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强国为什么不想办法把周王迁入自己的地盘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呢?
▍→春秋战国时期,强国为什么不想办法把周王迁入自己的地盘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呢?
因为不需要(︶︹︺)
▍Ⓝ春秋战国时期,强国为什么不想办法把周王迁入自己的地盘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呢?
春秋战国时期,周室衰弱,政令不行,诸侯坐大 ,强者争霸,弱被蚕食,最后形成“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一直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其间,强国依靠武力就能“成为霸主”,不需要“挟天子以令诸侯”了!
▍☝春秋战国时期,强国为什么不想办法把周王迁入自己的地盘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呢?
实际上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能够挟天子以令诸侯,并获得巨大的政治成功的只有曹操。其余的无论是枭雄还是英雄都不行。春秋战国时期更是不行,豆包认为有这样几点。
首先,春秋战国时代,东周的天子周王虽然是天下共主,但是仅仅是名义上的,其事实上已经没有多少实际号召力。
周朝采取的分封制,周王直接统治着自己的关中以及后来新修建的陪都洛阳。而天下诸侯国则被周朝分封整个中原,西周王朝时期,周王本身有着强大的实力,依靠着实力和威望,周王能够号令天下,各诸侯国平时能够按时觐见周王,遇有战事周王号令一出,各诸侯率军陪同周王出征作战。但是在分封制的情况下,各国实际有着极大的自治权,可以说除了作战之外,各诸侯完全可以自行管理本国的事务,周王一般不插手。西周时期周王的权力较大,周夷王时期有一次看齐国国君齐哀公不爽,直接将齐国国君给煮了,而齐国上下都没有敢说什么。
平王东迁以后,周王的天子招牌影响力逐渐下降
周平王东迁之后,东周的历史开始,此时的周王朝失去了关中之地,仅剩下洛阳附近的狭窄的土地,此后的东周王朝实力完全是比不上一个中等的诸侯国,没有实力的周王仅仅凭借着天下共主的身份,在艰难的维持,而到战国时期以后,周王的影响力继续下降,用来号召有着较大自主性的各诸侯国,越来越吃力,所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实际意义不大。
其次,相比较于“挟天子以令诸侯”春秋时代流行的是“尊王攘夷”
周王朝的都城只有镐京和陪都洛阳,西周时代洛阳仅仅是陪都,而到了东周时代镐京成为秦国的领土,而洛阳则转正成为都城。
春秋战国时代,各国纷纷互相攻伐,但是出了春秋初期的小霸王郑国,没有一个其他的诸侯国敢于直接进攻周王,这也是周王在洛阳能够维持数百年的原因。贸然的进攻周王,将周王带到自己的诸侯国,然后用周王的招牌号令天下,这样的做法,必然会成为天下的公敌,没有人敢做的。而春秋时期,想要争霸的大国诸侯们,想到了另外一个办法,那就是“尊王攘夷”,齐桓公最先用的就是找个招牌,把周天子的招牌亮出来,去讨伐那些对周天子不尊重的诸侯和犬戎等蛮夷,成为了春秋的第一个霸主,而后晋文公也如法炮制,成为了第二个霸主。
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踢出的口号就是“尊王攘夷”
2000多年后的19世纪,深受中华文化影响的日本大名们,也提出了“尊王攘夷”的口号,他们一起把日本天蝗的亮了出来,然后将矛头对准了日本的最后一个幕府德川幕府,结束了日本一千多年的幕府统治,然后完成了明治维新的改革,一举走上改革自强的道路。
战国时期,有人确实提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主意
战国时期,周天子的牌子越来越不灵了。可是还是有人想要一举攻占东周为数不多的地盘,然后姐周王的牌子用用,提出这个想法就是战国时期连横的著名人物张仪,秦惠文王时期,张仪在秦国为相,围绕着秦国对外发展方向问题,张仪曾经建议秦惠文王向东进攻韩国,然后攻占洛阳,将洛阳城内的周王抓在手中号令天下,张仪的建议遭到当时秦国将领司马错的坚决反对,他认为攻占洛阳,将会成为天下公敌,而秦国应该向西南发展,攻占蜀国和巴国,继而占领汉中,这样可以闷声发大财,而不会引起各国的注意。
秦惠文王没有听取张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建议,而是夺取蜀中、汉中,实力大增
秦惠文王听取了司马错的建议,而后司马错和张仪一起夺取蜀中和汉中,秦国的实力得到了极大增强,蜀中的粮食可以凭借水路直接运到秦国关中之地,这为后来秦国一统天下打下了坚实基础。
而事实上张仪给秦惠文王出的绝对是昏招,如果秦国当时攻占东周一定会承受非常严重的后果,别说进攻东周,就是后来齐国攻灭宋国,就遭到各国的强烈反弹,秦、赵、韩、魏、燕五国出动联军,一起讨伐齐国,将偌大的齐国打得仅仅剩下两个城池,灭掉宋国的齐闵王也被杀死。
▍≒春秋战国时期,强国为什么不想办法把周王迁入自己的地盘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呢?
有句话说“天高皇帝远”是讲没有管束的可尽情发挥,春秋战国时期更是各國独立发展,有能力便灭它國而不遗余力。强國有实力有军队对弱國虎视眈眈,要周王有何用,取而代之才是强國的想法。
“ 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属权宜之计,我们耳熟能详的三國时曹操而己。周王东迁后实已经名存实亡了,诸候各國自立为王,你征我伐大打出手。不管春秋五霸还是战國七雄,那一个把周天子放在眼中。
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段光辉灿烂的历史,几百年的战乱塑造了无数英雄豪杰。孔子,老子,墨子,鬼谷子,等传承千古的历史巨人,确定了中华民族发的大方向而流传百世,令世界刮目相看。
春秋战國时代强國依靠周天子似“挟天子似令诸候”数无稽之谈,爭霸天下是各國首要目标,何来要有名无实的周天子作甚,最终还是秦灭周而迁九鼎,致此周王朝走到历史的尽头。
▍┠春秋战国时期,强国为什么不想办法把周王迁入自己的地盘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呢?
春秋战国时期,各个不同时期的强国有很多,但是没有一个国家进行过“挟天子以令诸侯”政治行动,因为“携周天子以令诸侯”的这个做法在春秋战国时期既是没有必要、也没有合适的条件进行。
要知道历史上最著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成功案例就是东汉末年的曹操,我们就从这个案例来分析一下在春秋战国时期有没有成功的可能性。在经历了因黄巾起义和董卓乱政的影响,各地的地方势力趁机崛起,导致当时的汉王朝对于地方已经彻底失去控制力,同时其权威已经不复存在了。而曹操把讲一个无权无势的汉献帝迎回了许都,完成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工作。
周王室的情况和汉献帝的情况有很大的不同
权威:土地和军队
周王室虽然退出了起家的关中地区,但是在东迁洛邑的时候,还有一定的军队和地盘,其威信此时也并没有彻底的丧失。洛邑可以说是周王室的第二个首都,其中有完备的军队和行政系统。尤其是军队和土地对于周王室最为重要,周常驻成周的有八师(每师5000人),经历战争人数虽然大大削弱,但实力还有一点的。还有以洛邑为中心的方圆六百余里大小的地盘。这些军队和地盘决定周王室到了春秋时期还是有一定影响力的,并不是光杆司令一个。
存亡之理
随着历史的推进,周王室权威在东周时期不断的减少,地方诸侯的权力越来越多。在公元前707年,东周联军和郑国发生了繻葛之战,此战周王中箭败亡,属于周王室的军队也损失殆尽,这次失败彻底宣告了周王室的没落。春秋时期的五霸相继崛起,但是没有一个国家敢携天子以令天下,这其中主要是因为地方诸侯还没有一统天下的能力,各国的相互制衡使得周王室得以苟活。
而到了战国时期,周王室仍旧顽强的存在在这个大争之世,其国土仅剩下以洛邑为中心的统治三、四十座城池,一共三万多人口,军事实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到了这个时候,周边的秦、韩、魏等大国如果去“携周天子以令诸侯”根本就是得补偿失的,谁要是这么做就要背负其他各国道义上的谴责或是直接到军事干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