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排何时才能出现一名强力接应呢?
▍Ⓔ中国女排何时才能出现一名强力接应呢?
这个不好说,可能10年20年甚至更远!第一我们国人的身体素质没法跟欧美比,这是人种的问题!第二我们从事排球人员太少了,整个中国十几亿人注册排球人数也就几百个,短期内还是别奢望什么时候可以出强力接应!
▍≓中国女排何时才能出现一名强力接应呢?
中国女排近10年或20年都很难出现一名强力接应。与欧美走强力接应路线不同,中国队一直是强在主攻,早年有郎平,后有王一梅,再到现在的朱婷。那么为什么我们就培养不出来强力接应呢?大致还是由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点,在国内各支球队中我们找不到“埃格努”、“博斯科维奇”。
纵观国内各支球队,不管是成年组还青年队,我们都很难找到埃格努、博斯科维奇这样的强力接应。在这点上,很大程度是源于人种因素的制约,黄种人本身在肌肉类型、弹跳高度、力量优势上与黑人、白人存在着天然差距。像埃格努、博斯都能够轻易轰出100公里以上的扣球,而我们能与之抗衡的唯有朱婷的高点强攻。
朱婷的扣球时速还一般都保持在90公里,甚至她都没有进入女子扣球时速排行榜的前10名。朱婷已经是亚洲球员中百年难得一见的奇才了,那她都比不上埃格努、博斯的扣球力量,我们在国内又去哪里找到强力接应呢?之前,也曾涌现出白云、陆倩这样的所谓强力接应选手,但以她们的攻击力也就仅限于亚洲级别了。
第二点,国内球队培养模式也提前“扼杀”了强力接应的出现。
在中国队的培养体系里,不管是成人组还是青年队,但凡是稍有点强攻能力的,教练都会把她推到主攻位置,这是国内各支球队的习惯做法。而接应位置我们更习惯称其为“接应二传”,在场上负责调整传球、一传、防守等多项保障性环节。像天津队的杨艺、国家队的龚翔宇都是属于保障型接应。
正是这种培养模式、思路也成就了各队涌现强力主攻,而接应都变成“保姆”。如此一来,我们就更难找到“强力接应”。“黄金一代”由于周苏红个人技术十分全面,跑动能力突出,因此中国女排也为此打造了当时称霸排坛的“双背飞”战术。但周苏红也不属于强力接应范畴,她应该属于跑动型接应。
第三点,中国女排并不一味效仿欧洲还要坚持自身独特打法。
如果我们把朱婷放在接应位置,也可以打造世界级的强力接应。但这样一来,我们与欧洲打法无异完全失掉了中国队的特色。朱婷虽然2、4号位都能打,但她从小就在主攻位置培养的,而且主攻位置的进攻战术更为丰富,像加塞、冲进、梯次等等,而2号位强力接应的打法更多的是打的个人实力,就是靠高点硬砸。如果我们想让朱婷打得更久一些,那还是要发挥她在主攻位置上的优势。
目前,中国女排也在追求球队的攻守平衡。王梦洁、龚翔宇、张常宁后排一传日趋稳定,只要一传到位袁心玥的高点背飞也是其他球队难以阻挡的。2019年世界杯中国对阵巴西袁心玥凭借高度优势,屡屡突破巴西队的拦网,一人砍下26分。另外,像李盈莹、张常宁、刘晏含等主攻手在绝对进攻力量、进攻高度上不如埃格努,但我们可以采用“全员接应”模式,用不同的球员在2号位轮番对其施压。
由于每个球员的扣球节奏、线路都有所不同,也给了对手非常大的拦防压力。多人打接应比一个人硬砸会起到与众不同的效果。2019年女排世联赛香港站郎平正是用这个办法最后磨死了意大利队。强化边攻手2、4号位的突破能力,这也是解决中国队没有强力接应的一个好办法。
综合以上分析,中国队没有强力接应主要还是三大原因:一个是人种制约;另一个是培养模式把攻手都推到了主攻位置;第三点就是中国队的传统打法体系也要与欧美有所区别。以上就是我的回答,感谢您的关注!我是骑马寺的少年。
▍≉中国女排何时才能出现一名强力接应呢?
实际上,什么时候出强力接应,取决于你想不想要强力接应。目前国家队就有一名球员具备打强力接应的能力。这名球员就是袁心玥。
袁心玥进攻扣球高度,超过大多数边攻。如果袁心玥打接应,即可以强攻,也可以打战术球。如果与副攻一起打双背飞,估计几乎可以百发百中。
▍✕中国女排何时才能出现一名强力接应呢?
先科普一下,然后再来回答题主的问题。“接应”是简称,全称叫“接应二传”,和二传前后站位,接应轮转到后排时,我们常常通过“二点换三点”把替补接应放到前排增加进攻点。
传统接应更注重协防、过渡、调整,起部分二传的作用,一般只有对方出现网口空挡才有进攻,这种保障型接应,目前天津杨艺是最佳。传统接应发展到顶峰就是周苏红的全面型,增加了进攻比例,现在真正的接班人只有龚翔宇。近些年欧美强队把接应的保障活全部分摊给主攻,不管在前排后排只管扣杀,这种强力接应也就去掉了“二传”后缀。
中国女排目前缺少或者可以说根本没有强力接应,表面看是身体素质、弹跳和力量不如欧美队员,根源是理念没跟上潮流,我们还是传统思维,选材培养的就是传统接应二传。为了成绩,青少年身高力量大的都去打主攻,苦练扣杀本领,大都忽略一传防守的训练,只有身高不够,打主攻没希望的转接应练保障,即使有强力接应的好苗子,也因为主攻缺乏保障能力,两边拉开中间施压的战术没法实施而放弃,只能转岗去打主攻。
我们女排联赛的所有队伍,如果不引进外援,都只能是传统打法。期盼全运会青少年组能出现几支跟上世界潮流打法的球队,看到几名有潜力的强力接应好苗子,那么中国女排国家队出现强力接应就不远了!
▍Ⓦ中国女排何时才能出现一名强力接应呢?
这个问题有点偏执,为什么非要在中国队安排一个强力接应?强力是必须的,不强力,那就不容易得分,但至于是什么位置强力,接应和主攻有什么本质的分别吗?是因为强力接应很吸引眼球?还是强力接应得一分能算两分?
讲一下我自己的一点理解,不到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排球技术就如同武功一样,武功有不同的流派,不同的球队有不同的技术特点,这些球队打法纷呈,给球迷带来的极大的视觉享受。
排球技术发展到现在,基本已经走到了顶峰,如果没有新概念、新规则的出现,排球极有可能会成为高人运动,强人运动,你身高不够、没有绝对力量,可能都不够资格进入排球场。
更高、更快、更强,是体育运动的终极目标,也是排球运动躲不过的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矮小的东洋魔女一统排坛的局面可能再也不会出现了,尽管还有人津津乐道于“以快制高”、“以快制强”,但事实情况大家都看到了,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一切的战术都是自我安慰。
你说你防守好,那面对从二楼顶炮弹一样垂直砸下的球你能顶起几个?即便顶起来是不是又顶回了对方场地,让对方再砸一次,还是飞出十万八千里,鬼也摸不着?
你说你防不住对方的强,但对方也防不住你的快,你可就别自我安慰了,你的快是建立在一传到位,二传到位、攻手到位的情况下。而事实是面对炮弹一样的发球,你很难都到位,你快不起来。
我觉得大家是时候改变一下“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的观念,在排球场上再快又能快到哪里去呢?号称光速的“美国女排”在巅峰期还不是被更强力的塞尔维亚队砸穿地板,落花流水?
现在的排坛,就在这个更高、更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大有再不回头的趋势。这种趋势要细分的话还是不有同流派的。一种就是欧美的强力接应、全面主攻路线,一种是中国式的强力主攻全面接应路线。
本世纪初的俄罗斯队,把加莫娃放在接应位上大杀四方,两届世锦赛冠军收入囊中。塞尔维亚队出现了天才博斯科维奇,把她放在接应位上,摘得了世锦赛冠军、世界杯和奥运会亚军。意大利把托古特放到了接应位上,轰出了世锦赛冠军和世界杯冠军。而且意大利人尝到了甜头,在强力接应这条路上走了越来越利索,现在艾格努接过了接力棒,意大利队未来可期。
中国队和上述球队有个很大的不同,就是我们接应位从来就没有过可以一锤定音,扭转乾坤的巨星,这个功能都是主攻队员承担的,而且我们主攻位置上确实出了世界第一的朱婷,带领中国队掠走了两个世界杯冠军,一个奥运会冠军。
从战绩上看,有强力接应和强力主攻的球队,都具有在大赛上争金夺银的实力,总体来说,也确实分不出强力接应更好还是强力主攻更好。只要是强力,就有可靠的得分点,至于在什么位置上得分,确实无关紧要。
所以,我们要跟随排球技术发展的潮流,一定要培养强力队员,哪个位置都可以,甚至副攻都行,但没必要刻意追求接应位置。当然,如果哪一天,中国队突然出现了一个接应位的强力天才,我们也一定会欢呼。
------------------
推荐阅读:
《罚罪》李伯东为何会和郑广天直接通话?他为何如此厌恶肖振邦?
邢岫烟在大观园中生活艰辛,薛家为什么一定要等到薛宝琴出嫁才能娶邢岫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