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影视中有哪些镜头,让人们对实际的战斗产生误解?
▍➬战争影视中有哪些镜头,让人们对实际的战斗产生误解?
有的,影视是演戏,别当真,对上前线的百姓有误导,对行家就知道表演
▍➩战争影视中有哪些镜头,让人们对实际的战斗产生误解?
上世纪90年代初,笔者的父亲因工作原因与当地驻军的一个连长有些交集,而这个连长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的亲历者,并且在这场战争中,他曾光荣负伤。
但在讲述他的负伤经历时,他所讲的内容格外的简单,甚至让周围看惯了港台枪战片的听众们大失所望,因为这位战斗英雄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受的伤。
按照这个回忆,当时他正跟随连队去攻占越军占领了一个高地,他端着五六式半自动步枪,一面开枪一面向高地的最顶峰发起冲击。紧接着自己的眼睛一黑,就啥也不知道了!
等醒来之后,他已经躺在后方的医院里,原来在之前的战斗中,他被敌人发射的一枚五六式自动步枪的子弹命中腹部,因此受伤昏迷失去了战斗力。
而听到他讲述的这段简单的经历时,旁边很多的听众都曾发出过这样的质疑:腹部中弹这只是轻伤啊?怎么会当场昏迷不醒被列到重伤里呢?
话说这帮听众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质疑?原因其实也非常简单,当时他们所看到的各种枪战片里,腹部中弹通常只是轻伤中的轻伤。当事人不但不会失去战斗力,反而继续能持枪杀敌。
在很多枪战片中,尤其是早年的枪战片中,电影的主人公们经常会展现出这样一种状态:
1、脑袋挨了一枪,子弹通常只能打在头部的边缘,紧接着主人公往脑袋缠上一圈绷带就啥事没有了。
2、肩膀、胳膊、腹部中弹,主人公基本也啥事没有,除了表情方面装出一副中枪的痛苦,行动方面基本跟正常人一样。
3、即便是腿部中弹,主人公顶多行动迟缓一些,但仍然可以行动。
所以在众多的枪战片中,反面角色和他手下的小喽罗们基本挨上一枪就要盒饭,而我们的主人公连中多枪,到影片的结尾基本也不会危及生命。
可这到底是实际情况吗?答案当然不是!
头上挨了一枪,哪怕只打在头部的边缘,子弹也有很大的几率会击碎一块头骨,当事人基本就丧失意识了。
打中胳膊和腿,你的手臂和腿基本就丧失活动能力了,击中肩膀和腹部还能啥事没有?在真实的实战当中,倘若子弹命中这些位置,运气好的话,你还能丧失活动能力躺在地上等待救援,运气不好的话,可就真要一命呜呼了!
所以受枪战片的影响,很多人以为枪战就跟打游戏机一样,中了枪还能有血条保护,中了N枪也许才会game over。但实际上,你一旦上了战场,留给你的机会也许就只有那么一颗子弹。
这也是90年代中期,美国好莱坞大片《盗火线》能够大获成功的原因之一,因为这部电影当中的枪战场面几乎是以实战为标准。
1、在那场最经典的抢劫银行的战斗中,擅长制作炸药的克里斯被男主人公汉纳用自动步枪一枪命中肩膀,当场丧失战斗力并倒在地上,最后靠着反面男一号麦考利的拼死救助,才将他扛出交战区。
2、电影的最后,汉纳与麦考利的大决战,不同于众多枪战片,双方会打上半天也不分胜负。这场最后的决战,双方只用了两枪就解决战斗——汉纳在机场周围搜索麦考利,发现目标后直接两枪结束了整个故事。
而我们的反面男一号麦考利,他被对手用手枪首先击中胸膛直接丧失了反击的能力,随后又挨了一枪直接送到了性命!
这才是真实的实战!
▍➺战争影视中有哪些镜头,让人们对实际的战斗产生误解?
1、只要剧情需要,子弹永远打不完
尤其是以前的老片子,不论是手枪还是冲锋枪,抱起来就是一顿横扫,很是过瘾,仿佛子弹是打不完的一样,真实情况是一个弹夹打不了几秒就没了,怎么可能让你突突个不停。
2、人中几枪后,仍然可以战斗。
人被步枪打中会有碗大个洞,除非近距离射击被直接贯穿,否则子弹的冲击和杀伤力能直接让人昏死过去。
看纪录片中,真实中弹的人都是直接倒下,之后才会有可能挣扎。
3、1个人群殴几十个人
电影中像兰博那样明刀明枪的一个人干掉一个小部队的人是不存在的,双方都有枪的情况下,明枪明刀地打,死的只会是人少的那个人。
不说什么战术了,每人轮着点射都能打的1个人不敢露头。
4、百发百中
一个人对一群人对射,主角开枪百发百中,这在现实战场中几乎是不可能的。
真实战场平均需要几千上万发子弹才能打死一个人,越南战争期间,美军平均发射5万发子弹消灭一名敌人。
5、正规军不是民兵的对手
这个在神剧里很多,把鬼子演得又蠢又怂,一个小队被几个民兵收拾得稀里哗啦,只能说导演脑洞很大。
从装备、训练、战术、纪律等方面看,民兵都不是正规军的对手。
那些神剧侮辱的不是敌人,侮辱的是观众的智商,侮辱的是保家卫国的那些先烈。
6、棉被抵挡子弹
一层棉被一层土和水、再一层棉被就可以抵挡子弹,这是一部老电影里的。其实这样没用的,能挡住一些没多少动能的流弹倒是有可能。
直接扛着棉被去顶步枪和机枪,那就是去送命。
像有部电影里的就很真实,一队士兵排成纵队去炸坦克,每个人胸前都绑了棉被,但在冲锋的途中,面对对方的机枪和三八大盖,丝毫没有起到作用。
7、手榴弹爆炸后有很强的火焰
电影里手榴弹或各种炸弹爆炸会发出很强的火焰,这都是为了观赏效果,实际上手榴弹爆炸是不会发出那样范围的光亮。
从纪录片中看到,手榴弹爆炸或炸弹击中目标后,只能看到冲击波和一团爆出的灰,闪光很小,几乎看不到。
8、人、车被炸得满天飞
电影中一颗手榴弹可以将一堆人或车炸得满天飞,现实中即使整个人趴在手榴弹上,也不至于被炸飞上天,更别说汽车了。
9、消音器成无声器
电影里潜入敌营时,在枪上装个消音器就可以静悄悄地解决掉岗哨。
消音器不是无声器,普通战术手枪加消音器,声音常在90~130分贝左右。
10、狙击手瞄准镜的准星对着人头,一枪爆头。
除非很近的距离,子弹打出去走的不是直线,受地球自转和重力的影响子弹的轨迹是一个抛物线,瞄着头打,可能子弹就落在肚子上。
11、炸药用枪打爆
常见影视剧中将炸药抛起或扔在车底下,然后一枪打中引发爆炸。
常用的TNT、C4炸药须使用雷管引爆,低威力的子弹击中完全不会引起爆炸。
12、飞机躲避导弹
敌方导弹飞来,飞行员娴熟驾驶飞机急转弯,带着导弹转圈,飞机从楼房旁边飞过,导弹击中楼房。
现实中对空导弹的速度普遍在飞机的2~4倍以上,过载力在飞机的5倍以上,广泛使用各种超前修正导引,导弹都会以更快的速度击中飞机。
还有什么,你们补充吧
▍Ⓗ战争影视中有哪些镜头,让人们对实际的战斗产生误解?
随便说几个,不止战争片,也包括很多枪战动作片:
1.一个手榴弹扔出去,一群敌人炸上天。
2.一枪把敌人打飞。
3.神枪手两支手枪轮番开火百发百中。
4.别管离爆点多远,爆炸从不回头。
5.无论什么车,拽出两根线蹭几下就能发动起来。
6.狙击步枪的瞄准镜里就是一个十字。
7.港片里常看到类似镜头:正邪双方用手枪互指,然后同时扣动扳机,发现枪里没子弹。手枪有个功能叫空仓挂机。
8,美国电影里,经常有丰满美女上身清凉持枪频频开火,从来不担心被抛壳窗抛出来的弹壳烫到。
9.吴宇森爱用的镜头:反派人物在一排镜子前跑过去,正派警察频频开枪只能打碎镜子,伤不到反派分毫——镜子碎片也从来绕着反派飞。实战中要特别注意避开玻璃、镜子之类的东西移动,避免对方击碎玻璃利用破片造成杀伤。
10.《枪火》里的镜头:杀手在高处对着吴镇宇等人砰砰砰频繁开枪,完全不担心暴露位置。
11,也是《枪火》里的镜头:狙击步枪击中车门只擦起一片火花。
12.《死侍》的经典动作,翻跟头开枪,这个,真没有。
13.不知为什么亚洲的枪战片里特别喜欢一个动作,据枪时两个胳膊肘横着架起来。这种叫butterfly,是据枪动作很大的毛病。
14.很多枪战片里主人公都喜欢用枪玩出各种花哨的动作,完全不考虑三点一线。
15.奇诺·李维斯的“疾速”系列兴起了所谓gunfu热,就是将枪战与打斗动作融合在一起。这个只存在于电影中。
16.一些特效镜头,出膛的子弹是连着弹壳一起射出去的。
先说这些吧。
▍|战争影视中有哪些镜头,让人们对实际的战斗产生误解?
战争影视中有
哪些镜头,让人们对实际的战斗产生误解?
影视剧中,有很多战斗镜头是胡编乱造的。举几个例子:
1、某神枪手抬手一指,“啪”、“啪”两声,两只飞鸟落在眼前。
实际上,这样的枪法,精度比现在的导弹都准,实战中根本不存在。
2、某抗日神剧,人手一支大狙,打得鬼子屁滚尿流。
实际上,国内认识和使用狙击枪,是在七十年代后期,越战以后才有的。
3、某战士踩了地雷,大叫你们快趴下。然后如此这般操作,全身而退。
实际上,这种松发式地雷,实战中用的并不多,多数情况下,人踩上地雷,瞬间就炸飞了。
4、抗战时期的定时炸弹,有LED在闪闪发亮。
实际上,国内使用LED,最早是在七十年代后期。
5、某神剧大侠,端着冲锋枪哒哒哒,美国鬼子倒了一片。
实际上多数冲锋枪一个弹夹最多三十发子弹,勾住扳机不松手,几秒钟就光了。
等等。
------------------
推荐阅读:
赵本山38岁徒弟发生心梗住院!为什么心肌梗死总是青睐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