历史的变故,汉字的使用范围都出现了急剧萎缩。其中越南在成为法国殖民地之后,从1910年开始强制推行以法文字母创制的新越南文字“国语字”,并在1919年废止使用汉字。自那时起,汉字在越南就逐渐退出了普通人的生活,所以到近代,还认识汉字的越南人已经是凤毛麟角,多数是一些年龄很大,上过私塾的老年人或者是一些专门学习中文的人。
(现代汉字在越南的应用基本只局限在一些传统节日相关的习俗里了)
因此多数现代越南人是不知道自己名字的汉字写法的,但多数越南人的姓名却仍然可以通过一套规范办法用找到准确对应的汉字。这套办法首先是姓氏表里找到各个姓氏对应的汉姓,然后确定其名字两个“字”的意义,通常也能找到对应的汉字。如果遇到同一个发音对应多个汉字的情况,那么在翻译时一般会根据惯例,即某个越南语发音通常会翻译成哪个汉字就翻译成哪个汉字,除非其本人指出自己名字的含义不是对应这个汉字。但因为现代越南会读汉字的人已经非常少,所以这种情况也很少见。
(汉字应用的减少使朝鲜半岛人名与汉字的对应关系也在减弱)
而韩国的情况则更加规范一些,因为在韩国每个人的身份证上都还会按照传统写上这个人的汉字姓名,而且韩国人在学校也都要学习1000多个汉字,所以韩国许多人的汉字姓名都还具有官方法律地位。但因为近年韩国年轻人的汉字能力也下降的非常快,而且传统观念的影响也越来越小,所以有许多人在给孩子取名时会使用朝鲜语(韩语)里的本土固有词汇,所以这些名字虽然也都有汉字写法,但有时候其实等于也是找到发音接近的汉字翻译过来的。而朝鲜在这方面情况也类似,虽然朝鲜不会在身份证上写汉字姓名,但其国民在学校所学习的汉字数量却比韩国要多,有2000到3000个,所以多数朝鲜人名也都能通过一定的规则与汉字对应。
所以无论是越南还是朝鲜半岛,因为这些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其多数人名现代仍然能与汉字对应,也就是能用汉字精确的写出。但随着汉字在这些国家应用范围越来越小,所以其关联性变得越来越弱也是事实了。
▍为什么越南、朝鲜、韩国人的名字都可以用中文去替代?
朝韩两国长期使用汉字,其姓氏除历史上南方日据时期有过模仿日本的姓氏,和元朝时期上层贵族有模仿蒙古的姓氏外,都使用模仿中国姓氏的朝鲜姓氏,其姓氏构成为本贯(类似于中国的郡望,比如“河东柳氏”的“河东”)+姓+支派,比如“金海金氏三贤派”,就是本贯为金海、支派为三贤的金某某,当然,这只有在祭祖、相亲之类特殊场合才会这么麻烦,平常说个姓名也就是了。
韩国正式身份证件上一般使用汉字标注姓名,因此几乎每个人都有正式的汉字姓名,正式的身份证件和档案材料商的姓名汉字,也是韩文上世纪80年代“谚名化”浪潮中唯一几乎未被波及的汉字使用两大领域之一(另一大领域是古籍),因此每个韩国公民理论上都会书写自己的汉字姓名。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朝韩文字的基础“训民正音”其实是一种纯拼音文字,同样的文字可能代表“音同字不同”的很多个字,比如汉字中的绿、律、滤,在谚名中是一样的,而姓氏中的虞、于、余、俞也是如此,如果不使用汉字,很多朝韩姓氏就根本无法分辨彼此,这对于讲究家族、血统的他们而言是无法忍受的。
正因为韩国档案、身份证件上都有汉字姓名,即便不懂得汉语的韩国人一般也知道自己姓名是哪几个汉字,但谚名又是拼音文字容易混淆,所以有时候一些韩国名人的姓名在音译成汉语时会搞错,本人发现后会主动纠正,比如乒乓球名将金择洙最初被中国写成“金泽洙”,有一次在无锡比赛时他本人看到秩序册,就主动在纸上写下“金择洙”这个正确的姓名;还有年少成名的女影星“文根英”,她的真实姓名其实是“文瑾莹”,也曾主动在中文圈澄清过。
越南北方(安南)历史上曾长期使用汉字,并曾创造过用汉字注音越南语的“喃文”,直到1651年法国人Alexandre de Rhodes发明拼音文字才改过来,但因为越南直到1919年才废除使用中文的科举考试(比中国还晚14年),因此写汉字的传统根基深厚,至今北方许多家庭仍会在春节贴中文春联。北方越南人中的大多数都有汉语姓名,可以和汉字一一对应。
不过越南是个多民族国家,境内一些少数民族并不使用汉字姓名,且越南南方历史上叫“占城国”,是高棉文化、而非汉文化圈的地方,这里的人以前并不使用汉语姓名,是和安南合并成越南后模仿北方越南人改定的,因此和汉字的一一对应就比较差,且也有很多南方越南人根本没有汉语姓名。
▍为什么越南、朝鲜、韩国人的名字都可以用中文去替代?
为什么越南、朝鲜、韩国人的名字都可以用中文去替代?
越南、朝鲜和韩国都曾是汉文化圈重要的成员国,深受汉文化影响,而且在历史上长期为中国的藩属国。他们的达官贵人都以会说汉话,会写汉字为荣。虽然现在他们为了民族认同感,都在极力去汉化,比如韩国把“汉城"改成了“首尔”,但汉字的影响已经深入到他们社会方方面面也不是说不用就能不用的。
越南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在公元前214年,派大军占领了广东、广西、福建和云南,设立了三个郡,其中越南北部地区属于象郡管理。至此,越南北部长期以来为中国领土。直到,公元939年也就是我国历史上最混乱的五代十国时期,吴权称王,史称前吴王,建立了吴朝。到公元968年,丁朝建立,越南才开始正式独立。直到北宋宋太祖时期,承认越南为自治的藩属国,不再是中国直接统治的领土。一直到明成祖永乐年间,在越南设立了郡县,再次成为中国直接管辖的地区。不过时间不长,明成祖死后明军就被赶出了越南,又成了宗藩关系。不过到此时,越南还没有自己的国号。一直到清朝嘉庆帝时,才正式赐名为“越南”,以示和南越地区(广东、广西)的区分。
朝鲜
大家都知道,朝鲜和韩国本为一国。所以下面说的朝鲜都是指旧时的朝鲜半岛。
《尚书大传》记载,周武王灭商后,纣王的叔父箕子远走朝鲜,创立了箕氏侯国。同去的有殷商贵族景如松、琴应、南宫修、康侯、鲁启等。后来周武王还派人到朝鲜封箕子做朝鲜的国君,并邀请箕子回乡探望。不过那时朝鲜半岛还未统一,部族众多,也是比较混乱的时期。
直到918年,弓裔的部将王建通过军事政变推翻弓裔而即位为王,国号“高丽”,定都松岳(今朝鲜开城)。由于当时朝鲜半岛没有先进的思想和理论,所以在治国理政上,选择了接受了儒家思想。另一方面,高丽自建国以来就谋求与中原王朝的交往,不仅对中原王朝称臣纳贡,还引进了大量中原的制度与人才,实行科举制度,官制改革也基本上照搬了唐、宋官制。所以汉字自然成了高句丽的官方文字,达官贵人争相学习。
朝鲜半岛也是多灾多难,隋炀帝四征高句丽(朝鲜);唐太宗李世民三征高句丽;契丹人也三征高句丽;蒙古人更是七次征讨,时间横跨数百年。所以在很多韩国电影中,对中国古人的刻画都是那种杀人不眨眼,强抢民女的角色。还有一部韩国电影剧情内容更是荒诞。不仅俘虏了李世民,还射瞎了李世民的一只眼睛。如此不堪的剧情,深受韩国人的喜欢,可见当年被打的有多惨,靠这种虚构的历史来寻找安慰。
14世纪末李成桂登基建立朝鲜王朝,确立了对明朝事大的基本国策。成为大明的藩属国。朱元璋赐予国号“朝鲜”。明朝应该是和朝鲜关系最好的朝代。清军入关,大明被灭,朝鲜上下还是在捐款捐物支援南明,要求恢复汉室正统,甚至坚持不剃发,穿明朝服饰。不过终究抵不过清军的强大,不得以继续纳贡称臣。不过那会的朝鲜已经学聪明了,他们进贡一件东西,要从满清皇帝那里拿回五件。甚至有一年连续进贡了好几次,弄得满清皇帝肉痛不已。
1876年,日本派兵进驻朝鲜。李氏王朝岌岌可危,向清王朝求援。于是李鸿章委派淮兵远赴朝鲜。而朝鲜正是袁世凯开始发迹的地方。当时很多清军比较有优越感,在朝鲜也干了些强抢民女,抢劫商铺的勾当,弄得民怨四起,袁世凯为稳定民心,下令整肃军纪,那些作奸犯科的士兵统统被砍了脑袋。此后,袁世凯又带头整治了朝鲜内部政党政变,打击了日本在朝残余势力,赢得了朝鲜国民的一致好感。随着吴长庆调回中国,袁世凯成为驻朝清军的一把手,堂而皇之的开始接手朝鲜政务,俨然一副朝鲜太上皇的派头。所以直到现在韩国国内,对袁世凯的评价也是毁誉参半。
说了这么多越南和朝鲜的历史,旨在说明一点,不管中国大陆处于何朝代,哪怕是五代十国的混乱时期,越南和朝鲜也一直是中国的藩属国。经济,政治,文化都靠中国输入。中国的官话在两国权贵中流行,中国的文字成为两国的官方文字。所以即使到现在越南、朝鲜、韩国人的名字都可以用中文去替代。不过这里提一点,越南南方不属于汉文化圈,属高棉文化。所以南方的越南人名字和汉字的对应就比较差,且也有很多南方越南人根本没有汉语姓名。
▍为什么越南、朝鲜、韩国人的名字都可以用中文去替代?
谢谢。
这种现象若说清楚是比较费笔墨的。只能简短地说,我们的周边国家受我们的历史文化的影响太深了。尽管有些国家想尽力抹去这种痕迹。春节,是我们中华家的传统节日,但我们周边的好多国家也当作自己的节日来庆祝。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在历史上对周边国家的影响也是深入骨髓的,所以在现代我们的周边国家有些文化上的现象是传承中国的毫无疑问,不仅是文字,就是一些风俗习惯上也带有非常明显的中国痕迹。上三张图,看看历史上中华文化的影响范围,基本也就清楚你的问题了
------------------
推荐阅读:
今年14岁1米81,篮球吊打同龄人,如果一直坚持打球的话未来有希望进入NBA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