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朱祁钰狠下心来,将他哥哥杀了,他的下场是不是不会那么惨?
▍︴如果朱祁钰狠下心来,将他哥哥杀了,他的下场是不是不会那么惨?
政治是无情的。关键时候,你不杀人,必然被人所杀。
明朝景泰帝朱祁钰就是这样的遭遇。他的哥哥英宗朱祁镇宠信宦官王振,当皇帝根本就不合格。在土木堡,英宗被瓦剌活捉了。代宗也是临危受命,替哥哥当了皇帝,断了瓦剌勒索的念头。
朱祁钰替哥哥朱祁镇当了八年皇帝,比哥哥强。代宗重用了大忠臣于谦,保卫了首都北京,稳定了政局。
所以,瓦剌见英宗没有用了,就把他放回来了。弟弟有点手软,把哥哥养了起来,并没有杀他。弟弟总觉得,江山本来是哥哥英宗的。自己当了皇帝,有点理亏。这就埋下了“夺门之变”的伏笔。这不是合格的政治家应有的表现和手段。
结果,八年后,弟弟病了,奸臣曹吉祥等人就干出了背叛皇帝的事情。哥哥朱祁镇又把皇位都夺回去了。自己还会有好吗?结果连累了大英雄于谦,也被英宗杀了。为了当皇帝,英宗才不在乎一个于谦的死活呢?所以,英宗做到了心黑手辣,是合格的政治家。
这就是历史!经验教训要吸取。当断不断,必有后患。留下祸根,必然遗害无穷也。
▍╅如果朱祁钰狠下心来,将他哥哥杀了,他的下场是不是不会那么惨?
明景泰八年(1457年),已经 “尊为”太上皇,并且被幽禁于南宫之中长达七年之久的明英宗朱祁镇,在石亨、徐有贞以及太监曹吉祥等人的拥立下,成功夺取了皇位,重新掌握国家的最高统治权。而明代宗景泰皇帝朱祁钰则被废为郕王,并在不久之后去世。
历史上将这场明朝时期的宫廷政变也被称为“夺门之变”,亦或“南宫复辟”。
其实,朱祁钰的最终结局本不该如此。尽管他的上位有着极度的偶然性,可他毕竟在“北京保卫战”之中贡献突出,并且为明朝在“土木堡之变”后恢复国家元气也做出了巨大的努力,所以对于朱祁钰来说,完整渡过自己的皇帝“任期”,并最终葬入皇陵之中本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然而,就是因为朱祁钰在对待自己的太上皇哥哥朱祁镇过于的“小心眼”,同时却也极度的优柔寡断,最终导致了“夺门之变”的发生,而他也只能以如此悲剧式的结局收场,结束了他那颇有戏剧性的一生,就此成为了明朝迁都北京后唯一一位没有葬入“明十三陵”的明朝皇帝。
朱祁镇和朱祁钰之间要好的关系,伴随着“土木堡之变”而彻底改变。
明宣德十年(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驾崩,由孙太后所生朱瞻基继承了皇位,成为了历史上的明英宗,而朱祁钰也被晋封为郕王。这一年,朱祁镇八岁,而朱祁钰更是只有七岁。
由于明宣宗去世时间较早,此前诞育的子嗣并不多,只有朱祁镇与朱祁钰两个皇子,加上这二人年龄相仿,从小相伴长大,关系自幼便非常要好。
而此时的朝堂上,朝政主要由太皇太后张氏,以及孙太后主持,在加上“内阁三杨”的辅佐,政局也是非常的平稳,这也给朱祁镇和朱祁钰创造了非常好的成长环境。当然,朱祁钰也能充分认清自己的身份,保持对于自己这位兄长皇帝的敬重,这也使得两个人之间亲密关系能够继续维持。以至于朱祁钰到了就藩年龄后,朱祁镇并未让其前往外地,而是直接留在北京就藩。
如果事情就这样发展下去,那么朱祁镇与朱祁钰之间,也许会造就一番“君臣兄弟”的佳话,甚至可以比肩清朝时候的雍正与怡亲王胤祥,然而所有的一切都随着“土木堡之变”的爆发而彻底改变。
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在宦官王振的挑唆下,亲率五十万大军北征瓦剌,临行前,他委以了朱祁钰监国重任,直到此时朱祁镇依旧对于自己的弟弟朱祁钰是极度信任与器重。
然而意想不到的是,明朝大军在土木堡被瓦剌也先打了个全军覆没,就连朱祁镇本人也成为了瓦剌人的俘虏。而也先在取得大胜之后也没有就此罢休,转而率领瓦剌军队杀奔北京而来,历史上著名的“北京保卫战”也就此打响。
俗话说,“国不可一日无君”,为了坚定朝臣和将士们包围北京的决心,在于谦等人的一再坚持下,孙太后没有立此时年仅两岁的朱祁镇之子朱见深为帝,而是立了郕王朱祁钰。
就这样,朱祁钰从监国,一跃成为了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并遥尊朱祁镇为太上皇。而最终朱祁钰也在于谦等人的全力辅助下,打赢了“北京保卫战”。
一年之后的景泰元年(1450年),朱祁镇还朝,然而等待他的确实那个曾经非常熟悉,如今却“陌生”无比的弟弟,而他也从这时便开始了长达七年的幽禁生涯,两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此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对于皇权的渴望,让朱祁钰走向了极端。
其实,在孙皇后听取于谦等人的建议,立朱祁钰为帝之前,是先将朱祁镇之子朱见深立为了太子,然后才安排的朱祁钰登上皇位,而这实际是也是朝中众多官员们的意见。
通俗一点来说,孙皇后这样的安排实际上就是为了避免主少国疑,让朱祁钰“临时性”的做一朝皇帝,而在其去世后,还是应该将皇位还给朱祁镇的子嗣后代,而对于此,起初的时候朱祁钰也是予以默认的。
然而,在当真正坐到皇位之上,开始享受至高无上皇权的时候,人的心态难免也就会发生变化,朱祁钰也不例外。
于是,在与瓦剌进行交涉,迎请朱祁镇还朝问题的时候,朱祁钰就展现出了极不耐烦的情绪,百般推脱和搪塞,甚至于还放话说自己不再愿意做这个皇帝了。而最终,在以于谦为首的朝臣表示不会再提议更换君主,让其安坐皇位之后,朱祁钰这才极不情愿的同意可以安排朱祁镇还朝之事。
当朱祁镇结束了一年的俘虏经历,回到北京后,他自知罪责重大,也表示了无意与朱祁钰争位,朱祁钰也象征性的进行了“三辞三让”,可谁知,这也是这兄弟二人之间最后的和睦与体面。
就在结束了所有场面上的迎请仪式后,朱祁钰随即下令将朱祁镇幽禁于南宫之中,不仅派人对其进行了严密的监视,还在门上安了多把铁索,只留一个小口往里递送水和食物,甚至还将南宫内外所有的树木全部砍伐,以防止朱祁镇与外界交流。而朱祁镇也就是在这样严密而又高压的监控之下生活了整整七年。
而除了极力的打压朱祁镇之外,为了能坐稳皇位,朱祁钰又开始对太子朱见深动手了。
起初,朱祁钰曾对“易储”进行过一番试探,但是没有成功,于是在这之后,朱祁钰更加紧了行动。一方面,他用钱物贿赂大臣,希望赢得朝臣们的支持,另一方面,则是开始排挤反对者,这其中就包括汪皇后,朱祁钰为了扫除“易储”障碍不惜将其打入冷宫之中。
终于在景泰三年(1452年),朱祁钰废黜了朱见深的太子之位,将其贬为沂王,从而成功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只不过朱见济在第二年就去世了,而这也使得朱祁钰此前所有的努力付诸东流,其身心也就此遭受巨大打击,开始每况愈下。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朱祁钰病重,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便趁机发动“夺门之变”,重新拥立朱祁镇为帝,而朱祁钰则被重新贬为了郕王,不久之后便离奇去世。
而重新登上皇位的朱祁镇,也随即开始了对于朱祁钰的清算,除了给他冠以“不孝、不悌、不仁、不义,秽德彰闻,神人共愤”这样的恶劣评价外,还废黜了其帝号,并赐谥号为“戾”,称其为“郕戾王”,以尽显对其的批判。随后更是只以亲王礼仪安葬在北京西山,不准其葬入帝王陵园之中,以对其进行报复。
而直到朱祁镇去世,他的儿子明宪宗朱见深即位后,才为其恢复了帝号。
如果朱祁钰就此除掉了朱祁镇,那么就可以改变现状了么?
相信不少朋友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朱祁钰不杀掉自己的哥哥和侄子,这样他就可以安稳的坐在皇位上了,何必在这样又要养,又要防的,简直是多此一举。
如果朱祁钰真的这么做了,那他就不是朱祁钰了,实际上,这便是朱祁钰的一个最大的性格问题与缺陷,就是太过于优柔寡断。
尽管在很多史料中没有提及,而是将所有的功劳全都归结于于谦一人,但如果没有朱祁钰的鼎力支持与居中调度,更重要的是,他的坚守无疑给了守城官兵以巨大的信心,所以“北京保卫战”的胜利与朱祁钰是密不可分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伴随着“北京保卫战”的取胜,朱祁钰的名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算是彻底坐稳了皇位,并且已然有了功勋与登基的“合法性”,可他依然对于朱祁镇忧心忡忡,极度担心自己的皇位不保,所以才会对迎请朱祁镇还朝充满了抵触。
而在迎请朱祁镇回朝后,他先是迫害朱祁镇,随后又挑起“易储风波”,可他做这些之前,却总要先和朝臣们商议,甚至想到了用贿赂的方式,缺乏当仁不让的果断与坚决。这样一来,不仅自己是畏首畏尾,引发了朱祁镇对其巨大的仇恨,就连朝臣们都是颇有微词。况且朱祁镇此前在位已经十四年,朝中本就有着大量拥护他的官员,如今的情形让更多的官员对其也给予了充分的同情,而这也最终导致了“夺门之变”的发生。
而与此同时,朱祁镇在这一时期的表现也非常的谨慎。
一来他深刻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所导致的“土木堡之变”给整个国家带来的灾难,所以确实也有一点心灰意冷,用隐忍的方式算是为自己赎罪。二来此时的他已然处在“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局面,稍有不慎就会惹来杀身之祸。
因此,朱祁镇也没有给朱祁钰任何的机会和借口,再加上孙太后和朝臣们的暗中保护,最终使得朱祁镇等到了重掌朝纲的那一天,而朱祁钰也就此跌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之中。
▍⚘如果朱祁钰狠下心来,将他哥哥杀了,他的下场是不是不会那么惨?
现代有位名人说过一句话:把一头猪,放在风口浪尖上,它也会飞起来。朱祁玉就是在恰当的时候来到了风口浪尖上,可惜他飞的不远,也不潇洒。所以说,朱祁玉是一个可怜的人,也是一个让后人唏嘘的皇帝。
朱祁玉不是一个昏庸的皇帝,但是,他缺乏一个做皇帝应该貝有的性格。做皇帝最基本的条件是,刚毅果决,心有千机。可惜,朱祁玉却是一个忧柔雾寡断,心地说很毒,却又善良,说善良,又有丝毫的很毒的人。
在土木堡之变突如其来的发生后,被推上风口浪尖上,朱祁玉没有占一点主动权,他是被大臣们硬推上的。没有李纲的当机立断的手段和高瞻远瞩的目光,单凭朱祁玉自己的能力,不可能达到那个高度。
为什么这样说呢?从他当上皇帝后想废掉太子朱见深,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这件事上就能看出来。
人,大凡处在这个位置,都会有这个想法。一个聪明的皇帝,会想出一个或毒或善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而且,都能走的通,毕竟,他是一言九鼎,金口玉言的皇帝。只要方法得当,一定会有见风使舵的大臣来帮助他。
然而,朱祁玉却走了一条让人啼笑皆非的路,行贿大臣,而且行贿的数目却只有区区百俩银子。忧柔寡断,缺乏韬略的个性坦露无遗。
太上皇朱祁镇回来了,被软禁了。从政治斗争的角度,不参杂伦理道,朱祁镇的做法无可厚非。毕竟,政治斗争是残酷的,容不下一丝的善良。然而,朱祁镇没有把事情进一步做下来,所以,才倒致了后来的夺门之变,倒致了他可怜的下场。
那么,如果,朱祁玉狠心杀了朱祁镇,事情会怎么样呢?怎样才能保证他的生荣死哀呢?
一,杀掉朱祁镇的同时,杀掉朱见深,否则,他还是这个结局,甚至更糟。
二,立外藩为帝,同时清除亲近朱祁镇的大臣,速度要快。
很可惜,朱祁玉没有这种魄力,他的性格决定了,他做不到。即便,他能下决心杀了朱祁镇,结果会更糟糕。
▍✴如果朱祁钰狠下心来,将他哥哥杀了,他的下场是不是不会那么惨?
明代宗朱祁钰算是明朝最悲催的皇帝了,本可以做一世潇洒闲散王爷的他,却因为皇兄朱祁镇的无知,被强拉硬拽地捧上皇位。将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战战兢兢的运筹帷幄,终于挽救了大明江山,可也是为他人做嫁衣,最后被打回王爷身份,死的不明不白,是明朝迁都北京之后唯一一个没能葬入皇陵的皇帝。
有人说朱祁钰的悲剧结局是因为他的心慈手软,没有及时除掉朱祁镇,才有了后来的夺门之变,有了他的惨淡结局。
其实,朱祁钰并不是不想杀朱祁镇,是不能杀,也杀不了。
朱祁钰的皇位是借来的
朱祁钰的生母吴贤妃就是明宣宗身边的宫女,生下朱祁钰才成了贤妃,朱祁钰是非嫡非长,在极其看重嫡长子继承制的明朝,朱祁钰是与皇位绝缘的。在其兄长朱祁镇登基后,他也乐得当个闲散王爷。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1449年,朱祁镇听信权宦的谗言,带着明朝的全部精锐、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的亲征瓦剌,结果二十万大军几乎全军覆灭,明英宗还成了瓦剌的俘虏,皇帝被俘,这耻辱程度仅次于靖康之难。
瓦剌一心想用明英宗控制明朝政权,咄咄相逼,以致于明朝人心惶惶、朝野动荡,王公大臣都要跑路了,眼看大明朝就要面临灭顶之灾,于谦站了出来,说动了孙太后,推举被英宗委以监国重任的郕王朱祁钰代理皇位,立英宗的儿子朱见深为太子,组织勤王挽救大明。
在当时那个情况下,朱祁钰确实是不愿意当这个皇帝的,皇位就是个烫手山芋,一旦瓦剌攻破京城,皇帝会比死得比赵四他爹都惨。更何况还是代理皇帝,就算自己平安度过危机,还得把皇位还给兄长的儿子,但他已经被推到风口浪尖上了,说不当也不好使,最后赶鸭子上架,被迫登上了皇位。
苦心人天不负,经过几番殊死抵抗,朱祁钰保住了小名,也保住了大明朝,就在要拨开云雾见月明的时候,瓦剌人为了搞乱明朝内部,把明英宗放回来了。
被俘虏的皇帝就这么被放回,真是亘古未闻,朱祁钰听到这消息心里也是一万匹“草泥马”奔腾而过,自己冒着生命危险保住的江山,已经爱上了这权力的滋味,正牌皇帝却要回来了,这叫什么事。
朱祁钰虽然万分不想让英宗回来,可是明朝上下群臣百姓看着呢,自己这个代理人不得不迎接正牌皇帝回宫,否则要遭到天下人的唾骂,群臣的非议,甚至是各方势力群起攻之,皇位势必坐不稳。
这就样,英宗被迎接回朝,当了太上皇,朱祁钰虽担心英宗势力卷土重来,也不能杀他,还得保证他的人身安全,但凡英宗有任何不测,不管是不是朱祁钰干得,世人都会将这罪名安在朱祁钰身上。
所以朱祁钰一直将英宗软禁在南宫,严格监视,切断他与外界的联系。
朱祁钰太子暴毙,朱祁镇在明朝势力犹在
明英宗的归来,让朱祁钰深感威胁,为了将皇位牢牢掌握在自己一脉,他冒天下之大不韪废掉了英宗之子朱见深,立了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
可是第二年朱见济就去世了,朝中对此事也有诸多非议,认为是朱祁钰废立太子的私心过重,失了民心,天理不容,让夺了朱见济的小命。
虽然古代皇子早夭是常事,但刚被立为太子不到一年就去世了,正值壮年的朱祁钰一直到他去世的五年间再无所出,朝野中开始出现了对朱祁钰的攻击,之后朱祁钰突然一病不起,英宗毫不费力的重掌朝政,仅月余朱祁钰暴毙,一系列巧合背后很可能就是阴谋,是不是有人在阻止朱祁钰一脉传承皇位,诋毁朱祁钰是不是在为了英宗复辟做准备?
这背后的人是谁?英宗生母孙太后?重视礼法渴望英宗复位的士大夫?效忠英宗的权宦?或者说他们都有份呢?总之,在英宗背后一直有不小的支持势力,这也是朱祁钰不能动他的原因,更是英宗能够成功复辟的根本。
明英宗夺门之变后,狠狠地打击了朱祁钰,直到南明政权时期,朱祁钰才得到应有的尊封,可还是没能葬入明朝皇陵,当时人为他鸣不平,后世人给予正面的较高评价,都有赖于他为明朝做出的贡献,也没有对英宗一脉做成过激行为,倘若他真的杀了英宗,恐怕是要被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文诛笔伐,永远钉在耻辱柱上了。
▍✔如果朱祁钰狠下心来,将他哥哥杀了,他的下场是不是不会那么惨?
景泰八年正月十七,当满朝文武赶到午门等候升朝之时,却等到了皇帝易位,太上皇朱祁镇复辟登基的消息,看着底下疑惧重重的百官, 明英宗朱祁镇只是淡淡地说了句:“郕王身体已经好些了,已经可以喝些稀粥。”
一句话,便已经重新定义了君臣,惶恐的人们只顾得上朝拜新君,谁还来得及关心郕王朱祁钰真正的身体情况, 而就是这位身体渐渐好转的先皇,却在迁入西内不久,便神秘暴死离世,年仅三十岁。
在数本史书记录当中都有朱祁钰被杀的记录,甚至还精确到了人名。
是月十有九日,郕王病已愈,太监蒋安希旨以帛扼杀王,报郕王薨。
一代帝王死于宦官之手,让人不禁唏嘘长叹,不少人曾说,朱祁钰还是手不够狠,当初他若是狠狠心,将哥哥除掉,哪有后来的身死阉人之手的厄运,那么朱祁钰起过杀兄念头吗?又为何下不了这个决心呢?
我想,朱祁钰内心或许涌现过这个念头的,但这个念头很快便被其否定了,因为不现实。
一、 兄弟手足
如果没有土木堡惨败,朱祁钰和朱祁镇这两位兄弟或许会成为兄友弟恭的典范,明宣宗的孩子不多,而这两位年龄相仿的孩子,在父亲去世之后,才相遇在了一起,血缘亲情是两人最初交往的纽带,这种关系在古代也是一个最可靠的纽带。
而两人的关系,可以从朱祁镇出征瓦剌时就可以看出,当时留在朝中监国的,朱祁镇安排的就是自己的弟弟朱祁钰,如果不是绝对信任,其不可能这么安排。
然而权力的诱惑是无情的,土木堡之变后,皇帝被俘,朝廷之势巨变,太子年幼之时,朱祁钰这位监国最终登上了权力的巅峰,本来终身无皇帝命的朱祁钰,尝到了那种唯我独尊的滋味之后,自此便再也难以割舍了。
自古以来为了君权父子反目、手足相残数不胜数,因此,朱祁钰也不可能大度到将皇位拱手相让,已经到手的,不可能再送回,但朱祁钰刚开始是应该没有想过杀死朱祁镇的。
因为,全天下都在盯着自己呢,本来按照自己最初的想法,瓦剌人不放朱祁镇,兄弟两人老死不相见,省得尴尬,这样的结果最好,但那个不长眼的杨善竟然把哥哥给接回来了,太上皇这个块儿烫手芋头,可不好接。
两人年龄都不大,哥哥猝死的原因比较勉强,如果太上皇在自己治下时期驾崩了,自己这个弑兄的嫌疑,是无论如何也逃脱不了的,而如今的太子还是朱祁镇的儿子,太后还是朱祁镇的亲娘,自己这个夹心饼,虽说是皇帝,真杀了朱祁镇,内朝恐怕会立时动荡。
即便自己稳住了内廷,那么朝臣们呢?有几个跟自己一条心?
二、 大臣们的拥护
景泰帝一朝,其实很多臣子还是对太上皇有感情的。
从使臣杨善的作为就能看出,朝廷臣子们的心意,作为一个执政十多年的皇帝,朝廷上下勋贵臣子们,哪个没有受到皇帝的提拔和恩泽,而且土木堡之役,虽说大家认为王振是首恶,但也是为了找一个战败的替罪羊罢了。
因为除了亲征,没有人否认明英宗的出征策略,在当时瓦剌连续犯边、边境危急的情况之下,出兵不仅是明英宗的想法,其实也是整个朝廷的意志,即便是失败了,明英宗也是为了大明朝而被俘的,从同情心、愧疚感上来讲,先前明英宗一朝的臣子们,从内心来讲,很难接受先帝被弑的结局。
臣子们不行,那能不能合法合理地保证自己的皇位呢?废掉朱见深,另立朱见济是一个道德上亏欠,但法理上能够让人接受的措施。
毕竟肥水没有流到外人田里。
三、 儿子暴死的背后黑手
当了三年皇太子的朱见深被叔叔给废了,朱祁钰以为这样就可以断了自己哥哥的念想,而自己也能自此高枕无忧了。
然而第二年,他这个计划就泡汤了,因为自己唯一的儿子,太子朱见济夭折了,史书上没有说这个小孩儿是如何挂的,但这么匆匆地暴死,让人很难不产生怀疑,到底是谁干的。
从后来朱祁钰被勒死,可以想象,在整个后宫之内,应该还有一股效忠太上皇朱祁镇、皇太后孙氏的力量,那就是宫宦。
自明宣宗时期,宦官便被刻意地进行文化素质培养,而忠君爱主则成为了必修课程,皇太后还在,太上皇意外失位,眼前这个皇帝,得位出于侥幸,竟然冒天下大不韪,废掉了先前约定好的皇太子,这种悖逆的行为,让一些同情太上皇的内宫宫宦们开始了一系列的行动。
这些行动或许有太上皇、皇太后的默许,从后面发生的“金刀案”来看,太上皇与宫内宦官之间,互动还真不少,而这些宦官中也不乏忠义的死士之辈。
而朱祁钰就是生活在这种环境之下的,感觉有点恐怖呀。
四、 自己或许还有机会
虽然死了儿子,但朱祁钰还是没有下定杀太上皇的心,因为朱祁镇被自己隔离在南宫,朱见深被自己废了,如今自己还是大明朝的掌权人,儿子没有了,还可以生,因此景泰帝虽然悲痛,但没有绝望。
他开始大规模召入秀女,想再生下一个皇位继承人,而非常诡异的是,即便景泰帝付出了所有精力,却依然没有一儿半女诞下,要知道,当时的他还正值生育力比较强的年纪,又有生育史,哪里出了问题?后世有人指出,当时负责召入秀女的内宫人员,召入了很多常年服食凉药的妓女,这些妩媚动人,却不孕不育的女人,才最终让景泰帝功亏一篑,有人故意不让他生。
纵情的景泰帝身体最终每况愈下,也为兄长朱祁镇复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可以看出,景泰帝虽然是皇帝,但在其执政期间,太上皇、皇太后、臣子、内宫的各个势力都掣肘着景泰帝的影响力,使得其最终根本不可能将那个弑兄的想法付诸现实。
------------------
推荐阅读:
高一新生“课程表”走红,一天14节课比上班都累,内卷有多严重?
上一篇:你喜欢煮饭还是喜欢洗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