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一统日本的丰臣家族为何最后输给了德川家族?
▍↩历史上一统日本的丰臣家族为何最后输给了德川家族?
成也丰臣秀吉,败也丰臣秀吉。
丰臣秀吉终结了战乱之世,成为日本实际上最高统帅后,并没有很好的休养生息,而是急不可耐的发动征朝战役,此举本可消耗一部分地方大名实力,但秀吉担心德川家康势力扩大,而选择让其留守本土,反而让家康巩固了自己的领地。
征讨朝鲜失败以后,秀吉自感时日无多,开始布置身后事,搞了个五大佬五奉行制度,表面上看起来可以限制强力大名对丰臣政权的威胁,实则破绽百出不堪一击。
五大佬中的上杉,当时遵守秀吉的命令,更换了领地,由越后换到会津地区,基础都没稳定,能守住领地就不错了。哪还能出境作战?
前田利家活着时候,还能靠自身威名镇一下德川家康,可惜秀吉去世后,他也很步其后尘而去,继承人面对老谋深算的德川家康,根本就不敢与之对抗,早早地向德川上交了人质宣告服从。
五大佬里还有两家:毛利与宇喜多,毛利辉元守成有余,而无进取之心,关原之战时几乎坐看西军战败,也没胆量与德川比划一番。宇喜多秀家战前因为家中骚乱,被德川家康算计,家中多名重臣出走,导致实力受损,关原战场上直接被东军打崩了。
五奉行更是不堪一击,除了石田三成坚决反对德川家康以外,其余四人都是投降派,完全没有起到遏制大佬的作用。
从关原之战到大坂夏之阵的十余年间,德川家康各种准备工作不断,联络朝廷开创江户幕府,建立武家体系巩固自身实力。而丰臣一方在干嘛呢?秀赖淀姬母子沉浸在过往的辉煌中,在大坂城中醉生梦死毫无作为,对现实中的危胁视若无睹,就算最后有真田幸村、后藤又兵卫等精兵强将助阵,也难逃覆灭败亡的命运。
▍➝历史上一统日本的丰臣家族为何最后输给了德川家族?
日本问题还是由日本问题专家桥本来回答。
历史上一统日本的丰臣家族为何最后输给了德川家族的问题很简单,就是因为丰臣家族的接班人年纪小,而辅佐少主的大臣都是老谋深算者,其中领头的辅佐大臣德川家康名义上是丰臣秀吉的臣下,实际上却是自成一系,利用丰臣系家臣矛盾最终打败了丰臣家族。让桥本来详细说明。
首先,丰臣秀吉的后代很少,在其50多岁时老来得子终于获得一个儿子丰臣秀赖,这时丰臣秀吉已经任命自己的姐姐的儿子丰臣秀次收为养子做为自己的接班人,丰臣秀次不但聪明,而且与公家(天皇,贵族)的关系很好,并且政务上也上很上手,但养子总不如自己的儿子,并且丰臣秀吉一直暗示秀次把位子还给自己时,秀次屡屡不理睬,最终丰臣把养子秀次废黜,关到和歌山的高野山,不久命他自杀,秀次的死使得丰臣家族的血脉中间带失去,造成丰臣秀吉死后,丰臣家族没有实际领袖,被德川家康钻了空子。
其次,丰臣秀吉的失败也是自己造成,在统一日本以后,丰臣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战争,并且命令日本各地诸侯参加,其中主要的力量是丰臣的直系,而德川家康系却没有出征,没有在侵略朝鲜战争中损失。在明国的支持下,朝鲜明国军队最终打败了日本军,也就是打败了丰臣直系军,力量的此消彼长使得德川家族在丰臣秀吉死后可以有实力挑战丰臣家族。
最后,德川家康利用丰臣家臣对五大奉行(文官势力)的石田三成不满,拉拢丰臣秀吉原来手下的武官势力,最终利用挑逗石田三成,在关原大战中彻底打败了石田三成,补充一下,丰臣秀吉的接班人丰臣秀赖母亲淀君当时还认为石田三成是篡位的对手,因此暗中指示自己势力诸侯不要支持石田三成,使得德川家康获得了这个日本历史上最大战役的胜利。战后,完全获得军事上绝对优势的德川,在10年后要求丰臣家族退出大阪城,向德川臣服,引发了两次大阪城战役,最终这些抵抗已经没有意义,在军事上有绝对优势的德川最终攻下了大阪城,丰臣秀赖自杀,德川家族最终战胜丰臣家族获得日本的天下。
▍▍历史上一统日本的丰臣家族为何最后输给了德川家族?
丰臣家族最后输给德川家族最重要的原因是丰臣秀吉野心膨胀,在织田信长死于“本能寺之变”成为“天下人”后自不量力,急于对外扩张进攻朝鲜,试图以朝鲜为跳板进攻中国,但战事不顺,异常郁闷,在战争晚期死去。死时他的儿子丰臣秀赖仅是个6岁的幼儿,根本不是老奸巨猾的德川家康的对手,以致遭灭族之灾。
1591年8月,丰臣秀吉痛失3岁嗣子鹤松,极度悲痛的丰臣秀吉将关白一职“禅让”给了他的外甥丰臣秀次,但他作为“太阁”(退位的关白尊称太阁)和丰臣氏的家督,仍掌握着统领全体武士的最高权力。按照日本国权主义史学家山路爱山的分析,丰臣秀吉“视仅隔对马海峡的朝鲜文弱可欺,以及作为其宗主国的邻国明国的神气活现,当然难耐垂涎之欲。当时明国势力渐次衰微,甚至对强国之威力亦常疏于防备、逐渐丧失独立之实力,已经统一的日本之武力、将挥舞的铁拳砸向大陆,毋宁说乃题中应有之义。”
但是,丰臣秀吉显然低估了明朝的实力,在1592至1598年发动文禄·庆长之役(朝鲜称壬辰倭乱、丁酉再乱,中国称万历朝鲜战争),在连遭败绩后,于1598年8月18日在伏见城死去,并命令秘不发丧和撤军。但是9月后,日军兵船不断遭到中朝联军阻截,损失惨重。11月19日,中朝水军和日本水军在庆尚道露粱附近海面展开了露粱海战。此战日军遭毁灭性打击,被击沉、焚毁战船约400艘;伤亡数万人。年底,日军全部撤回,战争结束。
丰臣秀吉临死前留下遗言,由“五奉行”长束正家、石田三成、增田长盛、浅野长政、前田玄以照顾其6岁的儿子丰臣秀赖(幼名拾丸),国家治理,由德川家康、前田利家、毛利辉元、上杉景胜、宇喜多秀家“五大老” 合议,由此建立了“后丰臣秀吉体制”。但是,德川家康日益做大。前田利家殁后,德川家康独揽政权,更加专横,和其他大老的矛盾日益激化。1600年9月,德川家康统率的“东军”和石田三成、毛利辉元统率的“西军”在美浓国的关原(今岐阜境内)进行了著名的“关原合战”。这场战役奠定了德川家康最终成为“天下人”的基础。
1603年,德川家康在伏见城领受天皇敕封其为征夷大将军的宣旨,在江户建立了幕府,日本自此进入江户时代。同年,德川家康根据丰臣秀吉遗命,将孙女千姬(二代将军德川秀忠之女)嫁给了丰臣秀赖,与丰臣家建立了政治联姻。丰臣秀赖当时仍居于大坂,“后丰臣秀吉体制”虽然分裂,但是仍未彻底解体。1605年4月,德川家康把将军一职让给了他的第三个儿子德川秀忠,自己当了“大御所”(前将军)。
然而,当时朝贺时丰臣秀赖仍处“雁行”的大臣之首,年初原丰臣系的大名贺岁,先往大坂城,后往伏见城。丰臣秀赖虽然年轻,但仍继续作为“后丰臣秀吉体制”的象征而存在,令德川家康极为不爽,必欲除之而后快,双方矛盾日益尖锐。最后,经1614年的“大阪冬之阵”和1615年的“大阪夏之阵”,德川家康将丰臣一族几乎赶尽杀绝,连丰臣秀赖8岁的儿子国松也被斩首于京都六条河原町,7岁的女儿则在镰仓动庆寺出家为尼,法号“天秀”。
图:大阪城天守阁“镇阁之宝”《大阪夏之阵图屏风》
▍┫历史上一统日本的丰臣家族为何最后输给了德川家族?
丰臣秀吉能统一日本,本来就堪称奇迹,属于运气爆棚。根据宇宙人品守恒定律,便宜占多了,超出了自己应得的范围之外,迟早是要还的,丰臣秀吉就输在了以下四点:
1.出身不同
丰臣秀吉出身于农民。在日本,从来没有哪个农民最后能像他一样,登上“天下人”的宝座,只能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来形容此事。
也因为他的农民出身,统一日本后,丰臣秀吉准备效仿前人,向天皇讨要征夷大将军一职,成为全日本30万武士的掌门人时,遭到了武士阶级的一致反对,理由很简单:你不是武士出身,请不要侮辱我们好吗?
无奈之下,丰臣秀吉只能贿赂公卿,给贵族当儿子,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勉勉强强当上了“关白”,相当于日本的丞相。
而德川家康不同,他们家在两百年前就是三河地区的一个小土豪,有着证据确凿的武士血统,所以德川家康势力膨胀后,顺理成章的就成了征夷大将军。
2.生育能力有差别
要将自己打下的江山传下去,就得有个好儿子,“国赖长君”说的就是这么一个意思。
很可惜,丰臣秀吉的两个儿子都夭折了,为了把革命江山传下去,只得把自己的外甥立为继承人,改名丰臣秀次。秀次当太子的时候还算本分,长进也快,算是个合适的继承人。
可谁知道,丰臣秀吉在50多岁时生了第三个儿子丰臣秀赖,这下秀次的地位就尴尬了,谁都想把自己的权力传给亲儿子而不是亲外甥,于是丰臣秀吉不惜大开杀戒,将外甥一家全部斩首。
1598年,丰臣秀吉死的时候,继位的丰臣秀赖年仅5岁,怎么可能控制一个百废待兴的国家?
而德川家康不同,他自学医学,把身体搞得棒棒的,生了11个儿子和5个私生子,等到他去世时,继位的德川秀忠已37岁,正值壮年,精明强干。
3.创业团队有距离
丰臣秀吉自己就是“创一代”,所以手下那帮子同富贵的兄弟也是根基不牢的暴发户,如果这群暴发户能团结一致,共保丰臣家族,或许还能在秀吉死后与德川家康一战,但他们偏偏闹成了仇人,都欲将对方置于死地。
暴发户们主要分成了两派,一派是跟着秀吉打天下的老哥们,如加藤清正、福岛正则等人;另一派是跟着秀吉治理天下的新贵,如石田三成、小西行长等人。
当秀吉的死讯传到福岛正则耳中时,他第一个反应不是去奔丧,而是招呼老兄弟们去砍人,追着石田三成他们满城跑,双方仇恨之深可见一般。
而德川家康团队都是整个家族200年来的精华,经过几代人的磨合不和谐的人早被干掉了,剩下的都是忠心耿耿,力往一块使得精英,能力强不强不知道,反正不会起内讧。
所以当德川家康在江户举起讨伐石田三成的旗帜时,身为丰臣家臣的加藤清正和福岛正则立刻投靠敌营,反过来打自家人。
4.双方实力旗鼓相当
丰臣秀吉虽贵为“天下人”统领全日本的大名,但实际上如果单算丰臣家的实力,他们仅仅占了全日本十分之一的土地,总共220万石,而作为臣子的德川家康居然拥有280万石的土地。
那为什么丰臣秀吉明明知道德川家康势力如此庞大还不把他除掉呢?
原因是成本太大,不一定打得过。早在1584年的“小牧长久手之战”中德川军面对气势汹汹的丰臣军,非但没有怂,反而一举击溃丰臣军的主力,名扬天下。后来要不是自己的盟友二五仔织田信雄反水投靠丰臣秀吉,德川家康也不会就这样轻易的臣服于秀吉。
作者:我方团队书剑为酒
▍ø历史上一统日本的丰臣家族为何最后输给了德川家族?
丰臣秀吉是日本历史上唯一从一介平民崛起成为日本的实际统治者的人物,他一生东征西讨,号称“饿杀三木,渴杀鸟取,不用一兵,水淹高松”。在他统一日本的过程中只经历过一次败仗——那就是公元1584年的“小牧长久手之战”,而在此战中战胜他的恰恰就是德川家康。此后丰臣秀吉对德川家康就始终又敬又怕。不过秀吉是聪明人——他见自己一时无力战胜家康,索性争取将家康拉拢到自己的阵营。在此之前家康和秀吉的旧主公织田家有二十多年的同盟史,而秀吉至少在名义上是以织田信长的继承人自居的,当然真要让家康臣服还是得看秀吉还出什么条件。尽管秀吉一时无法在战场上战胜家康,但他却能从政治上孤立家康——他施展政治谋略将与家康结盟的织田信雄拉拢过来,从而将家康孤立起来。之后秀吉又征服了关西地区的诸侯大名,基本上除德川家康和伊达政宗等关东诸侯外全日本都臣服于秀吉。这时的秀吉以几乎全日本的军力对家康进行压制,希望家康对自己表示臣服,不料连连遣使却屡遭拒绝。锲而不舍的秀吉先是将自己的妹妹嫁给家康,又把自己的母亲送到家康那儿当人质。在秀吉的软磨硬泡之下家康提出:丰臣秀吉不得干预德川家族内部的继承人问题;不索取继承人作为人质;承认骏河、三河、远江、甲斐、信浓等地为德川家继承人所有三项条件,秀吉表示完全满足德川家的一切要求。终于在公元1586年的秋天家康前往大阪面见秀吉。据说在正式会见之前秀吉曾单独来到家康下榻的房间与之密会并以拜托请求的口吻直言:自己出身卑微,希望家康为天下安宁计向自己行臣服之礼。次日在正式会见时家康当着其他已归顺丰臣家族的诸侯大名的面向秀吉行臣服之礼,由此丰臣秀吉在形式上压制了德川家康,双方正式确立君臣关系。不过后世却评价秀吉和家康的关系为“名曰君臣,近似盟友”。
事实上德川家族成为了名义上臣服于丰臣政权的一个保持着较高独立性的地方割据势力而且是一个极具实力的割据势力,更何况在丰臣政权统治下半独立的割据势力可并非德川一家。丰臣秀吉只是凭借自身实力成功压服了地方上割据称雄的诸侯大名,但并未能构建起中央集权的大一统政体,除德川之外伊达、岛津、毛利等强势诸侯大名其实一直蠢蠢欲动。尽管丰臣秀吉暂时压制了他们的野心,可一旦秀吉死去就是另一回事了。要知道此时丰臣家仅仅只占据着全日本十分之一的土地,总共220万石,而名义上作为臣子的德川家康居然拥有280万石的土地。由于有过在小牧长久手之战败于家康的教训,因此秀吉对战胜家康并无必胜的把握,可他仍想出了削弱家康实力的办法:家康当时的领地是东海五州,于是秀吉提出以关东八州作为礼物馈赠给家康。表面上看家康的领地扩大了,但这意味着家康必须放弃自家祖传的三河以及后来自己开拓的东海道其余四州领地,同时秀吉“建议”家康把居城定在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江户,这其实就是希望家康把金钱和精力花费在建设新领地上,从而削弱德川家的实力。然而迁入江户后的家康却获得了意外的收获:伊豆半岛银山的发掘对德川政权的发展而言无疑是一笔极其宝贵的财富。另一方面家康还令本多正信和青山忠成等人修城:从土地高处挖土填海平池——首先把挖掘樱田门外壕的土拿来填海,做成了日比谷的市区。德川家原来所统治的三河、骏河、远江、甲斐、信浓五州之人纷纷慕名来到江户。至此江户的城镇建设工程顺利完工,人丁开始日益兴旺起来。德川家臣伊奈忠次被委以改造关东重任的伊奈忠次对利根川水流进行了改道——他在河堤上筑起堤坝、铺设大道、开凿运河、架筑桥梁,同时扩大了可耕地面积,从而大大增加了家康领土上的收成。伊奈忠次积极鼓励桑、麻等作物的栽培和兴修水利,使关东八州日渐富庶。茨城县的结城特产细织(柳条细),伊奈忠次就根据产出的捻线绸织予以奖励,从而大大提升了当地农民的生存积极性。他还改革完善了江户的财政和税收体系。与此同时他着手制定一系列适应江户发展需要的法律草案并严厉镇压违法行为。他还领导了对关东土地的清理丈量,为日后德川幕府的农业政策定下了基调。
古代日本没学习中国的科举制,而是一个由士、农、工、商等各阶层固定组成的社会形态。在这种社会形态下龙生龙,凤生凤,耗子生来会打洞——原本作为平民子弟的丰臣秀吉是绝无出头之日的。然而他抓住战国乱世的机遇,成功崛起成为统一日本的“天下人”。可即使是他也无法一下推翻日本既定的阶级固化形态,所以他不能名正言顺地创建幕府,就任征夷大将军,这就使其政权自一开始就有些名不正言不顺。丰臣秀吉意识到:自己不能就任征夷大将军,也就无法名正言顺地成为武士阶级的主公。他想到的对策是向天皇朝廷靠拢,建立以关白为核心的文官治国模式。本来这是强化丰臣政权统治力的,但武士阶级毕竟已统治日本数百年,此时依然拥有极其强大的力量。秀吉重用文官不仅没能起到强化丰臣政权统治的目的,反而催化了丰臣政权内部文官和武士的对立,以致于在丰臣秀吉死后以石田三成为首的文官派遭到丰臣家武将势力的围攻,德川家康巧妙利用了丰臣家两派之间的矛盾达到他削弱丰臣政权的目的。事实上丰臣家内部的矛盾不仅表现在文臣和武将之间,丰臣家的后宫系统也潜伏着矛盾:丰臣秀吉尽管妻妾众多,然而诞下男丁者却仅有淀殿一人。偏偏淀殿诞下的鹤松却于幼年早夭,此时已年过半百的秀吉已不对子嗣抱有希望,于是过继外甥秀次作为丰臣家的继承人。谁知此后淀殿又诞下秀赖,秀吉为了让自己的儿子继位而逼迫养子秀次自尽并将秀次的妻妾子女全部斩杀,多家大名受到此事的牵连,同时丰臣家原本属于秀次一系的那些辅佐的家臣也因此事受到牵累,无形中等于是丰臣家自断臂膀自毁长城。
丰臣秀吉错误地发动侵朝战争进而引发明朝的干预也是加速丰臣家灭亡的原因。丰臣秀吉发动侵朝战争的初衷有三点:其一凭借征服朝鲜的功勋洗刷自己出身卑微的尴尬;其二借机扩张自己统治的领土;其三削弱地方诸侯大名的势力。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德川家康等关东大名始终按兵不动,避免将自己的实力消耗在朝鲜战场;反倒是亲丰臣的诸侯大名们在战争中损失惨重。可以说丰臣政权从建立伊始就由于丰臣秀吉的出身问题、内部权力结构问题以及后来的继承人问题而潜伏下诸多危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