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涝不涝呢?古人留下俗语农谚看八月八的天气,怎么个看法?
▍▎明年涝不涝呢?古人留下俗语农谚看八月八的天气,怎么个看法?
八月八将至,农谚“涝不涝,就看八月八”,明年会春涝吗?
古代自从设立二十四节气之后,人们就依据节气变化,在每两个节气之间安排特有的农业生产活动。而农谚就是在农业生产活动中与自然相处总结出来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古代人们种地没有天气预报,也没有先进的设备和灌溉和排水条件,完全是靠老天赏饭吃。人们在生产实践中,发现多年生树木的生长状态每个季节都不一样,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自然的气候状况,可以作为预告农事季节的参考。在民间有一句农谚是这样说的“要知五谷,先看五木”,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例如,农谚“梨花白,种大豆”,“樟树落叶桃花红,白豆种子好出瓮”,“九月菊花开,小麦苗出来”,“桃花落在尘土里,打麦打在泥浆里”,“桃花落在泥浆里,打麦打在尘土里”,“杨柳梢青杏花开,白菜萝卜一起栽”,“九月树种已成熟,抓紧采集莫延迟”,“枣树发芽种棉花,杨叶钱快种甜瓜”,“青蛙叫,落谷子”,“泥鳅跳,雨来到”,“泥鳅静,天气晴”,“青蛙叫,大雨到”,“鸡进笼晚兆阴雨”,“燕子低飞要落雨”,“蜜蜂归窠迟,来日好天气”,“鱼儿出水跳,风雨就来到”,“蜻蜓飞得低,出门带笠”,“黑蜻蜓乱,天气要旱”等等。
当然,农谚可不是后人胡乱编造的,很多都是有出处的。例如,“秧好半年稻”,“麦要浇芽,菜要浇花”,“处暑根头白,农夫吃一赫”,“稻如莺色红,全得水来供”等是出至《沈氏农书》;还有“寸麦不怕尺水,尺麦但怕寸水”是出至《天工开物》;还有“无灰不种麦”,“收麦如救火”是出至《便民图纂》。除了上面三本古书,还有《朝野佥载》、《齐民要术》、《盐铁论》、《相马经》、《相牛经》等古书也收集了很多农谚。
农历八月份是作物生长和农事活动安排等重要的时间节点,这时候下雨或晴天,不仅关系到本年作物的收成,也能够预判来年的旱涝情况。老祖宗留下了许多,关于农历八月八的农谚,句句充满智慧,我们下面一起来看看!
一、八月八,关门雨
这句农谚是出自北方地区,是结合北方地区的气候变化规律总结出来的。意思是说,到了八月八日之后降雨就减少了,晴朗的天气增多,仿佛是老天爷把下雨的天门关上了。
当然,这只是一个夸张的说法,只不过是农历八月份北方的雨季过去了,雨量减少。
其实,农历八月份,大多数农作物已经接近成熟了,是不需要太多的雨水的,更需要光照和积温来促进籽粒饱满成熟,增加千粒重。并且,今年八月十五相比往年提前了将近半个多月,也就意味着冷空气也会提前到来。如果,这个时候连续下雨,积温不够,反而会影响东北地区玉米、大豆和水稻的成熟,造成减产。
所以,这些地区的人们是不希望农历八月份连续下雨的,影响作物生长,容易倒伏和不利于收购和晾晒,甚至影响下茬作物播种。
二、八月不沾天,来年不种田
农谚是有地域性,有的地方不希望这个时候下雨,而有的地方却希望下雨。例如,农谚“八月不沾天,来年不种田”,就是人们希望下雨,来年的年景会更好。
所谓的“不沾天”,就是不下雨的意思,意思是说,如果八月初八这天下雨了,来年的年景将会很好,农民朋友明年种田不用愁,反之就不种田了。
不过,这只是农谚的一种说法,是在当时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下产生的。而我们现在的气候环境和古时候已经大不同了,不能完全作为参考,笼统地来看就行了,还是要结合当地气候情况来安排农事活动。
另外,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作物收获的时间也不一样,像河北地区公历9、10月份还会经常下雨,有利于下茬小麦播种和后期的发芽生长。如果不下雨,田间又比较干旱,又不能及时播种灌溉,错过了最佳播期,来年就没有庄稼可管了。
三、八月八落雨,八个月无焦土
从农历八月份往后8个月就是明年农历三月份了,无焦土说明不春旱。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八月八这天下雨了,那么接下来降水会较充沛,土地湿润不干旱,有利于越冬作物和早春种植作物返青。当然,降雨不只是指下雨,还指下雪。类似的农谚还有“八月初八雨沾天,来年水田好插田”,“雨淋八月八,翌年春雨绵”等,所表达的意思差不多。
四、八月八听雷,遍地都是贼
这句农谚里的“遍地都是贼”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是指粮食减产了。意思是说,如果八月八这天下来雷阵雨,接下来陈雨的天气仍会比较多,影响收割和晾晒,造成粮食出现减产的情况。所以,这段时候人们更希望是个晴天。
五、八月八天气晴,八个月无水过田埂
这句农谚和“八月八落雨,八个月无焦土”表达的意思正好相反。意思是说,如果,八月八这天没有降雨,是个晴天,那么接下来雨雪天气也会比较少,来年三月份可能会发生春旱的情况。
总之,农谚是古人在与自然相处的过程总结出来的,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笼统地看,作为参考就可以了。
全文完,都看到这了,麻烦您帮忙转发一下,帮助更多的农民朋友,谢谢您了!
▍❖明年涝不涝呢?古人留下俗语农谚看八月八的天气,怎么个看法?
涝了就会变,
干旱很常见,
农谚也要参,
八月的天气,
有雨丰收年,
植物还得水,
冷冻才休班,
春夏之交下,
庄稼地里办,
勤劳是关键。
▍✔明年涝不涝呢?古人留下俗语农谚看八月八的天气,怎么个看法?
古人依照八月初一到八月十二,这12天(每日)的天气情况,来推算出明年正月到腊月间,每个月可能出现的天气(雨雪、旱涝等)慨况。古人的这个办法,咱们姑且叫作“依日推月法”。
例如:八月初一这天如果是阴雨天气,那么,来年正月可能就是个雨雪丰沛的月份;相反,如果这一天是个大晴天,来年正月很可能是个雨雪较少的干冷天气。
依此类推,由八月初八这天的天气情况,可以推算和预测出明年八月里的旱涝程度。
假如在八月初八这天,如果是个晴朗的天气。那么,明年八月(也就是秋季),可能就是一个风调雨顺的大好季节,对于秋收秋种来说,是个十分有利的天气。
淌若八月初八这一天,是个阴雨绵绵的日子。那么,明年八月里,很可能降雨不断,且雨量较大,这种情况下,很有可能造成田间积水,给秋收秋种带来诸多不便。
▍✢明年涝不涝呢?古人留下俗语农谚看八月八的天气,怎么个看法?
明年涝不涝,单看八月八的天气,有些偏颇。
根据旧历书的说法,八月份是一个特别的月份。一方面八月是由闷热转为凉爽的分水岭;另一方面八月被称作‘母月’,从八月初一开始,一直到农历的八月十二日,这十二天被定义为‘母月天’,每一天的天气变化对应未来一年相应月份的天气变化。由此,可以根据八月初八这一天的天气变化预测下一年八月份的气候情况。八月初八还是民间传说里王母娘娘开瑶池会的日子,王母娘娘在这一天举行蟠桃宴,邀请各路神仙聚会,一定会热闹非凡,人间也沾光。
农谚是劳动人民千百年来的智慧总结,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我国南北气候差异大,如果机械的张冠李戴,往往会引起歧义。北方有‘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收成’的说法,只是针对当年的气候变化而言。南方有‘八月初八晴一日,八个月无水过田坎’‘八月初八落了雨,田地丰收人兴旺’的说法,是说八月初八下雨属吉日,宜雨不宜晴。如果当天无雨,则预兆接下来可能会干旱,降水减少。反之,则接下来至来年四月雨水充足且降水均匀。
按照旧历书推算,2023年是农历癸卯年,一龙治水,十牛耕田。有说法‘龙多靠,龙少涝’,龙多了互相推诿,耽误正事行雨水少,龙少了就预示雨水多。但是,说法毕竟流传了这么多年,十说九不准,仅作参考。
▍≡明年涝不涝呢?古人留下俗语农谚看八月八的天气,怎么个看法?
大家都是现代人,要相信科学。
你相信我,明年就算是涝,你也会看明年的那个时间相应的天气预报,也不会想到去年什么八月八是什么天气,你不会的。
上次我也回答了这个问题,一个类似的问题,大家都是经过现代社会历练的人,要有一个科学的大脑,上次的问题是预测半年的天气,这次又要预测一年后的,而且还是跟以前一样,依据一天看一年后的。
古代的时候,技术手段落后,科学发展程度较低,实在是没办法,只能通过一年又一年的规律总结,实属无奈之举,甚至有一些都不是经验总结,就好像现在的你穿越到过去基本上认知就是压着那个时代的人打,所以还是要相信科学。
这么说吧,拿我自己举例子,我们家在东北种了几百亩地,相信我没人相信什么所谓的农谚,街坊邻里的农户把天气预报都能背下来。天气预报也是生产力发达的产物,为啥还要去参考所谓的农谚呢?
我更愿意把农谚作为一种文化产品,通过这个可以看到当时的一种生产习惯,一种古时生产力低下的相应智慧总结,更加凸显出其文化属性,对于现在的农业指导参考意义极小。
------------------
推荐阅读:
本来很喜欢你的人后来又不是很经常找你了,你们男生到底怎么想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