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宗朱祁钰,为何成为唯一一个没有葬入明十三陵的皇帝?
▍↛明代宗朱祁钰,为何成为唯一一个没有葬入明十三陵的皇帝?
标题这句话最后改成明朝皇帝都不对。。。
▍★明代宗朱祁钰,为何成为唯一一个没有葬入明十三陵的皇帝?
明朝从开国皇帝朱元璋,一直到最后一位皇帝崇祯,一共有十六位皇帝。既然有十六位皇帝,那为何北京的明十三陵当中,却只葬了十三位明朝皇帝呢?
这其实是因为,在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之前,前面的朱元璋和朱允炆,都没有埋在北京这边。朱元璋去世的时候,明朝的首都还在南京,所以朱元璋本人也埋在了南京紫金山上。
至于朱允炆,因为最后下落不明,所以自然也就没有陵墓了。而从朱棣迁都北京之后,后面的明朝皇帝,才开始埋葬在北京的皇陵里面。
不过,有趣的是,自朱棣之后的十四位明朝皇帝当中,有一位皇帝没有葬入明朝皇陵。但这位皇帝,却不是明朝最后的崇祯皇帝。崇祯去世之后,攻入北京的李自成,还真没难为这位有骨气的末代皇帝。不但将他葬入了皇陵,甚至还公开为崇祯搭设灵棚,允许大家去祭奠崇祯。
所以,唯一没有葬入明朝皇陵的皇帝,并不是末代皇帝,而是明朝中期的明代宗朱祁钰。
作为一位王朝中期的皇帝,为何连皇陵都进不去呢?这事儿可就说来话长了。
朱祁钰是明宣宗朱瞻基的次子,从辈分上来说,也就是朱棣的重孙子。按照中国古代的宗法继承制,作为次子,朱祁钰原本是没有任何机会成为皇帝的。而明朝的皇位,只能由他的大哥朱祁镇来继承。
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管是朱祁钰本人,还是当时的明朝高层,对此也没有任何异议。大家对于朱祁钰的定位,就是一个普通的闲散王爷而已。而明宣宗去世后,朱祁镇登基的时候,也没有任何波折,很顺利地就继承了皇位。
对此,朱祁钰本人也没什么意见。朱祁钰和自己的那个皇帝大哥朱祁镇,从小一起长大。两人虽然不是一个妈生的,但感情一直都比较好。如果没有意外的话,两人一生本该是兄友弟恭的关系,逢年过节朱祁钰去给自己的皇帝大哥拜个年,关系还不错。
但是,所有的这一切,在公元1449年的这一年,彻底改变了。
这一年,朱祁镇不顾群臣反对,亲自率领大军,出塞亲征瓦剌。要说皇帝亲自出征这件事,原本也是一件挺给力的事情。但问题是,朱祁镇的这次出征,只是一腔热血,本人根本会指挥军队,只会添乱。
所以最终,朱祁镇麾下的二十万明军精锐,被数万瓦剌军队,打得全军覆没。就连朱祁镇本人,都成了瓦剌人的俘虏。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土木堡事变。
这一下,明朝这边彻底慌了。
要知道,当时的明朝,国力其实相当雄厚。而朱祁镇率领的那二十万明军,更是当年朱棣一手训练出来的精锐。在中国历史上,之前还从未有过大一统朝代处于巅峰期的时候,皇帝被人家给俘虏的先例。
随着朱祁镇被俘,明朝高层也不得不开始思考两个问题。第一,朱祁镇既然被俘,那接下来要不要再拥立一个皇帝?如果要拥立的话,到底又该拥立谁呢?
第二,因为土木堡事变当中,朱祁钰把北方最精锐的二十万精锐,全都输得干干净净。北京附近的军事力量,瞬间跌入谷底。瓦剌人的进攻,更是近在眼前。面对瓦剌人的进攻,明朝政府到底是选择依托北京的牢固城防进行抵抗?还是直接迁都,将首都迁往南方呢?
这两个问题,从本质上来说,其实是一个问题,都关系到明朝对瓦剌人的态度。经过仔细的商讨之后,明朝最后决定,选择另立新帝,并且依托北京,就地对瓦剌进行反击。
于是,历史上著名的北京保卫战,就此打响了。
不过,在阻击瓦剌人之前,还有一个小问题。既然要拥立皇帝,那到底该拥立谁呢?从法理上来说,朱祁镇既然退位,那接下来就该由太子,或者朱祁镇的长子继位。但问题是,当时朱祁镇所立的太子,还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孩。
正所谓主少国疑,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换一个小皇帝上去,显然不利于明军抵抗瓦剌。所以最终,当时的皇太后孙氏,想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可以先拥立朱祁钰的弟弟朱祁镇,作为新的皇帝。但同时,朱祁镇将来去世之后,不可以立自己的儿子做皇帝,只能让朱祁钰的太子接班。
这个办法,在当时那种特殊环境下,无疑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对此,大家也没什么异议,朱祁镇也就此从一个闲散王爷,变成了大明的第七位皇帝。再之后,在大明军民团结一致的保卫下,瓦剌人最后被击退,北京城被守住了。
客观来说,朱祁钰在这场北京保卫战当中,作用其实更近似于一个吉祥物。作为一个闲散王爷,朱祁钰之前其实没有学习过任何帝王之术,对带兵打仗更是一窍不通。真正发挥关键作用,指挥明军作战的,其实是当时的兵部尚书于谦。
但不管怎么说,朱祁钰当时以皇帝的身份,站了出来,作为名义上的领导者,领导了这场北京保卫战。所以,说朱祁钰力挽狂澜,直接避免了明朝成为南宋那样的江南政权,是一点都没问题的。而且,从一个皇帝的角度来说,有时候不瞎指挥,已经是很大的贡献了。
而且,在击退了瓦剌之后,朱祁钰更是开始清除朝中奸佞,任用于谦等忠臣良将,不但修复了明朝边防,重新组建起一支强大的京师军队,还对吏治、经济等诸多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良。客观来说,朱祁钰在位期间,未必算得上是千古明君,但肯定算是一个好皇帝。
如果单凭朱祁钰的功劳来说,葬入皇陵肯定是一点问题都没有。就算有人无法葬入皇陵,那也应该是他那个被俘虏的倒霉哥哥才对。但问题是,接下来的几年里,先后发生了一系列阴差阳错的事件,最终导致朱祁钰被硬生生挤出了皇帝圈子。
就在北京保卫战结束一年多以后,那位已经被瓦剌人俘虏的朱祁镇,竟然被瓦剌人给放回来了。瓦剌人之所以会释放朱祁镇,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朱祁镇没用了。
在之前的一年当中,瓦剌人曾多次以朱祁镇为筹码,向明朝索要各种好处。但结果,明朝人连一个铜板都不愿意给瓦剌。恼羞成怒的瓦剌,本想过干脆直接撕票算了。但最后,瓦剌还是觉得,直接放朱祁镇回国,和朱祁钰争夺皇位,对瓦剌更有利一些。
于是,就这样,已经被俘虏一年多的朱祁镇,奇迹般地再次回到了北京。
不过,对于瓦剌人的这个计策,明朝高层自然也是看得一清二楚。所以,朱祁镇回到北京之后,没有得到任何人的支持,更不可能复位做皇帝了。朱祁镇回来以后,直接被朱祁钰关进了深宫,并且彻底断绝了与外界的联系。
而随着朱祁镇回京,朱祁钰的心思,也开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最开始登基的时候,朱祁钰的自我感觉,也只拿自己当一个凑数的。但是,随着做皇帝的时间越来越长,朱祁钰也感受到了权力的美好,自然不愿意把皇位再还给哥哥,更不愿意把皇位传给哥哥的儿子。
尤其是在朱祁镇回来以后,虽然被囚禁在深宫之中,朱祁钰也感受到了哥哥的威胁,自然更想尽力去消除所有的隐患。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后来,朱祁钰不顾所有人的反对,强行违背自己之前的诺言,废掉了大哥朱祁镇的儿子,改立自己的儿子做太子。
但讽刺的是,没过两年,朱祁钰的儿子,却偏偏生病夭折了。再之后,直到朱祁钰去世,朱祁钰膝下再也没有任何一个儿子。
公元1457年,刚刚年满三十岁的朱祁钰,忽然病重。此时的朱祁钰,偏偏又没有儿子,后继无人。从法理上来说,在这种情况下,一旦朱祁钰去世,即位的只能是他的哥哥,或者他哥哥的儿子。
就在朱祁钰临危之际,有几个大臣忽然带人闯进深宫,把那个已经被囚禁多年的朱祁镇,重新迎了出来,再次推上了皇位。这件事,后世史称夺门之变。
夺门之变发生以后,朱祁镇再次复位,成了明朝的皇帝。但如此一来,朱祁钰的存在,就显得非常尴尬了。不久之后,朱祁钰去世,而朱祁钰去世之后,朱祁镇为了自己皇位的合法性,只能将朱祁钰的皇位称号废除,贬为郕王。并且下诏指斥朱祁钰“不孝、不悌、不仁、不义,秽德彰闻,神人共愤”,说朱祁钰僭越抢夺了自己的皇位。
不得不说,朱祁镇的脸皮,真的是很厚。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朱祁钰去世之后,并不是以皇帝的身份下葬,而是以亲王的身份下葬。既然只是亲王身份,那自然无法再葬入皇陵了。所以,明朝的皇陵当中,自然也就只有十三位皇帝。而朱祁钰之后的几位明朝皇帝,因为都是朱祁钰的子孙,为了自己皇位的合法性,自然也没谁会去给朱祁钰翻案。
直到崇祯皇帝自尽,历史进入到南明时期以后,南明皇帝才恢复了朱祁钰的皇帝称号,并且给朱祁钰追加了明代宗的庙号。但此时的北京,早已不在南明政权的手里,自然也就无法给朱祁钰的皇陵,恢复皇帝的应有规格了。
纵观朱祁钰和朱祁镇兄弟之间的故事,我们不难发现:这对兄弟的悲剧,其实完全来自于权力。如果不是因为权力的纷争,这对兄弟本来可以非常和睦,兄友弟恭。但正是为了争夺权力,他们反倒是连兄弟都做不成了。
所以说,权力这东西,有时候也未必就像看起来那么美好。如果落在承受不住权力的人手里,也未必就是什么幸运的事情。
▍┿明代宗朱祁钰,为何成为唯一一个没有葬入明十三陵的皇帝?
要说北京安葬了多少位明朝帝王,也许很多人会脱口而出13位,因为北京不是有著名景点明十三陵吗?但其实真实情况是北京安葬了14位明朝帝王,除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葬在了南京,而第二个皇帝朱允炆下落不明,不知葬在了哪里。剩余14位皇帝都葬在了北京。为什么安葬了14位,却称呼为明十三陵呢?
别急,听有书君慢慢讲来。之所以明十三陵安葬了十三位皇帝,而少一个皇帝,是因为这里面隐藏了一位帝王的悲惨过往,他的功勋只因为他的哥哥明英宗的成功复辟,而全部抹煞。他就是明代宗朱祁钰,那为什么他明明当过明朝帝王,却无法葬入明朝帝陵呢?
那有一件事情在这就不得不提了,那就是明朝中期发生的一次可怕的王朝覆灭危机。为什么这么说呢?
公元1449年,瓦刺频繁来侵犯我们大明的国土,而当时的明英宗却不顾大臣的劝诫,在宠臣宦官王振的煽动蛊惑下,一意孤行的去北征。
在明英宗朱祁镇临行前,他将国家的一切权利托付给了弟弟朱祁钰代为掌管。可是谁知道朱祁镇亲自率领了二十余万大军,不仅没能打败敌人,反而在土木堡附近被瓦刺围歼,自己也深陷敌方了。这次战役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土木堡战役。
明英宗被俘虏的消息传回朝廷后,整个朝廷是一片人心惶惶。就在这个时候朱祁钰立即召集起了大臣来商讨对策,也就从这次会议后,朱祁钰在朝廷的地位有了上升,虽然名义上还是代理监国,但是手中掌握的权利却与真正的皇帝权利差不多。
明英宗朱祁镇在位时,非常宠幸一个叫王振的宦官,宦官王振仗着明英宗的喜爱,在朝廷中为非作歹。
那个时候遭王振祸害的朝臣不计其数。明英宗被俘后,朱祁钰就把王振这个祸害给杀了。
这让那些饱受王振迫害的大臣们是十分地感动,所以说这也为朱祁钰继承大统埋下了伏笔。
可以说朱祁钰监理国政期间是励精图治,大臣们认为朱祁钰会是一位明君。当前眼下皇帝在敌人之手,整个朝堂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俗话说国不可一日无君。而当今太子又只有两岁。
所以以王文为首的部分大臣上书,希望朱祁钰为了江山社稷,能登基称帝。而大臣于谦这个时候也去劝孙太后,让朱祁钰称帝,毕竟现在的情况是不允许国家无君的。
最后孙太后同意朱祁钰当皇帝,而朱祁钰也就临危受命,成为了大明的第七位皇帝。朱祁钰登基后,启用于谦等大臣,是励精图治,加强练兵,最后击破了瓦刺的进攻,取得了京师保卫战的胜利。明军的强势让瓦刺首领感到害怕,于是瓦刺首领决定放弃明英宗,以求和明朝和平发展。
明英宗的回归对于明朝来说原本是一件喜事。但是这明英宗一回来反而尴尬了,这怎么整的自己的弟弟还取代自己当上皇帝了。那自己怎么办呢?而明代宗朱祁钰这个时候也犯难了,权利这个东西还真能让人迷失,大权在握的他不想松手放权了。
正在朱祁钰两面为难的时候,于谦给朱祁钰吃了一颗定心丸。他出主意让明英宗回来后当太上皇,随即于谦率朝臣在朝堂上全都恭维朱祁钰,说他把明英宗时期的混乱局面治理得很好。
而且朱祁钰知人善任,广开言路,清除阉党势力,重用贤臣治理国家。现在的国家是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可以说假以时日朱祁钰能恢复其先祖的盛世也不是不可能。
所以朝臣们在朝堂上表态,皇位既然已经敲定,这就是天意,这就没有更改的道理。而明英宗虽咽不下这口气,但是他也不得不接受这样的现实,只能当太上皇了。他可以说被朱祁钰给软禁起来。
而稳坐帝位的朱祁钰却又不满足现状了,竟然想废了他哥哥的儿子朱见深的太子之位,想立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
这可不得了,这当着太上皇的朱祁镇可不乐意了,他认为这朱祁钰还得寸进尺了。所以明英宗朱祁镇也开始动手了。
在景泰八年,朱祁钰身患重病,这个时候朱祁镇找准了时机,他不让太医去给朱祁钰看病,并且还发动了夺门之变。公元1457年正月下旬,明朝出现了二帝并存的奇葩局面。这个时候,明英宗朱祁镇不顾他弟弟的生命,就再次登基做了皇帝。
重登皇位的明英宗开始忙于处置于谦等大臣,可以说当年以于谦为首保卫京师的大臣,全被他给处置了。而明代朱祁钰也被他废去帝号,封为郕王。在不久之后,朱祁钰便驾鹤西去了。
在朱祁钰死后,明英宗朱祁镇并不承认明代宗朱祁钰的地位,不承认他是皇帝。既然被废除了帝王的称号,朱祁钰就不能以帝王的身份葬入明帝王陵了。所以明英宗就把代宗当时为自己在明帝王陵修建的陵墓给拆毁了,而把朱祁钰葬在了北京西郊的山上。
所以明代宗朱祁钰成为明朝迁都北京之后,唯一 一个没有被葬入明朝帝陵的皇帝。但是在明英宗去世后,明宪宗即位,他感念朱祁钰的功绩,又为其恢复了帝号,并谥号为恭仁康定景皇帝,而且还下令按帝陵的规格重新修饰朱祁钰的陵寝,就是现在我们所见的景泰陵。
话说当年明代宗若是狠狠心,也许今日局面就不会发生,可惜没有如果。明英宗复辟一个月后,明代宗就死去,而且死因不详,最后他没有葬在明帝陵,而是葬在北京西山。
不过好在明宪宗恢复了他的帝号,并给他扩建了陵墓规格,所以这也算是得到了认可了。
只是权利利益这个东西太诱人了,竟然让兄弟两个人反目成仇,可怜了朱祁钰成为了那个时代,闹剧下的政治牺牲品。
不过这也真的怪不了谁,谁让他们都利欲熏心了呢?如果他们两个人都能以国家大局为重,能退后一步,承让一个人当皇帝,而相互辅佐,估计明朝当时一定会出现繁荣昌盛的局面。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明代宗朱祁钰,为何成为唯一一个没有葬入明十三陵的皇帝?
明代宗朱祁钰,为何成为唯一一个没有葬入明十三陵的皇帝?
其实这个说法非常的不正确,明十三陵里只葬了明代的13位皇帝,而明代有16位皇帝。
开国皇帝朱元璋葬在南京,朱元璋的孙子朱允文下落不明,葬在何处也不知道。再就是这位朱祁钰皇帝,根本不被他的哥哥朱祁镇,也就是就是英宗复辟的那位承认,所以死后就没有葬入明十三陵,而是放在附近的一座小山上,后来朱见深登基之后,又给叔叔修缮了陵墓。
土木堡之变。
正统十四年(1449年)七月,明英宗朱祁镇王朝被漠北元朝余部势力之一的瓦剌部落来攻打。
在大太监王振的怂恿下,朱祁镇亲率大军20万去攻打瓦剌。在去的路上并没有找到瓦剌大军,但是在回来的路上,本来可以走一条近路就可以顺利回到皇宫,但是大太监王振知道那条近路正好走他的家乡,怕大军踩坏了他家乡的麦子,于是走了一条远点的路,被瓦剌大军追上,在又饥又渴的情况下,又长期疲劳,在土木堡结果就败了。
朱祁镇被俘,郕王朱祁钰本来在家坐镇,替哥哥打理朝政,当时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不过才两岁,临朝议政的诸般事务,自然落在郕王朱祁钰身上。
皇太后孙氏下诏立朱祁镇二岁的儿子朱见深为皇太子,又命郕王朱祁钰为监国,总理国政。
朱祁钰也是一个非常有作为的年轻的好皇帝,立即诛杀了大太监王振的党羽,得到了朝廷大臣的拥护,并且积极布置大军很快打败了瓦剌大军,后来被用力为皇上,因为国不可一日无君。
瓦剌大军一看朱祁镇也没有用了,于是又想到制造朝廷矛盾,现在明朝不是朱祁钰在当皇上吗?再把朱祁镇给送回去。看你们怎么折腾。
话说这可给大明朝出了一个大难题,本身有皇帝了,现在又把老皇帝送回来,可怎么办?在城门口,瓦剌大军大喊说把你们的皇帝给送回来了。
于是守城的人就开始装糊涂,有的说做不了主,有的说天黑看不清楚,气的瓦剌大军直接把朱祁镇扔下走了。
就这样大约一年,朱祁镇又回到了明朝。大臣们建议,把朱祁镇拥为太上皇,朱祁镇也没有办法,于是只好听天由命。
也说是朱祁钰不够心狠,直接把他哥哥给杀了的话,就不会出现后面的英宗复辟事件。
但是他也把他哥哥给软禁了出来,《明史》记录如下,
景泰帝不但将南宫大门上锁灌铅,甚至加派锦衣卫严密看管,连食物都只能通过小洞递入。有时候,吃穿不足,导致太上皇的原配钱皇后不得不自己做些女红,托人带出去变卖,以补家用。为免有人联络被软禁的太上皇,景泰帝甚至把南宫附近的树木砍伐殆尽,让人无法藏匿。 就这样,太上皇在惊恐不安之中,度过七年的软禁生涯。
七年之后,朱祁钰病重。并且特别让朱祁镇生气的是,朱祁钰竟然废了他的太子,也就是他的儿子朱见深,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为了后代,朱祁镇也是拼了。
于是就趁朱祁钰病重的期间,发动了英宗复辟事件,朱祁钰就不明不白的死了。而且他死之前他的儿子朱见济也死了。
就这样,朱祁镇又当上了皇帝,自然对他的弟弟朱祁钰没有好的看法,并且对他恨之如骨吧,怎会把他的骨灰葬入明十三陵呢?
自古至今,皇宫里血腥的斗争就没有停止过。如果没有中间变故发生,朱祁钰本身就不会当上皇上,但是因为土木堡之变,他当了八年的皇上,最后又把皇位还给了哥哥朱祁镇。其实是是非非,谁又说得清呢?
▍✓明代宗朱祁钰,为何成为唯一一个没有葬入明十三陵的皇帝?
侍女吴氏 “麻雀变凤凰”
朱祁钰是明宣宗(宣德皇帝)的次子。朱祁钰的生母吴氏,本是永乐皇帝的二儿子朱高煦府邸中的侍女。当年宣宗皇帝对叔父汉王朱高煦用兵,并生擒朱高煦父子,随后更将汉王宫的女眷全部充入后宫为奴。
返京途中,宣宗皇帝邂逅了侍女吴氏,深深被其美貌打动。于是,直接让她随侍身边。 回京以后, 因为宣宗太过喜欢吴氏,就开始着手如何将身为罪人的吴氏封为嫔妃。
宣宗皇帝先将她安排在一个紧贴宫墙的大宅院中,并时常偷偷跑去临幸。 终于,吴氏珠胎暗结,为宣宗生下了次子,取名朱祁钰,就是日后的景泰皇帝。吴氏也因此被封为贤妃,但仍旧住在宫外。宣德八年(1433年),宣宗皇帝病重, 去世前派人将朱祁钰母子召进宫,并托付自己的母后张太后要善待朱祁钰母子。
兄弟和睦,相安无事
宣宗去世时,只有朱祁镇、朱祁钰两个儿子,一个刚满九岁,另一个才八岁。朱祁镇(英宗)登基后,即封朱祁钰为郕王,并修建了王府。据《英宗实录》记载,其册文上写道,“ 天子之众子必封为王,子孙代代相传屏藩帝室。此古今帝王之大法也。”
据《明实录》记载,正统五年,朱祁镇敕令户部,给弟弟郕王 “ 岁禄一万石,支米三千石钞万贯 ” 。九年,又 “ 赐郕王钞一万贯 ”。不但给钱给粮,且恪尽兄长义务,命礼部为郕王选妃。 即使土木之变前夕,也让太监金英辅佐朱祁钰留守京师,更将战时后方交到郕王手里。
哥哥朱祁镇对待弟弟确实不错,而弟弟朱祁钰,也未见不臣之心。甚至在后来当大臣们请立其为帝时,先是 “ 惊谢至再 ” ,并且跑回郕王府躲了起来。
剧情翻转,弟弟当皇帝,哥哥成囚徒
土木之变英宗被俘,正统十四年(1449年 )朱祁钰即位。 两兄弟的地位一下子反转,朱祁钰成了皇帝。登基之后,朱祁钰任贤用能,力保京师, 在于谦等大臣辅佐下,明朝的军备力量显著增强。
扣押朱祁镇的也先见侵明无望,就想不如放英宗南归。不过,当使者到达北京后,朱祁钰却说: “ 我非贪此位,而卿等强树焉,今复作纷纭何?” 将可能出现的两帝并立的尴尬局面,全归咎于群臣,于谦等大臣随即表示皇位不改,继续效忠。
在得到大臣的表态后,朱祁钰答应让杨善作为使者迎接英宗。可敕书上既没写迎朱祁镇南归的内容,也没有让带随身衣物给哥哥。最后,还是杨善看不下去,“ 出家财,悉市彼中所需者携以往 ” 。 一轿二马,简单谒见后,朱祁镇接回后,就被送入了南宫。
兄弟反目,剧情再翻转
朱祁镇久待南归时,在得知弟弟坐了自己的帝位,也曾默认江山易主。据《北使录 》记载,当达伯颜帖木儿在营中见朱祁镇时,他急切地向使臣表明:“ 你回去上复当今皇帝,并内外文武群臣,差来迎我,吾愿看守祖宗陵寝,或做百姓也好。”
准备回京前,朱祁镇为防止弟弟朱祁钰生疑,又特意宣布 “ 朕辱国丧师,有玷宗庙,有何面见尔群臣?” 回京之后,朱祁钰派名将王骥守南宫,防止其兄作乱。景泰三年,朱祁钰又以其子朱见济代替侄子朱见深为东宫,以绝朱祁镇一脉复位之路。 更伐去南宫周围的树木: “ 时盛暑,上皇尝倚树憩息。及树伐,得其故大惧。”
兄弟反目已成事实。不久,朱祁钰重病。此时哥哥朱祁镇发动夺门之变,成功复辟。 弟弟景泰帝朱祁钰也于不久后去世。 名臣于谦、王文等被杀 ,明朝景泰时期宣告结束。
景泰皇帝朱祁钰,以亲王规格下葬,不入皇陵
朱祁镇再登帝位后, 对朱祁钰十分痛恨。朱祁钰死后,《明实录 》记载,“ 犹称郕戾王 ” 。 并谴责其 “ 不孝、不悌、不仁、不义,秽往彰闻,神人共愤 ” 。
朱祁钰去世后,朱祁镇不承认这个弟弟的皇帝身份,不准入皇陵,只以亲王规格将其葬于北京西郊玉泉山,其陵墓被称为景泰陵。到朱祁镇的儿子继位后,才在一定程度上承认朱祁钰这个叔叔。
------------------
推荐阅读:
下一篇: 你相信天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