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弹发射时威力巨大,为何没有炸伤弹壳?
▍⇚子弹发射时威力巨大,为何没有炸伤弹壳?
因为弹壳坚硬
▍┮子弹发射时威力巨大,为何没有炸伤弹壳?
发射子弹,是用底火引燃发射药,发射药瞬间爆炸,产生高温高压的燃气,体积急剧膨胀,将子弹头推出子弹壳,进而推出枪口。
子弹壳近于一个圆筒,有底没盖,是开口的,子弹头插在口部。发射药爆炸时产生的燃气膨胀时,对子弹壳和子弹头产生压力和压强,对子弹头压力大于子弹头与弹壳的摩擦力,就会将子弹头从弹壳中推出,然后燃气对弹壳的压强就会减小。弹壳只要能承受子弹头推出前的燃气压强,就不会爆裂,并且,弹壳承受这样压强的时间十分短暂。事实上,一般弹壳的强度都足以承受这样的压强。
另外,弹壳被紧密的装在枪膛里,枪膛对弹壳有很好的保护作用,能进一步防止弹壳炸裂。
▍l子弹发射时威力巨大,为何没有炸伤弹壳?
因为子弹的壳体毕竟是金属材质,具备了一定的强度,而子弹的弹头连接却是个活动的组件。
所以,火药燃气根本犯不着去炸烂弹壳,很明显与壳体非一体的弹头方向才是释压口,如此,子弹被推进离壳,火药燃气也由壳体进入到枪管,弹壳即完成了自己的工作。
只要对装药计算准确,在火药成功推送弹头出膛的情况下,壳体并不会经受太大压力,它需要顶住的只有子弹脱壳的那一瞬。所以我们看到不少子弹可以不使用坚硬的金属,而采用了塑胶壳、纸壳等等。
弹壳也不是天生就有的,从前装枪到有壳弹发展了很长时间,然后又经历了纸壳弹到金属壳弹的历史,现代还有钢壳弹、铝合金壳、陶瓷壳、塑料壳和无壳弹等多种研究,它们目前都与应用历史悠久的铜壳弹存在一些性能差异。
在一些军用步枪子弹应用上,铜的延展性也起了不少作用,这使它不那么容易被瞬时的爆发炸碎。相比之下,采用钢壳等材质制造的弹壳,因为延展性较低,比黄铜弹壳更容易发生炸碎现象,所幸这些问题自二战以后已经逐渐解决了。
但归根结底子弹只是个零部件,它们不可能永远不出错,各种情况下发生的弹壳爆裂比比皆是。
▍;子弹发射时威力巨大,为何没有炸伤弹壳?
哨兵小虎第788条回答。
所谓的“炸伤弹壳”,有一个专业的名词,叫炸膛。
而“炸膛”通常意义上的解释是:
因枪支或炮管没有正常闭锁,或者枪管变形,里面有异物、弹丸前进受阻,所以用动能撞开炮管或枪管。也就是所谓的炸膛。
而一个小的子弹,其弹壳就可以看成一个“炮管”,但里面的“炮弹”确是“火药颗粒”,火药颗粒在受到击发后,就像赋予了能量的“子弹”,但这些个“子弹”就像“跳弹”一样,碰到弹壳的内壁,就会来回碰撞,最后形成一股统一的能量,朝洞口方向发射出去。
而子弹的弹头,就在这股推力下,离开弹壳,发射出去。
就像大堤决水,肯定是从大坝最薄弱的地方冲开的,而不是从大坝最厚实的地方冲来的!
所以,子弹内火药的能量也像大水一样,只会从子弹最不稳定的弹壳和子弹结合部位喷发,从而把子弹发射出去!
▍✻子弹发射时威力巨大,为何没有炸伤弹壳?
[可怜]亲,敲黑板:有个名词叫做紧密配合!没办法,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没有玩过真的子弹,有这个疑问,实在是太寻常了。
小时候,我们把玩子弹的时候发现,7.92mm步枪子弹壳是有一定锥度的,当时不能理解,长大后,做了一段时间机械加工,才知道,这个锥度是用来紧贴枪膛的,类似于小型机床尾座固定顶针的原理。
子弹上膛之后,弹壳紧贴枪管后部的管壁(管壁也有相同的锥度),后面有枪机部件顶住,形成紧密配合,轻易根本就不可能退出来,扣动扳机之后,撞针触碰底火,点燃弹壳内的火药,形成气体膨胀,推动弹头在枪管内加速并旋转,达到惊人的出膛速度,这就是杀伤力。
在这个过程中,子弹壳始终被枪膛包裹,火药爆炸的径向压力,完全被枪膛吸收,强度远超弹壳的强度。以至于,火药气体的唯一推进方向就是枪口。与子弹前进相反方向也受到火药推动,这就是“后坐力”,属于反作用力。
反作用力可以用来推动退壳机构,把弹壳从枪膛拉出来,经过一道弹簧,从退壳口弹出去,迎接下一枚子弹入膛。自动步枪则是在枪管上钻一个洞,将一部分气体导向后面的枪机联动机构,形成往复运动,不但可以用来抽壳、装弹,还能恢复枪机撞针,形成连续击发。
这种自动机构,是马克沁同学发明的,简直就是奇迹,让子弹可以连续输出,形成弹雨,是战场上异常恐怖的生命收割机。后来普遍应用到所有自动武器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