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戛尔尼会见乾隆皇帝死活不跪,如果跪了中国的历史是否改写?
▍╎马戛尔尼会见乾隆皇帝死活不跪,如果跪了中国的历史是否改写?
马夏尔尼是英国的使者,打着庆贺乾隆帝八十大寿的名义出使中国,主要是想开拓中国市场。不过他出使中国并不顺利,还展开了礼仪之争,主要是纠结跪还是不跪。清朝政府要求英国使臣按照各国贡使觐见皇帝的一贯礼仪,行三跪九叩之礼。可马夏尔尼坚决不同意,为此大清还降低了接待规格,乾隆对其印象也不好。那么,马戛尔尼会见乾隆皇帝死活不跪,如果跪了中国的历史是否改写?
其实如果马夏尔尼跪了,结局也不会改写的,这里面存在着这么几个问题。
第一,虽然马夏尔尼与大清有过利益争端,但最终还是双方都妥协了。
大清认为天下都是乾隆皇帝的,什么大英帝国皇帝,压根没有放在眼里,既然要来给乾隆贺寿,那么下跪是必然的,甚至就连礼品也改为了贡品。毕竟大清没有过这样的交往和经历。可是,马夏尔尼也不能认同这一切,认为这是一种屈辱而坚决拒绝。礼仪之争自天津,经北京,而继续到热河。乾隆帝闻讯,勃然动怒,下令降低接待规格。最后,双方终于达成协议。因双方记载不同,已很难明其真相,但不可否认,马夏尔尼还是见到了乾隆。
第二,双方接下来的谈判,乾隆无论如何也是不可能答应的。
在贺寿完,大清认为英国人的使命完成了,可英国人来不是为了这个,而是要谈判,可马夏尔尼提出的要求,让乾隆大怒。马戛尔尼向清政府提出了六项要求:
允许英商到宁波、舟山和天津贸易;
准许英商像以前俄商一样,在北京设立商馆;
将舟山附近一处海岛让给英国商人居住和收存货物;
在广州附近划出一块地方,任英国人自由来往,不加禁止;
英国商货自澳门运往广州者,享受免税或减税;
确定船只关税条例,照例上税,不额外加征。
按照乾隆的个性,对于这样的要求是断然不会同意的,而且,也没有必要谈判。其实这里面有些的确无理了,但有些还是可以谈判的。
第三,大清是小农经济的封建专制,乾隆是不可能像英国那样对外开放的。
其实这个才是根本原因,大清本身就是腐朽的封建专制,靠天吃饭的小农经济,甚至还重农抑商。所以,对于英国这样的通商的要求,乾隆是不可能接受的。别说乾隆了,其实任何一个大清的皇帝都是很难主动接受的。
▍↣马戛尔尼会见乾隆皇帝死活不跪,如果跪了中国的历史是否改写?
大家都知道,1792年,清乾隆五十七年,英国派了马戛尔尼使团来到承德避暑山庄,代表英王乔治三世向乾隆皇帝拜寿,并提出通商的请求。英使的这次晋见,与清廷发生了一点礼仪方面的争执:是否要对乾隆行跪拜礼。现在许多文章都认为,马戛尔尼坚决不跪拜,最后乾隆大度地允许马戛尔尼行单腿下跪之礼。所以题主才有这样一问:
“马戛尔尼面见乾隆死活不跪,如果跪了,中国历史是否会改写?”
是不是跪拜之类的礼仪问题,尽管背后大有文章。但坦率地说,对历史发展而言,礼仪问题只是小枝末节,不管是乾隆主随客便,便是马戛尔尼入乡随俗,都影响不了历史的发展。其实,按学者的研究,马戛尔尼最后是行了跪拜礼的,“双膝下跪三次,每次三俯首深鞠躬,但不叩头;紧接着在呈递国书时,则用英式礼节,单膝跪地,亲手将国书交与皇帝,但免去吻手礼。”(参见黄一农《印象与真相——清朝中英两国的觐礼之争》)但马戛尔尼下跪了,乾隆就会答应他的通商请求么?显然不是。
礼仪问题是不会影响历史走势的。能够影响历史走势的是马戛尔尼使团当时向乾隆提出了什么要求,以及乾隆的回应。《清史稿》写得很清楚:“乾隆五十八年,英国王雅治遣使臣马戛尔尼等来朝贡,表请派人驻京,及通市浙江 宁波、珠山、天津、广东等地,并求减关税,不许。六英国王雅治遣使臣马戛尔尼等来朝贡,表请派人驻京,及通市浙江 宁波、珠山、天津、广东等地,并求减关税,不许。”乾隆表现出来的自大,实际上是错过了近代通商体系的邀请函,自外于世界潮流而不自知。
▍☏马戛尔尼会见乾隆皇帝死活不跪,如果跪了中国的历史是否改写?
中国人宣称马戛尔尼跪了,而英国人宣称没有说是单膝下跪的,不过即便马戛尔尼跪了中国历史也不会有多大变化,根本原因是清廷腐朽的本质。
但双方产生摩擦是由于英国人想要一个平等的外交地位,而清王朝自视天朝上国是将英国当成藩属国看待的。因此,将英国人带来的东西称作“贡物”,然后后来圆明园一劫清王朝又连本带息地全吐了出去。
英国使团前来交涉的目的有如下几个——
第一,英国愿意派遣全权大使常驻北京,而如果中国愿意派遣大使到伦敦去,英国必然以最优之礼款待(然而清朝根本没有双方互派大使这种近代主权国家平等外交的理念)
第二,英国希望中国增加开通通商口岸。
第三,英国希望中国有固定的,公开的海关税则。
第四,英国希望中国可以给他一个小岛,让英国商人居住和囤积货物。
可以看出,英国人最初还是很尊敬中国的,并不清楚清朝的外强中干,但清朝人只是当英国为一蛮夷小邦。
在英国使团还未到达北京的时候,中国官员就开始叮嘱前者觐见礼仪,英国人认为三跪九叩是一种屈辱而拒绝了。这种礼仪之争传到乾隆耳中让他勃然大怒,下令降低了接待规格。
真正到了宫廷之上,马戛尔尼不得不让一步,他答应行跪拜礼,但条件是将来如果中国使节到英国去也必须向英国国王行跪拜礼,但乾隆是绝不答应的。由此可见英国人想要的是平等。
这其实就是两个民族礼仪风俗的差距,关于这件事,拿破仑认为英国使节没能行跪拜礼,是没能入乡随俗,是对清朝的不尊敬,而清朝大臣觐见英国国王时也应该按照英国的传统,所以他认为清朝拒绝的对。
但英国人认为入乡随俗是指不损害客人的尊严,在此基础上可以入乡随俗,而屈辱的三跪九叩是他们不能接受的了的。
(对着世俗统治者双膝跪对欧洲人来说是愚昧中世纪的产物,而即便是这样也没有三跪九叩这么夸张)
没有办法,很难指望一个在几个世纪前就有“贫民之屋,风可进,雨可进,国王不可进”说法的民族和一个始终贯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民族能够相互理解。
你牛气哄哄,谁都不放在眼里可以,有实力就行,就像今天的美国佬,但关键得有对自己实力的自知之明啊……
最终英国人的回复——“看低我?好,让我的战舰巨炮给你们我的答案吧……”
▍⇂马戛尔尼会见乾隆皇帝死活不跪,如果跪了中国的历史是否改写?
马戛尔尼,英王派遣赴清朝全权办理两国通商事宜的全权大臣。但是这次出使不仅没能达到目地,反而成了几十年后"鸦片战争”的伏笔!这个后果是由于清朝盲目自大、坐井观天而造成的!与马戛尔尼觐见乾隆皇帝时跪与不跪关系不是太大。
假如清朝能够"察知世界大势,明了强弱优劣,及时革弊政、开新天。”使清朝能够一直保持向前发展的后劲的话,那么即使清朝官员们再轻怠英使,英国也不敢轻起战心,挑战这个庞大的帝国!
清朝衰败的命运在乾隆后期就己经在所谓的“盛世”之中确定下来了!后来的鸦片战争只是果,而不是因!通过这次出访英国人己察觉到了清朝表面盛世之下的弊政,坚定了他们在亚洲的扩张以及对中国的挑战信心!
▍↫马戛尔尼会见乾隆皇帝死活不跪,如果跪了中国的历史是否改写?
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英政府派乔治·马戛尔尼为主使的外交使团访问中国。
在皇帝接见英国使团前,清朝的理藩院(当时清朝还没有专门的外交部门,理藩院是清朝管理新疆、回部、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央政府专门机构,履行相关的外交职能)与英国使团沟通马戛尔尼见中国乾隆皇帝的具体仪式问题。清政府要求按照藩属国使臣觐见中国皇帝的礼仪办理,即双膝下跪,三叩九拜。
英国人自然不同意。当时已经是十八世纪末,西方已经开始工业革命,作为近代国家与国家的关系当然是平等关系。大英帝国使团会见中国皇帝,当然要追求平等。英国人提出,见到皇帝只要鞠躬就可以了。但中方不同意,最后经过反复争论,英国人考虑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如果因为外交礼节的事见不着中国皇帝,当然不值。因为他们来的目的是与中国建立通商关系打开市场,同时收集情报。于是英国人就只好妥协,提出用觐见英国女王陛下的礼节来朝见乾隆皇帝。而在当时,乾隆皇帝已经知道来了英国使团的事。理藩院的官员也怕“英夷”使团一气之下回国不见皇帝了,而皇帝会怪罪下来。于是奏请皇帝说,英夷不开化,不知礼仪,觐见皇帝用的是本国的单膝下跪的礼节,希望皇帝不要怪罪。乾隆皇帝为了显示九五之尊的包容和气度,不与“夷狄”一般见识,同意了。于是马戛尔尼单膝跪地觐见乾隆。
18世纪60年代,以瓦特蒸汽机的改良和广泛使用为标志,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到英国使团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已经过了三四十年,在这三十四年间,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科技经济军事实力突飞猛长,已经超过了长期领先于世界的中国。马戛尔尼使团带给清朝皇帝的礼物中就有最先进的装有110门火炮的战舰模型等近代科技的精华。而乾隆皇帝和他的臣子们对此不屑一顾,认为是“奇技淫巧”。清朝不了解世界形势,继续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清廷十分闭塞,甚至使团来之前没有人知道英国在哪里,有多大。拿出《清朝统一志》来也出翻不到英国这个国家。
正因为自大而愚昧,清朝连正常国家之间外交的概念都没有,就不可能平等地看待英国,也不可能睁眼看世界。
马戛尔尼使团来华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给中国一个了解世界的机遇,但中国错过了。纵览中外古今历史,凡是闭关锁国,盲目自大的国家,无一例外都会失败,落后于整个世界。
马戛尔尼使团离开中国后,又过了四十七年,鸦片战争爆发,清朝终于尝到了迷信于“天朝上国”苦果,中华民族开始了百年的屈辱史,直到1945年,中国抗战胜利。
无论马戛尔尼采取怎样的方式觐见乾隆皇帝,都改变不了大清帝国已经落后于西方世界的事实。所以也不可能改变历史。
------------------
推荐阅读:
为什么流浪街头做乞丐大多是男士?美女为什么几乎没有做乞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