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帝最小的儿子爱新觉罗·永璘,最终的命运如何?
▍Ⓢ乾隆帝最小的儿子爱新觉罗·永璘,最终的命运如何?
混吃等死的人
▍▪乾隆帝最小的儿子爱新觉罗·永璘,最终的命运如何?
乾隆最小的儿子永璘最终的命运非常好,也是清朝历史上有名的糊涂王爷,他和他的叔叔也就是乾隆之弟弘昼和弘曕其实命运很相似。
看过电视剧《延禧攻略》的人都知道其中的女主角魏璎珞深受乾隆喜爱,其实这个人物对应的就是历史上乾隆最喜爱的令妃魏佳氏。
令妃是乾隆自原配皇后富察氏去世之后以及与继后那拉氏反目之后最受宠爱的妃子,在她死后他被乾隆追谥为孝仪纯皇后,而令妃一生也非常受乾隆宠爱,她一生为乾隆生育了四子两女,其中两个儿子夭折,长大成人的有十五子颙琰即后来的嘉庆,还有十七子永璘,以及皇七女固伦和静公主与和硕和恪公主。
永璘是乾隆子女中倒数第二小,仅次于乾隆最小的女儿十公主固伦和孝公主,永璘出生时乾隆56岁,令妃也已经40岁了,因此永璘是乾隆的老来子,也是令妃生的最小的儿子了。
永璘也因此从小非常受到乾隆的娇宠,所以永璘也自幼就是不太遵守规矩。在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永璘成人,乾隆晋封其为贝勒爵位,永璘开始分府,在这时乾隆赐给了永璘一个当铺,连本带利共价值四万八千多两银子,这在当时是一笔巨款了。也是在这时起激发了永璘对金钱的热爱。
嘉庆对永璘其实和他老爹乾隆对弟弟弘昼以及弘曕差不多,用现代的话说都是典型的“扶弟魔”,乾隆和嘉庆父子对弟弟都非常的娇宠溺爱,所以也让这两代帝王的两位弟弟,叔侄二人都成为了历史上有名的糊涂王爷。
乾隆的弟弟弘昼贪财好酒,荒唐糊涂,没事搞出丧,殴打军机大臣,都被乾隆所纵容,乾隆担心弟弟弘昼没有钱花,特意将改为雍和宫之后的原雍亲王府里的财物都赐给了弘昼,确保了弘昼此生衣食无忧。
乾隆的另外一位弟弟弘曕那是出了名的吝啬贪财,乾隆从小就担心这个最小的弟弟将来前途,特意将他过继给没有子嗣还深受雍正喜爱的康熙第十七子果亲王胤礼,从小弘曕就继承了果亲王爵位,也继承了胤礼的所有家产,胤礼是雍正时期最受宠的弟弟,他获得雍正的赏赐非常多,几乎和雍正最喜爱的弟弟康熙第十三子胤祥一样多,所以胤礼家产特别丰厚,乾隆将弘曕过继给胤礼也就是想让弟弟将来就有丰厚的家产。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了嘉庆身上,弘昼和弘曕还算是乾隆的异母弟,而永璘则是嘉庆的同母亲兄弟,通常这种情况下永璘在皇位上的威胁对嘉庆是最大的,一般都会被皇帝收拾一下,不信看一看雍正的同母弟康熙第十四子胤禵对雍正皇位威胁有多大,所以雍正才把他圈禁起来。
但这件事在嘉庆和永璘身上怎没有出现,反而是很温馨的皇家温情一幕在他们兄弟身上上演。
其实这归根到底还是在于永璘本身性格问题,永璘自幼受到乾隆的宠爱,就没非常的没有正行,虽然乾隆的儿子整体素质肯定都不如康熙的儿子那么高,但是乾隆的儿子中也有像五阿哥永琪这种文武双全的孩子;还有像类似于曹植的文豪儿子十一子永瑆;再不济也如嘉庆一般比较均衡一些。
但唯独永璘是乾隆诸子中素质最差,且就好贪财的儿子。不知道为什么,永璘自幼就对这金钱有着极高的热诚,按道理他从小生活在皇家,本来应该对金钱应该没有太多的概念,可是永璘对钱非常执着。
别看永璘文不能写文,武不能打仗,但他这脑子对于金钱账目算计的可是非常精细,所以乾隆在分府时赐给了他一所当铺,永璘就靠这个发了家。这么看起来是不是这个永璘有点像《庆余年》中的范思辙呢,他还真有点那文武都不行,唯独对经商和金钱很感兴趣的意思。
永璘这一生最羡慕的人不是老爹乾隆,也不是个哥哥嘉庆,其实他最羡慕的人是乾隆朝第一大贪官和珅。
和珅虽然是大贪官,但其实在历史上他还是颇有能力,文采和才能都很不错。不过永璘羡慕的可不是和珅的优点,恰恰就是和珅的缺点,和珅在历史上也善于经商,并且贪婪成性,居所豪华,家产巨富,永璘恰恰羡慕的就是和珅的豪宅和家产。
和珅在乾隆朝所作所为早就引起了乾隆诸子的不满,乾隆中后期,乾隆皇位不出意外就是从第十一子永瑆和十五子嘉庆二人之间选择,恰好他们俩都十分憎恨和珅,永瑆与乾隆朝文人清流领袖刘墉关系非常亲密,刘墉一直是处于与和珅对抗的一线。嘉庆最敬重的人就是他的老师朱珪,而朱珪恰恰也是乾隆朝有名的清官,与刘墉是同一条战线都专注于对付和珅。
所以乾隆的儿子永瑆和嘉庆在刘墉和朱珪的影响下也十分憎恶和珅,认为是他毁坏了乾隆盛世的硕果,因此曾经永瑆与嘉庆还有永璘兄弟三人聚在一起聊天,正好聊到了和珅的身上,兄弟三人就相约不管将来他们谁登上皇位都一定要弄死和珅,而永璘却回答:不管你们谁想当皇帝,我是不想当,我对哥哥们只有一个要求,不管你们谁当皇帝,将来弄死和珅后,把他的豪宅和家产都赐给我,我就万分满意了。
永璘这一番话也被后世认定为胸无大志,成为了“不爱江山爱豪宅”的糊涂王爷。永璘这番话看似胸无大志,其实他也是明哲保身,他既然不想参与皇位,不如赶紧向皇兄们表明自己的心志,所以他也能在嘉庆继位后深得嘉庆宠爱和赏赐。
嘉庆亲政后还真的实现了当初兄弟们之间的许约,嘉庆亲政晋封永璘为庆郡王。随即嘉庆先是将和珅赐死,并没收和珅家产,然后就将和珅的家产一半赐予了弟弟永璘,另一半则收归自己内务府,要知道内务府是相当于皇帝的私人账户,也就是说和珅一生贪腐所得最终都被嘉庆和永璘这对亲兄弟平分了,难怪民间流传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看来确实是嘉庆吃饱而不是大清国库吃饱了。
除了赐予和珅家产,嘉庆也真的将和珅的豪宅赐给了永璘,和珅的豪宅毕竟是永璘心心念的东西嘛,但是由于和珅的儿媳妇是乾隆和嘉庆最宠爱的十公主,所以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没有被追究,而丰绅殷德与十公主夫妇也一直继续住在和珅的豪宅之中,也就是说嘉庆只将一半的和珅豪宅赐给了永璘,另一半还在十公主夫妇手中。
永璘此后心心念的就是想占有整个和珅的豪宅,但很可惜,他没有熬过妹妹十公主,他在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就去世了,享年55岁。在永璘临终前,嘉庆为了让他高兴特意晋封他为庆亲王,没有什么能力且还没有什么功劳的永璘在临终前终于成为了亲王。
但这也比不上让永璘占据整个和珅豪宅更快乐,但嘉庆也十分宠爱妹妹十公主,所以他不可能为了弟弟将妹妹赶出和珅的豪宅,因此永璘最终也只能带着没有完全占有和珅豪宅的遗憾走了。
十公主在道光三年(1823年)才去世,她去世后内务府才终于将整个的和珅豪宅都拨给了永璘的儿子庆郡王绵愍。不过永璘坐拥和珅豪宅并没有持续太久,到了咸丰时期,永璘的孙子奕劻降级承袭爵位,已经不再是亲王或郡王爵位,于是咸丰在晋封弟弟奕䜣为恭亲王之后,就命令内务府将庆王府收回重新分配给恭亲王奕䜣,也就是我们现代所能看到的北京恭亲王府。
而且要说这个家风和性格可能真的会遗传,这一点在永璘这就能最好的体现。永璘的孙子是晚清时期的总理大臣奕劻。这个奕劻最初不是很受宠爱,毕竟已经改朝换代很多年了,永璘家族早已失去了嘉庆那时期的宠爱。
但奕劻完全靠着自己给慈禧溜须拍马,阿谀奉承上位了,奕劻也凭借这些让庆亲王爵位在慈禧时代变成了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爵位,也是满清晋级的最后一位铁帽子王爵位。
奕劻为人庸庸碌碌,且生性贪鄙,和他的爷爷永璘一样就喜好金钱。奕劻虽然能力差,但是也和永璘一样理财是一把好手。在晚清慈禧最需要钱的时候,奕劻总能想办法凑来钱,而且不光能给慈禧凑来钱,奕劻也能自己搂钱,奕劻的生财之道就在于卖官鬻爵。
在奕劻卖官鬻爵时,清末民间百姓背地里给他起了个外号叫作“庆氏公司总经理”。而且奕劻为官所贪来的钱财大多都存储在海外银行,可以说奕劻还是近现代“裸官”第一人。
奕劻在理财上非常有超前意识,当时外国银行已经将业务开展到中国,但由于八国联军侵华,大家都愿意去外国银行存钱,只有奕劻特别喜爱外国银行,尤其是英国汇丰银行,他的大部分资产都存在英国汇丰银行之中。
据后来英国《泰晤士报》披露,奕劻在汇丰银行的存款高达712万多英镑,要知道当时在英国买一幢带花园的豪宅也不过2000多英镑,而奕劻的存款居然达到了700多万,可见奕劻多么富有。
最终清朝在奕劻这么胡搞乱搞之下走向了灭亡,真不知道乾隆如果知道在大清灭亡过程中永璘的孙子奕劻也出了一份力,他会不会后悔当初为何那么娇惯永璘。
永璘这一生目标很明确,就想做一个富贵闲散王爷混吃等死,所以从嘉庆最后给他的谥号为“僖”也能看出来,在谥法中小心畏忌曰僖;质渊受谏曰僖;有罚而还曰僖;刚克曰僖;有过曰僖;慈惠爱亲曰僖;小心恭慎曰僖;乐闻善言曰僖;恭慎无过曰僖。
总结下来这个“僖”字就基本代表着这个人毫无建树,混吃等死,非常的符合贴切永璘的一生事迹,不过虽然永璘混吃等死,但他的命运和结局在最是无情帝王家的皇室中还算是非常不错得了。
小岛知风拙见
欢迎四海八方的朋友关注和点评!
▍≑乾隆帝最小的儿子爱新觉罗·永璘,最终的命运如何?
因为权力、利益之争,自古皇家无亲情,可乾隆最小的儿子爱新觉罗·永璘却逃过了这个魔障。
永璘生于公元1766年,他出生时母亲魏佳氏年40,乾隆皇帝年56岁。
看过宫廷剧《还珠格格》的都知道,乾隆最爱的女子除了大明湖畔的奇女子夏雨荷之外,便是宫中的令妃了。而这令妃不是别人,正是永璘的生母魏佳氏。
所以,永璘不仅是乾隆皇帝的老来子,还是他最爱的妃子所生,自然,他从小得到的宠爱便非比寻常了。
令妃一生所生育子女的数目在清朝可以排到首位,她共为乾隆生下了四子二女,因为有两子夭折,最终存活的便只有两子两女,分别是:嘉庆皇帝、永璘、固伦和静公主、和硕和恪公主。
从这里可以看出,嘉庆皇帝永琰与永璘是同父同母的同胞兄弟。
通常,这种关系在帝王家总免不了政斗。可因为永璘无心储位的缘故,他巧妙地避开了原本会有他一份的政斗。
乾隆帝在位储位未定时,曾有大臣向永璘提议让他参与储位的争夺。可永璘却很是不屑地对臣子说:“皇位对我来说太沉重了,我这一生最大的理想就是得到和珅的府邸。”
大约,永璘是整个大清唯一“爱豪宅不爱江山”的男子了。永璘的这句话,让嘉庆彻底放松了对这个胞弟的戒心。
令妃、乾隆皇帝先后去世后,嘉庆帝永琰便开始接替他们继续给予永璘极致宠爱。
嘉庆对这个弟弟宠爱到什么程度呢?
前文讲到永璘曾坦言最大的理想便是得到和珅的府邸,但这和珅是乾隆最宠爱的重臣,但凡乾隆在世,和珅的府邸是怎么也落不到永璘手上的。所以,永璘的这一理想一直只能悬在半空罢了。
永璘的这一理想,终在哥哥嘉庆帝永琰继位后落了地、成了真。
公元1799年,嘉庆4年,即嘉庆正式亲政的第一年,乾隆刚死他就将和珅留全尸处死了。随后,他将和珅的府邸赐给了弟弟永璘做王府。
不用说,永璘得此消息自是欢欣鼓舞,有亲哥如此,夫复何求!
之后的永璘便住在他的庆王府过着“混吃等死”的舒心日子,对于他的这一选择,哥哥永琰也只能摇头叹息罢了。
说来,即便永璘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这个被爹妈、养母、哥哥、姐姐宠坏了的纨绔也干不出功业来,毕竟他文不通诗文,武不善骑射。
永璘是封建帝王家被宠坏的皇子代表,但好在他虽顽劣,却也懂得大分寸。
永璘虽懂大分寸,但却经常在小处乱了分寸。
最典型的一次“没分寸”,是在皇宫游玩时碰见皇后,即永璘的皇嫂。据传,当日永璘看到皇嫂后突然兴起竟拿无矢之箭射皇后嫂子取乐。
这个事情,往大了说可是调戏皇嫂的重罪。可哥哥永琰听说后,只是宽慰皇后说:
“你小叔子跟你闹着玩呢……”
永璘办的另一件失分寸的事是嘉庆五年给养母私办寿辰。
永璘的生母令妃过世后,乾隆将他过继给了颖贵妃。一生无所出的颖贵妃对永璘疼爱有加,自然永璘对她也分外敬重。颖贵妃70大寿时,永璘在未奏明皇帝的情况下便私自大张旗鼓地给养母办了寿辰。
嘉庆帝得知后却也只是对其略施小惩了事。
嘉庆二十一年,永璘又干了一件荒唐事:他奏事把奏折交于大内奏事太监。这种行为,很明显是不合制度的,嘉庆帝得知后虽哭笑不得,却也只对其罚俸处之。
关于这类没甚分寸的事儿,永璘干过的还有不少,但每一次这些事都因为哥哥嘉庆帝的庇佑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
嘉庆对这个胞弟的爱比之寻常兄长对弟弟的爱护,有过之而无不及。
嘉庆二十五年,永璘病重,这年,他才55岁。胞弟的病急坏了嘉庆,为了让弟弟痊愈,嘉庆竟违祖制破格将无功劳、混吃等死了一辈子的永璘晋封为了庆亲王。
可惜,这样的恩宠终也没能改变胞弟永璘的命运,他终于1820年撒手人寰了。
永璘死后,他的谥号是“僖”。这个字在《谥法》里的意思是:
“小心畏忌;质渊受谏;有罚而还;刚克有过;慈惠爱亲;小心恭慎;乐闻善言;恭慎无过”。
用现代文简述就是:一生无功无过。
在封建帝王家,做到永璘这般,不能不说是大智慧!
▍┥乾隆帝最小的儿子爱新觉罗·永璘,最终的命运如何?
清宫大戏《如懿传》渐进尾声,剧中“女反一号”炩妃的历史原型,正是乾隆帝的第三位皇后-孝仪纯皇后魏佳氏(生前封号是令皇贵妃,嘉庆帝登基后追尊为皇后),只是事迹跟史实出入较大。且说,辉发那拉皇后被不废而废后,乾隆帝便专宠魏佳氏,不仅将其进封为皇贵妃,还跟她在十年时间里,连续生下四子二女,用情可谓极专。
永璘是“炩妃”的幼儿,乾隆帝第十七子,同时也是他最小的皇子,生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五月,彼时皇帝已年近花甲(虚龄56岁)。天下父母多爱幺儿,即使身为天子的乾隆帝也概莫能外。乾隆帝对于永璘是如此的溺爱,以至于连永璘的亲哥永琰(后来的嘉庆帝)都“大吃起醋”,在称帝后发布的上谕中,都一再声称其父对永璘过于钟爱,为其他皇子所不及。
满人虽然从马上打天下,但自从入关之后便推崇以文治国,尤其是皇室成员,无不以娴习诗书、多才多艺为能,乾隆帝诸子皆是如此,唯有永璘是个例外。永璘既不肯用心读书,对满人传统的骑射事业也丝毫不感兴趣,天天四处游荡、惹是生非,在兄弟当中最是不成器,但饶是如此,却依然得到乾隆帝的喜爱。“慈父多败儿”,大抵指的就是永璘这号人。
谕内阁:朕弟庆郡王永璘,幼龄时仰蒙皇考高宗纯皇帝钟爱。每逢巡省,必蒙考命同朕及成亲王随扈,共荷恩慈。因伊幼年读书资性稍次,骑射亦未甚娴习,仍邀眷爱。见《清仁宗实录》。
永璘虽然不学无术,但对自己的定位却看得很清楚,所以等到乾隆帝晚年,有人在私下里提议他站出来争取储位时,永璘却并不为所动,而是淡淡地说:“治理天下的担子对我来讲过于沉重,我一生中最大的梦想,便是将来能得到和珅的府邸,此愿足矣。”等到和珅倒台后,嘉庆帝果然将和宅赐给永璘,满足他的愿望。
纯庙末年,或有私议储位者,王曰:“天下至重,何敢妄觊,唯冀他日将和珅邸第赐居,则愿足矣。”故睿庙籍没和相,即将其赐王居之。见嘉庆年间礼亲王昭梿所著《啸亭杂录》。
嘉庆帝虽然把和宅赐给永璘,但后者却并没有拿到整座宅邸的使用权,原因无他,有一半的宅第被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占据,而丰绅殷德的妻子,正是乾隆帝最溺爱的女儿固伦和孝公主(生母为惇妃汪氏)。有鉴于此,所以等到丰绅殷德去世后,永璘才将另一半宅第收回,并恢复往日的规模。
庆僖亲王永璘,高宗第十七子。乾隆五十四年,封贝勒。嘉庆四年正月,仁宗亲政,封惠郡王,寻改封庆郡王。三月,和珅诛,没其宅赐永璘。见《清史稿·卷二百二十一·列传八》。
永璘既是嘉庆帝的亲弟,又因为“爱豪宅不爱江山”,很是让后者放心。所以等到嘉庆帝亲政后(1799年),便将永璘由贝勒进封为惠郡王,不久又改封为庆郡王,准许其在内廷行走。可永璘实在是不争气,屡屡有违礼之举,以故常遭嘉庆帝的惩罚。
比如,嘉庆五年(1800年)正月,永璘在为颖贵太妃祝贺七十大寿时,因为没有向皇帝奏明,结果被勒令退出乾清门,并交由宗人府议处;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永璘在奏事时把奏折交于内奏事太监,因与体制不符,结果被罚俸禄,如此种种,不一而足(以上事迹皆见于《清史稿》)。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三月,只想享乐的永璘走到了人生的尽头,嘉庆帝尽管对这位不争气的亲弟屡有怨言,但此时却也是心如绞痛,屡派皇子到病榻前探视。为了能帮助弟弟“冲喜”,嘉庆帝还将他进封为和硕庆亲王,然而这一切却依然无法挽救永璘的性命。
二十五年三月,永璘疾笃,上亲临视,命进封亲王。寻薨,谥曰僖。命皇子往奠,上时谒陵归,复亲临焉。引文同上。
就在进封为庆亲王后不久,永璘便撒手人寰,虚龄55岁。永璘病死后被谥号为僖,葬于昌平城西南40里处的白杨沟内,至今该地仍留有墓园遗址。纵观永璘的一生,虽然才智平庸、无上进心,但能在乾隆朝晚年波诡云谲的政局中全身而退,在嘉庆朝安稳度过余生,并且还实现生平最大的梦想,如此来论,未尝不是人生赢家。
史料来源:《清史稿》、《清高宗实录》、《清仁宗实录》、《啸亭杂录》等
▍☚乾隆帝最小的儿子爱新觉罗·永璘,最终的命运如何?
爱新觉罗永璘,是乾隆17个儿子里,岁数最小的一个。他的老妈便是大名鼎鼎的令妃魏佳氏,魏佳氏还有个仔叫永琰,排行第15,也就是后来的嘉庆皇帝。
也就是说永璘的老爹是乾隆皇帝,永璘的哥哥是嘉庆皇帝。有这么一层身份在这儿摆着,可见永璘受到的待遇,那也是相当特别的。
尤其是他老妈令妃,更是受到乾隆皇帝的各种宠爱,可以说是那个时期的三千宠爱于一身。她为乾隆陆续生下了4个儿子俩女儿,是乾隆后妃中生产数量最高的一位。有父母宠爱,又有哥哥罩着,永璘的一生,可谓是在蜜糖里度过的。
一、不爱江山爱豪宅?这只是避祸之道而已。
乾隆后期其实只有4个儿子还活着,因此他可以选择作为储君的人并不多。其中令妃家就占了两个名额,分别是皇十五子永琰和皇十七子永璘。
当年康熙皇帝有那么多儿子,他们还知道争着抢着要夺取继承权,那么乾隆只剩下了4个儿子,他们会有啥动作吗?对不起,他们还真的没啥动作。
整体来看,乾隆的这4个儿子,实在是过于平庸,康熙时期九龙夺嫡的那几个孩子,随便拎一个过来,都能碾压这4个人。
那就只能是矮子里面选将军了,因此乾隆更加赏识令妃的这两个仔。为啥呢?因为其余的两个人分别是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
皇八子永璇人品太差,总是挨乾隆的骂。皇十一子永瑆是个人才,书法特别著名,但是这哥们过分重文轻武,忽略了满人的传统,因此也不中乾隆的意。
这么一来只好在永琰和永璘这儿寻找接班人了,这两个孩子属于天分不高,但是门门都能够考及格的那种,因此乾隆也很难受,其实选谁都一样,注定了王朝要没落了。
这个时候永璘却表示:哥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能住上和珅家那样的豪宅!好嘛!堂堂储位竞争者,居然说出了如此令人大笑不止的话来。
也正是因为永璘这种玩世不恭的心态,使得乾隆觉得他的哥哥永琰更加稳重,因此才将皇位传给了永琰。
那么问题来了永璘真的是这样的人吗?你别说,还真有可能。当年永璘被封为贝勒,分府的时候,乾隆给了他一个当铺,可获利共计4万多两银子。
可见清朝的皇子,其实日子过得也是抠抠搜搜的,看看和珅家产上亿,就知道为啥永璘会羡慕和珅了。
此外永璘这种态度,其实也是为了给老哥表个态,自己无心皇位,所以过去、现在和将来,你都不用防着我!因此也获得了嘉庆皇帝一辈子的恩宠,可谓是一劳永逸。
二、嘉庆对永璘的态度,比不了乾隆对弘昼的态度。
其实清朝有一位皇子和永璘比较类似,那就是雍正的儿子弘昼。弘昼和弘历一样,都是非常聪明的皇子,如果他想要夺嫡,一定会有比较精彩的故事。
可是弘昼采取的也是自污的一种方式,使得雍正和乾隆都对弘昼十分放心。乾隆做了皇帝以后,各种恩宠弘昼,几乎把这个弟弟捧上了天,甚至认为是弘昼把皇位传给他的。
而永璘在嘉庆朝是否也有这样的待遇呢?对不起,还真的没有。嘉庆刚掌权那会儿,别提多开心了,他和永璘手拉着手,一起瓜分了和珅家的财产。
嘉庆如他所愿,将和珅的宅子赏赐给了永璘,还给了永璘一半的财产。这是啥概念?和珅的财产有15年大清朝国库收入那么多,等于说永璘一口气就占了七八年的大清朝国库收入总和。
可见嘉庆最初对永璘还是不错的,但是后来的态度,却越来越捉摸不定了。这么几件小事,可以看得出嘉庆对永璘的态度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事件1、颖贵妃其70大寿。令妃早就去世了,永璘这孩子太小,所以就交给了颖贵妃巴林氏抚养。因此在永璘看来,颖贵妃那就是亲妈!
这一年颖贵妃过70大寿,永璘似乎觉得这是家事,所以就没有告诉嘉庆,私底下给颖贵妃办起了寿辰。估计收了不少份子钱,咋地?这么快就不把哥哥我当自家人了?结果导致嘉庆将他赶出了乾清门。
这件小事的意义其实非同小可,乾清门内,那是皇族子弟妃嫔居住的场所。让永璘退出乾清门似乎是告诉永璘,你不把我当哥哥,我也可以不把你当弟弟!
事件2、永璘把奏折直接交给了大内奏事太监。这件事有什么毛病吗?一般含糊其辞的说法是这件事不合规矩,但是怎么个不合规矩法,却让人语塞了。
我查了一下资料,原来大内奏事太监是在内奏事处当值的。内奏事处有18名太监,其中4名是领头的太监。
内奏事处主要负责和外奏事处进行工作接洽。也就是说朝臣们应该将奏折送到外奏事处,再由外奏事处传递给内奏事处的太监。最后内奏事处的太监再将奏折传递给皇帝。等到皇帝批复了奏折、或者有什么旨意,再由内奏事处传达外奏事处,外奏事处才能传达给外部。
这么一个流程看似复杂,实际上是非常严格的。不能因为永璘是先帝的皇子,皇帝的亲弟弟,就坏了规矩。
显然永璘是知道规矩的,但是他就是不愿意遵守。这种骄纵的态度,再次引起了嘉庆帝的不满,因此永璘被罚了俸禄。
事件3、到死才被封为亲王。嘉庆二十五年,也是嘉庆帝人生的最后一年。这一年开春他的弟弟永璘就病重不行了。嘉庆帝连忙前去探望,并且加封永璘为亲王。可惜一个月以后,55岁的永璘就撒手人寰了。
谕内阁、朕弟庆亲王永璘、秉性素醇。持躬谨饬。幼龄时仰蒙皇考钟爱。封为贝勒。朕亲政后谊笃宗亲。晋封郡王。自本年正月、偶婴微疾。特命皇子连次看视。二月闲闻病势沉重。朕复亲往临视。面宣温谕。昨因病日危笃。晋封为亲王。---《嘉庆实录》
我觉得嘉庆帝在封赏弟弟这件事上,做得非常不大气。看看清朝其他时代的几个皇帝是怎么对待弟弟的,就知道嘉庆有多抠门了。
康熙对兄弟们是不错的,康熙六年,福全被封为裕亲王。康熙十年,常宁被封为和硕恭亲王。康熙十三年,隆禧被封为纯亲王。雍正一上台,立刻加封十三弟胤祥为和硕怡亲王,后来更是赐了他铁帽子王的世袭罔替资格,也就是继承爵位的子孙后代不降级世袭,永世为亲王爵。乾隆上台之前,弟弟弘昼就被封为了亲王。不过这哥们深得乾隆宠爱,当年弘昼和军机大臣讷亲在朝堂争执不下,弘昼索性当着满朝文武,胖揍了讷亲一顿。乾隆啥态度?表示呵呵一笑,置之不理,甚至还继续重用弘昼。现在你知道嘉庆有多抠门了吧?康熙、雍正和乾隆的这些兄弟还未必都是一母同胞的兄弟,他们早早就给人家封了亲王。你嘉庆等到弟弟要死了才给他个亲王,这未免有些说不过。
总结:嘉庆也算是在保护弟弟永璘。
毕竟生在帝王家,要么是夺嫡成功,要么就夺嫡失败。所谓不想夺嫡,基本上是不现实的。就算你本人不想,也会有人推着你往前走。
为啥?因为每个皇子背后都有一定的利益集团。一旦永璘身份越发尊贵了,手里权力越来越大了,一定会出岔子。所以嘉庆不给永璘过高的爵位、过重的权力,也是在变相保护这个弟弟。
参考资料:《清史稿》、《嘉庆实录》
------------------
推荐阅读:
上一篇:斯洛伐克是个怎样的国家?
下一篇: 俄罗斯为什么不使用武力重新恢复苏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