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不打夷陵之战,刘备75万大军能否一举拿下关中和长安?
▍⇜假如不打夷陵之战,刘备75万大军能否一举拿下关中和长安?
至于说刘备出兵秦川,更是《隆中对》里早就制订的方案。在刘备夺取益州后,就开始把目光投向了北方。为了争夺汉中这个北伐的基地,刘备不惜投入益州全部的人力、物力,发动了汉中之战。
▍✡假如不打夷陵之战,刘备75万大军能否一举拿下关中和长安?
桃园三结义,把三位英雄豪杰的命运绑在了一起,或许原本是平行的三个人的人生线,在那一刻打了一个结,此后便是义气的一生。在二弟关羽死后,刘备心痛之余是无尽的愤怒。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刘备称帝三个月后,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挥兵攻打东吴孙权,气势强劲。孙权求和不成后,决定一面向曹魏称臣,避免两线作战,一面任命陆逊为总指挥率军应战。
陆逊与刘备相持七八个月后,最终在夷陵一带火烧连营、大败蜀军。这便是夷陵之战,这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其实早在刘备发兵之前,赵云就劝说过他,希望刘备不要冲动,最好能休养生息,先谋图魏国,而不是去打东吴。
很遗憾,刘备不听劝,把自己的大军都扔在了夷陵了。那么,如果当初刘备听从赵云的劝告,他这七十五万(演义数据)大军北上攻魏,能否一举拿下关中和长安呢?
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要先明白为什么孙权有胆子对关羽下手以及刘备为什么要选择东吴为作战目标。
孙权为什么有胆子对关羽下手呢?因为当时关羽志得意满,东吴的指挥层都发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把关羽干掉后,就相当于斩断刘备的一条手臂,如果成功,收益巨大。另一点原因是东吴在详细比较招惹曹魏和蜀汉的后果时,发现如果激怒蜀汉,那么报复顶多让自己出点血。如果招惹魏国那自己就凉凉了。
刘备选择东吴为战斗目标,原因就不只是为关羽报仇这一个了。那他有没有这个成分呢?有,但是顶多占两成。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荆州丢失了,这个三方必争之地必须要夺回来,这是极其重要的战略重地。第二,与东吴动蜀汉的原因相同,柿子要挑软的捏。
刘备不想打魏国是铁了心了,一开始就不想,赵云劝了还是不想。这说明当时蜀魏国力相距甚远,刘备不去攻打魏国还是因为没底。刘备打自认为有胜算的东吴都打成这个鬼样子,那么攻打魏国,别说关中了,刚过国境线估计就凉了。
但是仅凭这一个原因就判断打不过是没有说服力的。还有另一个很重要的依据能看出来,刘备就算打魏国也不会有什么像样的战果。哪个依据呢?就是日后的诸葛亮北伐。
我们要明白,蜀汉不是没有打过魏国,之后诸葛亮六出祁山(正史是五次),试图北定中原,连着六次,直到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蜀军也没取得什么像样的战果。有人可能觉得,北伐军力稀少,和刘备在演义中率领七十五万大军没有可比性,其实并非如此。
第一次北伐,诸葛亮能在战役初期迅速扩大战果,让魏国人人自危,就是仗着人少,行军快,再加上那时候魏国主力被吸引在斜谷,来不及驰援,这才能一路攻城略地。且不说人多了之后还有没有这个机动性,我们就看看为什么马谡一败,蜀军跟着大面积溃败?因为马谡撑不住了,魏军也反应过来了。
之后的几次北伐更是,诸葛亮使尽了浑身解数,依然是被魏国给捶回去了。这说明蜀军对魏军,大军团硬碰硬不行,因为中层的良将太少。只能玩突袭。话又说回来了,刘备这么多人,也没法玩突袭。
其实,还有个问题是因为刘备没有拿得出手的将领了。这也是导致刘备打魏国也无法取得关中乃至长安的原因。
▍♠假如不打夷陵之战,刘备75万大军能否一举拿下关中和长安?
《三国演义》中,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亲自率领七十五万大军伐吴。在现实中刘备并没有这么多的兵力,他发动夷陵之战的时候,只带了四万多兵力。相比和他对抗的五万吴军,在数量上反而处于劣势。在这场夷陵之战中,刘备遭遇了惨败。那么如果他采纳赵云等人的建议,兵出秦川的话,情况又会怎么样呢?
一、刘备出兵目标之争。
在蜀汉建立后,刘备就面临着一个战略选择问题,那就是他出兵目标问题。刘备建立的蜀汉在三国中实力最弱,只能依靠对外扩张才能挽回颓势。而当时刘备的战略形势不佳,他和其他两个势力都处于敌对状态。以刘备的实力,他只能从这两个势力中选择一个进行攻击。因此,进攻目标的选择,就成为刘备当时面临的难题。
当时以诸葛亮为首的一批人是反对出兵攻吴的,他们认为最佳的进攻方向是秦川。赵云在向刘备劝谏的时候,把理由阐述得十分充分。他说国贼是曹丕,正是他颠覆了汉朝政权,讨伐他是名正言顺的。如果刘备出兵秦川,会得到心怀汉室的人们拥戴。这样刘备就能够夺取关中地区,为下一步军事行动奠定基础。
黄权、秦宓等人也表达了同样的意见。最终刘备没有采纳这些人的反对意见,发动了夷陵之战。在夷陵之战中,刘备遭到了意料不到的惨败,将多年积累的军事实力付之一炬。据史书中记载,“其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略尽,尸骸漂流,塞江而下。”
如果从战略的角度来看,诸葛亮等人的意见是正确的。那就是在三个势力中,弱小的蜀汉和东吴两个势力联合起来,一起抗衡实力强大的曹魏才是真正正确的选择。只有这样,蜀汉和东吴才有生存发展的希望。刘备出兵秦川,才是他在战略上正确的选择。那么,如果刘备选择伐魏,他会取得什么样的战果呢?
二、刘备兵出秦川的准备。
荆州之战让蜀汉失去了最优秀的将帅关羽,还有他麾下的那支精锐大军。不过蜀汉在益州依然还保留着一直精锐人马。这支人马是刘备夺取益州的时候,从荆州调入蜀中的。他们中间包括张飞、黄忠、赵云、魏延等优秀将领,还有刘备多年纠合的精锐。这支军队的战斗力极强,在汉中之战击败了曹操亲自率领的魏军。
在主帅方面,在曹操去世之后,刘备就已经罕有对手了。刘备一生身经百战,拥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军事素养很高。曹操评价他和自己能力相当,只是得计稍迟。刘备面对曹操没有胜算,可是对于曹营的其他将帅,刘备是看不起的。
在和曹军的交锋中,刘备对于曹操的手下胜率很高。他曾经对手下败将刘岱、王忠说,像你们这样的人,就算来上百个都不是我的对手,如果曹操亲自来,胜负就未可知了。在博望坡,曹操手下的首席将领夏侯惇也被刘备打得大败。如今曹操已死,曹营中就难有刘备的对手了。
至于说刘备出兵秦川,更是《隆中对》里早就制订的方案。在刘备夺取益州后,就开始把目光投向了北方。为了争夺汉中这个北伐的基地,刘备不惜投入益州全部的人力、物力,发动了汉中之战。在夺取汉中后,刘备将魏延任命为汉中太守,张飞安置在阆中,并且动员民夫大肆修建基础设施,为下一步北伐做准备。
从各方面的迹象可以看出,刘备对于北伐秦川做了周密的安排部署。后来诸葛亮的北伐,只不过是因循了刘备的北伐方案,依靠着刘备事先做好的准备工作进行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如果是刘备亲自指挥蜀军北伐,肯定能够取得更好的战果。
三、如果刘备兵出秦川。
首先,如果刘备兵出秦川,他的战略态势将会发生好转。在荆州之战后,孙权对曹魏的外交攻势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为了巴结讨好曹操、曹丕父子,孙权无所不用其极。他主动拥戴曹操称帝,并且在曹丕称帝后,马上就向他称臣进贡,根本不顾及一方诸侯的脸面。
孙权这样做的唯一目的,就是怕刘备对他进行报复性进攻。孙权深知他依靠背信弃义的手段,袭取荆州,杀害关羽,引起了蜀汉君臣的愤怒。尤其是那些故乡在荆州的人士,他们是蜀汉政权的主要缔造者,更是赞成讨伐东吴。如果蜀汉和东吴进入战争,曹魏再趁火打劫,东吴就会陷入灭顶之灾。
如果刘备对秦川发动进攻,那么东吴就解除了战争警报。在这种情况下,东吴就没有必要去巴结讨好曹魏,去和曹丕虚与委蛇了。曹魏和东吴的友好状态,就会如同夷陵之战后的情况一样,很快就烟消云散,甚至会转入敌对状态。这样,刘备就拆散了魏吴联盟,即便是不能和东吴重新盟好,也不会陷入魏吴对自己的联合夹击。
其次,刘备出兵秦川,会获得更好的作战形势。在对东吴作战的时候,随着对东吴纵深的深入,曹魏对蜀军侧背的威胁也越来越大。为了防备曹魏的袭击,刘备不得不把黄权这支军队放在江边警戒曹魏。在夷陵之战失败后,这支军队被吴军切断了退路,只得投降了曹魏。由于这支军队中有刘备准备接收荆州的大批军政人员,使得刘备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如果刘备出兵秦川,这种情况就可以避免。在秦川的战争形势十分明朗,只有蜀军和魏军的角逐。而解除了战争警报的东吴,是很难为曹魏去火中取栗的。即便他们想要攻打蜀汉,首先要突破的就是蜀汉在峡口的防御。这对于东吴来说是十分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第三,刘备出兵秦川,在将帅上会占有优势。不同于诸葛亮时期,以山地步兵为主的蜀军。在刘备时期的蜀军,主力兵种是彪悍的骑兵。这些骑兵是刘备从起兵之时,就逐步收罗培养的。正是有了这支骑兵部队,才使得刘备得到了多方势力的青睐和拉拢。
和夷陵之战中崎岖险峻的地形不同,如果刘备出兵秦川,就可以让这批精锐骑兵得到用武之地。广阔平坦的关陇地区,正是这批骑兵最佳的作战场所。再加上当时蜀军中还有马超、张飞、魏延这样的骑兵猛将,更是让蜀军威不可挡。
在刘备的战略计划中,马超是他安排的一支奇兵。他将马超安排在蜀中,直接给他下达了夺取凉州的任务。马超为报仇雪恨,一直在厉兵秣马,企图北伐凉州。以马超在当地百姓中的威望,如果他出现在凉州,肯定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可惜刘备选择了伐吴,使得马超壮志未酬,最终郁郁而终。
第四,刘备出兵秦川,会得到当地百姓的支持。在关陇一带,有着大批对曹魏抱有反对态度的百姓。这些人有的是汉室的支持者,有的是曹魏征服当地时残杀的幸存者。这些人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就大规模响应蜀军,给了曹魏统治者极大的震撼。
诸葛亮出兵北伐的时候,曹魏已经建立多年。即便那样,依然有那么多对蜀军的支持者。如果刘备趁曹魏刚刚成立,就对关陇地区进行北伐,我们可以想象,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所说的百姓箪食壶浆迎接刘备的场面一定会出现。在百姓的支持下,刘备的北伐会事半功倍。
第五,刘备出兵秦川,能够取得出其不意的效果,子午谷奇谋的战例可能会成功。在刘备准备发动夷陵之战的时候,曹魏君臣曾经对此进行过讨论。大多数人员认为蜀国势单力薄,关羽已死,不会出兵。而只有刘晔一人判断刘备会伐吴。
由此可见,曹魏上下都有着一种自信,认为自己实力雄厚,刘备根本不可能攻打自己。这样刘备如果发动北伐,会给曹魏出其不意的打击。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就是抓住曹魏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能够一举占领曹魏三郡地区。如果刘备能够利用这种奇袭效果,他取得的战果肯定会比诸葛亮取得的大得多。
如果刘备发动北伐,他的处境会比诸葛亮强得多。他手下有大批的精兵猛将可以使用。这时魏延如果向刘备进献子午谷奇谋的话,刘备肯定会欣然采纳。这样,刘备就会派魏延奇袭潼关,自己则直插曹魏纵深。张飞、马超轻松占领雍凉。这样,整个潼关以西的地区,就会落入蜀汉的手中。
结语:
在夷陵之战前,蜀汉君臣曾经为进攻的目标进行过长时间的探讨。最终刘备力排众议,选择了伐吴。在夷陵之战中,刘备因为违背了战略原则和战术原则,遭到了惨痛的失败。如果他选择了北伐秦川,情况就会完全不同。
如果刘备北伐秦川,解除了战争警报的东吴会和曹魏反目成仇,蜀吴联盟可能会重新缔结。而刘备早已做好了北伐的准备,他依托这些有利条件,率领精锐的蜀军驰骋于关中平原,曹魏没有人会是他的对手。这样,刘备可以占领潼关以西的地区,整个蜀汉的形势将会大大改观。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假如不打夷陵之战,刘备75万大军能否一举拿下关中和长安?
事实上,很多人都搞错了刘备伐吴的原因!在很多人看来,刘备之所以会执意伐吴,执意打夷陵之战,是因为他要为关羽报仇,但这种看法其实非常肤浅,刘备之所以会伐吴而不是攻打曹魏,原因并不简单!搞明白了这些原因,我们便能够知道,若刘备不伐吴,能否拿下关中和长安,一举击败曹魏?
刘备伐吴的真实原因
自从赤壁之战开始,刘备和孙权之间的关系就变得非常不错了,虽然偶尔有小摩擦,但整体来看,双方还是合作的关系,毕竟曹魏实在是太强大了,刘备和孙权必须联合起来,否则会被曹操各个击破!然而到了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两件事情的发生,却让孙权对形势产生了误判,认为曹魏不行了!
首先,在这一年,刘备打赢了汉中之战!曹操横扫天下,战绩彪炳,天下罕见敌手,当年赤壁之战他之所以失败,是因为败在军队不会水战,在陆地上可没人能够正面击败曹操!然而汉中之战,曹操却失败了,不仅损失了大将夏侯渊,而且还被刘备灰溜溜地赶出了汉中,损失了这么一大块土地,令天下震惊!这可是曹操的全盛时期啊,这种情况下他都打不赢刘备,可见刘备集团是有多么的强大!
其次,就在同一年,关羽发动了襄樊之战,把曹军打得狼狈不堪!曹仁是曹魏数一数二的猛将,结果在和关羽的作战中被打得龟缩城池,不敢出战。于禁是曹魏成名已久的名将,军事能力非常突出,结果在和关羽的交手中,他被打了一个全军覆没,三万曹军精锐被俘,令华夏震动,曹操都被吓得差点迁都了!
《三国志》:秋,大霖雨,汉水泛溢,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羽威震华夏。
站在孙权的角度来看,建安二十四年的这两场大仗,直接使得他对形势产生了误判!在他看来,现在的曹魏已经不行了,倒是蜀汉变得异常强大了,他和刘备的合作基础是曹操非常强大,他们必须共同对抗曹操,但现在曹操不行了,刘备变成了老大,那么对于孙权来说,他就必须得转变方法,开始和曹操合作,对抗刘备!尤其是当孙权发现关羽具备水战的能力,又处于长江上游之后,他的担心更进一步,他可不敢拿命去赌关羽不会南下进攻东吴!
所以说,在这种形势误判之下,孙权直接和曹操合作了,并出兵偷袭了关羽的后方,最终成功地占领了荆州,击杀了关羽!
此一战后,刘备集团损兵折将,不仅丢失了荆州一大块地盘,而且损失了大量的精兵猛将,倒是孙权吃得盆满钵满。另外,原本都已经快要坐上老大位置的蜀汉,原本都有机会一统天下的蜀汉,也被打回了原型,再次成为了老三,这让刘备非常愤怒!更为重要的是,孙权在偷袭占领了荆州以后,不仅没有丝毫歉意,反而持续向吴蜀两国的边境增兵,令刘备非常忧心!
一方面,孙权向吴蜀两国的边境增兵,意味着他根本不想将荆州还给刘备,另一方面,孙权此举还有进一步威胁刘备的意思,若刘备表现懦弱,孙权完全有可能趁机向益州进兵,攻占益州,毕竟这就是周瑜早先制定下的目标,只不过因为周瑜过早离世一直没有实施罢了!
说白了,刘备伐吴的真实原因,主要有三个!
一、为关羽报仇,安抚人心。关羽是蜀汉重臣,且刘备的统治核心中,有非常多的荆州人,他们虽然来到了益州,但他们的族人很多都在荆州,若刘备对孙权偷袭荆州不做任何反应,那么这些荆州人会怎么想?他们的族人可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啊!匹夫尚有一怒,况且这些手握大权的将军、臣子!所以说,刘备必须伐吴,若他不伐吴,蜀汉的人心将会彻底崩坏,连关羽这种高层被斩杀,刘备都能无动于衷,那么其他人又怎么还敢继续为刘备卖命呢?
二、抢回荆州,维护隆中对的战略。早在刘备三顾茅庐时期,诸葛亮就为他规划了三分天下的战略,之后要想取得天下,就必须从荆州和益州两路出击,这样才能彻底击败曹魏,逐鹿中原!然而现在荆州被夺,刘备失去了一处北伐基地,单靠益州北伐,成功几率会小很多,所以刘备必须抢回荆州,这是他匡扶汉室,一统天下的必要步骤!事实上,很多人说诸葛亮反对伐吴,但在正史中,根本就没有这种记载,作为隆中对的制定者,诸葛亮比谁都知道荆州的重要性!
三、打击孙权的嚣张气焰,维护蜀汉的和平。孙权在轻而易举得到荆州以后,非常膨胀,不仅不稍加收敛,反而是得了便宜还卖乖,向吴蜀边境囤积重兵,其心思昭然若揭,他就是想试探刘备的反应,甚至想吃掉益州,和曹魏划江而治!孙权都打上门了,用枪顶着刘备的脑门了,刘备怎么可能无动于衷?是可忍,孰不可忍,若一再退让,孙权势必变本加厉,到时候若曹魏再配合孙权一同图谋益州,那刘备可就真的惨了!
总的来说,刘备之所以会不听赵云等人的建议,执意伐吴,并非单纯的因为兄弟情深,想要帮关羽报仇,他还有更深层次的目的!而在了解了这些目的之后,我们便能够轻松地预测,若刘备不坚持伐吴,不打夷陵之战,反而出兵攻打曹魏,能否一举拿下关中,能否一举击败曹魏!
事实上,在本文看来,若刘备不伐吴,而去进攻曹魏,不仅无法击败曹魏,反而有可能导致蜀汉提前灭亡!原因有三!
一、蜀汉内部不稳定
前面我们说过,刘备之所以会执意伐吴,一个原因就是安抚蜀汉的人心,毕竟孙权都已经骑在蜀汉众人的脖子上了,刘备要是再退让,众人都要质疑刘备的合法性了!这么一个懦弱的君主,还不如当初的刘璋呢!所以说,若刘备不伐吴,不去打夷陵之战,那么蜀汉内部自己就会陷入混乱,军队、臣子中的荆州人,首先就会跳出来反对刘备,再加上益州本土势力的撺掇,到时候蜀汉将会乱成一锅粥,根本发挥不出多强的战斗力!
另外,北伐过程中的后勤保障,其实也是一个大问题。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在这种情况下运送物资,损耗极为严重!诸葛亮北伐时期,数次因为后勤粮草问题而退兵,刘备率军北伐,也会遇到这个问题,而蜀汉才打过汉中之战,实力还未完全恢复,根本不可能支撑得起刘备北伐,所以说,若此时刘备北伐,必定以失败告终,根本不可能一举拿下关中,击败曹魏!
二、东吴虎视眈眈
孙权这哥们的战略眼光非常差,很多事情我们不能以常理来判断!按照大家的想法,关羽水淹七军之后,曹魏实力下降严重,东吴应该配合关羽出兵合肥,趁机干掉曹魏。然而东吴的想法却是联合曹魏进攻关羽,令人大跌眼镜,而这,也正是因为孙权乃至东吴众人战略眼光的缺失!刘备还未伐吴之际,孙权就已经在吴蜀边境囤积重兵,意欲吞并益州,等到刘备真的率领大军北伐以后,孙权必定会对益州动兵,再次上演偷袭荆州的一幕!
虽然益州多山,易守难攻,但蜀汉内部本就人心不稳,再加上刘备带走了大量的军队北伐,蜀汉防守力量薄弱,东吴完全有获胜的可能!而作为一个正常的君主,刘备也不可能任由孙权寇边而不增援,所以说,在听闻孙权偷袭益州以后,刘备一定会率军回撤,要是真的老巢被端了,那刘备才真的是损失大了!
三、曹魏实力强大
虽然曹操在关羽战死后的第二年就去世了,但曹魏还有许多的名将活着,这些人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刘备之所以能够打赢汉中之战,并非是因为他自己的军事能力有多强,而是因为他背后有高人指点,这人便是法正!但是当刘备伐吴时,法正已经去世了,所以说刘备才会在夷陵之战中败得那么惨!若刘备不打夷陵之战,反而去进攻曹魏,其实他不一定玩得过曹魏,毕竟关中那边是平原,非常适合曹魏的骑兵作战,蜀军并非曹军的对手!所以说正面硬碰硬,刘备不一定能够击败曹魏大军!
结语
总的来说,若刘备不打夷陵之战,而是进攻曹魏,他根本不可能拿下关中,更加不可能一举击败曹魏,原因有三!一、刘备不伐吴,蜀汉人心不稳,会降低蜀汉的整体战斗力,甚至引发内乱;二、东吴会在边境虎视眈眈,甚至偷袭益州,攻略刘备的老巢;三、曹魏实力强大,大部分名将还活着,在平原上刘备不一定玩得过他们!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欢迎留言讨论哦!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志》)
▍╆假如不打夷陵之战,刘备75万大军能否一举拿下关中和长安?
若是没有夷陵之败,蜀军有极大的可能一举拿下关中和长安。当时蜀国兵强马壮,大将如云。若以益州发展,慢慢向外扩大势力,维持和东吴的联盟,专心与魏国对抗,像诸葛亮北伐路线一样,以精兵强将去攻打长安,不见得就没一胜的可能。
而提问者说的75万大军,应该来自于《三国演义》数据。在正史上,蜀国并没有这么多军队,国内的总人口大概也才100多万,不可能人人皆兵,还有老幼妇孺。当时攻打夷陵,刘备大概只带去了5万人马。
既然提问者以三国演义的数据提问,那我们下面就按演义来回答。为什么说没有夷陵之战,刘备有机会夺取汉中和长安?我认为有如下几个理由:
没有夷陵之战,蜀国的利益将达到最大化,国力会更强。
在刘备打算攻打东吴之前,孙权派使臣诸葛瑾去见刘备,说只要刘备放弃攻打东吴,愿意送还夫人,缚还降将,交还荆州之地,永结盟好,共灭曹丕。
这个条件不可谓不高,可以说是东吴能忍耐的最大极限。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就算刘备率领全军攻打东吴,也不太可能消灭东吴。竟然灭不了,那打这场仗总要图谋点什么?以当时的情况来看,最有可能就是夺回荆州。
而现在孙权主动放弃荆州,刘备不费一兵一卒,就能得到,可见东吴的诚意。 若不是刘备脑子搭错了筋,叫孙权洗颈就戳,也就没有夷陵之战,而孙权也不会向魏国称臣。
虽说蜀国放弃攻打东吴,不报关羽之仇,是有一些遗憾。但自古以来,战场上从来都是无情的,将领战死沙场,极其平常。关羽不能作为一个个例,引起一场国与国的战争。
再说刘备作为一国之主,应该先就大义,先考虑图家利益,然后再谈私人情谊。
若是刘备就此接受了东吴的条件,不会出现国力耗损,而且荆州重归蜀国,对蜀国的国力增强大大有益,从长远来看,也增强了蜀国谋夺天下的可能。
没有夷陵之战,蜀国大将不会凋零。
若没有夷陵之战中,张飞也不会在出战前被杀,顶多就是悲伤过度,但是还有命在。而黄忠也不会命丧东吴。这些威猛大将,即使老了,也可以帮蜀国震慑四方。
而傅彤、程畿、张南、冯习,还有番将沙摩柯都不会死在东吴,黄权也不会降魏国。有这些将领在蜀国,蜀国的兵力也会日益强盛,不至于沦落到老将廖化当先锋的境地。
这些将领在蜀国军中,北伐时也不会出现无将可用的局面。以这些兵力北伐,获取关中、长安更有希望。诸葛亮北伐时,缺兵少将也能维持,若是得精兵强将,北伐的胜果会更大,关中和长安也不是没有可能。
蜀国伐魏,必图关中与长安,只有计策得当,也有胜算。
当时先主刘备欲起兵东征,赵云当时就有谏言,说国贼是曹操,不是孙权,现在曹丕篡汉,我们应该讨伐他们,中兴汉室。应该早图关中,屯兵渭河之上。
由此可见,若没有夷陵之战,蜀国必定会伐魏。而首要征讨的地方就是关中和长安。
那时魏国虽兵力强盛,但曹操已逝世,曹丕上位,再加上篡位东汉,魏国朝内多有动荡。若蜀国筹谋得当,以汉中天险据守,派精兵强将攻打关中和长安,会比后来诸葛亮北伐实力大很多。
虽然不一定是百分之百能胜利,但胜算也很大。谋一城比谋一国要容易多了,以打东吴之兵攻打长安,以将士之勇,肯定会有所得。
刘备兵败后,在白帝城也估计想通了这些,觉得自己无颜见成都群臣,后抑郁至死。
------------------
推荐阅读:
初中数学,做题少了,没解题思路或计算出错;多做题又没有足够的时间,怎么办呢?
赵云在为救主拼死一博的情况下,能单挑吕布多长时间,结果会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