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当年曾国藩能够联合李鸿章、左宗棠,他们能推翻满族人的清政府吗?
▍£如果当年曾国藩能够联合李鸿章、左宗棠,他们能推翻满族人的清政府吗?
可能定点是历史的定理,清政府也不是清百姓,中国人的习惯,演员定下来了其它人就不参与了!联合李鸿章就不能联合陈宗棠,赵鸿章等人吗!曾国藩能改国号,假国藩就不能看着办吗!
▍┃如果当年曾国藩能够联合李鸿章、左宗棠,他们能推翻满族人的清政府吗?
他们军队夺权没问题,满洲贵族势力也残的差不多,但是其他朝廷之外其他大地主大官僚大贵族们就不会答应,社会刚刚稳定,又要闹还挣不挣钱了?同样洋人也不会允许这样做,清流派也会骂死他们
▍⊙如果当年曾国藩能够联合李鸿章、左宗棠,他们能推翻满族人的清政府吗?
历史不能假设。但是就当时的情况来看,成功的可能性极低。
从现在的留存史料来看,不是没有人想过这种事。曾国藩攻破天京城也就是现在的南京城之后,他的弟弟和一批手下都曾经建议他干脆学习赵匡胤黄袍加身。曾国藩的拒绝不是出于宗法伦理,而是出于对当时现实政治环境的通盘考虑,所以并不是迂腐,而是一种明智的表现。
那么这个时候的政治大环境究竟是怎么样的呢?
从满清中央政权来看,咸丰已经死去。同治只是一个小孩子,慈禧和恭亲王通过政变掌控大权。这两个人都是晚清时期,满清部顶级的政治家。慈禧在很多的影视作品中被塑造成无知的老妇人,其实这不符合历史。慈禧是一个很复杂的政治人物。虽然说在个人文化修养长远政治战略规划,以及世界视野等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短板,但是慈禧在操控官僚团体这一方面,手腕非常好,能力很强。这一点不管是曾国藩,还是李鸿章,都在流传下来的史料当中,对于慈禧的御下术非常叹服。面对慈禧这样的政治对手,要想轻易推翻满清政权并不容易。从后来的历史来看,慈禧死后没有人再能控制局面,所以三年时间清政府就倒台了。这就间接证明了慈禧的存在对于维护清政府的重要价值。在这种情况下造反成功率当然很低。
从地方层面上看,满清入关后所形成的政治平衡虽然被打破,但还不到位。满清是一个少数民族政权,人口毕竟相对有限,难以统治广大的汉族地区。在这种情况下,清政府对于地方中下层官员主要委任汉族,但是对于高级地方官员,比如总督巡抚,则主要委任满族。这样就形成了地方层面上满族官员虽然人数较少,但地位较高,从而形成了对广大中低层汉族官员的一种制约。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以后,清政府自身的军事力量无法有效应对,因此允许汉族官僚自行组建武装用来围剿太平天国。这就是曾国藩,李鸿章和左宗棠等人发家的主要原因。而随着这些人实力的膨胀清,政府不得不在地方层面上委以重任,他们大都出任了各地的总督和巡抚。于是传统的权力制衡结构就失效了。但是这种转换需要一个历史过程。
清政府肯定是不会甘心丧失对地方控制权的,双方在其后展开了相互试探。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就是清政府用来打击以曾国藩为首的,湖南籍官员的一个切入点。刺马案现在众说纷纭,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但是有很多历史学家认为这是以曾国藩为首的湖南籍官员向中央发难的一种表现。清政府最后做出了让步,让曾国藩自行处理刺马案。总的来说在这个过程当中,清政府由于自身权威丧失,越来越弱势。不过,最后清政府还是用天津教案,给曾国藩一生的政治生涯画上了一个不干净的句号。从这件事情也可以看出清政府虽然越来越弱势,但直到曾国藩死前不久,双方的力量对比还是清政府占优势。也就是说就当时的情况而言,地方的优势还没有完全体现出来。那么到什么时候,地方上的优势能够完全压迫中央呢?标志性的事件就是义和团运动爆发以后,张之洞刘坤一等人搞了一个东南互保。这件事情标志着清政府中央政府的权威完全扫地。
还有一个重要的政治大背景是外交。中国近代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外国势力的干预非常深,很多事情不是中国人说了算,外国势力的影响很大。在剿灭太平天国的过程当中,清政府和西方列强第1次结成了同盟关系。同治时期,创立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这就标志着清政府从机构层面上开始殖民计划,西方列强的势力渗透进入了最高决策层。也就是因为这样一种屈辱的同盟关系,清政府和西方列强之间形成了中国近代史上时间最长的一个,对外关系稳定阶段。所谓的同光中兴,很大一部分指的就是这个外交上的和平阶段。因此这一时期西方列强还是更希望清政府维持统治,不希望中国出现大的混乱,毕竟这也不利于他们从中国攫取利益。西方列强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干涉中国内政,比如借款,军事采购,技术输出等等。无论是曾国藩还是李鸿章等人,其实还是很依赖西方人的这些支持的。没有西方人的支持,在当时要想推翻清政府难度很大,而如果西方人反对难度会更大。
不过,曾国藩本人虽然没有推翻清政府,但是因他而开创的军阀局面,却最终导致了清政府的灭亡。曾国藩自行练兵,取得成效以后很注重推荐人才,一方面是为了自己,一方面也是为了巩固清政府的政权。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李鸿章。李鸿章后来大力提拔袁世凯。袁世凯在戊戌变法的时候向慈禧告密,获得了慈禧的信任。之后清政府要求他在北方练新军。袁世凯借机练出了一只私家军。实习死后,袁世凯手握重兵,权力无人能及。溥仪的生父也就是摄政王载沣,虽然找借口罢除了袁世凯,但不能改变袁世凯的权力基础。辛亥革命爆发后,清政府不得不迎回袁世凯,委以重任。袁世凯借机实现了自己的个人权力欲望,把清政府送入了历史。归根结底,这种军阀掌权的局面都要追溯到曾国藩回乡练团勇。他本人也许无意推翻清政府,但却为清政府的灭亡种下了根。
▍➝如果当年曾国藩能够联合李鸿章、左宗棠,他们能推翻满族人的清政府吗?
(手中实力)行动完全可以,(忠君)思想绝对不行。是思想决定行动,无思想之先何以行动之有?这三人都是如此之楷模者,怎能有此"如果"?
▍ℑ如果当年曾国藩能够联合李鸿章、左宗棠,他们能推翻满族人的清政府吗?
前言:曾国藩如果联合李鸿章、左宗棠,共同起兵反清的话,不一定能够推翻清政府;但是,却一定会使中国更早地陷于军阀混战之中。
曾国藩湘军剿灭了太平天国运动
1864年7月,湘军攻陷太平天国的国都——天京,其势力可谓是威震天下。当时,许多湘军将领都有拥戴曾国藩称帝、推翻清政府、取而代之的想法,他们暗地里积极向曾国藩劝进,鼓动曾国藩起兵反清。
可是,曾国藩断然拒绝了湘军将领们的劝进,反而采取了裁撤湘军等重要举措,解除了满清统治者对自己及湘军的猜忌防范,避免了功高震主可能带来的巨大灾难,也为自己赢得了生前身后的无限美誉。
那么,如果曾国藩当时联合李鸿章和左宗棠,率领湘军、淮军及楚军,共同起兵反清,他能够推翻满清政府吗?
这个问题,以我愚见,曾国藩未必能够推翻清政府,反而会更早地把中国推入到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境地中去。
我这样说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当曾国荃率领湘军包围天京以后,明眼人都已经看到:太平天国的覆亡只是时间问题了。而曾国藩及其创建的湘军已是能够左右天下大局的主要力量了,满清统治阶层对此是非常恐慌的。他们也非常害怕曾国藩起了反心,登高一呼,率领湘军杀奔北京而来。
因此,清政府的首脑人物慈禧太后、恭亲王奕欣等人未雨绸缪,早在天京陷落之前的时间里,提前进行军事布局,来防范曾国藩及湘军可能会造反的风险了。
清政府的具体防备措施是:调集江北各地的绿营兵和八旗兵积极布防,在曾国藩湘军的南北两面布下重兵;南方有富明阿、冯子材镇守扬州和镇江一带,北方有僧格林沁统率的满蒙骑兵精锐驻防在安徽、湖北边界;武昌还有满洲大员官文坐镇,手握重兵,虎视眈眈......
僧格林沁统率的满蒙骑兵
清政府在进行以上军事布局时,口口声声说是增援湘军的,其实,谁都明白,这是防备湘军造反的。
因此,曾国藩只要以起兵,必然就得立刻与这些清军展开殊死搏杀的。
2.天京虽然被攻陷,但是,围剿太平军余部的战事并未停止:南方有侍王李世贤、康王汪海洋统率的几十万太平军,西北地区还有回援天京的扶王陈得才率领的数十万太平军;而且中国北方大地上还活跃着一支彪悍能战的捻军队伍......
活跃在北方的反清武装——捻军
一旦曾国藩起兵反清,这些反清势力势必会乘机而起,坐收渔翁之利,迅速发展壮大起来的。
3.很多湘军士兵在攻城略地的过程中,尤其是在洗劫天京的过程中,都是发了战争财,抢到了无数的金银珠宝和江南美女;他们开始腐化了,贪图享受,不愿再去拼杀作战,这就肯定会导致湘军的战斗力下降的。
4.一旦曾国藩打出反清的旗帜,天下形势肯定是一片大乱。在这个过程中,随着形势的发展,地盘的不断扩大,曾国藩与李鸿章、左宗棠等人之间一定会因为各自集团之间的利益纠纷,开始勾心斗角的。
晚清时期的名臣曾国藩
结语
曾国藩如果起兵反清,那么,湘军与清军作战之际,各地的太平军余部就得到了喘息之机,肯定会乘机发展而坐大起来的;北方的捻军以及各地的起义军也会借此良机发展壮大,而地方上的团练武装也会越发扩展势力,再加上各个势力中的将领们有了自己的地盘之后,互不服气,矛盾丛生,西方列强再从中挑拨离间,最终势必会发展到军阀混战,天下大乱的局面。
------------------
推荐阅读: