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雨村当官还靠着贾政提携,为何官位反比贾政更高?
▍贾雨村当官还靠着贾政提携,为何官位反比贾政更高?
贾政是贵族世家,皇亲国戚,贾雨村只是一个平民,靠科举出仕,当然需要贾政提携。贾政相当于国家的小股东,贾雨村只是一个打工的,至于官位并不是贵族特别看重的,因为官不是永久的,都是流水的官,
▍贾雨村当官还靠着贾政提携,为何官位反比贾政更高?
贾雨村和贾政来自不同的阶级,他们当官正好展示出清代做官的不同途径,以及官场的潜规则。
贾雨村也是红楼中贯穿全书的一个人物,虽然他在书中若隐若现,大部分情况下是借书中人物之口提及他,但他在书中的浮沉也算是当时官场的浓缩版。
他是寒门学子,小说中介绍贾雨村,原是胡州人氏,祖上也是诗书仕宦之族,因他生于末世,父母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只剩得他一身一口,在家乡无益,因进京求取功名,再整基业。
不管他祖上如何,到了他这一辈,用现在的话来说,他就是屌丝一枚,住在葫芦苗,穷得连上京赶考的路费都没有,要不是得到了甄士隐的资助,他估计还在葫芦庙里喝西北风。
不过他还是有些才华的,一考便中,中了进士,选入外科,很快升为知府。但上任一年,便因贪污,又恃才侮上,被上司参了一本而被革职。
但贾雨村还是有几分运气的,做了林黛玉的老师,借着盐科老爷林如海的推荐,不仅与贾政相识,搭上了贾府这条大船,而且很快便在贾政的干预下复职,上任金陵应天府的官职。
知府相当于现在的市长一职,那么“应天府”是个什么样的存在呢?旧时也叫京师,是明朝时期的名称,为明朝前期的首都,后永乐时期迁都到顺天府,应天府就作了留都。应天府管着上元、江宁、句容、溧阳、高淳、江浦和六合八县,也就是在江苏南京一带。
应天府在明亡后就改名为“江宁府”了,曹家又做了多年的江宁织造,曹公的暗语着实厉害。也就是说,应天府所在省份完全在贾王史薛四大家族势力的掌控范围之内。也因此,贾雨村才能这么快补缺。
巧的是,贾雨村一上任就碰上了薛蟠打死冯渊的官司,又涉及到曾经资助他的恩人甄士隐的女儿,这下有戏看了。一边是强权贵族,一边是平民恩情,前者能助他直上青云,或许还能登上人生高峰;而后者只是滴水之恩,对前途毫无帮助。
贾雨村本就是一个贪酷之徒,即使没有门子,恐怕甄英莲到最后也还是难逃恶运。判案结束后,他急忙给贾政和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修书两封。从此,贾雨村搭上了升迁的快车,深谙官场潜规则,一路步步高升,一直做到吏部侍郎、兵部尚书。
可以说,贾雨村就是个官迷,那么他为什么要如此留恋官场呢?前面说了,他是寒门学子,没有任何家庭背景,要想出人头地,只能做公务员,而且这也是纵多古代学子的出路。要做公务员,参加科举考试虽然难度很高,但也算是一条捷径。
贾雨村进入官场之后,要想永保不倒,他就只能不断的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为国效力,以此获得朝廷殊荣,封个爵位什么的,这样后世子孙就有了保障。但是他既假清高,又不是什么清官,胸无大志,唯一所求就是步步高升。
只要他掌握了官场潜规则,不断地向大官僚贵族靠拢,就可以源源不断的获得他想要的资源。而且在他被降职,甚至被削为平民时,仍旧心有不甘,他仍然相信自己可以东山再起,执迷不悟。
贾雨村可恨,但实际上更可悲。从他的身上可以看到,在古代有多少士子为求取功名而孜孜不倦的苦读,又有多少学子进入官场后,依旧能保持一身正气,这是一个历史难题。
贾雨村只有不断的努力,不断的升迁,通过官职的大小来求得心理一份安慰。但贾政就不一样了,他是有背景的大官僚家族。
在第75回,贾赦曾这样说:
咱们的子弟都原该读些书,不过比别人略明白些,可以做得官时就跑不了一个官的。何必多费了工夫,反弄出书呆子来。
一番话点出深意,贾府的子孙根本没必要读书,反正迟早也会有官做。贾府做官的途径有三条:
第一条走科举之路,比如贾敬,他也参加科举考试,并且还中了进士,关键他还有祖上的爵位可以承袭。
清朝的封爵制度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世降一等”,指的是儿子的爵位要比父亲低一等。如果父亲是亲王,那么儿子就袭封为郡王,到了孙子则袭封贝勒。
还有一种是“世袭罔替”,指的是始王无论是亲王还是郡王,其后代总有一人袭封始王最初被封的爵位。如果袭爵人犯罪,其爵位可由家族中的其他人员袭封。比如铁帽子王,清朝的铁帽子王共有八位,都是按功劳分封的,这八位王爷都凭实力,从马上得天下的开国元勋,为清王朝的开创立下了汗马功劳。
第二条便是捐纳,比如贾琏捐的是同知,贾蓉捐的是龙禁尉。同知为知府的副职,龙禁尉也就是皇帝的禁中侍卫。
在清朝的御前侍卫一般都由满、蒙贵族或功臣子弟担任,本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原则,一般升迁很容易,成为满人获得高官厚禄的一条捷径。
出身御前侍卫而成为朝廷重臣的例子多的是,比如纳兰明珠、索额图、索尼、隆科多、肃顺、和珅等,其中爬得最高跌得最惨的,非和珅大人莫属。
清朝捐官一般有两种情形,一是富而不贵者,花钱买官以抬高身价,贾琏、贾蓉捐官就属于这种情况;二是官宦子弟,读书屡试不中者,一般也只是捐个虚衔。如果要想补缺,还得到吏部报到,称为“投供”,然后再抽签分派到某个省候补。
科举和捐纳是汉人在清朝主要的入仕途径,而满人当官的门路则更丰富。比如世袭祖辈爵位、就读贵族学校、官员推荐等。
贾政当官就属于推荐,他是其父贾代善临终上了一本,皇上才赐予了他一个工部主事,后升任员外郎和郎中。也就是说,贾政有官做是父亲用面子换来的,说好听点,就是自家推荐,这也是贾府当官的第三条途径,贾雨村复职也是受了贾政的推荐。
贾政这个职位从表面看虽然是个实差,但大部分时间都呆在贾府,与清客相公下下棋聊聊天,无所事事。
当然也有真正效力的时候,他不是被放了两次外差嘛,一次是学差,也是个应景的事儿;另一次是外放江西粮道,原本他打算做一个清官的,就像贾雨村当初一听薛蟠的案子时那样的愤怒,但是底下人不允许啊。
贾雨村听了门子的一番介绍,领悟了官场潜规则的奥妙。贾政原本打算对于那些收粮勒索乡民的事,来个严惩不待。他初到时,那些地方官员千方百计地讨好他,他都不为所动。
但现实却是,那些跟随贾政多年的部属好不容易盼到贾政放了外任,有机会捞钱了,不想这位老爷呆性发作,对于州县的馈赠一律不受,眼看着白花花的银子付诸东流,他们再也坐不住了。
于是,他们便集体请假干脆来个躺平。贾政还不明所以,经一个手下提醒,他才明白,原来这波操作是要将他置于孤立之地。
这个手下也给他出了个主意,说你做清官可以,但你得允许你的下属捞钱,这样下属才肯帮你做事。你只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算出了事儿,你贾政自身清廉,最多也只是落个“失察”的处分,既不会去坐牢,也不会引来杀身之祸。
贾府被抄后,贾政被召回京,从都察院出来,吓得满头大汗,不过正如之前手下所言,并未受到处分,皇帝看在他“勤俭谨慎”的份上,仍给予了勉励。
从贾雨村和贾政两人的经历来看,前者在官场混得风声水起的原因有两点:
其一,他掌握了官场潜规则,而且十分善于利用这些关系为自己所用,有着一套强大的见风使舵的本领,升迁之快也就不奇怪了。
其二,对于无权无势无背景的他,只能通过自己个人的“奋斗”去改变命运,去重整家族基业。所以他成为官迷也不足为怪。
后者贾政之所以对官场若即若离,也有两点原因:
其一,贾政本性并不坏,有一颗想做清官的心,但没有能力去实现自己的理想。面对现实,他也只能缴械投降,也就是说,能力有限,只能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其二,正因为他做官,所以看透了官场的黑暗,造成了他虽热衷于官场,但实际对官场却是很不适应,相比去花费大力气搞升迁,还不如在家和清客聊天舒服,也更纯洁,反正贾府也“不缺钱不缺势力”,即使他不做官了,也一样有大房子住有车开。
总之,受不同的品性和家庭背景的影响,造成了贾雨村和贾政在官场的不同追求。
▍贾雨村当官还靠着贾政提携,为何官位反比贾政更高?
贾雨村之所以比贾政的官位还要高,主要得益于下面几点。
一,贾政素质高,能量大。贾政这人人品还不错。贾政情商不高,他与自己的子女,妻子,兄弟的关系都不太融洽,但他在外界的口碑却不错:“最喜读书人,礼贤下士,济弱扶危,大有祖风”。贾政的人脉广。贾政出身世家,虽然只是五品员外郎,但其祖其父遗留的实力还在。林如海的面子也不可小觑,又与王家,史家,薛家同气连枝,一荣共荣,一损俱损,更有女人身在后宫,是潜力较大的绩优股。因此,他所谋求之事,如探囊取物,唾手而得。
二,贾雨村的起点比较高。贾雨村是进士出身。进士出身的人被认为有真才实学,在仕途上也更容易被大家接受,晋级也比较快。贾雨村就是这样。贾雨村本身有真才实学,他得了真实隐的帮助之后,中了进士,选入外班,平步青云,一直升了本府知府。是当时的四品官员了。贾雨村也不是纯粹的求官,而是起复,是朝庭为了彰显恩典,对贾雨村这类因种种不是原因的原因而被罢免的官员的重新起用。
三,贾雨村的后台比较硬。贾雨村作过林黛玉的老师,这在过去世道尊严的时代,老师等同于自己的父亲。因此林如海般起贾雨村来不遗余力,把他拜托给了自己的舅兄。林如海当时真实身份可能是两江总督兼都察院右都御史衔,是正二品大员,贾政爱妹及妹婿,人又实在,“二内兄名政,字存周,现任工部员外郎,其为人谦恭厚道,大有祖父遗风,非膏粱轻薄仕宦,弟方致书烦托”。贾政凭着贾府的人脉,帮起贾雨村也是尽心尽力。因此,“不上两个月,金陵应天府缺出,便谋补了此缺,拜辞了贾政,择日上任去了”。
可以说,没有贾政这个五品员外郎,就没有贾雨村这个四品应天府。官场上就是这样,你的真才实学,有时比不上其他人的后台人脉。
▍贾雨村当官还靠着贾政提携,为何官位反比贾政更高?
在《红楼梦》里,出场最早的人物就是贾雨村和甄士隐了,这两个人是封建社会里截然不同的两类人,一类代表着积极入世的人,一类则代表着消极遁世的人,也因此,甄士隐真的“隐退”出家了。而贾雨村无疑是个野心家,刚开始出现的时候衣衫褴褛,非常贫穷的一个读书人,名贾化字时飞,他的字也侧面告诉我们他有着不一样的抱负,他必定是一位待时而估,将来必定会飞黄腾达的一个人物。
他在重要时刻遇到了贵人相助,这个贵人便是甄士隐,甄士隐慷慨解囊赠他进京考试的费用,他也很快就进京了,一战告捷,中了进士,不久当上了知府,可能初入官场的缘故,处世不够圆滑,出身贫门,一旦遇上了高官俸禄,必定是利欲熏心,导致当地的百姓苦不堪言,也因此被弹劾,他第一次当官入仕失败。
虽然如此他并没有灰心,遇事总有办法,自己之所以会被弹劾,一方面是自己初入官场没有经验,一方面是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后台,所以他面对未来入仕的机会定是要巴结逢迎,所以他慢慢接近了一些仕人,后又慢慢结识了巡检御史林如海,也就是林黛玉的父亲,并作为林黛玉的老师。后经过林如海的推荐巴结上了贾府二老爷,工部员外郎贾政,早在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时候他就知道的贾家的来历,所以去贾府的时候“有日到了都中,进入神京,雨村先整了衣冠,带了小童,拿了宗侄名帖,至荣府大门前投了”这一脸巴结逢迎的样子倒得了贾政的青睐,也借贾政的推荐谋了个差事,后来就官至金陵应天府的知府,借助贾政给他吹的东风,再一次进入了官场,但是此时非彼时了,这个时候他已经是深谙官场的艺术,懂得攀附权贵,后来的贾雨村便步步高升曾做过“京兆府尹兼管税务”并且还做过“协理军机”的地位,这官职定是比贾政要高得多了。
而面对甄士隐和贾政他两个恩人,到底是如何报恩的呢?由此可以看出这个贾雨村是个真小人,在应天府的知府任上遇到了小沙弥,说道英莲的事情,说英莲的父亲甄士隐还是他的恩人,他也只是发了一通的虚伪的可惜之类的话,再也没有了下文,而在处理薛蟠一案的的时候,他又顺带着处理了小沙弥,可见贾雨村不仅是个攀附权贵的人,还是个忘恩负义的伪君子。在贾府抄家的时候呢,毕竟贾雨村官运亨通最初是受到了贾政的提携,面对贾府被抄家,他却落井下石。贾雨村的位置是靠他的攀附权贵,找靠山,拍马屁才一步步登上去的。
再来看看贾政,贾政这个人是个比较正经的读书人,自幼喜欢读书,但是对书本的知识却不会灵活运用,比较腐朽,所以他也没有什么治国才能,虽然爱读书,却不能灵活运用,所以在文学才能,治家治国还是行人处事上都是属于顽固不化的那种人,在现在社会说,那就是情商比较低,这也决定了贾政在官场上的尴尬境地。他喜欢读书,面对亭台楼阁,花鸟虫鱼也能有一番感受,但是却不能像贾雨村一样,可能出口成章,所以可以看出,贾政无论在哪一方面都属于迂腐古板的典型。在理家方面,作为一家之主,却不能很好的治理荣国府,而将荣国府交由王熙凤来打理,导致他们赶出了很多违法乱纪的勾当,而这一切贾政却全被蒙在鼓里。
在官场上,他也不同于贾雨村,他不是走的仕途经济的道路,而是多亏皇帝的格外开恩,继承的是祖上的余荫,他的官职升迁,一方面是因为自己的女儿进宫当了皇帝的妃子,另一方面则是他为人比较正派,不会耍什么花花肠子,又秉公办事升为工部正堂郎中令此外还做过江西粮道,这些个官职都是没有什么实际作用的官职。而这个粮道是个大肥缺,要是换了贾雨村或者任何一个官员肯定会大捞一把,而贾政却老想着秉公办事,并且面对下属的隐瞒,他还蒙在鼓里,思想如此迟钝。,被牵着鼻子走。最后被遣回京,并且连降三级。
如果不是生在这个年代,他可能会是个大清官,并且会处处为百姓着想,可惜生性愚钝,并且生不逢时,可能也是因为自己知道自己无能,贾家会败在他的手里?才会处心积虑想让宝玉走仕途经济的道路,这样宝玉如果当官,贾家可能还是会蒙受皇恩。
以上可见,贾政和贾雨村的为官之道,为何贾雨村受到贾政的提携,官职还比贾政要高,一方面贾雨村是有过为官的经验,失败之后总结道理;一方面也是因为他的性格,善于溜须拍马,也得益于他的小人作风,总之是贾雨村的性格,适合=当时封建社会的发展,反观贾政,为人愚钝,虽然具有良好的品格但是处处被人蒙骗,不适合当官吧!
▍贾雨村当官还靠着贾政提携,为何官位反比贾政更高?
《红楼梦》中,贾雨村和甄士隐是出场最早的两个“世俗之人”,虽然他们在书中出场次数屈指可数,但于全书却有些非同一般的意义。甄士隐一家的悲剧,是贾家由盛转衰的预示;而贾雨村的命运轨迹,则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最大反讽。
贾雨村,一个刚出场便被作者屡次大骂“奸雄”的人。
《红楼梦》第一回,他还是一个穷酸儒生,借住在甄士隐家隔壁的葫芦庙里。然人穷志不短,于中秋满月之时吟出了“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这种狂言来。
彼时的贾雨村,生得面阔口方、剑眉星目,兼腹有诗书、意气风发,一看便知绝非池中之物。甄士隐生性儒雅,礼贤下士,对其颇为欣赏。因此在得知贾雨村因资金问题淹蹇当下时,慷慨相助,五十两银子二话不说便掏出,再加冬衣两套。
贾雨村这一去,果真扬眉吐气,中了进士。他被“选入外班”,也就是不在京城做官,而是到外省当地方官员。一般来说,进士刚开始到地方做官,是从知县开始,但贾雨村以官员身份出现时,已经是知府了,那时的他还没傍上四大家族,还不懂得溜须拍马,还是有“贪酷之弊”的愤青。可是仍旧能升得这么顺利,可知贾雨村本身是多么优秀。
成为知府后的贾雨村,接触的层面越广,认识的大官越多。可惜他本人却有“贪酷之弊”,很多人认为这“贪酷”是贾雨村贪敛、严酷。实际上这里的“贪”,有“过分的”、“一味的”意思,只有过分的严酷,才能与后面“恃才侮上”契合。
所以,一开始很高傲自守的贾雨村,不容于本府其他同僚,被上司寻了个机会参倒,就此被革职。
被打回原形的贾雨村,后来先后成为甄宝玉、林黛玉的老师,正巧遇上都中起复旧员,在林如海的举荐下,得贾政提携,补授了金陵应天府。
此后,贾雨村一路高歌猛进,平步青云,到第五十三回时,他已经是大司马,协理军机参赞朝政了。
大司马,那就是从一品的级别。那么贾政呢?在第三十七回,提及他“被点了学差”,也就是学政,这差事大多由皇帝钦点,类似钦差大臣的意思,虽然没有固定的品级,但是因为特殊性(后面我们再讲),导致一省中它的位置与布政使、按察使相当,所以也算在从二品到三品之间。
但无论如何,仍旧没有贾雨村官品高。
不少人就好奇了,按理,贾政是提携贾雨村的,为何后来他反而还在贾政之上了?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两人出身决定
这里的出身,不是家庭出身,而是入仕途径。
在古代,做官的途径有多种,有靠“荫生”、“捐班”的,有靠“保举”和“军功”等等。譬如贾琏捐的“同知”、贾蓉捐的“龙禁尉”,就属于“捐班”;而贾赦、贾珍头上的“将军”头衔,都是靠祖宗的功荣,是为“荫生”。
但这些人无论如何,都比不上“正途”出身,那就是进士出身。就算那些非正途入仕的,因为善于逢迎而官运亨通,做的官再大,在那些进士出身的小官面前也会矮一截。
还有最重要的一层是,如果没有进士出身,想要做到一二品官员,那是痴心妄想。就算是一个举人出身,大多也都在七品、八品芝麻官上打转许久,碌碌一生撑死不过五六品,类似海瑞那种,是奇迹,毕竟海瑞本人所付出的,本身就是常人无法做到的。
所以,在那个时代,哪个人要能考中进士,那是备受推崇尊重的。
正因此,当初没有官职在身的贾雨村,才会那么受林如海和贾政的厚待。
林如海自不必说,读书人见到读书人,惺惺相惜,本身又是清风霁月、知恩图报之人,所以对女儿这位西宾多有感激。
而贾政呢?文中称他是喜爱读书并“原要从科甲出身”的,但是后来皇帝怜念先臣,赐了他一个额外主事。也就是说,他的入仕途径是靠“特权”,而非正途。我们可以想象,贾政本人读书应该是不怎么样的,不然早就考取些功名,不至于等到皇帝开恩了。
所以,按常理,贾政是不可能爬得太高的。一品那种级别,他想都不敢想。
这样的贾政,对贾雨村是非常羡慕,也非常尊敬的,因为贾雨村未来有无限可能,而贾政仍旧只能靠祖宗功荣,靠家族残余势力。
这时候的贾政和贾雨村,更像是形成一种合作关系,我有势力推你上去,你有实力爬上更高位置,所谓的共赢就是如此。
第二,贾雨村生性狡猾,非常懂得利用关系学
吃过一次亏的贾雨村,终于开了窍。没有官职的他开始四处游走,“担风袖月”,一开始他是到金陵甄家做甄宝玉的老师,后来听闻巡盐御史林如海要招西宾,赶紧托朋友关系去面试。
堂堂一个进士,贾雨村能甘心做个家庭教师?无非是借此结交权贵,以图得新的进身机会罢了。
果然,在听闻冷子兴对贾家的一番介绍后,贾雨村得知林如海与贾家是至亲,赶忙与其商谋。
而在这过程中,贾雨村的行举完美地演绎了什么叫做“虚伪”与“狡猾”。
在听完冷子兴的介绍后,贾雨村已经非常清楚林如海与贾家的关系。事后还听闻当时同样被参的旧同僚张如圭说起了”起复旧员“的消息。
可是呢,回到家中,他先是找到邸报,才确认张如圭告知的消息是真实的。说明此人对人时刻保持怀疑防备,这是生性狡猾之人常见的特质;
接着,在见到林如海时,听其讲起和贾家的关系,贾雨村竟然装作刚知道的样子,假装问起“令亲大人现居何职”这种话,实在是奸伪至极。也就林如海心胸坦荡,才不会怀疑旁人。而在林如海告知自己为其做下的周密安排后,贾雨村“心中方信昨日子兴之言”,所谓以己度人,贾雨必然是时常欺骗他人,才会时常怀疑他人,处处提防他人。
一个奸诈狡猾的人,跃然于纸上。
在林如海的举荐下,贾雨村拿着“宗侄”的门帖,攀上了贾家的关系,“轻轻谋了一个复职候缺”,才两个月就补授金陵应天府。
而刚于应天府上任,贾雨村便借薛蟠一案迅速讨好四大家族,当日许下为恩人找回女儿的诺言也抛之脑后。事后为了掩人耳目,他还将出主意的门子打发到外地;此后便常与贾家联络走动,譬如贾赦想要石呆子二十把古扇而不得,他便假公济私,弄得人家亡败业,只为跟贾赦献媚。从后来王子腾升九省检点的同时他补授大司马来看,这一路亨通的官路,他没少得到王子腾的照应。
这样狡猾奸诈、忘恩负义、过河拆桥的贾雨村,本身又有实力出身的加持,在官场上春风得意,实在是意料之中。
最后,是贾政性情端方古板,也甘于平庸
贾政曾是诗酒放诞之人,说是喜爱读书,但也只是成日混迹一群清客帮闲之中,最多写两句酸文,年方十几岁的贾宝玉,诗文谈吐就已在他之上。这样的贾政,还“不惯俗务”,也就是家庭内外事务一概不知。说白了就是非常平庸。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资质平庸,但贾政确实非常好面子的人,他骨子里充斥着君臣父子,三纲五常,条条框框。所以凡事只求自保,从不愿主动闯祸。譬如第三十三回,贾元春已经贵为皇妃,但听闻忠顺王府来人求见时,他是战战兢兢、汗如雨下。听闻对方的来意,竟然怒斥贾宝玉形同“杀君弑父”。
本身安分自守,加上资质平庸,非“正途”出身,导致贾政一个从五品的工部员外郎竟然做了好多年。
有意思的是,到了第三十七回,贾政竟然被“点了学差”,成为皇上钦点的学政。这学政是什么呢?地方文化教育行政官员。很多人看到教育,认为这不过是一个事业性质的教育体系官员。然而事实上,这是钦差身份,已经属于京官。而因为其负责主持科举考试,所以凡到了地方,其他官员都得避让几分。更别说涉及生员犯案,学政可以直接审理这种特权了。
所以,贾政能做到这个等级,实在让人意外。而我想这正是作者的反讽之笔。试想一个非科举入仕的人,竟然要去负责科举之事,贾政凭的是什么?这不是讽刺吗?
虽是如此,但在第一回的《好了歌》中,我们早知道了贾雨村、贾政他们的结局,无非后来“枷锁扛”、“落得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尤其是贾雨村,无论是自成清流还是同流合污,他都难逃悲惨结局,这也似乎在暗示,那个时代的官场,真的很难混,覆灭也就成为必然了。
------------------
推荐阅读:
为什么罗纳尔多时代的巴西队两次和法国队交手,结果都被法国队击败了呢?
我是一名主妇,出去找个跑业务的活穿的正式点,招聘说我穿的太漂亮了,这正常吗?
上一篇:你吃过哪些好吃的清真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