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炮的发展历史是从明代开始的吗?
▍火炮的发展历史是从明代开始的吗?
宋元之交,已经发展出了铁火炮、突火枪、火药箭等火器,1240年西征的蒙古军拔都部就用火药包着毒药投掷入华沙城内,波兰人因此传言蒙古人在驱使怪物喷毒烟。
现在一般认为,宋朝开庆元年--1259年正式出现了突火枪,就是火炮的雏形,以火药爆炸推力射击弹丸。
只是这玩意是竹子做的,后期还有用纸糊的火筒、木制的火筒,都是具有火炮基本结构的火器,只不过很多是一次性的火器。正式出现金属发射筒的火炮,是元朝时期的产物了。不过,竹子和木制的火筒,一直到明朝《武备志》中还记载有使用记录。
目前,最早的出土文物金属火炮是中国发现的,大约是1290年前生产的。
▍火炮的发展历史是从明代开始的吗?
据《明会典》记载,弘治(1488~1505) 以前,明政府军器局所制造的各种火炮中,大碗口铳的数量为每3年造3000门。
大碗口铳的敞口虽大于身管口径,但实际上并不能增加火炮的威力。明初,又制造了身管较长的直筒形火炮。河北省宽城县出土的洪武十八年(1385)造的一门直筒形铜火炮,口径 108毫米,全长52厘米,重26.5千克,药室处有宽厚的箍。此外,山西省博物馆还收藏有3门洪武十年(1377)造的铁炮,口径210毫米,全长100厘米,两侧有双炮耳,用于调整火炮的射击角度。炮身铸有“大明洪武十年丁巳季月吉日平造”铭文(见彩图[明朝洪武十年(1377)造铁炮])。这是迄今所知中国最早带有炮耳的铁铸火炮。这种大口径直筒形火炮,显然会增大火炮威力,表明早在14世纪下半叶中国古代火炮已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明朝前期,火炮已成为军队的重要装备,军器局和兵仗局所制造的火炮,有盏口炮、碗口炮、神机炮、旋风铜炮、将军炮(“将军”一词常作为具有较大威力火炮的封号)等十余种。 永乐十二年(1414),明成祖第二次征漠北,曾用火炮击溃敌军;正统十四年(1449),于谦守卫北京,曾用火炮和其他火器大败瓦军的进攻。
明朝后期的火炮 从16世纪20年代开始,中国火炮仍有发展。嘉靖年间制造的虎蹲炮,长1尺9寸(约合0.6米),重36斤(约合21.5千克),配有铁爪、铁绊,发射前可用大铁钉将炮身固定于地面,形似虎蹲,这种炮克服了发射时后坐力大、跳动厉害的缺点。《明会典·工部》记载,嘉靖四年(1525)制造的“毒火飞”,炮筒用熟铁制成,装火药十多两,炮弹由生铁熔铸,弹内装“砒硫毒药五两”,点火后“将飞打于二百步(约330米)外,暴碎伤人”。这是中国古代以火炮发射爆炸弹的最早记载。 万历年间还大量制造了身管较长的火炮。万历二十年(1592)在杭州制造的“天字一百三十五号大将军”铁炮,口径113毫米,全长143厘米,身管的长度同直径的比值明显增大。炮身有九道箍,铸有炮耳,安有两个铁环。万历年间,明军援朝作战时曾使用过这种铁炮。
康熙时比较重视火炮,仅据《清文献通考》记载,从康熙十三年至六十年,共造大小铜铁炮约900门。随着火炮的大量生产,康熙三十年,清政府成立火器营,专习枪炮。雍正五年(1727),清政府又规定各省绿营兵每千名设炮10位,火炮成为清军的主要装备之一。清朝中期以后,火炮的发展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直至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为抗击殖民主义者的侵略,各地军民又造了一些重型火炮,广东省虎门、江苏省镇江市等地至今仍保存有当时的抗英火炮(见彩图[清朝道光十五年(1835)造虎门沙角炮台炮])。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清政府大量购买西方近代火炮,同时创办了一些近代军事工业,制造近代火炮,中国古代火炮逐渐被近代火炮所取代。
▍火炮的发展历史是从明代开始的吗?
中国的火炮发展(这里指的是管状火器)应该是从元代开始,元朝人将宋代的突火枪改进成金属火铳之后,迅速的展开了新的研发之路。在元中期,管状火器便已经有了较为明显的火炮和火铳之间的区别,长度在90cm以上、口径超过10cm的大铳在当时已经算得上火炮级别的武器了。
在元末明初,因为战争的频发,天下大乱,群雄割据,火炮的发展在这一阶段进步迅速,当时在明军手中已经有了类似于洪武大炮一类的火炮,总长度超过1米,口径更是在20cm左右。后来从洪武年间一直到永乐年间,明代的火炮出现了很多种类,像什么百子炮、连珠炮等等,但是所有的火炮都逃不过轻型小炮的范畴,因为明军的敌人并没有坚城高墙,再加上大规模的战事比唐宋都要少得多,所以火炮的发展趋势是越来越轻,越来越小,而且从永乐到正德,火炮的发展理念没有什么飞跃式的进步。
一直到嘉靖年间,随着欧洲殖民者的到来,才为中国的火炮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当时被西欧商船广泛应用的佛郎机火炮在大明一举成了神兵利器,取代了先前大铳在边军中的地位。
而明朝的本土火炮诸如大将军炮、二将军炮一类也是受到西方火炮和边境叛军的影响,开始变得更大更重。不过真正让中国的火炮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的,还是明末进入中国的红夷大炮,这种12磅舰载加农炮的装备直接原本陷入僵局的辽东战事一度出现转机。不过当清军装备了红夷大炮之后,明军的所有军事优势荡然无存,最后只能被清军一点一点击败。
在世界其他地区,火炮的起源时间和元代的大铳几乎同时起步,只不过因为欧洲的贵族城堡相比于中国庞大的夯土和砖石混和城墙要更加脆弱,这就催生了重型火炮的出现。可以说在1370年之前,东西方的火炮没有差距,而在1370之后,西方便一直占据着对东方的火炮发展优势。
▍火炮的发展历史是从明代开始的吗?
谢谢邀请!
所谓的火炮,其基本的原理就是一头封闭的管状器物,能够装填火药和子弹,利用火药燃烧后产生的气压将子弹推出管去。
火炮在中国的历史并不是从明朝开始的,早在宋朝就出现了原理和火炮接近的武器,即火炮的雏形,称为“突火枪”,用竹子当炮/枪管,里面装填火药和子弹。
在宋代的“突火枪”基础上,后来又演变出了火铳一类的小口径火器,但是直到明朝,中国的管状火器的发展并不明显,而且口径小、威力小,和同一时间欧洲世界的管状火器相比,可以说是非常的落后。
到了14世纪,随着欧洲航海术的发展,葡萄牙人开始进入东方世界,随之欧洲火炮开始出现到东亚,这一事件在日本称为“铁砲传来”,感受到西方火器的巨大威力,中国开始仿造西洋式的“佛郎机”,使得中国管状火器的发展得以提升。
从这一点说,明朝不是中国火炮历史的开端,但明朝是中国火炮向欧洲式变道的开始。
▍火炮的发展历史是从明代开始的吗?
准确的说宋朝最早出现了大“石包”,南宋末年蒙古人使用的“回回炮”也是“石包”而非炮。
真正意义的炮,在中国出现于明中期,是铳的放大版,同时期日本制造的“大筒”也是此类。同时期仿制葡萄牙船只上搭载的火炮成功后,中国才有了现代意义上的大炮,属加农炮。
现存世界上最早的火炮是元朝的铜火铳。所以中国最晚应该是元朝拥有火炮的。历史记载元宋襄樊战役的时候,元朝用了一种叫做“佛朗机”的火器,应该是火炮的雏形(虽然我没有查到确凿证据证明其是火炮,但是这种东西杀伤原理和火炮一样,都是通过弹丸远距离杀伤)。到了明朝的时候有一种火炮也叫佛朗机,我据此认为,佛朗机其实实质至少是火炮雏形。因此,中国最早应该在元朝就有火炮。
现在存在中国历史博物馆的最早火炮是元朝至顺3年(1332年)所造,是世界上已知现存最早的被认定的火炮(给你找了一幅图)长35.3厘米,口径10.5厘米,尾底口径7.7厘米。重6.94公斤。1935年发现于北京市房山云居寺,中国历史博物馆藏。这是中国也是世界现存最早的有明确纪年的火铳。铳口外张似酒盏,故名盏口铳或盏口炮。铳身刻有“至顺三年二月十四日,绥边讨寇军,第三百号马山”19字。此铳形体较大,应置于架上发射。
此外,在我国出土了西夏时期的火铳,但是由于结构简单,口径较小,目前还不能认定为火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