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的红白喜事是传统文化还是封建迷信?
▍⇍农村的红白喜事是传统文化还是封建迷信?
在农村,白公事改革非常成功,可是喜公事却越来越麻烦,声势越来越大,尤其是娶亲过程浪费惊人。这其中有些是传统文化,可有些是封建迷信,牵强附会的说一些无用的话。把钱财都浪费掉了。这些都是攀比的结果。
▍✈农村的红白喜事是传统文化还是封建迷信?
农村的红白喜事是传统文化还是封建迷信?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自然规律,而人生的各个环节,都会有一定的礼俗,也叫礼仪,比如出生、成人、结婚、寿诞、殡葬等等,各有礼仪。而中国是一个讲究礼俗的国家,自周朝时基本形成了人生的各种礼仪。四民有常业,六礼有常仪,岁时伏腊有常节。这自然是一种文化。而红白喜事,主要指的结婚和丧葬,是人生最重要的礼仪活动。
就结婚和殡葬本身,是人生的自然阶段,所以,红白喜事就是人生的某个过程,不是传统,也不是迷信,而是人生的过程。就红白喜事的礼仪看,这里面更多的是传统文化,当然某些过程也还有一定的迷信,但更多的是讨吉利的东西,和真正的迷信无关。
丧葬礼仪
古代的丧葬制度与宗法制度密切相关,其中许多内容由国家法典规定,也有许多内容在民间相沿成俗,里面有伦理思想也有宗教观念,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丧礼当中,从初终到服孝,都有一整套的礼仪。先是告讣,即报丧,再是入殓、吊孝、土地庙报庙,葬日要设路祭,葬后要圆坟,要烧七祭祀,这都是表示孝道。弟子规上说:“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这都是基本的规矩,是一种文化,和迷信没有半点关系。当然,其中的繁文缛节,有些是带有迷信的成份,但更多的是具有宗教色彩。虽然宗教中有很多东西不是科学,但毕竟也是一种文化,不能一味地说成迷信。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所以,丧礼和祭礼,更多的是一种民俗文化,极少有封建糟粕。
婚姻礼俗。
婚礼是合二姓之好,上事宗庙而下继后世的人生大事,所以婚礼一直被人们看重,是一种喜庆的礼俗。古时讲究婚姻六礼,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现在的婚姻礼俗,一包括:通媒、相亲、定亲、择吉、开脸、迎娶等过程。每一过程都有基本的讲究,而这些讲究,虽然未必有道理,但都是为了讨个喜庆,希望一对新人一生百事顺利,百年好合。虽然里面搀杂着一些封建神礼法,但是却和迷信没有关系。
综上,红白喜事是人生不可避免的过程,人生的诸多礼仪,都旭社会发展中形成的礼俗,虽然有些包含封建的宗法观念,有着封建社会的糟粕,但是多数是讨个吉利,是一种趋吉文化,包含着中华民族对人生的美好向往,所以,更多的是传统文化,和迷信没有太大的关系。诸多礼节一直能传承下来,说明其有着很强的生命力,而一些繁文缛节的消失,也说明了时代的进步。
▍╢农村的红白喜事是传统文化还是封建迷信?
农村的红白喜事是传统的礼仪文化,但参了点封建迷信的东西在其中。随着社会的变革有些仪式等也不断增减改动。
新生儿的满月,新居落成,新婚等红喜事自古形成了的规矩。根据所需择个吉日良时举行必要的程序。不同地域的仪式也存在差别,但这些流传做法很难与封建迷信沾边。
殡葬程序在我们地区就较有意思了。逝者入棺需择时,由法师念经作法后收敛入棺。晚上在厅堂里纸糊的五间张大厝前由法师道士们念经作法吹吹打打折腾至下半夜,烧了纸厝后功德做成。出殡时也从几十年前的小打小闹不断翻新,送殡队伍不断扩容。不同的是我们这边的土葬已改为火葬,火化后送往安息堂祭拜后存放。整个过程是否封建迷信还是传统文化?
▍☦农村的红白喜事是传统文化还是封建迷信?
我是乡村黑嫂,我来回答。
农村的红白喜事当然是传统,而且有着极其严格的规矩,这是非常严肃的事,跟封建迷信是不沾边的,中国地大物博,规矩也不尽相同。可是有一点是完全相同的,那就是老人去世要停灵,发丧不容出差错。家里有喜事要庆贺,规矩虽然没有老人去世那么多,可要不懂得,也会闹出笑话,留下个笑柄给村里人。
在这里,我们分别说一下丧葬,再说一下喜事,然后就能分辨出这是不是封建迷信了。
一、丧事
从古时候开始,就讲究一个“孝”字,中国人对这个字是很看重的,父母养育孩子一辈子,而孩子则把自己的爱大部分都给了各自的孩子,对父母这边倾注的心血是比较少的。
等到了父母去世后,做为儿子的想到父母的好,想到父母让自己来到了这个世界上,如今他们却走了,内心的情绪怎么来表达?只能为父母办一个好点的葬礼。
而且,葬礼并不全是为了显示儿子的孝顺,同时也是通知亲戚朋友,自己的父母去世了,大家都来送老人一程,看一下老人的遗容,哭送老人下葬,因为这是老人留在世上的最后一次了。总不说哭送老人是封建迷信吧?动物的父母死了有些还掉泪呢,我们为了反封建迷信,难道要在葬礼上面无表情?这不符合人类的情感啊。
至于说什么老人去世后如果不好好办家里会遭殃啥的,那才是真正的封建迷信,而为老人办葬礼的儿子们,根本就没有想过什么父母会变成鬼来找自己,他们只是单纯的想要纪念一个父母。
所以,这有什么错呢?这怎么就封建迷信了呢?
二、喜事
农村喜事同样也是大事,一般喜事分两种,分别是结婚和生子。
这两样不仅是一时的喜事,是每个男人一生中的最大喜事,结婚代表着自己已经成大成人,同时也有了另外一份责任,自己要承担起一个新家的一切,这是一个男人必经的一条路,是一个男人走向成熟的标志。
而有孩子则是一次男人的蜕变,代表着他从此以后再也不是个孩子了,他除了要照顾好这个家,还需要照顾和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这是生命的延续。
这样的人生大事,庆贺一下无可厚非吧?这怎么能成为封建迷信呢?再说了,人家有了孩子和结婚要庆贺,这是心里高兴,跟封建迷信根本不沾边。
古人就庆贺,到我们这里就成了封建迷信了吗?这没有道理。
总结:我们从丧礼可以看出个“孝”字,婚礼可以看出个“喜”字,人活一世,最大的莫过于是这两件事,一件送老人,一件迎新人。
人生大事,古来就需要认真去办,到了现代怎么也不能成为封建迷信。当然了,现在有些人借着这样的机会大操大办,这不是一种好现象,我们对于这种流传下来的传统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我是乡村黑嫂,一个有态度的农村观察者。喜欢我,请点击关注。
▍﹤农村的红白喜事是传统文化还是封建迷信?
题主这个问题提得好!切中了我们普通人的生活。其实不只是农村,在城镇也是一样的情况,都倾向于大操大办红白喜事,已经成为一种大家约定俗成的规矩了,如果谁家红白喜事不大操大办,似乎反而被人看不起或者被人讥笑。这已经背离了传统文化美好的初衷,虽然说不上是封建迷信,但的确可以算是一种陈规陋习了!
这里不说红喜事,就以白喜事为例,大家看看我为什么说这算是一种陈规陋习了。
我的家乡是一个小县城,也不知道人们什么时候形成这样的风俗:凡是老人去世,儿女往往按照本地风俗习惯规规矩矩地走完一整套祭奠仪式:先是在家中摆设灵堂,把去世的老人遗体停放在灵堂,方便亲朋来祭奠。同时请来唢呐手吹吹打打三天,经济实力好的还要请一班和尚做法事。第四天一大早要搞隆重的出殡仪式,人数众多的送葬队伍要绕县城主街道走一圈,最后再送往殡仪馆火化。这一整套祭奠仪式办得风光与否,既是检验儿女们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更是检验“儿女们是否有孝心”的一个标尺。
因而临街而居的人们,几乎每天清晨都在鼓乐声中醒来,因为差不多每天清早都有送葬队伍经过县城的主街道,有时甚至一个早上好几拨送葬队伍。送葬的队伍数十人或一百来人,其中夹杂着一些本不相干的人,这些人或许是亲戚的亲戚、朋友的朋友,纯粹是来帮忙做些杂事的,所以大多数人并不忧伤,只是快步跟着队伍,嘴里片刻不停有说有笑。鼓乐手卖劲地吹打着时下流行的民歌,如“常回家看看”之类的,送葬已不大吹奏哀乐了。而且这些乐曲的节奏有时候还十分欢快,实在是让人难以理解。出殡仪式结束后,一般还要在酒店宴请亲友,席间神色悲戚的只有少数至亲,大多数人觥筹交错,有说有笑的,如同朋友聚餐。不妨设想一下,倘若老人知道,去世以后还要被“孝顺的”儿女们抬着棺木游街,宴席之间众人有说有笑、猜拳喝酒,不亦乐乎,心里不知道是什么滋味儿。
现实生活中,一些老人在世的时候,并不见得得到了儿女们的善待和孝顺,不要说尽孝膝下,就是偶尔能探望一下,陪陪老人都是难能可贵了。更有些恶劣的子女,甚至内心巴不得老人赶紧离开这个世界,免得妨碍他们的幸福生活。这些人之所以情愿把老人的身后事办得风风光光、体体面面,并不是孝顺老人,只不过是他们借这个机会向大家宣告和展示他们在社会上的实力和地位,更有甚者,则是为了借这个机会收取礼金来小小发一笔财。
------------------
推荐阅读:
县级乡镇派出所(正式警察编制)和地市级市直参公单位,选哪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