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的时代意义是什么?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的时代意义是什么?
去看看竹书纪年,是不是禅让制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的时代意义是什么?
感谢好友邀请。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的时代意义是什么?”
从两个角度说吧——这句话的出处和含义;以及这句话的时代意义。
一,此语的出处和含义。
1,先说出处。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或许不少人知道此语出自《尚书.大禹谟》,但也或许不少人不知道这个《大禹谟》,是一篇伪造之文,收录此篇的《尚书》,也是伪造的,即所谓“伪孔《古文尚书》”。
西汉初年,由秦博士伏生口授了二十八篇《尚书》,由弟子以汉隶记录,这就是《今文尚书》。后来,据说一女子发现了一篇名为《太誓》的古文,汉武帝命将其收入《尚书》中,于是,《今文尚书》就成了二十九篇。
也是在西汉,从孔子家宅院墙壁中发现了以秦以前古文抄写的“经书”,还有河间献王及民间所献之古文书籍,合成了《古文尚书》,除去应该归入《逸周书》和拆分的篇目,也是二十九篇。
西晋之时,发生了永嘉之乱,大量典籍被毁。之后的东晋,发生了豫章内史梅赜进献据称由孔安国作传的《古文尚书》。
这部《古文尚书》,除收入原来《古文尚书》的二十九篇之外,另收入二十五篇伪古文,其中的第一篇即载有本题目之语的《大禹谟》。
这篇《大禹谟》中的内容,是否出于梅赜之手已不可考,但全部是晋代儒生伪造则毫无问题。
2,再说含义。
《大禹谟》,大体可分为三个段落。
第一段,讲帝舜召集大禹和伯夷开会,讨论政事。
第二段,讲帝舜经过考察,拟把帝位让给大禹,而其百般推辞,帝舜坚不改成命。
第三段,讲大禹承继大位之后,按照帝舜嘱托,收服违逆帝命的苗民过程。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句话,在《大禹谟》第二段中间,原文是——
“帝曰:‘来,禹!降水儆予,成允成功,惟汝贤;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不自满假,惟汝贤。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予懋乃德,嘉乃丕绩。天之历数在汝躬,汝终陟元后。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可爱非君?可畏非民?众非元后何戴?后非众罔与守邦。钦哉!慎乃有位,敬修其可愿。四海困穷,天禄永终。惟口出好兴戎,朕言不再。’”
译成白话是——
“帝舜说:‘来,禹!洪水惩戒我们,你满怀真诚,成功治水,只有你贤;能辛勤为国,能俭朴于家,不骄矜自大,只有你贤。你不自以为贤,天下没人可与你争比能力;你不恃功,天下无人可与你争比功劳。我赞美你的美德,嘉奖你的大功。天命降落到你的头上,你终该成为大君。人心都是危险的,而道心精妙难以觉察,唯有诚心守一,才能保持中道。夸夸其谈不要听,非深思熟虑的谋划不要用。可爱戴的不就是这样的君主吗?可畏的不永远是民众吗?除非这样的大君,民众人还会拥护什么?若非民众,君主能靠谁为他守国。要钦恭敬位啊!慎重对待你的大位,敬行民众所愿之事。如果四海民众困穷,天福就会永远终止。虽然讲话不是难事,但是我的主意不再改变了。”
第一,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的白话文,就是上文中加粗的部分,不难理解。
第二,还需要明确,整段话,是帝舜对大禹即位的嘱托,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上面这句话,是总体含义的一部分。
二,此语在提出年代的“时代意义”。
1,《大禹谟》和这句话不是凭空伪造的。
既然是伪造,还有什么“凭空不凭空”么?
是的。
《大禹谟》,从整篇来说,很多内容和相关思想,来自《古文尚书》的《尧典》和《皋陶谟》。对此不多赘述。
而“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句话,其依据则是《论语.尧曰》。
《论语.尧曰》云——
“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而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
舜亦以命禹。”
这是说,帝尧曾经对舜讲,好啊,你这位舜,上天之命落在了你的身上,你要诚实地保持中道。如果四海都很穷困了,上天赐给你的大位也就永远终止了。舜,也是用这个话教导大禹。
2,《大禹谟》和这句话,在东晋及其以后,曾有过极重要的“时代意义”。
梅赜,或者他背后的儒生们,为何要伪造一部顶着孔安国作传名头的伪《古文尚书》呢?
一是,孔安国是孔子的世孙,大儒,有极大的名气;二是,当时的社会,特别是东晋朝廷,急需这样一部可资统一天下思想的经典。
后面这一点才是最重要的。
伪孔《古文尚书》,不仅有二十五篇伪造之文,还包括伪造的孔安国传,而且,对《尚书》原有的二十九篇也都做了修改或者塞进了伪造的内容。
当然,后来的学者一致同意,伪孔《古文尚书》,集合了两汉西晋对《尚书》的所有研究成果,并且注解通俗直接。
然而,这部伪孔《古文尚书》,需要真正解决的,是为当时的统治者,提供一套完整的政治哲学理论。这套理论,要着重解决两大问题——一个,是谨防类似王莽、曹丕、司马家族的那种纂位;另一个,是明确最高封建统治者的“圣道”思想和策略。
所以,伪孔《古文尚书》一经献给朝廷,立马受到了高度重视,很快立为学官,后来又成为科举必考的唯一正统依据,一直延续到清朝,莫不如此。
三,下面是本题目这句话的关键所在。
伪孔《古文尚书》,伪造了古文二十五篇,其中,《大禹谟》是重点。
伪造《大禹谟》的立意,就是讲,舜是如何把从尧那里所接受的教诲,谆谆周详地传授给禹的。此文配合其他伪造之文,讲了一个重要道理,即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道,原本是一脉相承的,这就是“圣道”。
《大禹谟》中“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句话,后来儒家奉为“虞廷十六字”,且大力称颂为尧、舜、禹“三圣传授心法”。
这对后来儒家的哲学理论,起了重大支撑作用。
宋代的“道学”,即从此“人心”、“道心”十六字心传演绎而出。
《大禹谟》以及这十六个字,与伪孔《古文尚书》所编造的《太甲》、《仲虺之诰》、《说命》、《旅獒》、《同命》等篇, 构成此后近两千年儒学道徳理论依据。
看到有人从一般字面意义上探讨这十六个字的现实意义,请恕冒昧,这大概是南辕北辙或望文生义之举。
《论语.尧曰》里面的论述从何而来,恐已难考。但毕竟,《论语》成书于战国中期以后。此时,墨家关于尧舜禹禅让的说法业已形成。孔子后学在整理编辑《论语》时,兼收并蓄,他山之石琢为己用,已形成自己的完整理论,也是极有可能的。
总之,本题目这句话,是讲为王的“圣道”,不必套用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去探讨现在的“时代意义”的。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的时代意义是什么?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语出《尚书.大禹谟》这十六字心诀是中华文化的源头之一。
翻译:
人心是很危险的,因为人心不公正。人心如果不公正,那么天地之间的公义之心就显得很微弱。唯独真理的公平、公正、公义是完整、完全、完美的统一,所以,不要依靠人心的公正,要依靠真理的公平。那么,如何利用真理的公平呢?真理又看不见。方法是允执厥中。允,允许,厥同居。意思就是拿一根绳子把它对折成两半,中间的那一个点就是公正。只要找到公正的点,按图索骥,那么,公义就彰显了。公平、公正、公义垂直重叠在一起的时候,就是完整、完全、完美的一。
老子的道生一的哲学思想就源于此。庄子:“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哲学思想也是源于此。
一,在中国哲学思想里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一是完整,完全,完美。一是数字的开始,也是人生的价值。
《道德经》第十四章:“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抟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翻译
“真”看不见,可以命名公平;“善”听不到,可以命名公正;“美”抓不住,可以命名公义;公平、公正、公义、三者是不可分割的三位一体,因此,混合在一起,被称之为一。
如图所示:
非常道:美:公义:现象:完美:三
可道::善:公正:规律:完整;二
道:::真:公平:本质:完全:一
真善美三位一体;公平、公正、公义三位;本质、规律、现象三位一体;真理、道路、生命三位一体;夷、希、微、三位一体;万事万物都离不开三位一体的思维模式(除了谎言)因为,谎言是没有规律可遵循。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十六个字,是永恒的真理,放之四海而皆准,在任何时间都是有现实的意义。
如果喜欢我的文字,请留言关注。每天学点老子的智慧。我是@裘承信微读道德经,我在今日头条,不见不散。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的时代意义是什么?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是儒学乃至中华文明的著名“十六字心传”,语出《尚书·虞书·大禹谟》。这段话讲的人心道心其实是人精神本体的一体两面。人心世俗,"危殆而不安"(朱熹语); 道心本真,"虚灵知觉,一而已"(朱熹语)。人只有守住精微而一的道心,才能使人心的启用符合于道心,中( 四声,动词)道而行。
世俗人心充满贪欲,欲望不能满足时便躁动不安,一个欲望满足了又有新的欲求,无度无距,其后果便是"危殆";而本真道心精一而中正,依道而行,自然而然,其结果就是"从心所欲不逾矩"。人心只有在道心的引领下中道而行,才能实现真正的和谐快乐,自由自在。
一个人要想自由自在,幸福快乐,根本途径就在找回自己的本真道心,用祂引领自己的言行意态,不受欲望之心的驱使而贪婪无度从而失控。这就是这“十六字心传”的当下现实意义。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的时代意义是什么?
人心是多变的,道心是自然的。人心只有不离道心,才能保持初心。这就是时代意义。
------------------
推荐阅读:
如抗战时期中国把每座城市都作为堡垒,誓死不退,会战胜日军吗?
上一篇:乒乓球为什么这么难打?
下一篇: “说曹操,曹操就到”是怎么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