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的观复博物馆有一个特殊规定:不收藏任何字画,这是为什么?
▍☪马未都的观复博物馆有一个特殊规定:不收藏任何字画,这是为什么?
这是因为他对字画的鉴定能力有限,害怕收藏到赝品,不仅造成经济损失,而且博物馆还会因此而被人贻笑大方,为了不影响声誉,字画类藏品还是免了。
▍✕马未都的观复博物馆有一个特殊规定:不收藏任何字画,这是为什么?
作为一名古玩爱好者,关注马未都先生良久,他的许多节目都看过,深深钦佩马未都先生的博学,更是敬服马未都先生为人处世的老道。在我看来,马未都的观复博物馆不收藏字画是十分明智的选择。
首先可以看看马未都的观复博物馆,上海的观复博物馆我去过,在上海中心三十七层高楼上,尽显高大上的气息。如果经常去博物馆的人就会发现,上海的观复博物馆布置的十分紧凑,但是罗列明了,一目了然。像我几个出名的大博物馆都去过,故宫博物院,湖北、陕西、上海、南京等地的大博物馆。与那些大博物馆超大的建筑面积相比,观复博物馆堪称袖珍。毕竟这是私人的博物馆,各种费用都要马先生自己解决,在有限的空间里展示给大家尽量多的藏品,我想这是马先生的初衷吧。因为空间有限,肯定要优先展示自己最精通擅长的领域了。
很多人都知道马未都先生以瓷器,杂项和明清家具见长。上海的观复博物馆就着重体现了这一点,在整个展厅外围,有长长的玻璃展示柜,里面陈列着整个制作陶瓷流程的人物模型,整个馆的格调就定下来了。
里面一共五个展厅,其中三个展馆与瓷器相关。第一个展厅全部是高古瓷,说实话,我是第一次见到那么集中的高古瓷。在外面很难见到的钧瓷,定窑,龙泉窑等等在这里有着集中展示。
第二个是东西馆,展示的是十八世纪左右在欧洲大受欢迎的东方陶瓷,这里的瓷器排列的十分紧密。
第三个展馆十分震撼,我从来没见过金器如此集中的在一个空间内,因为金器流行于民间的并不多,观复博物馆可以集中如此多的金器,足见马先生下了苦功了。
第四个展馆是造像馆,主要是魏晋南北朝到五代之间的佛像,有石刻,有鎏金铜像。
第五个馆是杂项,玉器,陶瓷,漆器……所谓古代的奇淫巧技,在这里尽有展现。
而在展馆里,书法未见一幅,仅仅在东西馆里有一幅十九世纪欧洲陶瓷商店的油画,还有一系列十八世纪中国采桑生产的水粉画组画。第三幅作品未见注释,估计是现代艺术品。
显然这两套画不是主要藏品,主要作用是解释东西馆的,所谓东学西渐,更好的解释那个时代中国文化在西方的传播。
观复博物馆里面藏品都是马未都先生的私人藏品,而马未都先生绝少收藏书画,这一点相信看他节目的人应该了解了,我想这应该跟他的收藏历史有关。
其实无论古今中外,收藏书画基本上都是从上而下的,罕有自下而上的。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收藏书画的首先要具备雄厚的财力,才有这个资本去接触一流画家的一流作品。就拿我国古代来说,书法大家基本无一例外都做过官,而且相当一部分都做的很大,比如说褚遂良,蔡京,严嵩等等。而画家一般也都是很有地位的,有些是书画俱精通,官也做的不小,比如苏东坡,赵孟頫等等。最厉害的宋徽宗,自己是皇帝还是个大书法家大画家。这样的局面就造成了书画自诞生起就身价不菲,流传到后世的精品价格绝不是一般人可以接受的,藏在普通人手里的几率大大降低。比如大名鼎鼎的展子虔画作《游春图》,当年张伯驹为了收购他,不惜变卖他在北京的大宅。而陶瓷杂项之类的往往只是工匠制造,相当一部分是生活用品,可以大量复刻,在他们诞生的那个年代,只是相对廉价的产品,在民间大量存在。所以针对陶瓷杂项,在早年才有大量捡漏的故事,而书画捡漏,基本是很少见到了。
国际上也是这种局面,真正的书画收藏大家基本上开始都是巨富,像美国的洛克菲勒家族。欧美的绘画作品往往会莫名其妙的贵,贵到让人无法理解的地步,甚至一名画家的手稿会引发藏家的疯抢。这对普通收藏爱好者来说,根本无法触及那个高度。
马未都先生是天生喜欢古玩这些东西,而他小时候那个年代,所能触及的大部分也不过就是陶瓷杂项这些玩意,基本没有机会接触书画之类的,他早年走街串巷,北京天津城里城外的奔波收东西,也极少见他说收过书画,因为普通人家里实在没有这玩意啊。就这样,马先生那个时候养成的习惯就一直延续下去。待到他有一定财富可以触碰书画的时候,估计发现资金面对整个书画市场,还是远远不够的,倒不如静心研究瓷器杂项,更容易精通。
看了观复博物馆的藏品,可以说无一不是同领域里面的精品,丝毫不弱于那种大型的省市级博物馆的馆藏。但是假想一下,如果马未都先生为了形式好看,贸然引入书画作品,那估计很难买到一流人物的一流作品,拿一些二三流的作品充数,显然又拉低了观复博物馆的档次。实际上收藏是一个很大的门类,能在一个领域做到极致,已经十分了不起了。
▍▵马未都的观复博物馆有一个特殊规定:不收藏任何字画,这是为什么?
马未都的观复博物馆有一条规定:不收藏字画。
说起马爷来,古玩收藏界的人没有不认识他的。说他是收藏界的老炮,没有人会不赞同。马爷从小喜欢收藏。据他在节目中说,小的时候,在街坊邻居家串门,要个碗啊碟啊什么的是经常的事。那时候的老北京,谁家里没有几件老器皿?没花过一分钱。他对瓷器的爱,是天生的。
他的观复博物馆为什么不收藏书画呢?原因是,书画的鉴定没有标准。他说,在同一幅书画作品的鉴定上,齐名的两个专家,给出来的鉴定结果,不是一点半点的意见不统一,而是截然相反的两个极端。一个说真,一个说假。对于这样的鉴定结果,马爷说这比没鉴定还让人闹心。花了钱把专家请来,想要的结果没得到。而专家却怼上了,弄到最后不欢而散。与其如此,干脆不收。
▍╣马未都的观复博物馆有一个特殊规定:不收藏任何字画,这是为什么?
作为一位收藏大家;而且又有自己的观复博物馆他马爷能不收藏字画类(缺这门?)以我看他或多或少都有,可能在其的"后仓"还挺丰厚的??只是不轻易示人而已吧了……
▍Ⓦ马未都的观复博物馆有一个特殊规定:不收藏任何字画,这是为什么?
如果说起当今收藏圈,1955年出生于京城的马未都绝对是一位绕不过去的风云人物。由于在收藏圈的影响力和知名度都很大,许多人干脆称呼马未都为“马爷”,这种现象在国内收藏圈也绝无仅有。
很多时候,马未都的名字已经跟“收藏”划等号,提起收藏自然会说到马未都,说起马未都,也避免不了谈收藏。马未都毫无疑问是收藏圈的超级玩家。
马未都是一位聪明透顶的人,这从他的职业和身份在社会变化中不断与时俱进,完全能看出来。从小说家、编辑、编剧、商人到收藏家,马未都的眼光始终是超前的,什么能扬名,什么能赚钱,他就干什么。对于这样的聪明人,若没有积累出巨大财富就有些说不过去。
80年代文学很吃香,血气方刚的马未都进军文学圈,并且创作出让人刮目相看的作品,如《今夜月儿圆》,立即在文坛刮起一阵旋风,他由此成名了。
成名后,他看到了做编辑的种种优势,就进军编辑圈,因为在“文学热”的大背景下,作家预想发表文字,必须通过编辑来支持和提携,可以说,编辑掌握着一名作家的生杀大权。因此,在做编辑那些年,马未都比大部分作家还要吃香喝辣。
又过几年,“电影热”在全国火爆起来,有钱的人做制片人或出品人,口袋不瓷实的人,则做起了导演或编剧。因为写作功底突出,所以,马未都参与了许多影视的编剧,又以剧作家的身份在全国行走起来。
同时,下海潮在国内十分活跃,那些有能力有关系的人,纷纷下海经商。作为文化人的马未都自然没有放过这个好机会,他大刀阔斧地趟进了下海潮。凭借着聪明脑瓜,他的财富在这时逐渐积累起来。
直到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他结识了大收藏家王世襄先生后,彻底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从此,他一头扎进了收藏圈,到现在,干了有30余年。
1996年的马未都,虽然才在收藏圈浸淫了10多年,但他通过时代机遇和灵活头脑,以及自己的那份执着精神,已经摇身变为收藏界的大腕,无人不对他心服口服。
在这年国庆过后,马未都投资建造了国内第一家私人博物馆——观复博物馆,这在当时来说,是一件人人赞不绝口的大事和好事。
收藏的目的是什么?我以为,说的高尚一点,就是以一己之力挽救古代的遗存,延续传统文化的命脉。说的低俗一点,就是占有稀有资源,到时为自己换来巨额财富。
对于在收藏圈打拼了几十年的马未都来说,名利于他已经没有多少诱惑,所以他玩起了情怀。情怀这玩意是虚词,可大可小,可雅可俗,怎么说它都在理。也只有马未都这样的玩家,才能把收藏玩出情怀。
虽然在古董收藏上一掷千金,但面对字画,马未都一直说不,甚至还有这样的规定:观复博物馆不收藏任何字画。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在我看来,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其一,他术有专攻,不打没把握的仗。
古董这玩意是实打实的东西,什么年代就有什么样的形制、风格、材质和做工,因此,只要研究好这几点,就不怕收到赝品。
而字画不同,尤其那些几百年前,上千年前的古字画,想判别出真伪,手续要复杂得多,即使同一名书画家在不同时间、不同状态和不同心情下创作出的字画,差异也很大,这就给鉴别带来很多不便之处。
马未都长期研究古董,对字画来说,他跟门外汉差不多,所以,他不愿触碰字画这个陌生领域。
其二,字画比古董更难保存。
流传了几百年、上千年的字画,由于快接近宣纸的寿命极限,纸张变得脆弱不堪,而且怕光怕潮,怕虫蛀,如果没有相应的保护工具和措施,很难有效保护。
古董这玩意,要么瓷质,要么陶质,要么金属质或石质、木质,这些东西本身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都比较固定,不担心轻易受到损坏,保存起来,要比字画省事不少。
其三,字画价格过于坚挺。
从古至今,字画一直有较高价位,一直在艺术品市场和收藏圈占据重要地位。尤其那些名人字画,历来价格不菲,并且,字画保存不易,流传下来的很少,一名书画大家一生创作了多少作品,也都有文字记录在案,总体稀少,这就更助长了价格的坚挺。
我举一个例子,“长安画派”奠基人赵望云先生的四尺国画作品,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能卖到1万元,或者1克黄金,深受西北地区达官贵人的追捧。而那时,像什么瓷器,陶罐,瓦当,奇石等玩意,基本无人问津,或者说有价无市。
确切地说,古董收藏才是进入21世纪后,被炒作起来的。在21世纪之前,大凡去文玩市场买卖古董,若运气好,完全存在捡漏的可能,可以用很少价格买来宝贝,甚至连字画也可以捡漏,但现在绝无可能。
------------------
推荐阅读:
《完美世界》九天十地的七王、十凶应该都是仙王,加上无终和禁区的仙王,为什么败那么惨?
自然界中很少有动物养老的行为,我们该如何看待人类养老的行为?
上一篇:蜂蜜水是晚上喝好还是早上喝好?
下一篇: 经常眼睛干涩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