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正的梁山是怎样的?
▍✮历史上真正的梁山是怎样的?
很牛逼的,造反派变成投降牌。
▍✩历史上真正的梁山是怎样的?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真正的梁山却有此地,就是山东梁山县的一个水泊。
这里因黄河改道,成为浩浩荡荡的水泊,地形极为复杂,湖中岛屿众多,非常适合打游击或者盘踞盗贼。
当时北宋对于老百姓剥削的很厉害,税收多如牛毛。
本来梁山泊由于有大片水域,周边很多农民因缺少土地,被迫转而成为渔民,以打鱼为生。
然而,北宋竟然出台了渔业税,要求在梁山泊打鱼的渔民都要交税,不然就禁止打鱼。
当时渔民基本都是赤贫百姓,每天打鱼勉强糊口,哪里有钱交税。
民众群情激奋,开始造反。
于是,以宋江为首的36名土匪,开始从梁山泊起家。
宋江叛乱后不久,北宋朝廷就命令当地的京东东路、京东西路抓捕。
地方厢军大举进攻梁山泊,却被宋江区区几十人打的惨败。
厢军已经久不操练,平时只是做后勤工作,形同民夫。而且厢军待遇低下,士兵主要是混口饭吃,当做一个职业。
而宋江之流既然为匪,一旦被捕肯定酷刑处死,都是拼着性命去杀的。
同时,宋江36个部下,都是战斗力很强的悍匪,一举将官兵击溃。
然而,梁山泊面积不大,难以支持敌人长期进攻。
于是,宋江转战在华北几省,作为流寇游动作战。宋江率众攻打河朔(泛指今黄河下游南北一带)、京东东路(治青州,今山东省益都),转战于青、齐(今山东省济南)至濮州(今山东省鄄城北)间,攻陷十余郡城池,惩治贪官,杀富济贫,声势日盛。
由此,宋江部队扩大到数千人。
而周边数万官兵却对付不了他们,甚至闻风而逃,让宋江成为燎原之势。
可惜,宋江毕竟是没有根据地的流寇,只能胜利不能失败,也缺乏攻坚能力。
在山东临沂一代,宋江和北宋官兵周旋了1年时间。
然而,在攻打临沂城的作战中,宋江大军久攻不克,被迫撤走。
此战损失较大,宋江部下军心动摇。
随后,他们占领江苏淮安,又突入连云港境内。
然而,连云港有北宋1个悍将,海州知州的张叔夜。
张叔夜当时上任不久,认为宋江军心浮动,立即攻打连云港城的可能性不大,反而会抢夺这里的官船出海,水陆夹击。
于是,张叔夜招募敢死队1000人,还有数千精兵,在海边设伏。
在宋江大军赶来抢夺船只时,张叔夜大军突然猛攻。
宋江部队到底是土匪,不是正规军,这一下子就被冲垮。
宋江部下见官兵勇猛,纷纷脱离队伍四散逃命了,他的军师吴用也被生擒。
眼见周围都是官兵,宋江突围无望,只得投降。
宋江并没有参加过围剿方腊的战役,因为投降后他就没有兵权。
大家注意,宋江其实很牛逼的。带着区区36个人起家,然后能够转战华北几省一二年时间,几万官兵拿他没有办法,中国历史上也不多。▍=历史上真正的梁山是怎样的?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一起来读水浒那些事儿。(约500字,阅读需2分)
历史上确实有梁山泊的。
《资治通鉴》记载,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复汴水,浚五丈渠,东过曹、济、梁山泊,以通青、郓之漕”
说明那个时候的梁山泊,只是比正常河道大一点的河流湖泊,并不是《水浒传》里描写的那样有八百里那么大。
五代十国至宋,黄河结束了“八百年安流期”,开始变得不安分,决口频发。
北宋的天禧、熙宁年间,黄河先后有三次大绝口,滚滚黄河水,携带着黄沙,冲淤奔流,在今天河南中东部,山东西南区域扫荡。
在当时的山东东平府,梁山附近,就形成了一片积水的湖泊。
因为靠近梁山,所以命名为梁山泊,这片水域方圆八百里,已经成一个大湖了。
这个梁山泊中间有一些高地路出水面,形成小岛,兼之浅水处遍生芦苇,港汊交错。
一些失去土地,无处谋生的农民也聚集于此,靠着打鱼维持生计。
梁山泊位置示意图
但是宋廷对这些农民征收重税,规定庶民凡入湖捕鱼、采藕、割蒲.都要依船只大小课以重税,逼的这些农民成了盗贼。
本来水泊梁山就属地方官难以管理之地,于是就成为逃犯、盗贼的天然乐园。
自北宋神宗后期开始,梁山泊就有盗匪的记载了,《宋史》记载,当时郓州的一个知州言:“梁山泺多盗,皆渔者窟穴也”。梁山泺就是梁山泊,这里的盗贼,以渔为业,不受宋廷的控制。
这些盗贼,就是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中,梁山好汉的原型了。
两分钟走近历史现场,更多历史类原创内容,欢迎右上角关注@历史宝藏。
▍⇃历史上真正的梁山是怎样的?
水泊梁山,在冷兵器时代,占据一座四面环水、方圆800里的孤岛,真可称得上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简直不要太爽。纵观水浒传全书,招安是梁山事业的分水岭,是梁山抛物线发展的顶峰。
1、招安前--聚义事业快速上升期
聚集英雄阶段的梁山是正义之士的天堂,是兄弟义气的福地。山上一面“替天行道”大旗是对北宋腐朽政权的耻笑,军中猛将、社会名流、英雄侠士陆续被这面大旗收归梁山,处处洋溢着欣欣向荣,大碗喝酒大称分金,没有奸臣的陷害,没有凡人的苦恼,吸引各路英雄好汉慕名投靠,是一个乌托邦式的存在。而梁山之外的大宋朝廷不是高俅、童贯等奸臣当道就是张文远、李固等小人钻营;社会上不乏蒋门神、镇关西这样的恶霸,自上而下一片乌烟瘴气,正义人士受排挤陷害,只得另寻活路。
施耐庵老先生用梁山的繁荣和谐映衬北宋朝廷的黑暗和社会的扭曲,两者形成鲜明对比。2、招安后--聚义事业快速中落期
因大哥宋江看重受朝廷招安的好处,本着带领兄弟们弃暗投明找出路的想法,梁山好汉们忍者恶心、压着怒火穿上了朝服,但此刻的梁山众兄弟已不是梁山聚义厅的兄弟,而是朝廷忠义堂的臣子,大家各怀想法,聚义的心思全无,没有了往日的无忧无虑。打辽国征方腊,死的死,伤的伤,走的走,一众好汉几乎没有善终,最终梁山忠义堂上只留下吴用自缢的身影,梁山归于宁静。
施耐庵老先生既生动详尽的描写了众好汉的悲壮赴死,又入木三分的刻画了梁山衰落后的破败,从人声鼎沸、热火朝天走到如此地步,令人唏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