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过庭的书法如何临摹?
▍⇍孙过庭的书法如何临摹?
单字练习。
▍♙孙过庭的书法如何临摹?
孙过庭是草书大家! 他的字飘洒逸美、刚劲豪迈、是草书大师、值得临摹!在《三希堂法帖》有精采的范本!供大家观赏、学习、临摹!…
▍◔孙过庭的书法如何临摹?
各人对于临帖的认识不一样,其临法也不一样。
本人临帖是比葫芦画瓢,所以,临谁的都临不像。
练习写字就是闲的没事干,选择一个爱好玩玩的,只图自己高兴就行了,管他别人怎么说呢。
下面是本人临的《书谱》第一篇。
谁要是看着不顺眼,随便喷,只要不出口伤人就行。
▍╋孙过庭的书法如何临摹?
学习孙过庭草书,最难掌握是其变化多端的笔法。我觉得临摹孙过庭的《书谱》要先有一点二王行草书的基础,最好先写一写《圣教序》或二王书札,然后再学习《书谱》才比较容易上手。
以下是我临写《书谱》所写,敬请方家批评指正!
▍━孙过庭的书法如何临摹?
孙过庭书法的临摹核心就是《书谱》的临摹。
(一)要“意在笔先” 不可信手而书,要知“差之一毫,失之千里。”
在写草书之前,要通盘思考筹画,对大的安排作到心中有数。一旦下笔,不可能对每个笔画,每个字的造型有过多的时间去仔细考虑,要顺其笔势,在瞬间完成,这不能说是无意识的盲目而书,而是有意识的,是“意在笔先” 的产物,是思路敏捷的产物,这就是功夫,是日积月累下来的功夫。
(二)要求注意五乖五合
《书谱》曰:“合则流媚,乖则凋疏。”五合:“神怡务闲一合也,感惠徇知二合也,时和气润三合也,纸墨相发四合也,偶然欲书五合也。”五乖:“心遽体留一乖也,意违势屈二乖也,风燥日炎三乖也,纸墨不称四乖也,情怠手阑五乖也。”“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若五乖同萃,思遏手蒙。五合交臻,神融笔畅。畅无不适,蒙无所从。”
就是说,同一个人几乎又是同一时期写同样内容的字,也会有优劣之分。这是什么原因呢?大约说来与“五合” 和“五乖” 有关,在五个条件中,有的是精神方面的,有的是工具方面的,有的是气候方面的。相比之下,所产生作用也大小不同;天气好不如工具好,工具好又不如精神好。
这五合和五乖实际上是主客观的问题,神、感、知、欲书、心、意、情、手阑,这都属主观范畴;时和、气润、纸墨、风燥、日炎这些都属客观范畴。当主客观交臻,则“神融笔畅。”主客观互乖则“思遏手蒙”。我认为“偶然欲书” 很重要,当某首诗词、某句名言格言、某篇文章……你感受很深,很想把它书写下来,甚至胸有成竹了,按捺不住想书写的冲动,也就如演员已进入角色了,此时提笔而书,一气呵成,定成佳作。假若“情怠手阑” 就千万不要勉强而书,若违意而书,即使前四合俱萃,也会不如意甚至失败的。
(三)注意扬长避短
《书谱》云:“质直者,则不遒。刚很者,又掘强无润。矜敛者,弊於拘束。脱易者,失於规矩。温柔者,伤於软缓。躁勇者,过於剽迫。狐疑者,溺於滞涩。迟重者,终於蹇钝。轻琐者,染於俗吏。斯皆独行之士,偏玩所乖。”
由于各人性格倾向不同而会显示出多种效果,各具独特姿态。但在创作中既要充分地发挥各自个性的特长,写出具有各自风格的作品。但是各种不同的个性既有它好的一面,也有它不好的一面,要扬其长避其短,譬如这里所指出的:不遒、掘强无润、拘束、软缓、失於规矩、过於剽迫、溺於滞涩、蹇钝、俗吏,都是在创作中要力求避免的,千万不要明知而违之。
(四)要“志气和平,不激不厉,而风归自远。”
这就是说要用中庸思想来指导书法创作,使作品高雅,具有书卷气。学习必须以贤者为师,创作必须以我为主。要情深意足,有感而书。千万不要“意违势屈”, 勉强而书。因为“尚情” 是书法艺术的总原则。情是书法艺术的命脉,情不为法囿,法随情生,情到法显。
“书谱” 指出:“既失其情,理乖其实,原夫所致安有体哉?” 创作要敢於创新。在传统的基础上敢於张扬自己的个性和特长,走自己的路,唱自己的歌,张扬自己的风格。创作尤重“势”, 顺势而书,有了笔势,字才通气,有气字则活;有了气势,作品才神采奕奕;有了气韵,作品才有韵律感、立体感,情趣就寓於其中。势随情而生,情随势而扬。得势,精气神就在其中了!
他还说:“今撰为六篇,分成两卷,第其功用,名曰《书谱》,庶使一家后进,奉以楷模;海内知音,或存观省。缄秘之旨,余无取焉。垂拱三年写记。”他写《书谱》是为了“可以使后学之士,把它作为学习范本;也可以提供给书法界的同好,放在手边以备检视。”
孙过庭的《书谱》就其理论而言,在历代的书论中可谓独步,我用三个字来概括,即“广而精”。 内容涵盖面之广,由上述可见一斑,它涉及史学、文字学、美学,甚至哲学,他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阐述了书法艺术的历史,又用辩证的方法,论述了书法艺术中的个性和共性、对立及统一的关系,强调“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 并且突出了儒家的中庸思想。
《书谱》文字恢宏,理论系统,分析精辟,是历来书家的指南,对书法的继承、弘扬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书谱》的书法,历来为书家所赞赏和学习。米芾评价孙过庭的书法说:“唐草得‘二王’ 法,无出其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