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最牛的国学大师是谁?
▍Ⓖ民国最牛的国学大师是谁?
首推胡适,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让最高执政者钦佩。
▍♁民国最牛的国学大师是谁?
民国最牛的国学大师是谁?应该说有很多组合,比如有一个“清华四大导师”的称号,就是对曾经在清华大学任教最有名的学者,分别是: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吴宓、赵元任,名单一看,确实响当当,不独在清华,在整个民国时期,他们都是光耀当时、影响后世的大家。
比如梁启超,一说起他的名字就如雷贯耳,他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历史学家、教育家,是中国近代维新派、戊戌变法的领头雁之一,是新法家的代表人物。一长串的身份和头衔,无不如日中的太阳一样,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单就学术而言,他无论是在近代新史学、图书馆学、目录学,还是文学理论,他都有过骄人的成绩,其影响十分深远,他因此而被公认为清末民初最优秀的学者之一,也是民国最牛的大师之一,是近代中国一个百科全书式人物。
王国维也是学术上的牛人,民国最著名的大师之一,他将把西方哲学、美学思想与中国古典哲学、美学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思想体系,他在美学、史学、教育、哲学、文学、戏曲、古文学等方面,均有精深的造诣和开拓创新之功,其学术成就令人高山仰止。
王国维最为人所熟悉的,是他的《人间词话》,他的境界说至今让人念念不忘:“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其实,这既是词的三种境,又何尝不是人生的三种境界?
王国维的精神境界也为人所称道,陈寅恪为他写的碑文给予极高赞扬:“先生以一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论于一人之恩怨、 一姓之兴亡……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其实,这些高大上的话语,这些由衷的崇敬之词,又何尝不是陈寅恪先生自己的表达和追求呢?陈寅恪也牛,他曾在课堂上向学生们夸下海口,说他讲课有“四不讲”,哪四不讲?他说:“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讲过的,也不讲。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其知识和学术上的自信,可见一斑。
其他清华的两位,不在此说了,但说到民国牛人,章太炎也是不能绕过的一个,有人称他是“百年来最狂放的国学大师同”,他不但狂放,而且疯癫,既做学术,又干革命,三次坐牢而不改其口、不改其品性,更是民国时代一道奇异却深具魅力的风景。
▍┊民国最牛的国学大师是谁?
能配得上“最牛国学大师”六字的,必须是一位“大成至学”之大师,而真正能做到这四字的,300年来,中国文化界,仅陈寅恪一人而已!
陈寅恪是中国近现代最博学的人,但他同时也是个怪才,他游学二十三年,足迹至日本、 德国、法国等,就读柏林大学、苏黎士大学、美国哈佛大学等, 却没有一张文凭,而他没有文凭的原因,是因为他不屑。他曾经说: “考博士并不难,但两三年内被一个具体专题束缚住,就没有时间学其他知识了。
实际上,文凭在陈寅恪眼里不过是张废纸,而已。他真正在乎的,是学习知识本身。斯以为,陈寅恪是中国的真正的学习种子,他是真正“为读书而读书”、“为国家而读书”的人。相比那些为“欲望”“出路”读书的芸芸众生,他何其可贵。
这个没有文凭的游学生,在留学期学会蒙、 藏、满、梵、 巴利、波斯、突厥、西夏、拉丁等十几种语言。在历史学、语言学及中国古典文学等领域有罕见成就,人称教授中的教授。
陈寅恪的学问一直是被公认的近代第一,梁启超说: “陈寅恪没有学位,我梁某人虽著述等身,但加起来也不抵他的三百字。"大学者吴宓就说过,陈寅恪是“全中国最博学之人”。日本人白鸟库吉也说陈寅恪是“中国最博学的人”。
有人说:谈论陈寅恪的学问和传奇是难以说尽的,事实也的确如此。他治学面广, 在宗教、历史、语言、人类学、校勘学等领域均有独到的研究和著述。相比如今照本宣科的各种教授,陈寅恪是个神奇的存在。 他说: “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过去讲过的,也不讲。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
也正因此,陈寅恪的课上总是学生云集,甚至许多名教授如朱自清、冯友兰、吴宓、汉学家钢和泰等都风雨无阻地听他的课。
但就是这样一个博学之人,却因为一直没有文凭,不愿意落入俗套,始终没有出世(获得俗世的某种虚名)。原本,他完全可以和其他的官二代富三代贵三代一样,随便拿个文凭然后和梁启超等一样,混进社会精英曾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但陈寅恪偏不肯,在他心里,累积知识的时间,怎可用来“混”。于是,陈寅恪虽一直才名过人(据说毛泽东访苏时,斯大林还专门问起。英国女王也曾来电问其健康),却一直未与梁启超等一样获得世俗的所谓“成功”。
终因文凭,陈寅恪一直只能当教书匠并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这种穷困一直伴随了陈寅恪一生,他的身体之差也多是因为营养不良造成的。
有一次邓广铭去看望陈寅格,陈正躺在床上呻吟,说我要快死了,我这个身体快不行了,我坚持不住了。但是他又说, 我不写完这书稿,我不死。
陈的弟子蒋天枢与蓝孟博听到老师陈寅恪的消息后,约同往谒。蓝氏买了三罐奶粉。陈寅恪和夫人都还在病中,虽然稍有好转,只是能在床上倚靠着被子坐起来。陈寅恪看到奶粉说:“我就是缺乏这个, 才会病成这样。”
令人心酸的是,在陈寅恪的现实生活里,类似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为了买煤,他甚至不得不在胡适等人的关心下,卖了自己的藏书换钱;到了除夕,他的欣慰就是:让女儿们“美美吃上一顿白米饭”....
这种人生,在当时以及今天的成功人士眼里,是多么不值得理睬关注啊。但每每读到这里,很多今天的有志者总不免心酸落泪。
雪上加霜的是,抗战期间,陈寅恪失明了,而他失明的原因是长期的用眼过度和严重缺乏维生素。但即便如此,他的教学和研究生涯也没有终止。
在此后近30年的黑暗岁月里,他的创造性人生不曾中断,他的创造性作品一直层出不穷。 他甚至还重返学校继续当他的教书匠,在清华园,他是一位至今被受尊崇的“盲人教授”。
在黑暗中,陈寅恪艰难地完成了《柳如是别传》、《元白 诗笺证稿》、《论再生缘》等巨著。这样的著作, 在今天早已不是纯粹的史学论著、人物传记,它们既是哲学,也是历史,同时还是文学。这种成就,大概只是另一个失明巨人、南美的博尔赫斯可以与之相比。
在无尽的黑暗中,他创作了《对科学院的答复》、《赠蒋秉南序》 等传世文章, 这些文章有着一个中国学人的心迹,即使黑暗中也有着烛照人心的光芒: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文革后,陈寅恪夫妇合葬于庐山植物园内,墓碑上刻着的就是这几个字: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他死后,章太炎捶胸顿足地感叹:华夏文化亡矣!在章太炎等国学泰斗眼里,陈寅恪不仅复兴了华夏文化,而且打通了中西文化。 可以说,陈寅恪是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文化自信和文化重建的人格象征。
陈寅恪作品
遗憾的是,陈寅恪最终也并未能实现他的治学梦想。这一切,表面看是政治局势动荡所致,实际上,却恰是他所处时代的悲哀。但话说回来,倘若把没有文凭、公开表态不学政治的陈寅恪放在当代,纵使他有300年来最高之才华,怕结局也是差不多的吧,可叹啊!
▍+民国最牛的国学大师是谁?
诸如:文化旗手鲁迅。民国四大才子:徐志摩、郁达夫、邵洵美、戴望舒。民国十大美女:史良、盛爱颐、谢婉莹、苏雪林、林薇茵、凌淑华、张爱玲、谢冰心、陆小曼、梅贻琦。其他女性文人还有:萧红、丁玲、吴健雄等。
其他著名男性文人有:王国维、辜鸿铭、蒋百里、蔡元培、蒋光慈、林语堂、朱自清、张恨水、萧三、曹禺、闻一多、陈寅恪、茅盾、老舍、梁漱溟、殷二人、陈衡哲、胡兰成、冯沅君、梁启超、赵元任、马寅初、章乃器、陶行知、沈钧儒、许地山、柳亚子、吳有训、巴金、田汉,等等。
▍Ⓙ民国最牛的国学大师是谁?
苍茫大地为文友们介绍民国大师辜鸿铭先生这位“天下第一骂人高手"的传奇人生。
晚清民国时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辜鸿铭在北大执教,他擅长骂人、爱骂人,但却无一人敢嘲笑这个干瘦、戴瓜皮帽、穿长袍、拖着小辫子的老头。
A铁嘴风流
辜鸿铭生于1857年,原名汤生,从小聪明异常,和他父亲一起经营橡胶园的英国人布朗认他为义子,带10岁的他去英国求学。
当时小辜瘦矮、拖小辫,被西洋人笑为“猪尾巴",他曾被同学拖进女厕凌辱。小辜发愤读书,十几岁时能背下大半本德文《浮士德》,23岁获爱丁堡大学硕士、德国博士,学识渊博,与西洋人斗嘴练就了极佳的辩论功夫。
一次他在英国故意倒拿报纸,遭英人嘲笑,辜鸿铭回击:英文太简单,正着读显不出本事,随后用一口地道的伦敦腔熟练地读完整张报纸,英国人一脸懵B。
游学结束,受中国首部语法书《马氏文通》作者马建忠先生的影响,辜鸿铭回国,任张之洞幕僚,负责翻译和百科顾问,后调入外务部办外教,期间恶补了儒家经典。
B、“损"遍权贵
1902年张之洞为慈禧老佛爷过生日,新式铜管乐队齐奏“爱国歌",辜感叹:满街都唱爱国歌,未闻有唱爱民歌者。当场做歌道:天子万年,百好花钱;万寿无疆,百姓遭殃。满座皆惊,他言笑自若。
袁世凯喜欢吹嘘自己善于实干,对德国公使吹嘘:张中堂(张之洞探花出生)是讲学问的,我是不讲学问的,我是讲办事的。辜鸿铭得知后,回敬老袁:老妈子倒马桶,固用不着学问;除倒马桶外,我不知天下有何事是无学问的人可以办得好的!
辛亥革命那年冬天,袁世凯让唐绍仪(清尚书、民国总理)和张謇(清末状元、实业家)设酒,希望辜老支持袁党,辜当场翻脸,称他们二人为“士芥尚书"和“犬马状元",唐挨了骂却一直尊重辜,在辜死后,努力向政府申请国葬,可惜未果。袁称帝后,辜大骂袁世凯为贱种,袁生气归生气,见辜老头名气太大,不敢迫害,只能收买,可辜老又不肯接受。袁一死,辜老在家大宴宾客,庆祝老袁归天。冯国璋、张作霖都曾想拉辜入伙,狗肉将军张宗昌想以山东校长任他,他都一一拒绝。
进北大一如既往打嘴仗
1917年,辜老受北大校长蔡元培邀请,到北大教授英国文学和拉丁文,当时北大新派云集,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钱玄同……牛人多多!辜老与新派理念不同,嘴仗不断。当时北大学生中“自由、民主、进化论”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倏地在北大讲坛看见一个留黄色小辫、极类洋人的老夫子,喜剧效果骤现,教学大厅里爆笑声顿起。辜鸿铭说:你们笑我,无非是因为我的辫子,我的辫子是有形的,可剪掉,然而诸位同学脑袋里的辫子,就不是那么好剪的啦。学生全体歇菜!当时北大的顽皮学生纷纷打赌要去剪老爷子辫子以便出名,但终究因怕辜老脾气犟,谁也没敢真正下手。
胡适在《每周评论》上评价过辜老这条世界最有名的辫子,认为老爷子是为了与众不同,理由是他以前在国外剪过辫,大清亡后他反倒留了下来。辜老大怒,声明要告胡适名誉侵害,他骂胡适这位哥伦比亚大学博士说的英语是“美国中下层英语"。
辜老对学生也喜欢开骂,他的学生、后来的清华大学、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英语不好,辜老让他背英文诗,说这是洋《大雅》,那是洋《离骚》,罗有时干脆说不会,辜大骂“忘八蛋",意即“无耻的家伙"。当时北大有不少外籍教授,一次在休息室辜老遇到一英籍教授,询问他是教什么的,老英说教文学的。辜老立刻改说拉丁文,老英当场语无伦次,辜老责备到:教西洋文学的怎能不会拉丁文?!
1920年,英籍作家毛姆到中国,听人说“可以不看三大殿,一定要见辜鸿铭",毛姆请朋友写信邀辜老上门,年过花甲的辜老没去,毛姆无耐只好吃尽千辛万苦找到辜老的小院子,辜老得意地对毛姆说:你朋友认为中国人都是苦力吧,招手就来。大作家毛姆本就口吃,听完此话立马目瞪口呆,在辜老眼中,长者理应静坐家中等少者的拜访!
英文报纸常邀辜老写文章,辜老常批学生不听话搞运动,学生责备他:您老说夷狄和中华有区别,为什么先生在夷狄报纸上骂我们呢?辜老目瞪口呆了一会儿,倏地大怒:我连袁世凯都不怕,还怕你们!北大学子们上课时不敢同辜老提袁世凯,否则他会立刻停课开骂,一直骂到下课铃响起!整堂课肯定报废!
爱骂人但有原则
辜老曾在东交民巷使馆区内的六国饭店用英文讲演《春秋大义》,说让外国人买票听挨骂,辜老的门票价吓死人,当时梅兰芳老板唱戏门票一元二角大洋,辜老的门票两块大洋,令辜老洋洋得意的是外国人还场场爆棚!辜老骂人大多出于正义感!
他曾经在一次大宴会上遇到外国记者,老外问:怎么才能安定中国政局?他直言:办法简单,把现在座中的政客官僚统统抓起来枪毙,中国政局就会安定些。坐中官员无一人敢接碴,因为他们自问无人骂得过犟老头!
大总统徐世昌曾获得法国荣誉文学博士称号,辜老闻讯见到法国公使、名流就当面挖苦:我一向瞧得起你们美丽的法兰西(老先生倾慕法国文化,曾说法国面包也比别国的俊些),如今居然给徐世昌发博士学位!
蔡元培因为北大学生运动被迫辞职之时,辜老在会上大喊:校长就是我们学校的皇帝,不能走!
张中行先生曾这样评论辜老:我想,这位怪人最大贡献在于,在举世都奔向力和利的时候,他首站在旁边喊:危险!危险!苍茫大地认为:辜鸿铭,是一位一生贯彻了“忧道不忧贫"的传统文化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