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太师,王爷,丞相谁的官衔大?包拯的开封府尹和六部尚书谁大?
▍宋朝的太师,王爷,丞相谁的官衔大?包拯的开封府尹和六部尚书谁大?
自古以来,每个朝代都会设立成千上万个官职,来协助帝王一同管理这个国家。我们可以记住的好像就只有一些实权大的官职,就拿宋朝来说吧,宋朝因为官员多、费用多的问题使得宋朝毫无创新之言,但是宋朝时期的官职有我们熟知的王爷、丞相,还多了一个太师,但是究竟哪个官职较大还是值得一番探究的。
一、太师起源于商朝,却无实权
太师这个官职我们可能都非常陌生,我们追根溯源,原来商朝就有了太师一职,周朝更是沿用了下来,封神演义中的姜子牙在周朝的官职就是太师一职,当时太师这个职位还是很有实权的,毕竟是“三公”之首。但是随着朝代的慢慢演变,太师这个官职虽然沿用了下来,实权却越来越小,尤其到了宋代,太师只是作为了一个称号而言,权利都掌握到了丞相或者皇帝手里。
二、丞相虽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传说,但是却不如太师
丞相一职始立于秦始皇时期,唐朝实施三公九卿制,更是给了丞相万人之上的权利,他们作为一朝帝王的左膀右臂,不仅掌握着政治大权,还掌握着军事大权,但是后来的帝王为了集权,慢慢地将丞相的权利收回,可以说是和太师一样的遭遇,但是丞相这个官职可以说是更惨,在政治境遇上更糟糕。
三、王爷虽然贵为与帝王同血脉,但是也是皇帝提防的对象
看宫廷剧,我们都知道王爷是最有可能谋权篡位的,因此王爷也是帝王防止的对象。帝王往往会为了自己的皇位,将王爷赶到偏远的地方做藩王。但是宋朝却不一样,为了防止亲王们在自己的封地互相勾结,反叛为王,宋朝选择将亲王们拘禁在京城,不给他们钱财和权利。可以看出,太师、丞相和王爷三个官职都是宋代可有可无的存在。
六部尚书在宋朝确实是个不小的官职,为正三品或从二品,但实权却不一定有多大。
北宋前期的六部形同虚设,真正的职权掌握在其他机构中,在北宋前期六部尚书为正三品。
在北宋时官职只能决定一个人的品级,手上有没有实权要看此人担当的差遣,你要说一个官职为六部尚书的人实权到底多大,如果他没有任何差遣,基本就是一个闲官。
在宋神宗元丰改制后,朝廷上恢复了六部实权,六部尚书为从二品,虽然官职与原来变化不大,但手上有实权了。
在北宋朝的开封府尹,官职级别为从三品,一般是由亲王兼任的。
开封府是北宋都城东京所在,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开封府的最高行政长官“开封府尹”为从三品,在宋朝初年一般由亲王兼任,比如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赵廷美都曾兼任。
其他官员担任时只能称“权知开封府”,不能称“开封府尹”,比如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包拯担任的就是“权知开封府”。
▍宋朝的太师,王爷,丞相谁的官衔大?包拯的开封府尹和六部尚书谁大?
经常见到关于宋朝官制的提问,印证了宋代官制非一般人能懂。宋朝官制极为复杂,变动也频繁,一个人做了官,至少有官阶(品级)、官职(职务)、差遣(承担任务)三个官名,再加上各种虚衔,官名一长串,确实很难让人看懂。
比如,岳飞平定杨幺起义扫平湖北湖南后,朝廷封他为检校少保、武昌郡开国公、镇宁军崇信军节度使、神武后军都统制,还担任荆湖南北、襄阳府路、蕲黄二州制置使。
这么多的官位,以哪个为主?按哪个定级?很多人不明白,不知道咋比。我就以岳飞为例解释一下:头衔是检校少保,爵位是武昌郡开国公,官阶是镇宁军、崇信军两镇节度使,官职是神武后军都统制,差遣即荆湖南北、襄阳府路、蕲黄二州的制置使。这些职位属性不同,混在一起,就更难区分了。
宋人比谁官大,主要比官阶。张俊、韩世忠的头衔虽比岳飞高一点,但官阶一样,都是节度使,因此三人同级,放现在都是大军区司令员级别。头衔则反映了谁更受皇帝宠信,谁在皇帝心中更重要。
了解宋朝官制后,我们再来看题主的问题:
太师属于头衔(荣誉),有两种:一指朝廷三公(太师、太傅、太保),均是对元老重臣的褒奖;二指东宫三师(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均是对功臣的奖励。无论朝廷三公还是东宫三师,自汉代以来均为虚衔,并非实职。当然工资待遇是有的,正一品,与宰相同级。
王爷是百姓们的口语叫法,并不准确。古代王爵分两个等级:亲王、郡王,都叫王爷。自汉代定下“非宗亲不可封王”制度后,历朝历代亲王均为皇室成员,非皇族的异姓人,功劳再大也不能封亲王,最多封为郡王。亲王和郡王好区分:亲王一个字,如秦王、晋王、睿王等;郡王两个字,如汾阳王、瑯玡王、西平王等。
太师是虚衔、王爷是爵位,宰相可是实打实的官职。自秦朝设立宰相职位以来,始终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百官之首。从隋唐时代实行三省六部制以来,宰相名号就撤销了。唐朝设尚书省(主官为尚书令,但始终空缺),以左右仆射分掌尚书省事务,左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就是宰相,如果不兼同中书门下三品,就不是宰相。为了分左右仆射之权,唐朝还设有六部尚书,直接听命于皇帝,不受左、右仆射管辖。
宋朝官制频繁更改,到南宋建立时才定型。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以南宋为例:南宋也不设宰相,以左、右尚书仆射为相,参知政事为副相。左、右尚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左、右相,类似于唐代的左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其他朝代宰相只有一位,在宋朝则是两位,左相、右相官位一样大,但一般以左相为首席。
题主问太师、王爷、宰相谁的官大,这是不科学的。太师是头衔,宰相是职务,王爷则是爵位,三个官位的属性不同,是不能放在一起比较的。
从官阶看:太师和宰相平级,都是正一品的工资待遇。王爷就是王,只分亲王、郡王,不分一品二品,无论哪种王爷,工资待遇都在正一品之上。
从爵位看:王爵以下,才按公、侯、伯、子、男五级划分。无论亲王郡王,都是王爷大,太师虽地位崇高,宰相虽位高权重,但他们都是公侯级,低于王爵。
从权力看:王爷虽居尊位,但不能统领百官;太师貌似高大上,却是虚衔;宰相是实权,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从这点来看,宰相职权大于王爷和太师。
宋朝的六部尚书和隋唐完全不同:隋唐的六部尚书是位高权重的实职,正三品要员;宋朝六部职权则被二十四司曹瓜分,六部尚书虽为正三品,但几乎沦为虚衔,一般用于给官员加官晋职。如:唐朝的兵部是全国军事首脑机关,宋朝另设枢密院来掌管军事,兵部形同虚设,兵部尚书也沦为虚衔;唐朝的礼部负责典章礼制、教育考试、外交事务,宋朝另设太常寺和礼仪院负责这些工作,礼部连机构都是虚设的。
宋朝的开封府尹统管京城的行政、司法、民生等诸多要务,是一个位高权重的核心职位。在宋朝,谁被指定为下一任皇位继承人,谁才能出任开封府尹,因此开封府尹一般是从一品,最低正二品,如果是储君出任,就是正一品。
开封府尹均由指定为储君的亲王挂名兼职,开封府具体事务实际由少尹或“权知开封府事”负责,包拯担任的就是“权知开封府事”一职。包拯当时的官阶是从四品,官职是右司郎中,差遣即权知开封府事。
虽然包拯是从四品,比正三品的六部尚书低得多,但包拯担任权知开封府事一职,这个岗位却是非常牛逼的。《宋会要/职官》记载:“国朝之制,垂拱殿受朝,先宰臣升殿奏事,次枢密使,次三司,次开封府,次审刑院,以次升殿”。开封府的地位仅次于一品的左相、右相、枢密使和二品的三司使,地位非常高。已经沦为虚衔的六部尚书,和包拯的权知开封府事相比,差了不是一星半点。
▍宋朝的太师,王爷,丞相谁的官衔大?包拯的开封府尹和六部尚书谁大?
太师、王爷、丞相是三个不同的概念。
太师是一个加衔,就是一个荣誉性的头衔,不是具体职务。就是说:太师是一种尊称,不是负责具体事务的官职。
太师就是皇帝的老师,历朝历代都是三公之一,而且是皇帝排名第一的老师。皇帝一般有三个老师,他们是:太师、太傅、太保。太师主要负责教授皇帝治国理政的;太傅主要负责教授皇帝文化知识的;太保则相当于皇帝的体育老师,负责皇帝的人身安全和健康的,一般作为武将加衔。
太师是一种很高的荣誉头衔,加封为太师,皇帝就会以师礼对待,其他的大臣更是对太师毕恭毕敬的。太师一般都加封给了宰相等位高权重的大臣。我们从电视剧里看到,很多时候都是大权臣或者是国丈加封了太师。像:潘太师、庞太师、秦桧等等。他们都是权倾朝野的大臣。不过,我们千万不要被误导,实际历史上,活着的时候被加封为太师的大臣就如凤毛麟角一样的稀少。毕竟,加封为太师后就到了极限无法再加封了。像整个明朝只加封了一个活着的太师,就是张居正。
太师、太傅、太保都是正一品。他们的副手是少师、少傅、少保,是从一品。这些虽然只是加衔,是虚职,但是大臣们也不是容易获得的。像岳飞,也只是少保头衔,死后才被追封为太师;南宋名将韩世忠也是死后被追封为太师的;明朝于谦功劳之大,也只是少保;整个汉朝只有一个太师董卓,好像还是自己加封的。我们都知道:鳌拜就是被皇帝承诺要加封为太师,才被诱惑独自进宫遭到擒拿的。由此可见,太师这一头衔的诱惑力有多大。
王爷是一种爵位,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不是职务。古代贵族的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等。而皇族的爵位就是王。宋朝的王爷有亲王和郡王两级。亲王大于郡王。宋朝的皇族子弟一般都是亲王。异姓封王的封为郡王。像韩世忠被封为通义郡王,追赠太师。岳飞被追封为鄂王,也是郡王。
丞相是古代的政府首脑人物,是辅佐皇帝的官员中的最高职务。很多朝代,根本没有丞相。北宋就不设丞相一职,而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像同中书门下,左右尚书仆射,开府仪同三司都属于宰相。南宋又开始设置丞相。丞相因为权力太大,有时候就分设左右两个。
开封府尹是宋代的一个重要岗位,位在尚书之下、侍郎之上,一般为从一品或者正二品。开封府是首府,是北宋的都城,因此府尹的地位显赫。府尹总领府事,掌管京城的民政、司法、治安、赋税徭役、户口等政务。
开封府尹并非常设官职,大多都是由储君兼任。而负责开封府行政事务的官职是“权知开封府”,也是北宋时期的重要中枢官员。包拯就是担任此职务的。也就是民间所说的知府。包拯的权知开封府是正四品,但是他的一些加衔级别较高。像学士是正二品;后来的大学士就是一品了。
六部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是中央政府的六个业务部门,长官是六部尚书。
第一、吏部:负责全国的官员的任命、考核、升降等工作。
第二、户部:负责财政收支、粮食调拨、农业生产、税收等。
第三、礼部:负责考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的科举考试及处理藩属和外交事务。
第四、兵部:负责选拔武官管理兵籍、军械、军令等。
第五、刑部:负责行使最终的司法审判权。
第六、工部:负责工程建设,水利、园林、皇宫的修缮、皇陵的建造等。
应该说,开封府毕竟属于地方一级政府,地位低于六部的。但是,由于开封府尹往往高配为皇储或者是大学士,所以开封府尹这一职务在大多数情况下就排名在六部之前了。而且开封府尹有时还有监察百官的权力。
像包拯就被皇帝授予了监察百官、先斩后奏的权力。包拯也充分利用了这个特殊岗位的特殊权力,大力反腐倡廉、为民请命、不畏强权,也一度使得朝廷上下弊绝风清。包拯也被人们称为“包青天”而名垂千古。
▍宋朝的太师,王爷,丞相谁的官衔大?包拯的开封府尹和六部尚书谁大?
太师、王爷在宋朝一般是虚衔,大多数时间内没有实权;六部尚书的品级与开封府尹相当,但六部尚书有时也是虚职,开封府尹则一直掌握实权。综合来看,丞相最实用。
太师,正一品,品级最高,但属虚职
太师是宋朝文官最尊崇的官职,但大多数是授给死人的,“活太师”屈指可数,不超过10个人。即便是“活太师”,更多时候是作为退休官员的荣誉加衔,并无实权。只有蔡京一人不仅是“活太师”,还以“太师”一职掌握实权。
亲王,正一品,品级最高,但不得参政
宋朝的王爵分王、嗣王、郡王,其中王是正一品,嗣王、郡王都是从一品。
皇帝的儿子到了年龄可以封王,为亲王,但王爵“及身而止,降等袭位”,也就是说亲王如果做不了皇帝,他的后世子孙只有嫡长子可封低一级的嗣王,其他都无法封王。按照祖宗家法,宋朝宗室不得参政,因此王爷的地位品级虽高,却没有实权。
丞相,品级不定,但掌握实权
北宋实行官、职、差遣分离制度,以本官加中书门下平章事者相当于丞相,而品级是指本官的级别,因此品级是不确定的。比如宋初名相赵普初次拜相的职务是“门下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门下侍郎是官,决定了赵普的品级,平章事是差遣,决定了赵普的实权。
南宋实行左右丞相制度,左丞相、右丞相都是正一品,均掌握实权。
六部尚书,正三品或从二品,实权不定
北宋前期的六部形同虚设,真正的职权都掌握在其他机构中,六部尚书在北宋前期为正三品。如上所述,北宋的官只决定一个人的品级,真正决定实权的是这个人担任的差遣,我们无法判断一个官职为六部尚书的人实权到底多大。如果他没有差遣,那就是闲官。
宋神宗元丰改制后,恢复六部实权,六部尚书为从二品。
开封府尹,从三品,亲王兼任
开封府是北宋都城,东京所在,地位重要,开封府的最高行政长官“开封府尹”是从三品,在宋初一般由亲王兼任(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赵廷美都曾兼任),其他官员担任时只能叫“权知开封府”,不能叫“开封府尹”,包拯担任的就是“权知开封府”。
如前所述,权知开封府是包拯的差遣,他担任权知开封府时的官是“尚书右司郎中”,品级仅仅是正五品,但却手握实权,比那些二、三品的虚职高官强出不少。
综合上述分析,宋朝的丞相无论品级、地位、权力都是实打实的,而太师、王爷大多数时候都是虚衔,不掌握实权;包拯时代担任的权知开封府掌握实权,但品级不如六部尚书。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宋朝的太师,王爷,丞相谁的官衔大?包拯的开封府尹和六部尚书谁大?
宋朝官职应该大师,大师多半是奸臣。
------------------
推荐阅读:
古代中国没有一周星期七天这一概念,也无周六周日,那么古代官员是怎样过休息日呢?
大家觉得今后五年武汉房产120平以上大户型保值增值一些,还是90平小户型保值一些?
下一篇: 经常眼睛干涩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